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优化分析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4-14 共370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法律体系建设探究 
【第一章】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优化分析引言 
【第二章】环境责任保险的概述 
【第三章】环境责任保险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加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法律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不足及完善结论与参考文献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来源

  环境责任保险是从责任保险发展而来的,它是一种特殊的责任保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与此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频发的环境污染事故和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这些严重地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侵害了公民的权益,各国不得不纷纷采取各类措施,应对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遏制环境污染的肆意发生,各国对环境污染事故通常给予严重处罚。巨额的罚金使得污染企业经常无力支付,随时面临破产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环境风险逐步加大,由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企业急需转移环境风险压力,环境责任保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发展起来的。环境责任保险的出现不仅有利于及时有效赔偿受害人,而且更有利于以市场化机制分散企业环境风险,进一步减轻企业责任,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同时极大地减轻政府的环境责任,为防治环境污染做出了巨大贡献。

  西方国家经历了多年的探求与实践,对环境责任保险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理论成果与具体操作规则。而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发展比较晚,直至九十年代,才在我国出现。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法律法规不健全,国民认识普遍不高等诸多原因,环境责任保险一度处于停滞不前阶段。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当前,环境污染事故处于高发期,大连油污事故、松花江污染事故、沱江污染事故等一些系列事故的频繁发生,这使得环境责任保险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解决环境责任保险实践中存在问题的,亟待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保障体系,这对我国推广环境责任保险具有重要意义。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就环境责任保险实施近况来看,并不尽如人意,试点工作进行缓慢,状况频出。在理论上对于其制度探索不够深入全面,法律中也缺乏可操作的规定。因此本文旨在深入、具体、全面地剖释环境责任保险法律体系,以期推动试点工作的发展,并且为我国环境权的发展与环境侵权救济的完善提供借鉴意义。

  首先,深入探讨剖析如何建立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是基于我国目前环境保护及环境污染的现状所决定的。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工业企业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伴随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已达到非解决不可的程度。如果对其放任自流,产生的后果将无法估量。当下我们经常体会到冬季的连续雾霾天气,春秋两季的连绵不断的沙尘暴,这些使得空气污染指数严重超标,出现接二连三的重污染天气预警。

  据环保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全国20个省区市,近三分之二的地级市共发布200多次重污染天气预警,这种状况已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面对这种恶劣的天气状况,各级政府部门只是被动地采取缓解的临时措施,如汽车尾号限行、涉污企业停产等,用以缓解重污染天气给人民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因此建立和推行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有助于从法律上、制度上预防和抑制环境污染问题,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创造一片蓝天和沃土。

  其次,对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理论探讨,是实践所赋予理论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科学的理论对实践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相关法律制度规定的缺乏,使环境侵权纠纷的处理工作陷入无法解决的尴尬境地,因此,完善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理论探讨已迫在眉睫。鉴于环境污染事故的侵权涉及方面广,人员多,赔偿数额也特别巨大。并且侵害结果潜伏时期长,被侵害人受侵害的结果及程度有可能几年或更长时间才能显现。法院对这类案件处理还处于盲区,也造成了保险公司对其赔付最大金额也难以评估和预计等等。这些都需要在理论探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法律途径和措施,从而对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理论探讨成为必然。

  1.2 在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虽然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发展缓慢,但一直没有停止对其研究和探索的脚步,并且正逐步地制定和完善环境责任保险相关法律法规。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正式实施。该法明确了环境责任险的地位,就鼓励其发展做出原则性的规定。有关环境责任保险的立法,从中央层面来看,集中于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三个层面,涉及八部立法、30余个条款。除了对立法层面的探索外,在理论界,不少学者也对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

