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师论文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机理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6-06 共748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的发展探究
  【第一章】互联网金融产品建设研究绪论
  【第二章】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影响
  【3.1】典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
  【3.2 - 3.4】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机理分析
  【第四章】阿里金融业务布局机理与启示
  【结论/参考文献】互联网金融典型业务发展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2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机理分析

  本小节借鉴管理学中常用的 SWOT 分析方法,分别从机会、威胁、优势和劣势四个方面,结合前述三种典型业务,对互联网金融兴起、发展及其趋势的机理进行经济分析。

  3.2.1 机会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现状为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潜在的小微用户、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了该行业的兴起,以传统商业银行为主的间接投融资渠道和以资本市场为主的直接投融资渠道对资源的配置和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用户来说,渠道过于狭窄且门槛过高。同时,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尚未完全放开也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一)小微用户的需求驱使。

  互联网金融的消费模式迎合了部分群体的需求。从需求角度分析,伴随着传统服务行业消费模式的转型与升级,人们对于以网络金融高端服务为主体的新模式欲求强烈。不论是伴随着第三方支付系统出现的"支付宝",还是以新型投资理财模式出现的"余额宝",大众消费新模式的需求在不断的提升,与此同时,传统的消费模式与消费主体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年轻的八零、九零后群体,网络购物成为消费的主要途径,实体商户逐渐转变为网络消费的主要模式,而网络支付的行为方式不但给大众的消费体验带来了方便,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实惠。伴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推广,消费群体的主流市场将慢慢由网络取而代之,同时,互联网金融的高附加值效应也将在这场变革中愈演愈烈。

  以第三方支付为例,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3 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 53729.8 亿,同比增速 46.8%,整体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在整体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从业务构成来看,2013 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结构中网络购物依然占据最大份额,为35.2%;其次是航空客票,占13.2%;而在互联网金融元年爆发的基金申购市场则一跃成为第三大细分市场,占比为10.5%,其余传统领域市场占比均有不同程度地缩小。经过多年市场培养,更多传统零售,包含百货、购物中心以及品牌店等机构涉足电子商务的脚步加快,提高了网络购物的占比;余额理财模式的兴起,使得金融机构更加重视与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企业间的合作,未来基金申购和保险行业的前景更好。而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 12197.4 亿,同比增速 707.0%.其中,转账、还款等个人应用成为主要的交易规模来源,移动网购已不再是支撑行业发展的主要场景。伴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线下将成为互联网巨头、收单机构、运营商、银行等多方竞争的核心战场,而伴随着线上市场的逐步成熟,互联网支付企业将聚焦于线下到线上的反向 O2O 市场,以期在线下市场中取得突破。所以,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对于传统消费模式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迫切。

  由于传统金融机构是以盈利最大化作为其经营目标,公司规模较大且经营良好的高净值客户能为银行带来利润回报的同时降低了风险管理的成本,所以金融机构的各类资源必然会向大客户倾斜,而对中小微客户的服务辐射不够到位。传统金融机构出于风险把控的考虑,对于民间的小额贷款涉入较低。但是,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量却是巨大的,这就造成了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存在。根据阿里平台的调研数据显示,53.7%的客户需要无抵押贷款服务,大约 89%的中小微客户有融资需求,而贷款额度在 50 万元以内的客户大约占总量的 55.3%,200 万以内的客户大约占总量的 87.3%.

  作为一种新兴融资模式的互联网金融,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贡献着极大的力量。小微企业,甚至是中小企业是一个充满着活力与创造力的群体,数量占据总体的 98%左右,而每年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也达到 62%,是社会的中坚力量。然而,在目前中国的金融系统中,88%的小微企业没有抵押物,基于传统商业银行的风控体制以及各方面政策上与制度上的限制,同时在审批手续方面的繁冗,使得小微企业融资贷款难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严重地束缚着其资金链的流畅。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电子商务平台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短板,P2P 模式伴随着大量企业的需求应允而生。在 B2B 模式中,作为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服务对象的小微企业,大数据库的建立于数据挖掘等相关技术的应用使得小微企业的财务与经营状况等重要信息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充分的被跟踪和汇总,这有利于信用体系的快速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审批手续的办理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有效地降低了融资门槛。可以看出,包括金融搜索和推荐平台等模式在内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正在成为小微企业以及个人客户融资贷款的新渠道。

