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学理论论文

正确对待早期教育,科学促进人的发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08 共696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早期教育和人的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 
【引言  第一章】早期教育及其理论基础 
【第二章】人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3.1  3.2】早期教育有助于人的心理发展  
【3.3 - 3.5】早期教育有利于完善人的道德品质 
【第四章】早期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实现途径 
【第五章】正确对待早期教育,科学促进人的发展 
【结语/参考文献】早期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五、正确对待早期教育,科学促进人的发展

  (一)克服早期教育存在的误区

  许多父母虽然已经认识到早期教育很重要,但也存在一些对早期教育的片面认识和误解。我们应当认真审视当下流行的各种早教理念和早教误区,以期获得正确的认识,更科学的开展早期教育,更好的促进人的发展。

  误区一:早期教育是培养“神童”和特殊人才的教育。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如果不想把孩子培养成为“神童”和特殊人才,或者自己孩子不可能是“神童”和“特殊人才”,就不必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一般的讲,“神童”和特殊人才都受过良好的早期教育,但是,早期教育的目的并不单纯是,或者主要并不是为了培养“神童”和特殊人才,而是更好的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儿童身心发展,提高儿童身心素质,以便为儿童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大量的研究证明,人出生的头几年,身心发展有许多的最佳期和加速期,抓紧这个时期实施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用最少的“投入”,收到最大的效果。抓好早期教育,儿童的身心综合素质都会有比较好的发展,为今后整个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根基。

  误区二:早期教育是技能教育、艺术教育。

  在对孩子的职能培养上,许多父母一方面迫于未来竞争的压力,另一方面为了应对目前依然存在的应试教育,往往把早期教育内容的重点放在学习知识技能上,而忽视质疑、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培养。还有一些父母简单的把对儿童的早期教育理解为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教育。当然,早期教育适当多一些艺术方面的教育是必要的,它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儿童右脑的开发,促进大脑神经系统全面协调发展。但是,早期教育还有其他更重要的方面: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开发儿童智力潜能。因此,早期教育不是技能教育,也不能单纯的理解为艺术教育,早期教育注重的是全面教育,是儿童潜能的开发。

  误区三:早期教育会损害儿童身心。

  有人担心,学龄前儿童太小、身体还很嫩弱,过早对他们进行教育会损害他们的身体,因而不敢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

  研究和实验证明,科学的早期教育,不但不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还会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科学家们发现,儿童至少有 70 种以上的反射功能。这些反射功能如果能得到正确训练,就会成为某种技能和本领;如果失去训练,或者长期没有得到“刺激”和开发运用,有的反射功能会在几个月内消失。有的成年人常说自己没有艺术细胞,其实,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是 6 岁前没有受到艺术教育,他们的“艺术细胞”萎缩和退化了。

  误区四:早期教育“小学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同时也走向另一个极端--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前各种以牟利为目的的商业性炒作加剧了这种“早期教育恐慌”,一些早教机构为迎合父母不科学的育儿需求,开办一些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的兴趣班、特长班,将小学阶段的某些教育内容放到了学前,出现了早期教育小学化、成人化的倾向。一些父母把教育关注点放在让孩子识多少字,背多少古诗,会做多少算术题;一些父母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盲目攀比的心理,把孩子“赶”去学习各种“才艺”,如此等等。这些做法违背了幼儿学习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既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也给幼儿原本快乐的童年蒙上了阴影。

  我们应树立科学的早期教育观和儿童发展观,“要把幸福还给孩子”,讲究教育方法的科学性,既要帮助幼儿找到最佳起点,实现跳一跳“摘果子”,又要顺应幼儿自身发展规律,让孩子从自己的现有水平或者从自己的最佳起点出发。既不能急功近利,超越儿童的发展需要“揠苗助长”,也不能压抑幼儿发展的需求“压苗阻长”.

  误区五:重“智”轻“非”.

