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沂水地名的更替演变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5-11 共565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沂水县地名的语言文化特征探析
    【绪论】沂水地名变更与文化特点探究绪论
    【1.1】沂水地名的语音分析
    【1.2】沂水县地名的词汇分析
    【1.3】沂水地区地名的修辞格分析
    【第二章】沂水地名中的地域文化内涵
    【第三章】沂水地名的更替演变
    【第四章】沂水地名的语言问题与规范化
    【结语/参考文献】沂水地区地名演变问题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沂水地名的更替演变。
  
  第一节 沂水地名的变更情况。
  
  世界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地名也是如此。作为指称地理的语言符号,稳定性是地名的第一要素,但是地名也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者,是社会的产物,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制约着它的命名、演变。当地名所承载的政治、经济、人文、历史等诸多因素发生改变时,地名往往也会随之进行改变。就演变速度来说,通常情况,自然村名往往演变的比较缓慢,有的村落几百年来没有多少变化,而官方命名的行政区划名称则变得快、变得多,有的区划名称几年间就会发生多次变化。
  
  沂水地名历史悠久,建村百年以上的自然村达 1126 个,占全县自然村总数的 73%.漫长的历史,势必会造成地名词语的复杂演变,而地名的演变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所以研究地名的沿革流变,对于沂水地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沂水县地名志》和《沂水县地名录》以及沂水县关于地名变更的政府文件进行统计,沂水地名中合计有 18 个乡镇名称发生变化,占乡镇总数的 100%,331 个自然村名称发生变化,占自然村总数的 21%,12 个道路名称发生变化,占道路总数(不包括新建道路和乡镇公路)的 13%;同时由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推进和沂水城镇建设的发展,新增社区名称 150 个,新命名道路名称 69 个,注销地名 43 个。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基本没有变化。
  
  
  第二节 沂水地名更替演变的原因探究。
  
  地名的命名总有其命名之由,而地名的变更也总会有其变更之依据。
  
  沂水地名变更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的消长。
  
  前文已述,在沂水地名的命名中,宗族姓氏在沂水地名中占了相当的比例,这是因为沂水地处农村地区,较之其他地区,受宗族文化的影响更深,因而人口的变迁、消涨也影响了沂水地名的变更。如:
  
  冯家官庄:村名,位于许家湖镇。原名太平官庄,明末清初以冯姓人多,改称为冯家官庄。
  
  孙家土峪:村名,位于圈里乡。因村处土牛峪中。钱姓初建,取名钱家土牛峪。后孙姓人户多,改称孙家土峪。
  
  刘家庄子:村名,位于黄山铺镇。最初以柳姓取名柳家庄子。后柳姓无人居,刘姓人多,故改称刘家庄子。
  
  柳泉:村名,位于龙家圈镇。陈姓始居曾取名陈家庄。后陈姓无人居,田姓以村东大柳树下有山泉而改称柳泉。
  
  (2)避免重名。
  
  地名的主要作用就是作为地理区域的区别代码,指称地理位置。重名会造成指称发生歧义,使地名的标识地理、指称位置的作用降低甚至丧失,从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不便。因而地名从命名之初就避免重名,但由于过去经济不发达,区域间联系较少,依然有大量相同的地名存在。因而,避免重名就成为地名更替演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
  
