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家庭教育论文

父母如何给孩子适宜的爱

来源:教育现代化 作者:臧冬进
发布于:2018-09-13 共3358字

  摘   要: 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 父母不应该用自己的尺度和标准去衡量获评价孩子;父母应真正理解自己对孩子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全情投入的爱, 不要向孩子邀功, 更无需向孩子展示自己的玻璃心。

  关键词: 孩子; 父母; 教育; 爱;
 

父母如何给孩子适宜的爱
 

  爱自己的孩子, 是为人父母天生具备的本能, 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和艺术!作为一名从事幼教工作十多年的老教师, 同时我又是一个八岁孩子的妈妈, 双重的身份, 对于如何教育好孩子, 有时候内心很复杂、甚至有些矛盾。在不同情境、不同身份的教育实战中不断反思、反省, 我想, 我的教育理念应该是更理性、更客观、更科学的。

  一、父母不应用自己的尺度来衡量、评价孩子

  也许是作为老师的角色时间更长的原因, 我的“职业病”似乎更加严重一些, 这个首诗歌让我不由得立刻想起作家王蒙写过的一段文字:一个母亲从寒冷的北方出差回来, 就会张罗着给自己的孩子添加衣服;一个父亲骑自行车回家骑得满头大汗, 就会急着给孩子脱衣服;父母饿了就劝孩子多吃一点, 父母撑得难受了就痛斥孩子太贪吃;父母寂寞了就责备孩子太老实、太不活泼, 父母想午睡了就觉得孩子弄出的噪音令人讨厌;父母想读书了就发现孩子不爱学习, 父母想打球了就发现孩子不爱体育……

  是的, 这样的文章就是我的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家长的写照, 经常出现有种冷叫妈妈冷;有种爱好叫“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 或者“我觉得这个小孩肯定喜欢, 而且好玩”, 所以我想让我女儿/儿子去学……;有一种快点叫“你太慢了, 别人……。”

  一个平时跟我们交流较多的全职妈妈突然说想“脱胎换骨”, 她说自从有了孩子, 自己活得越来越失去自我了, 而且不求上进, 如今要发奋图强, 重新做起。第二天, 就明显发现她一改往日的邋遢状, 衣着打扮鲜亮了许多, 整个人精神状态也有种振奋人心的感觉。据说每天健身, 还定期做美容, 让我们这样每天张牙舞爪、随时随地爆发表演型人格的疯婆子羡慕得满眼桃心。几乎每次来接送孩子, 我们都要大大地给她点赞。可是一段时间后, 我们发觉不只是这位家长在变, 孩子也跟着妈妈在变化, 而且画风变化很大, 原本假小子一样穿着简约、性格豪爽的孩子, 突然烫了一头小卷发, 还穿上了淑女范儿的公主裙, 最关键的是孩子很不开心地告诉我, 妈妈不让她去学跆拳道了, 非要让她学芭蕾。其实, 这个孩子在我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是蛮有特点的一个, 作为一个小女孩她却学了三年的跆拳道, 记得刚学时我听说此事还觉得诧异, 并给妈妈建议说女孩子学跆拳道太容易受伤, 也不够小女生, 问她为什么送这么小的女儿去学跆拳道呢?她给我的回答让我很赞赏, 说主要是孩子非常喜欢, 教练说她身体条件也很不错。后来发现这孩子学得真是非常不错, 教练特别重视, 孩子也喜欢, 是很有天赋的一个孩子。可现在妈妈硬是不让孩子搏击、格斗, 而是安安静静站在那里一位手、二位手地跳芭蕾, 这孩子肯定提不起兴趣。于是我作为老师与孩子妈妈沟通, 建议妈妈关注孩子的兴趣点, 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的童年开心是最重要的。而这位妈妈却不以为然, 认为孩子的改造已经初见成效, 现在孩子已经变成了她想要的淑女了……

  孩子情绪变得很消极, 而且很少听到她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的爽朗地大笑了。
  所以, 父母们, 请不要用自己的尺度来衡量、评价孩子, 这样的爱是孩子无法承受的。父母对孩子的爱, 首当其冲的前提应是基于对孩子个体独立性的尊重。诗歌《On children》如是说:
  你的儿女, 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 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 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 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 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我想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的作家纪伯伦, 他所表达的意思也正是让我们用孩子的、而非我们成人的视角、角度去衡量和评价孩子。

  二、父母应放慢爱子的脚步, 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

  无论是在自己的生活中还是工作中, 我们常听到、或说过太多次“你快点”, 其实,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 教育需要等待。慢是宽容, 可以成为另一种教育契机;慢是智慧, 可以倾听心灵的回声;慢是体贴, 是暖到心里的一句话;慢是成长, 给孩子自我生长的时间;慢是节奏, 别让孩子筋疲力尽;慢是耐心, 不要越俎代庖;慢是欣赏, 不要打扰孩子。