  众所周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两大心理因素是影响儿童成长甚至成才的关键。可以说,作为操作系统的智力因素,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但事实上,在很多关键时刻起决定性影响的,往往却是非智力因素。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然而,目前在儿童早期教育中,尽管很多人都呼吁重视儿童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但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父母,仍然认为“智”比“非”重要。

  这里有一部分人可能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相互攀比,但也有一部分人,在他们的思想深处,认为有知识、有能力,将来孩子就能成就一番事业,他们从根本上忽视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忽略了对孩子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通过对智商在 140 以上的 150 名“神童” 成年后的成就比较发现,他们的成就悬殊非常的大,原因令人深思,“神童”成年后智商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基本差异不大,但他们的个性心理品质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自信、进取心、坚持精神等非智力因素方面,成就低的那一组远远低于成就显着的一组。我们常常认为天才多怪人,很多天才人物尽管有辉煌的个人事业,但由于接受了不恰当的早期教育,其病态的人格导致其没有幸福的人生。所以,儿童应当接受全面和谐的教育,即既关注早期智力的开发,也关注健全人格的塑造;既大胆、合理的开发儿童的身心潜能,也要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而和谐的发展。

  总之,科学的早期教育既强调“全面和谐发展”,又强调“富有个性的发展”.

  “全面和谐发展”是尊重儿童的全面发展权, “富有个性的发展”则是尊重儿童的自由发展权。早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现代早期教育开发儿童身体潜能、智慧潜能、人格潜能,为培养既能创造人类的新文明,又能度过幸福人生的英才奠定基础。

  (二)早期教育的内容与形式需丰富多样

  1、早期教育的内容

  早期教育的对象不单是儿童还包括父母,所以早期教育所涉及的内容就有所不同,但其内容绝不是统一固定的,最基本包括以下几项:

  (1)营养

  身体的健康成长也是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营养保健也可以算作是早期教育最基本的内容。生理发展是其他一切发展的基础,而充分的营养却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科学合理的膳食一定是父母必须重视的,也一定是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感知觉

  感知觉是认识的门户,是智力活动的起点和智力发展的基础。每一个儿童的学习首先都是从感知他新来到的周围世界开始的。他的第一次“学习”就是感知周围事物。而儿童以后的智力发展、学习成效、工作效率、事业成败等等,都与其感知是否敏锐有密切关系,20 世纪享誉全球的意大利幼儿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就认为学前期儿童的教育就是感觉教育,就是用正确的信号“刺激”儿童的感官,就是对儿童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加强训练,提高儿童的感官认知能力。

  因此,父母从孩子一出生起就应多注重孩子感知觉能力的培养训练。

  (3)运动能力

  研究表明,1-6 岁的儿童,是运动能力发展的最佳期。6 岁前后,他们的走、跑、跳、踢、蹬、抬、举等能力都已基本掌握,只待进一步提高。1-2 岁主要让儿童学会独立行走,父母应多带孩子到公园、草坪、幼儿活动场所等宽敞的地方活动,尽量让孩子自己活动,父母不要过多干涉。3 岁以上应多注重儿童动手能力的培养,发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玩具十分重要,特别是一些与日常生活、日常劳动有关的玩具,这些玩具既能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促进他们四肢的发展,也有助于儿童大脑细胞的发展和智力的开发,又能让儿童认识生活、模拟实际生活,提高儿童的生存能力。

  (4)数、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2 岁以上的儿童就应该逐步认识数字,有数的概念,并且应培养他们把数和量联系起来,在认识数的同时,掌握经常接触的事物的量词。2 岁以后的儿童,开始认识时间、空间。教孩子学习时间可以用中表做教具,培养儿童时间观念,可以让儿童学着当时间的主人,培养儿童空间概念,在和儿童讲话时,要明确说事物的地点、方位。如:玩具在柜子的左边,姥姥家在我们家的南面。注重数的概念、时间概念、空间概念,对儿童学习数理、发展想象力、养成合理利用时间的习惯等,都有很大的好处。

  (5)爱心培养

  这属于人格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范畴,也是儿童做人的基础。学龄前儿童是爱心萌发的关键期,人的一切爱的情感,都是在爱爸爸、爱妈妈的情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培养孩子的爱心就要从爱自己的父母开始。有意识的引导儿童要有依恋心,懂得父母千辛万苦养育自己不容易,自己也离不开父母;要有责任心,懂得那些事自己可以做,那些事自己应该做,不应总是要父母代劳;要有感恩心,懂得心疼父母,不让他们担心,不让他们伤心。

