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家庭教育论文

阿德勒家庭教育思想的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17 共460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阿德勒的家庭教育理念探究
【第一章】 阿德勒家庭教育思想的研究绪论
【第二章】阿德勒的家庭教育的理论
【第三章】家庭教育的任务与特征
【第四章】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阿德勒家庭教育观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阿德勒家庭教育观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结语/参考文献】阿德勒家庭教育内涵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孩子好比父母的“作品”,孩子好比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在孩子性格形成的这个过程里发挥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家庭就像孩子的港湾一样,在孩子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充当着老师和助手的角色。作为家长,不仅要负责孩子的身体成长,更要负责孩子在重视孩子智力发育的同时,也要对孩子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产生重视,既要教孩子知识,更要教孩子如何做人。在儿童一生的成长发展过程里,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其性格与行为习惯,而这两点恰恰与家庭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随着年纪的变大,我们很容易觉察到孩子倾向于与自己的父母越来越像,可是,几乎没有孩子会与自己的老师越来越像。美国教育专家约翰逊认为,家庭教育的成功创造一个成功的孩子,家庭教育的失败创造一个失败的孩子。事实表明,孩子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是良好的家庭教育。教育子女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要想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和培养,要想让家庭教育滋润孩子的心田,家长必须对教育的奥秘有所了解,所以要找到一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孩子,随时掌握教育的机会,发挥教育的潜力。从这个角度出发,家庭教育是基于其他教育之上的,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家长在儿童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自然获得充分认可。
  
  然而,有许多家长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为人父母应尽的责任,他们没能意识到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功的重要性。在一些家长的观念中,孩子成绩的好坏只和学校教育有关,所以他们费尽周折也要为孩子找到他们认为优秀的学校,但几乎没有家长会把孩子学业失败归结到自己身上,或认为孩子的不当行为是自己造成的。中华妇女联合会曾经做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在我国近四分之三的父母教育方式存在缺陷或有重大偏差,而仅有区区四分之一的家庭的教育方法更为科学。因此,众多教育专家倡议,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容忽视,千万不要认为教育孩子是一门无师自通的事情,相反,只有靠建立正确的育儿观点以及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
  
  奥地利着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有人可能会质疑,阿德勒是心理学家,怎么会和教育联系在一起呢。但教育学通过吸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以之为基础,才谈得上是科学。另一方面,如果只一味地对心理学进行单纯研究而抛弃追求教育的责任,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第二节 研究现状
  
  阿德勒作为奥地利着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有大量研究阿德勒的心理学相关着作。通过研究这些着作对进一步研究阿德勒的家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
  
  在郑希付所着的《西方人格心理学史》①一书中,详细讲述了在不同时期里西方人格研究中不同派系之间的关系特征,对近年来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的结论和不同阶段体现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向都进行了一一总结。在西方心理学史上,阿德勒是提出这样理论的第一人,他认为,遗传和环境并不能完全决定人类的行为。在阿德勒看来,人格的发展是建立在克服自卑以及追求优越的基础之上的。人因为出生时弱小无力,完全依附于成人才能生存,因此产生自卑感。 阿德勒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希望加以改变的。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之感,它一定会使他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自卑恰恰是激励人们努力克服自卑,追求卓越的强大动力。同时,人类不是简单消极地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环境和遗传只为人的发展提供客观条件和可能性,人往往是带有目的地生活,每一个个体都被赋予机会去选择最符合自身心理发展规律的生活风格。为此,“创造性自我”这一概念被阿德勒提出,在他看来,允许个体根据自己选择的特有的方法建造起独特的生活风格,这就是创造性自我。好比说,一些存在生理自卑的人群,通过进行自我补偿,最终变成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而另外有些人却深陷在自卑的情绪中无法抽离,最终一事无成,其关键在于个体的自我选择。
  
  而这种自我选择是人与生俱来的创造性,它最终可以决定每个个体的发展趋势。郑雪着的《人格心理学》②在结构上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绪论主要探讨了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处理方式。第二部分讲述了人格心理学里的古典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学习论等学派的理论与研究成果。第三部分是应用人格心理学,这部分系统地研究了人格教育和人格心理学等问题。书中有关于阿德勒的人格心理学的描述。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理论,分别是自卑与补偿理论、追求优越的理论、社会兴趣理论等。他的理论基础是关注个体自我发展,与儿童的教育和发展密切相关。阿德勒强调人性为本,在他的观点里,人性是十分具有自主倾向的。个体受到自我意识的支配,从而能够设计创造自己的生活,规划自己的未来。他不赞成把人格的结构和要素进行分析,而是要把人格当成一个整合了的统一体来看待。同时,他认为,人对优越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一项基本需求,追求优越恰恰是人们生活的内在动力。所有个体都具备同一个终极目标,那就是对优越的追求。但是,因为每个个体的生活环境和对生活的看待方式存在差异,所以每个人采取的追求优越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不同个体在追求优越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固定的行为和态度模式就是生活风格。一般情况下,人的生活风格形成在人大约四、五岁的时候,而且生活风格一旦形成,就很难再轻易改变了。
  
  生活风格决定了个体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决定了个人对未来目标的设置和达到目标采取的行为方式。有关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的论述还散见于其他着作中,如:
  