  对于环境责任保险的基础理论,学者们存在很多理论分歧,重点是:其一,在环境责任保险的命名上存在较大争议,邹海、覃有土、颜育梅等学者认为采用“环境责任保险”表述;别涛、杜鹃等学者主张使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秦宁、游春、朱家贤学者认为既可以表述为“环境责任保险”,又可以表述为“绿色保险”;也有部分学者将其表述为“生态保险”.其二,在环境责任保险模式选择上也存在较多争议,有人认为应当选择强制模式,也有支持任意模式的,大多数学者认为应当采取强制模式与任意模式相结合的保险模式,但是对以哪种模式为主存在争议。以周珂、游桂云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任意为主、强制为辅的保险模式,并对仅采用单一模式带来的弊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由于我国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正处于大力推广阶段,在应用理论方面,学者们根据实践情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具体制度的构想和建议,以期推动其更好地实施。例如赵海涛、阳露昭、张金智认为应当建立责任保险制度,完善环境侵权责任社会化救济制度。安树民、曹静通过分析认为环境责任保险必须具备民事法律关系性质、民事法律后果、污染过失行为、行为和后果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四个要素。竺效认为侵权责任法实施现状决定着环境责任保险所承保风险的出险率和赔偿率。

  1.2.2 国外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各国经历了多年的探求与实践,对环境责任保险已经形成了一些系列成熟的理论与详细的操作规则,使之成为世界各地区解决环境污染损害赔偿问题的重要手段。根据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各国纷纷在油污、核、危险废物等环境污染高危领域开展了强制性环境责任保险。①并且各国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制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环境责任保险相关制度,对有关环境责任保险的具体应用问题做了很多有益地探索。

  国外环境责任保险理论研究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在环境学、经济学和法学领域都对环境责任保险理论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探索。以下学者的观点在其理论发展中具有代表性。英国学者唐纳德·哈里斯在其《美国侵权法的改革》一文中指出,“应当摈弃侵权乃是仅包括加害人和受害人的孤立事件的个人责任问题的传统法律观念,代之以社会责任、公共责任的观念”.②其将社会责任以及责任公益性的概念引入侵权责任中。尼克·洛基特在1996年就对世界相关国家环境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对美国投保范围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弗里曼和昆路德两人在1997年,通过比较分析政府补偿、环境责任保险以及法律责任承担在处理环境污染事故的优劣的基础上,阐释了环境责任保险的可操作性,并且举例说明了环境责任保险的保险技术,并以此做了类推。

  而 OECD 组织出版的《环境风险与保险》对环境风险的不确定性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环境强制责任保险是处理环境风险的有效手段的观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巨灾性的环境风险的处理手段。彼得在1998年对大型环境污染的控制原理进行了解释和介绍,并提供了相关的风险管理手段。

  哈罗德在1999年对开展环境责任保险的重要性进行了的剖释,并说明其是环境风险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2005年福雷根据科斯定律分析了油污责任的责任原则和责任限额设置,并且对于赔偿基金制度以及强制保险制度是否适用做出了分析。

  1.3 文章的具体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 文章的具体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文以环境责任保险的基础理论为出发点,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发展情况和试点实践情况,分析了我国在发展环境责任保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多角度为我国继续完善环境责任保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本文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文献分析与经济分析的方法。利用我校丰富的图书资源和网络学术资源,通过梳理相关环境责任保险的材料,寻找最新的理论成果以及该项研究的薄弱之处,对环境责任保险进行分析。并深入地探讨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基础理论。其次,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的方法。通过对基础理论的梳理和分析,在考察环境责任保险在我国实践情况基础上,从多角度提出建议、对策。这对于环境责任保险在我国进一步的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1.3.2 文章的创新点

  第一,理论研究中的创新。本文着重分析环境责任保险得以实施的理论基础。文章从风险责任的社会化、负外部性、环境正义以及侵权理论四个方面阐释了环境责任保险的理论依据。

  第二,本文旨在我国建立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环境责任保险法律保障体系。文章第三部分从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四个方面分析环境责任保险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在第四部分针对以上问题,从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四个方面逐一提出建议,多角度构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法律保障体系,以期解决实践推广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类法律问题。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