  白沙窝:村名,位于夏蔚镇。原名薄沙窝,因村周都是沙地而得名,1955年因重名改称为白沙窝。
  
  北越庄:村名,位于黄山铺。因从原村到新建村需越过一岭,所以取名越庄。后因与镇内南部岳庄同音而改称为北越庄。
  
  黄崖洼:村名,位于黄山铺镇。黄姓在大土崖下建村,故名黄崖。因县内重名更名为黄崖洼。
  
  王家旺:村名,位于马站镇。王姓建村,取名王家庄。因县内重名,更名为王家旺。
  
  米山:村名,位于马站镇。因村子处于柴山前,以山取名柴山。因县内重名更名为米山。
  
  朱刘店:村名,位于马站镇。以王姓户多取名王庄。因县内重名,更名为朱刘店。以朱、刘二姓人众,临路设店铺命名。
  
  张庄河南:村名,位于泉庄镇。村处马连河南岸,隔河与张庄相望,取名河南。因县内重名,更名为张庄河南。
  
  (3)追求吉祥、典雅。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吉祥与典雅就是这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中华文化的永恒主题,吉祥与典雅不仅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伦理情感、审美趣味与生命意识,更充满了中华文化的每一个角落。地名做为语言代码,命名之初虽然更多的侧重于它的工具性,但是作为人类思维和意识形态的反映,必然也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不断的发生变化,与之关联密切的地名词语也会烙上鲜明的审美痕迹。中国人本来就偏好讨个“口彩”.用富含吉祥嘉言的地名来寓意吉祥喜庆,则是较为直接的祈福方式。如:
  
  四官庄:村名,位于杨庄镇。传说早年有四个妇女来此建村,取名“四婆庄”.清初村中大户郝良臣兼办四县(沂水、莒县、诸城、安丘)边界的民事官司,颇有名望。郝良臣死时,四县的县官前来吊唁,席间谈及村名不雅,遂改称四官庄。
  
  崇安路:道路名,位于沂城街道。以“安”字组词命名,寓意向往安宁生活。
  
  山前官庄:村名,位于诸葛镇。村处宿山前,故名山前。1954 年以吉祥意改称山前官庄。
  
  北杏山:村名,位于马站镇。曾名“鸡石屯子庄”.因名不雅,以村近杏山而改称杏山。后人分为三个行政村,村址居北,故名北杏山。
  
  双泉官庄:村名,位于四十里堡镇。原名“土一把”.鉴于原名不雅,而改称双泉官庄。
  
  黄崖:村名,位于高庄镇。原名“窝牛土万”,因名不雅,以村处黄斗山北崖下而改称黄崖。
  
  大桥官庄:村名,位于许家湖镇。村建在小岭上,早年靠近南北大道,曾有一老年妇女在路边设摊卖饭,时人以老婆岭称之,习为村名。建国后因名不雅,以村北有桥改称大桥官庄。
  
  红石官庄:村名,位于许家湖镇。村东有沟,树木茂密,传说早年树林中夜猫(猫头鹰)多,得名夜猫沟,因村名不雅,以岭上多红石,邻近又有以官庄命名的村庄,故改称红石官庄。
  
  (4)谐音与讹传。
  
  由于地名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关注更多是其作为指称地理的工具性,因而其用字问题往往被人们所忽略。而过去关于地名的管理不规范、对地名的记录也不及时,这就造成不少地名在使用和流传过程中有所变异,人们会用一些同音字、近音字或其他书写简单的字来代替原地名用字,而这些发生改变的字,在使用、口头传承中又会得到人们的认可,从而约定俗成为新的地名。
  
  涝洼:村名,位于高庄。此地原是朱位村大户的山场,因自朱位村就能了见此地,得名为了窝,后演变为涝洼。
  
  柿子园:村名,位于圈里乡。传说早年村中设立书院,曾出过很有名的儒士,村以此得名士子院。后演变为柿子园。
  
  川店:村名,位于沙沟镇。相传村庄历史悠久,早年开店铺的多,每逢集日,人们走街串店买卖东西,以此得名串店。后演变成川店。
  
  张马庄:村名,位于沙沟镇。地处沭河上游,野草茂密,适宜牧马,故名拴马庄。后演变为张马庄。
  
  瑞龙口:村名,位于圈里乡。传说宋太祖赵匡胤曾率兵经此,宿营时在泉口处睡了一觉,以此得名睡龙口。“睡”演变为“瑞”.
  
  古峰台:村名,位于马站镇。孔姓居此时,于村北筑有大土台,以祭奠其祖宗,以此得名孔府坛。后以谐音演变为古峰台。
  
  东朱陈:村名,位于黄山铺镇。村西有七个土堆,其形似猪,当地人称之为土猪。许多年来“土猪”无甚变化。犹如七只猪在此沉睡不醒,在此建村者即以猪沉取名。村址在东,故名东猪沉。以谐音写作东朱陈。
  
  吴坡:村名,位于龙家圈镇。早年村周树木甚多,坡田很少,(当地称农田为坡)得名无坡。“无”演变为“吴”.
  