  郭本禹着的《西方心理学史》①、贺新宇、黄远春着的《心理学》②、叶浩生着的《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③、高觉敷着的《西方近代心理学史》④、叶浩生着的《心理学史》⑤等。研究阿德勒家庭教育观的论文还见于各类学报杂志中。例如:在“阿德勒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借鉴意义”⑥一文中,刘红通过研究阿德勒提出的理论,剖析他的家庭教育理念,提出父母培养儿童合作能力的几点启示:重视早期训练、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运用适当的方法。在“阿德勒社会性教育理论对我国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启示”①一文中,对于阿德勒提出的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理论,作者冯芳、刘晶波作出了归纳。他们从教育者与儿童的关系、儿童的现实生活、儿童与同伴的接触与交往、儿童的创造性自我、儿童的社会兴趣等五个方面,在我国幼儿社会性教育实践方面给予了重要的启发。在阮学勇着的“阿德勒人格理论对培养儿童健全人格的启示”②一文中,阿德勒提出的人格理论不仅强调遗传和环境对人格形成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还格外重视意识发挥的作用。他提出的生活风格理论、人格动力理论、社会兴趣理论、个体发展理论,均对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文中还提及到,在培养儿童健全人格的过程中,应当给予儿童科学的爱,不要形成错误的生活风格;改善儿童教育环境,帮助儿童形成健康的生活风格;改变错误的生活风格,帮助儿童选择合理的行为方式;培养儿童的社会兴趣,从而促进儿童的人格健康发展。在满忠坤、赵鹏程所着的“阿德勒自卑与超越理论的早期教育启示”一文中,深度分析了自卑感与自卑情结。在阿德勒看来,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自卑感,因为每个人都会想改善自己现有的环境地位,因此,追求优越是所有人的共性。他提出的理论对早期教育有如下启迪:重视早期家庭教育,预防问题儿童的产生;客观对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避免产生“自卑情结”;引领儿童超越自卑,树立良好的生活风格;引导学生从自卑走向超越。阿德勒认为,在儿童的整个人格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成员里,尤其是父亲和母亲的养育风格,对儿童生活风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据养育风格的不同,孩童也相应地成长为不同类型的人,如:民主型、宠爱型、顺从型、完美型、忽视型、拒斥型、强迫型等。其他相关研究有:霍利婷着的“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对家庭教育的启示意义”④、田印红着的“创造性自我与生活风格-论阿德勒的人格发展观”①、杨远波着的“论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在儿童教育上的应用”②、吕翠风着的“自卑与驱动力--关于阿德勒自卑与补偿理论的评述”③、汪新建着的“一种特定的生活风格--阿德勒关于神经症的解释和治疗”④、王益文着的“母亲行为与儿童行为问题的探讨”⑤等。
  
  综上所言,通过对阿德勒各项着作的研究学习,以及对研究阿德勒理论的各类着作进行研读,笔者认为国内外专家学者都十分注重对阿德勒教育理论的研究,但把阿德勒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相关研究则比较欠缺。因此,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旨在更深层次地探究阿德勒的家庭教育观给家庭教育带来的启示,为我国家庭教育的提高与进步提供有益的借鉴。
  
  第三节 研究意义
  
  其实,在人类的整个文明进化史中,有一点始终未变,那就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毕生的老师。家庭是人的第一个学校,也是一辈子的学校,家庭教育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父母一身正气,儿女也乐于助人;父母心存恶念,子女也往往容易行恶;父母教育方法民主,子女获得平等的态度;父母教育方法独断,儿女行为会专制;父母善良则儿女博爱,父母暴虐则儿女残酷。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典故,都说明父母素质的高低、家庭环境的好劣,对人的一生将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可是,在当今社会里,家庭教育若失去科学的教育理论的引导,人们往往会守着陈旧落后的,甚至是错误的教育理念,采取最原始的教育方式,只重视智力培养,而轻视道德培育;重视生理健康,忽视心理健康;重外在表现,忽视内在体验。看似重视教育,实则根本不懂教育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处理解决家庭教育当中出现的难题和矛盾,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学习已经迫在眉睫。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点:从理论方面来看,通过阿德勒的家庭教育观的课题研究,揭示家庭教育的机制,探求家庭教育的方法,提炼家庭教育的观念,从而推动家庭教育理论的发展,为家庭教育学科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思想源泉。从实践方面来看,通过研究阿德勒的家庭教育观,可以把他的教育理论传递给家长,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促进我国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帮助家庭教育摆脱盲区和错误,促进家长的教育水平。总之,通过对课题进行各项研究,探寻到家庭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并发展成理论,这无疑对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文选择阿德勒的家庭教育观为研究对象,对阿德勒的家庭教育观进行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分析,旨在探究阿德勒的教育观点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本研究除绪论部分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节介绍阿德勒的家庭教育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探讨家庭教育的任务与特征。第三部分论述家庭教育的路径。第四部分归纳总结阿德勒家庭教育观的特色。第五部分探究总结阿德勒的家庭教育观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结语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梳理总结。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阿德勒的着作以及当前国内外学者对阿德勒教育理论所作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并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和梳理,从而了解阿德勒的家庭教育观及其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二)经验总结法
  
  通过阅读大量研究阿德勒家庭教育观的书籍和论文,对其中的观点加以分析和解读,从而进一步认识其家庭教育观,总结出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三)案例研究法
  
  阿德勒的着作中写有大量关于家庭教育的案例,它们通常是真实的故事,或是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难题。通过分析研究这些真实案例,笔者旨在寻找教育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源头,进而寻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