  (三)投资渠道狭窄的限制。

  互联网金融能够得以成长的外部诱因还包括投资渠道狭窄的现状。传统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收益率较低,且受通胀影响较大,投资者的收益不能得到保证;同时,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较高,大部分具有小额闲散资金的投资者被拒之门外;面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投资者同样担心投资风险的不可预知性。而在资本市场上,面对中国股市近年来持续低靡的现状,不论是对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心理承受能力还是投资收益都受到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在投资渠道受限制的情况下,"中国大妈"在短短 10 天内抢购了价值 1000 多亿元人民币、重达 300 吨的黄金,让海外资本市场为之一震。然而好景不长,受到美元走强以及投资者对欧债危机担忧的打压,纽约金价连续下跌,一周跌幅达到 3.7%,使得"中国大妈"被严重套牢。无独有偶,作为 P2P 形式的虚拟货币,比特币的点对点传输意味着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流程,其低廉的交易成本与保值性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追捧,投资者可以利用比特币购买各种日常用品乃至车辆和房产,一些基金与保险机构也逐渐涉足比特币市场。然而,由于系统漏洞问题,黑客盗取比特币的事件频出,资金安全性的问题也被推向了风口浪尖。2014 年 3月中旬,央行向其各分支机构下发了一份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比特币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该文件要求各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于 4 月 15 日之前关闭 15 家境内比特币平台的交易账户。这一举措给虚拟货币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大大影响了投资者的合规交易。

  (四)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继 2013 年 6 月"钱荒"之后,12 月份"钱荒"更为严重。为了缓解货币市场的紧张局势,从 12 月 18 日开始,中央银行开始启动 SLO,并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资金 3000 亿元。但是,整体紧张局面仍旧存在。"截至 12 月中旬,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提升为 4.905%,1 月、2 月和 4 月的期限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也都纷纷突破了 8%,市场的基准利率创下了自 2013 年 6 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钱荒"正迅速地产生溢出效应。虽然美国宣布逐步退出 QE 令美股大涨,但中国证券市场却出现了自 2008 年以来最严重的降幅,股指连续 12 个交易日下跌。而这对明年重启新股发行来说,无疑是个相当大的障碍。图 3-3 和图 3-4 说明了市场资金流动性紧张而产生的银行间利率倒挂的现象。

  利差净收入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最主要来源,中间收入业务发展缓慢、品种单一、范围狭小、收益不高且缺乏有效的管理。银行业出现的"钱荒"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银行利率未能实现市场化,各大银行很难通过市场竞争来完成揽储目标,为了揽储,不得不大力开发理财产品,以高额回报来吸引投资者,有些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远高于国家规定的同期储蓄利率水平。这些理财产品集中兑付,反映了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时,期限搭配缺乏合理性。我国金融业处于分业状态,业务发展创新缺乏法律上和制度上的支持。分业经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品种的开发,不少符合居民企业需要的产品会与现行法规相冲突,同时对于新业务的税收问题也无明确规定。可见,创新业务的发展缺乏有利的外部环境。

  除了流动性本身偏紧,部分传统商业银行的存款正在被货币基金通过互联网金融转移。而货币基金净值规模大幅增长的背后,是余额宝、百度理财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迅猛扩张。

  基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特征而言,其在时间和金额上的灵活性较传统银行理财产品都更有优势。自 2013 年 7 月以来,我国货币市场基金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和渠道呈现出超常规发展的态势。从投资品种上看,货币基金的投资对象均为高安全性、高流动性的品种,适合风险偏好较低,流动性偏好较大的投资者。货币基金的收益与一年定期存款的收益相仿,并且近些年表现较好,其收益均超过了一年期定存的收益。货币基金的流动性与活期存款相差不大,但收益远超同期活期存款利率。图 3-5 展示了近年来货币基金的历史平均收益水平,并与一年期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相比较。

  以余额宝及天弘基金为例,截至 2014 年 2 月 26 日,用户数已突破 8100 万,甚至超过了 A 股股民数量。除了在规模方面的迅猛发展外,在收益方面也是名列前茅。截止到 12 月 31 日,余额宝的区间 7 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为 4.97%,在所有同期可比的 74 只货币基金中排名第二位,投资者投资余额宝在享受高收益的同时,还享有其他货币基金无法比拟的多种优势,例如无限时高额度的快速取现功能,各种消费、支付功能等,而余额宝的人均持有金额仅 4307 元,这表明目前中国的货币市场基金充当着典型的小额活期储蓄替代者的角色。从目前所有货币基金的综合投资价值来看,余额宝无疑走在了所有货币基金的前列。