  (6)行为习惯

  俗话说,教千教万,首先教个好习惯。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生受益,不良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累。学龄前儿童正是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并不存在思想品质问题,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其实都是行为习惯好坏的问题。这个时期养成的习惯,坚持下去就融为思想品质。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作息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好学好问的习惯、爱做事的习惯等等。

  当然,这些只是早期教育所涉及的内容中的一部分。总之,早期教育的内容没有硬性规定,在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有目的、有系统的选择,努力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

  2、早期教育的形式

  早期教育的形式更没有固定的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选择,可以是那些趣味性强的,也可以是有动手探究机会的,又或是其他的早教形式。只要是有利于培养孩子开朗乐观的性格、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与同伴相处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所以无论采取怎样的形式,只要是可以整合学习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社区活动等多种手段、多种教育资源,使儿童在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的与人交流,大胆的与环境互动,玩中学、做中学,在快乐而又有意义的活动中感知、体验,获得适宜的发展,就是早期教育的形式。

  目前,普遍采取的早期教育形式包括游戏、绘画、阅读、爱的教育、日常生活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等,利用丰富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开展早期教育,也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以游戏活动、阅读活动以及爱的教育为例。

  游戏活动是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可以说,没有游戏就没有快乐的童年,游戏能满足婴儿童自身喜欢动手,喜欢探究的需要,可以促进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儿童在游戏中自由动手操作,情感上感受到愉快、兴奋,行为上发展了各种基本动作能力,锻炼了大小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发展,从而对保护和发展神经系统起到良好作用。在游戏中,儿童的情绪是积极的,动作是大胆的,求助是无顾忌的,创造力也是空前的。在游戏中,成人可以为儿童预设建构区、图书区、美术区、扮演区、音乐区、科学区等多种区域或材料,儿童可以自选伙伴,自选玩具,自己操作,自由玩耍。游戏能帮助儿童克服对环境的恐惧心理,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帮助儿童学习正确的与同伴相处的方法,大胆操作探索,自主解决问题。成人要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儿童在游戏中获得有益的发展。

  结合日常生活进行早期教育。事实上,每天的日常生活料理是接触、教育儿童的最好机会。舒适的生活照顾,不仅使儿童生理和感情上也得到满足,产生信赖和安全感。在照顾儿童生活时,可以亲切的和他讲话交流,使他认识人物的称呼和礼貌用语,并逐步耐心引导儿童学会料理生活的能力。再者,在日常环境中,对日常生活的好奇心可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和兴趣。儿童外出时,要让他看周围的事物,发展注意力、记忆力和认知能力。应该利用这些机会,让儿童接触不同的人或事物,进行模仿学习,如:认识不同的车辆、不同的颜色等,还可以培养他对他人的感情和礼貌,培养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应用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阅读,开展早期教育。《多曼博士的幼儿智力开发法》提到儿童的阅读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他告诫父母们“如果要使幼儿的脑部得到充分的发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引导幼儿读书。母亲们扮演着垦荒者的角色,而孩子读书兴趣的不断发展就是对他们辛勤劳动的最好回报。”利用早期阅读可以养成儿童良好的听说习惯,帮助儿童学到最佳的语言模式,帮助儿童养成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的习惯,也可以帮助儿童创造性的运用语言,培养儿童渴望学习的习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儿童的个性。

  再比如爱的教育。就像植物生长需要土壤一样,儿童的成长也需要土壤,这个土壤就是爱。让儿童在爱的温暖中受到教育,是早期教育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当然,爱的教育,要让儿童在温馨的爱里健康成长,也要让儿童从小就懂得,爱不是单向的传递,不是别人无条件、无止境的给与,而是双向的、互动的,让他也有一颗善良的心去爱别人,这也是早期教育的一种形式。

  总之,早期教育没有特有的形式,时时处处都可以进行早期教育。丰富多样的早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刺激、引导、教育儿童,促进儿童更好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三)全社会应高度重视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作为促进儿童潜能发展的重要途径,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人类认识自身、开发潜能的前沿科学,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1、早期教育是促进儿童潜能发展的重要途径

