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家庭教育论文

关于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

来源:内江科技 作者:刘晓童
发布于:2020-04-14 共2733字

小学生家庭教育论文独家整理10篇之第八篇:关于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

  摘要:家庭是小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都离不开家庭。家庭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每个小学生来说,家庭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教育。那么应该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呢?本文通过阐述目前小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出关于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

  1 家庭教育的定义及重要性

  小学生的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形态协调配合、共同作用的。而家庭教育又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什么是家庭教育呢?简单来说就是在家庭中进行的教育实践活动。学者缪建东在其《家庭教育社会学》一书中指出: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活动,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影响活动,也包括家庭中各成员间发生的各种互动[1].

家庭教育

  小学生处于7~12岁的年龄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日本著名教育家福泽谕吉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他认为: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学校,父母是培养幼儿习惯的老师。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人的发展影响最早,儿童自出生起接触到的环境就是家庭,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各种行为习惯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使小学生健康发展,在小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熠熠生辉。

  2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

  通过曹明明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调查中可以了解到,家长和教师在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中相辅相成,并且二者缺一不可。个别学生存在时好时坏的情况,原因是在学校进行学习时感到心理不舒适或在家庭环境中不愉快等[2].从高双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调查中,可以得出小学生对不良行为习惯存在错误认识,并且小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表现令人堪忧的结论[3].目前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从整体上来看并不是很乐观,作为家长应该重视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家庭教育方面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方面,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大体上可以归为以下三类。

  3.1 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部分家长是"虎爸熊妈"式教育,忽略了小学生的自尊、个性成长,用自以为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时,揪住孩子的错误不放,严厉的批评甚至打骂孩子,目的是家长口中的让孩子"长记性".这样做真的能使孩子不再犯错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种教育方法可能短时间内是有效的,但是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不仅使儿童心理受到伤害,遏制了儿童自身的成长,很有可能造成孩子反抗教育,同时也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2 家长忽视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当今的知识社会中,很多家长认为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只要学习好就一切都好。把学习成绩作为孩子优秀与否的标杆,往往忽略了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培养。儿童年龄小,对于行为习惯的好与坏难以分辨,需要家长悉心引导、培养。小学时期是行为习惯塑造的关键期,家长在这个时期应该着力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错过这个关键期,形成恶习,就很难再改变。

  3.3 家庭环境因素

  "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人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环境,就像鱼儿离不开水,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同理,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塑造人,恶劣的家庭环境会束缚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泽黄。家庭环境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在一个家庭中,假设父母有偷东西的坏习惯习惯,那么孩子很大程度上也会有偷偷摸摸的习惯。假设父母做事坦荡,那么他们的孩子也多是光明磊落的人。瑞典教育家爱伦。凯认为家庭教育中和谐诚挚的气氛对儿童的教育有重要作用。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中,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往往更容易养成。在紧张、焦虑的家庭环境中,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发展。

  4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家庭教育策略

  4.1 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基于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强的特点,家长应该首先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使孩子明确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什么,潜移默化地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例如要培养小学生节约粮食、不剩饭的习惯,那么家长在家吃饭时就要做到不剩饭,在外面吃饭要做到点餐时吃多少点多少,剩饭剩菜打包带回家。当小学生看到父母每次都这样做,在吃饭时就会下意识的去模仿父母的这些行为,自然而然就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4.2 在实践中引导,循序渐进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家长在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时要有耐心,根据小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培养。有些家长对于小学生的习惯仅止于说教,重言而不重行。实际上,实践往往比单薄的说教更有效果。家长应该在具体的实践锻炼中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要培养小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家长告诉孩子"见到认识的人要说你好,别人帮助你时要说谢谢,当你不小心撞到别人时要说对不起",仅仅靠讲道理是不够的,孩子仍然不知道要怎样做。应当让他们在具体的情景中练习、实践,才能形成习惯。

  4.3 强化与惩罚相结合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可以采取强化和惩罚相结合的方式。当家长想让孩子的行为增强时,可以运用强化措施。想使孩子不良行为减弱时,可以适当的运用惩罚措施。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需要家长给孩子一些奖励或表扬,负强化就是免除孩子不喜欢的事情。例如家长想养成孩子的卫生习惯,这个孩子不喜欢遛狗,喜欢看电视。如果家长想用负强化,此时就可以对他说:如果你起床时主动整理好自己的房间,你就可以不用遛狗了。运用正强化就可以说:如果你主动收拾好自己的房间,你就可以看一会儿电视。这样,大多数孩子就会主动完成家长要求的行为。

  4.4 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民主沟通

  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和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科学的教育方法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部分家长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抛弃"棍棒式教育".当家长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时,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科学地教育孩子。弄清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并告诉他此行为的坏处,使孩子明白这是恶习,而不是冲动地去打骂孩子。

  在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家庭教育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家长,不仅应该重视家庭教育对行为习惯培养的作用,更应该审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偏颇。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塑造出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起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
  [2]曹明明。小学生行为习愦的现状调查与养成策略[D].鲁东大学,2016
  [3]高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4

点击查看>>小学生家庭教育论文(推荐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
原文出处:刘晓童.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探究[J].内江科技,2019,40(08):91+2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