  货币政策需要通过市场来传导,但作为金融市场核心要素的利率,若是受到了严格的管制,则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和利率体系的灵活性都将会受到大大的制约。

  2013 年 7 月 20 日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这一举措不仅顺应了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客观要求,同时优化了金融资源配置,并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结合三种典型互联网金融业务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机会分析,总结各业务兴起和发展的机会要点。

  3.2.2 威胁分析

  互联网金融依托宏观经济大环境和多方需求的背景下得以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如法规缺失、监管体系不健全以及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潜在威胁,具体表现如下:

  (一)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缺失。

  现阶段,我国尚无针对互联网金融的专门立法,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所属产业没有明确的界定,还存在着许多争议,尚没有系统的法律法规对其平台客户的资金和个人信息进行保护,该行业是否应取得经营业务许可,企业的资质和技术是否需要设立门槛限制等规定还没有落实,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跨界特征也不适用于现有的法律法规,这就导致了相关风险如若发生,投资用户的合法权益会很难得到保障。

  (二)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

  目前,互联网金融在国内的发展还是成长期。而作为金融创新的一种新兴业态,目前的监管体制还不能充分覆盖,还有待于探索与试行。在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不时地出现平台挤兑、信贷诈骗以及非法集资等风险事件。例如,在 2013 年,深圳的网赢天下、武汉的中财在线和浙江的非诚勿贷等知名 P2P 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挤兑事件相继出现,从而引发了流动性风险事件。2013 年 9 月金玉恒通投资有限公司推出的月息 45%的理财产品,使全国 2 万多名投资者成了"幸运儿,其中有客户最高一次性投资 8500 万元。但是一个月后,该理财平台突然宣布关网,使得所有投资者的资金石沉大海,受骗金额超过百亿。类似的事件说明了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以控制系统性风险的必要性,从而使其得以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三)存款利率市场化预期放开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投资理财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不愿意将闲置资金放置银行获得存款利率,这就为收益率超过活期存款利率数倍的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也侧面折射出了市场对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需求。银行为了揽储,防止存款"搬家",纷纷推出了替代各种期限存款的理财产品,存款利率变相市场化的进程正在推进。如果存款利率完全放开,尤其是活期存款利率完全放开,货币基金以及包括各种"宝"类理财产品在内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收益率都会受到影响[15].

  对互联网金融典型业务与其存在发展的威胁分析,总结各业务兴起和发展的威胁要点。

  3.2.3 优势分析

  互联网金融能够得以迅速发展,其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是传统金融体系所不具备的。主要包括大数据系统可以进行产品的定制化推广、交易成本低和强大的用户匹配等。具体表现如下:

  (一)大数据系统满足用户的需求。

  现如今,通过互联网的迅速传播可以获取各类与金融相关的信息。例如,国外的社交网络平台 Facebook 拥有超过 8 亿的注册实名制用户。在该庞大的数据库内,用户可以充分地实现信息共享。而国内的电子商务霸主--阿里巴巴也具备了处理平台客户的信用评级和利用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去控制风险的能力,这种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更加符合小微企业的差异化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日后对分析平台用户的资产状况和消费习惯等数据将会更加系统和细化,而这类优势是传统金融体系目前还不具备的。

  (二)交易方式的变革。

  互联网金融的最大优势就是交易成本的低廉,在配备了足够大的存储空间的基础上,相比于传统金融机构而言,其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例如一家营业部只能容纳 200 万客户,则 400 万客户需要两家营业部,新增的 200 万客户的边际成本就是新开的这家营业部。而对于互联网来说,客户数量翻番或增加数倍,在互联网建立之初已配备了足够大的存储空间的基础之上,其边际成本几乎为 0.同时,互联网金融的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共享,这就大大改变了传统金融体系内因信息不对称而错失投资机会的现象。通过平台数据的共享,投资者更能理性的选择投资理财产品并做好风险预估。而这一优势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来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客户群体的高度匹配。