  用人的整个一生来考察儿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儿童期是生理发育、心理成熟、智力开发、个性品质、综合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世界儿童状况》(2001)中报告,大脑发育的 7 种能力,如观察力、情感调控、条件反射、语言能力、符号学习、数量比较、与同龄人相处能力等,其中前 5 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都在两岁前,后两种在五岁前。如果在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期,或者说在一个人最佳的发展期里学习某些能力,就会事半功倍,而如果错过了关键期,某些能力就很难达到他原本该达到的水平,或者说很难发展起来。关于这一点,已有两项动物发展关键期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们的研究很有力的证明关键期的重要性,一个是劳伦茨的小鹅“母亲印刻”研究,另一个是威萨尔的“盲猫”实验。因此,早期教育是促进儿童潜能发展的重要途径。遗传赐予每个正常的婴幼儿一次智力飞跃的机会,只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每个婴儿都有可能被培养成为个性健康、聪明智慧的人。

  2、早期教育是效益最高的教育

  这里所说的效益,并不是指投资早期教育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主要是指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国外一些经济学家在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后,认为儿童潜能开发与早期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世界儿童状况》(1998)报告中指出,全球有 2.26 亿儿童发育迟缓。研究发现,发育迟缓将损害智力发育。

  在出生后 6 个月发育迟缓的儿童,8 岁时的智商比正常儿童低 11 分。此外,由于营养不良、发育迟缓,一些国家在生命、残疾和生产力的损失相当于 5%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

  2001 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指出:“要想让未来的社会成为健康、幸福和丰富多彩的乐园,那么最佳的投资时机便是在奠基阶段,对人而言,最理想的年龄莫过于出生后的头几年。”因“个体经济计量学”(Microeconometrics)而获得 200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芝加哥大学教授詹姆斯赫克曼(J.Heckman)指出:“世界各国政府都应当调整教育的投入结构,加大对教育效益最高的早期教育的投入。”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Bernanke)在 2007 年对企业界的领袖们发表演说时也指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投资于早期儿童发展具有高的回报,不仅可以促进后继的学业成绩,而且可以降低解决社会问题的代价。他们的论点基于动态人力资源积累生命周期模型的研究。研究表明,早期教育是效益最高的教育,对学前儿童教育投资 1 美元的回报率是大学毕业后职业教育的 8 倍。

  3、早期教育是人才强国战略的奠基工程

  纵观全球性的科技与教育发展动向,我们发现,目前世界各国主要在两个领域为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着激烈的人才竞争:一领域是高新技术,另一个领域是婴幼儿潜能开发与早期教育。高新技术领域是人类认识自然、促进社会发展的尖端科学,后者则是人类认识自我、开发自身潜能的前沿科学。

  现如今,在全世界范围内,悄悄的展开了为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人才竞争,关于这个崭新的前沿领域的竞争,已经成为世界新一轮的竞争。

  例如:新西兰:“普卢凯特计划”,1993 年开始启动,这个计划以前首相名字命名,它主要是针对三岁前婴幼儿教育而制定的国家计划,在《面向 21 世纪的教育》报告中,其教育部非常明确的提出“教育必须从出生开始”.

  秘鲁:“娃娃之家”,针对三岁前的婴幼儿的工程。

  加纳:“儿童不能等待”,甚至在这样一个非洲国家,也制定了这样一个关于 0-6岁儿童发展的国家计划。

  美国:“头脑启动计划”,1997 年,总统克林顿在关于“知识经济”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从生命诞生的第一天就开始婴儿教育计划,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每个美国公民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为了“在 21 世纪的知识经济竞争中获得成功”.

  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通过增强国民素质,为一个国家提高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提供了最佳契机。在有近三亿儿童的中国,仅以智力资源开发为例,就会发现,如果每个儿童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那么其所产生的巨大的综合效应,一定会为我们家庭的幸福、民族的兴旺、国家的昌盛带来积极的、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因此,0-6 岁的儿童早期教育应当可以说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工程。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