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货币银行论文

信贷配给及信贷约束产生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来源:中外企业家 作者:李雷
发布于:2019-11-01 共1756字

  摘    要: 信贷配给是由于资金借方和贷方资金的信息不对称而引致的对资金的需求超过资金的供给的现象,是一种“市场非出清”的均衡,要解决由此带来的不利后果,可以通过社会资本为难以筹集到资金的人员提供所需资金,以提升经济绩效。

  关键词: 信贷配给; 信贷约束; 社会资本;

  1、 信贷配给的定义

  信贷配给指的是一些借款人受到固定贷款额度的制约,在任何程度下都不能超过这个额度。而另一些人则根本无法取得贷款。早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由于对利率上限的控制,使得银行不能自主地提高利率,使得信贷市场不能出清。对于利率上限的控制,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或者经济转型国家中,确实是现实情况。但是,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制度的不断完善,对于利率上限的控制逐步减少甚至在一些国家已经消失,但是信贷配给并没有消失,还是继续存在。

  2、 信贷配给及信贷约束产生的原因

  自从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三位信息经济学家,信息经济学的应用已经是屡见不鲜,在信贷配给领域也取得了卓越的发展,并形成了共识:“信贷配给”是由于借方和贷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贷市场非出清的均衡。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都是难以避免的。由于需要支付较高的利率,借款人可以从项目中获得的利益就会减少。如果企业面临破产的问题,只要借款人受到有益保护,利率上升对借款人就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如果企业没有遇到破产问题,那么借款人所能获得的利益就会减少。从“道德风险”的角度而言,借款者因为获得的利益减少,生产经营的动力就会弱化,就会寻找一些能够产生较高私人收益的项目,或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项目。在极端情况下,就会产生彻底的欺诈行为。如果要求借款人支付高的利率,往往愿意支付这种利率的都是一些低信誉的借款人,这部分人的还款可能性较低。

  信誉的高低主要是建立在借款人的财富、生产经营中的现金流基础之上的,但目前而言财富的多寡比现金流的重要性更强,因为未来的现金流具有不确定性,财富的多寡除了具有“数量效应”之外,往往还会有质量效应,富人往往可以正常履行契约,而穷人往往会被排除在契约之外。信贷约束对于一个人的最终发展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如果由于穷交不起学费,就会放弃学习的机会,严重的话,可能对后代的思维产生不利的影响。

  3、 如何应对信贷配给

  应对信贷配给这一现实的存在,借款人可以自己组织成团队,让每位参与者对贷款都负有连带责任。在这种模式之下,每个人不仅对自己的贷款负责,也为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贷款负责。而由于群体之中每个个体外在环境的相似性,他们各自的经济绩效往往也能为放款人传递信息,并提供基准点。
 

信贷配给及信贷约束产生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团体贷款的存在有两个原因:首先团体贷款可能会用到非货币担保品,对投资者来说本质上没有任何价值的担保品,即团体内部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大体可以理解为个人通过社会联系获取稀缺资源并由此获益的能力。社会资本要在社会交往中才能增值,衡量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社会关系的规模性。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团体之中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团体中的成员会珍视他们在团体中的声誉,不会为了短期的利益而不履行契约,进而损害团体中其他成员的利益。

  其次团体贷款可能是基于相互监督,团体成员可能会实现监督其他成员的项目质量,或是获得融资后,互相监督项目管理。我们从“团体贷款”的性质知道,团体中的每一方获得所需资金,都要依靠团体的努力。相互监督可以发生两个阶段:事前和事后。事前,企业家们互相知道放贷者所不知道的信息,团体贷款可以减轻逆向选择问题。事后,借款人可以互相监督,而放贷者由于专业知识的不同对于借款人所从事的业务不熟悉,而借款人由于从事的业务比较类似,监督起来有比较优势。

  4、 结束语

  信贷配给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之下产生的资金需求大于供给的市场非出清的均衡现象。放款人为了保证资金的回收率,愿意以较低的利率吸引高信誉的借款人。借款人为了证明自身的还款能力,往往会用财富作为担保,而没有食物担保的资金需求者往往就要依靠社会资本为自己融资。当然,这也是建立在有人愿意提供这种资金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正如在行为经济学中所说的“公共品博弈”一样,有些私人不愿意介入的领域,还是需要政府适当地介入。

  参考文献

  [1]任建军.信贷配给理论发展、模型与实证研究[J].金融论坛,2009(4).
  [2]韩进,宋瑞敏.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12.
  [3]程卫红.评述信贷配给论[J].金融研究,2003(11).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财政局
原文出处:李雷.信贷配给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9(33):5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