  在传统金融模式下,贷款人与借款人的金融业务都是通过银行中介完成的。

  传统的借贷业务往往需要复杂的审批流程,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信用评级等资质均有较高的要求,不能惠普至小微企业等缺少抵押物的"低净值客户"借贷主体的需求上,效率低下并且要付出高额的融资成本。而在 P2P 网贷平台上,资金需求方只需输入关键词,平台系统的搜索引擎便会自动检索最佳匹配需求的相关信息。在这种方式下,使得信息透明化和定价市场化,资源配置的效率得到显著地提升,社会效力的最大化也能充分体现。

  下表 3-10 对互联网金融典型业务与其存在发展的优势分析,总结各业务兴起和发展的优势要点。

  3.2.4 劣势分析

  由于互联网金融以互联网技术为背景依托,所以基于网络技术、网络操作风险和跨专业多元化金融分析人才的匮乏也是该行业不可避免的劣势,具体表现如下:

  (一)网络技术安全问题。

  互联网金融以互联网被背景支撑,而互联网的软、硬件等技术问题直接关乎着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的交易风险。例如网络的传输故障、黑客入侵和计算机病毒等威胁,会使计算机系统面临瘫痪的风险。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致力于把控好各种技术风险和寻求外部技术支持是互联网金融业务得以健康发展要考虑的一个方向,因为这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二)网络操作风险问题。

  操作风险问题不论是在传统金融体系还是互联网金融领域,同样至关重要,不论是人为失误还是系统程序出错,都将增加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的风险。同时,客户的资金、身份认证和信息保护以及计算能力等问题也将面临着各类潜在的风险。

  (三)多元化分析人才缺乏。

  虽然互联网金融基于大数据平台累计了庞大的客户资源,但是能够结合科学的甄别评估方法与金融学知识进行决策与分析的专业人才目前还很缺乏。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具备互联网技术及金融领域知识的融合性复合型人才将是这个新兴领域的变革者。面对目前该领域专业人才缺乏这一问题,互联网金融管理者要加大对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方面人才的营销培训,培养一支既懂得网络程序设计又懂得金融管理的跨专业多元化人才队伍。

  对互联网金融典型业务与其存在发展的劣势分析,总结各业务兴起和发展的劣势要点。


  3.3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讨论

  由于金融服务具有的风险外部性,因此必须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管,以避免风险升级引发金融危机。我国对金融行业的准入有严格的要求,互联网金融是冲破这一行政壁垒的创新尝试。近年来,网络技术与金融业务相互融合发展,使金融服务的范围和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法规缺位和监管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下述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16].

  (一)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

  制定互联网金融行业规范,政府部门应大力推动建立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并制定行业规则,规范和引导该平台的健康发展。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地位、性质和经营权限做出规定,明确资金流动的规则,大力开展互联网金融的立法工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管理办法。完善对消费者资金和信息等的隐私保护,规定互联网金融交易过程中电子合同的合法性。同时,建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准入标准和退出机制,对不符合标准的平台要坚决予以关闭,为营造出合规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做努力。

  (二)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发展信用评级服务市场,解决参与主体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个人资信状况明朗化,提升客户信息审核的准确性。同时,开展互联网金融消费保护工作,提升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同时严肃查处信息宣传的不实性问题,严密防范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从事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活动。优化各类风险管理规章并加强风险监控,例如构建资金监管制度和反洗钱制度等,防范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挪用资金和洗黑钱等事件的发生。此外,还要加大信息披露的程度,加强网络安全体系的建立,增强互联网金融操作的规范性。

  (三)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成立互联网金融监管委员会,形成系统的监管网络。同时,建立起互联网金融监管信息交流平台,促进监管部门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借鉴传统金融体系的监测数据库搭建经验,构建专属互联网金融的监测指标并使之形成体系。可适当地借鉴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规定,要求从事金融业务的互联网企业定时向监管当局报送相关数据信息,使得监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企业平台的交易动向,对其进行实时监管,进而完成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风险监测分析和风险预警。

  3.4 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就互联网金融的典型业务:第三方支付、个人理财和 P2P 网贷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借鉴 SWOT 分析方法,从金融学角度对互联网金融兴起和发展的特征与机理进行经济分析,并给出了监管方面的探讨,从而得出互联网金融存在和发展的社会需求性和经济推动性的重要意义。

相关标签:金融市场学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