  前段时间微信朋友圈流行这样一篇散文《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不单是对父母说的, 也是对教育者说的。让人诧异却不得不赞叹的是:教育最美境界竟是这样的简单、实在、形象、温暖。教育就是耐心。我们需要这样的教育, 我们舍得为孩子付出一切, 为什么舍不得花更多地时间呢?不要焦躁, 没有催促, 不去替代。在教育实践中, 作为教师我们能体验到, 孩子有能力并有兴趣做的事, 如果教师还去帮助或指导, 也许对于孩子而言就是一种干扰, 不合适的帮助和指导, 不仅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还会导致教师身心疲惫。

  教育应该是轻松、和谐的, 给孩子一些时间, 相信孩子, 只要放大我们的耐心, 定能收获孩子的成长。

  三、用本能的、纯粹的父母之爱包容孩子, 不道德绑架

  经常会听到一些父母说:“妈妈/爸爸对你这么好, ……;爸爸妈妈这么辛苦为了谁?……”当然, 作为妈妈, 我也曾像所有父母那样, 成为孩子的“有求必应”的代名词, 在带孩子出门前细致地、甚至绞尽脑汁地准备各种孩子所需的物品, 无微不至地关注着孩子的冷热。从孩子出生几乎每天都是我帮她仔仔细细擦擦洗洗, 唯恐有哪点不干净。有一天我让她自己洗澡, 我说你怎么光冲身上不洗屁屁啊?她一脸嫌恶地说:“呃, 那多脏啊, 我可不敢碰, 我还是等会你给我洗吧。”

  从一年级开始, 她有时作业不认真会被爸爸吼, 看到我的第一时间, 女儿一定是泪如雨下, 可怜兮兮地把所有委屈都倾诉给我听。

  如此种种之后, 无论是我们自己的预设, 还是孩子心中的实际感受, 都是女儿跟妈妈更亲。

  可是某个周日晚上, 女儿在看动画片, 我们约定10分钟后洗澡睡觉, 结果看了一个10分钟又一个10分钟, 喊了几次都说等会儿。我着急地说了她几句, 没想到一向对我友好的女儿忽然脱口而出:“你都说了几遍了, 烦不烦啊?我就看一会。”

  这让我太意外了, 一时竟无言以对, 从来没有预想过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我又伤心又生气地说:“我对你那么好, 怎么这样跟我说话啊?”

  小家伙还没意识到自己哪里做得不妥, 我忍住内心的怒火问她从哪里学来的, 她说上次去同学家玩, 同学的妈妈不让她玩游戏, 她就这样跟妈妈说话, 她妈妈不仅没有批评她, 反而允许他继续玩游戏。于是, 我们的对话在孩子的不理解和我的伤心中结束。但是, 第二天出现在我面前的又是那个妈妈长妈妈短的“小棉袄”。

  龙应台的《目送》一书中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 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他告诉我们, 泪光盈盈地默念着目送孩子的背影不必追。其实, 理解和真正的接受, 还有很大的差距。我终于明白我的伤心源自于我毫无保留地、使尽全身力气去爱她, 为了她我愿意付出一切, 而她全权接受下我对她全情的投入, 却用不屑或是顶撞的话语, 甚至冷漠回应我。说到底, 当我们的权威收到侵犯时, 我们对孩子的爱也非我们自以为的那么无私, 而且我们的控制欲也在作祟, 如若不然, 为什么连孩子的一点小小的冷落或是言语不敬都能轻易动摇我们对孩子的爱呢?

  当我们冷静想想, 就能够明白, 孩子彼时表达的对你其实未必就是发自真心的, 我们成人尚且会口不择言, 更何况孩子?而且, 即便是当时情绪的表达, 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对我们的爱少了一分一毫, 他们只是不明白她们那种做法的后果和杀伤力。

  所以作为父母, 既然我们爱孩子, 待她们好, 是不可抑制的发自内心的、是无条件的、并且不求回报的, 那么这份爱, 孩子也一定能够收到。我们只需时常提醒自己, 带着我们的初心地去爱孩子, 不去道德绑架, 没有回报条件, 容忍她们犯错, 允许她们表达最真实的情感, 不去向她们邀功, 更不去展示我们的玻璃心, 那才是真真正正的爱。

  如果教育是一盘菜, 那么爱是调料, 要加在行动里, 才会更加美味。所谓行胜于言, 用行动向孩子展示你对她的真诚和态度。

原文出处:[1]臧冬进.浅谈家庭教育中的爱[J].教育现代化,2017,4(05):241-242.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