  (5)命名理据的变更。
  
  地名是意识的产物,地名在命名之初,总会有一定的命名理据。地名的命名理据发生了变化,也会造成地名的变更。比如自然环境的变迁、社会环境的影响、参照物的改变等。
  
  罗汉崖:村名,位于泉庄镇。初名夏家庵,清末,因村北石崖上刻有十八位罗汉像,故改称罗汉崖。
  
  后岜山:村名,位于沂水经济开发区。初建村时,以村临沟,沟侧有桃园而取名桃园沟。后桃园被毁,村南邻岜山村,清乾隆年间改称后岜山。
  
  大院:村名,位于杨庄镇。此地传说原有一唐朝时所建的大寺院,名兴佛寺。院侧有泉,郝姓在此建村,取名院泉庄。清初,村东又建一同名村,人户少,习称小院,本村即改称大院。
  
  孟母:村名,位于杨庄镇。初以吉祥意取名福王庄。后因村东有孟母祠和孟母坟,改称孟母。
  
  南张庄:村名,位于沂城街道。初名戊南庄。后以村处张古山之南更名南张庄。
  
  小东山:村名,位于沂城街道。清光绪年间于姓自东石良村来居成村,初名石良东山。
  
  1960 年以村处东石良村东的小山上,人户少,改称小东山。
  
  (6)政治因素的影响。
  
  政治因素对沂水地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文革的影响。文革期间,曾出现了一批带有鲜明政治色彩的地名,这些地名在文革后被取消。其次,新中国成立后,为治理沂河水患,沂水县修建了跋山水库,因此出现了大量的库区移民,新建了一些村落,致使一些地名发生了演变。再次,还有一小部分地名因为行政管辖改变而发生了改变。如:
  
  龙山前:村名,位于黄山铺镇。
  
  1967年续建跋山水库,本县诸葛镇小诸葛村部分村民移此建村,时值文化大革命,取名红卫。
  
  1980年沂水县革命委员会以沂革发158号文件批准更名龙山前。
  
  泉旺:村名,位于黄山铺镇。因续建跋山水库,1967年营盘村部分村民迁此建村,时值文化大革命,取名卫东村。
  
  1984年沂水县人民政府以沂政发5 1号文件批准更名泉旺。
  
  新诸坞:村名,位于龙家圈镇。因续建跋山水库,团坪峪部分村民搬迁此地建村,取名东升。因县内重名,更名为新诸坞。
  
  向沂:村名,位于龙家圈镇。因续建跋山水库,团坪峪部分村民搬迁此地建村,以村处山前向阳处,取名向阳。后因县内重名,更名为向沂。
  
  前进:村名,位于许家湖镇。1967 年续建跋山水库,崔家峪镇北黄家庄部分村民搬迁此地建村,以吉祥意命名前进。
  
  牛官庄:村名,位于沂城街道。村处山沟的上部,初名武家上沟。1960 年划归金牛官庄辖,改称牛官庄。
  
  樊家场:村名,位于诸葛镇。原名樊家庄,后因属罗家场辖村,从 1950 年起改称樊家场。
  
  此外沂水地名的更替演变还与地名的简称和一些特殊事件有关,比如:
  
  东官庄:村名,位于许家湖镇。原名闻家官庄,后因村中多石井,故改称石井官庄。
  
  西石井官庄建村后,即与之对称东石井官庄。后简称东官庄。
  
  刘春岭:村名,位于四十里堡镇,原名丁家官庄。1946年村农救会长刘春被沂水城国民党特务队杀害。为纪念烈士,1950年改村名为刘春岭。
  
  朝阳官庄:村名,位于沂城街道,村原名长安官庄。1947年村公章被国民党还乡团劫走,原名废弃不用,改称朝阳官庄。
  
  在沂水地名的演变中,有的地名变更了不止一次,有的变更后又恢复了最初的命名。
  
  如:龙家圈镇的北小官庄,就经历了“桃树官庄---躲水官庄---小官庄---北小官庄”,多次更名;沂城街道的回民街,1958年以吉祥意改称联增,1985年4月经沂水县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回民街名称。
  
  注销的地名,有的是因为合并,如沂城街道的上宅,因并入下宅而注销,沙沟镇的姚沟因并入石泉峪而注销;有的是因为分化,如沙沟镇的老崖庄,因分为崖庄一、二、三、四、五村而注销,马站镇的杏山庄,因分为北、南、东杏山而注销;还有的是因为“有名无实”而注销,如崔家峪镇的东山、马站镇的刘家旺、泉庄镇的岭龙山、四十里堡镇的庙山等,都是因为在地名普查中,当地并无此村落而注销的,而这样的地名注销后,如果没有志书的记载往往就会名实俱亡了。
  
  第三节 沂水地名更替演变的特点。
  
  沂水地名在更替演变中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
  
  (1)命名主体专一化。
  
  地名是地之名,名是形式,地是内容,内容即是“实”.《荀子·正名》:“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这说明最初的地名命名,来源于人们的约定俗成。
  
  人们到了一个新地方,建立一个新的村落或者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往往会赋予其一个崭新的地名。在使用和流传的过程中,这个名字被广泛接受并被约定俗成固定下来。因而最初的地名命名主体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随着政府对地名规划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地名命名的主体由民间归于官方。政府部门成为地名命名的唯一主体。新地名的命名、老地名的变更等必须经过专门的机构----民政局地名科的批准。地名科也会就地名的命名、变更广泛征集意见并公布。
  
  (2)地名结构规范化。
  
  随着沂水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建设的不断深入,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传统的一地一名、互不关联、各自为政的命名方式已经不合时宜了。为避免无限度增加地名词语的数量,诞生了许多派生地名,这些地名较之老地名结构规范,表意明确。多数派生地名采用的方法都是在原生地名的基础上附加序数词或方位词。
  
  附加序数词主要采用了数字序列方式和文字序列式,即在地名中添加数字或者以某字作为序列。如沙沟一村、沙沟二村、沙沟三村,以数字序列排列为名;丰国路、丰泰路、丰民路、丰安路,以“丰”字序列化,取“国泰民安”组词命名,寓吉祥之意。
  
  附加方位词主要使用的方位词是表示方向的“东、南、西、北”和“中”.这是地名变更中使用最多的方法,如东杏山、北杏山、南杏山;庐山西路、庐山东路、庐山中路;健康路、健康东路;中心街、中心南街;滨河西路、滨河东路等。通过这些方位词的使用,不仅满足了地名命名的需要,同时还标示了地名地理方位信息。
  
  在道路命名中还出现了同时附加序数词、方位词的情况。如:西一环路、西二环路、西三环路,以“环路+方位序列化”.
  
  这种附加序数词、方位词的方法,使地名结构变的规范化、科学化,也使地名变得系统条理,使地名具有了层次性,从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地名管理和城市建设的需要,符合语言发展的经济原则。
  
  (3)地名用语典雅化。
  
  前文已述,吉祥与典雅是中华民族不变的追求。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审美情趣也在不断提高,现代地名的命名更加避俗趋雅,蕴含文化气息。例如:崇安路、顺和街、康和路、瑞安路,不仅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热切和渴望,在语词选用上也体现了地名典雅化的趋势。
  
  (4)地名使用科学化。
  
  所谓地名使用科学化,就是指地名明确、读音规范、文字统一、传递便捷。而地名明确就是一地一名,无重名、异名现象。前文已述,沂水地名变更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避免重名,这说明沂水地名管理部门为沂水地名使用的科学化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沂水地名使用已经摆脱了混乱现象,正朝着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为了进一步推动地名工作的科学化,还有许多规范化的工作要做,本文在最后一章进一步讨论。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