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晋中村名的规范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4-11 共143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晋中村名特征的调查研究
    【第一章】晋中村名的语言与地域文化探究绪论
    【第二章】晋中村名的语音特征分析
    【第三章】晋中村名的语素构成方式分析
    【第四章】村名命名法与晋中村名类型分析
    【第五章】晋中村名的修辞分析
    【第六章】晋中村名的文化分析
    【第七章】晋中村名的规范化
    【结语/参考文献】晋中村名规范化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7 章 晋中村名的规范化

  7.1 地名的规范化

  地名的命名法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往往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传说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地名多种多样,地名的命名方法也各不相同。当然,地名也不会一成不变,随着历史的推进,很多历史悠久、流传多年的地名也会发生变化。而随着新街道、新开发区等的不断出现,如何为新出现的地名命名也成为地名研究的一项课题。而人们无论出行旅游、居家上网,还是日常聊天,都离不开地名。对日常交流几乎离不开的地名进行规范化,是必要的。

  地名中需要规范的现象主要有:重名、一地多名、一名多写的现象,使用生僻字、方言土语字词的现象,地名用字受语音讹传影响出现偏误的现象,以及地名词中含有含义不好的字词的现象等。地名规范的目标是使地名能够层级清晰明了、排列合理有序、用字准确无误。《地名管理条例》《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是我们应当遵从的法规。

  7.2 晋中村名的规范化
  
  7.2.1 晋中村名的重名现象需要注意

  晋中村名的重名现象较为多见,如:河西、河东、河底、坪上、堡上、寨上、南营、东寨、北关、南关、东关、沟西、泊里、高壁、赵壁、军寨、赵垴、东垴、新庄、向阳、圪垛、圪塔、和平、石山、三教、三泉、莲花池、刘家窑、兴隆庄等均是重名。

  村名中的重名现象是一个存在较广泛的问题。相对来说,三音节及三音节以上的多音节村名出现重名现象的频率较低。解决重名问题的一个常用方法是在原村名的基础之上,加一个方位词,以此来区别不同方位、不同地域的两个村名。如在早前,祁县城赵镇白圭村与东关镇白圭村重名,依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城赵镇白圭村将村名改为"西白圭".解决重名问题的另一个较常用方法是在原村名的基础之上,加一个比村名等级高的地名中的一个字。如在早前,祁县城关乡北关村与来远镇北关村重名,后改名为"城北关".

  7.2.2 受语音讹传影响的村名用字需要规范

  晋中村名中,受语音讹传影响的村名用字教多,如:

  崇串:相传,该村名与奶奶庙早年间的迁移相关。据传,该村的奶奶庙被村民迁移后,在附近地区发现一座突然出现的新庙,村民以为是神的旨意要将庙迁移到那里,遂将这座新庙称为"奶奶庙",又改此地村名为"神转".后村里有一读书人认为"转"字不妥,遂改村名为"崇纂",意为崇尚、继承。后受讹传影响到村名,成为"崇串".

  郝桥:相传,起初村里只有五户郝姓的村民居住,后有乔姓的村民迁来此地,因此原名"郝乔",后以音传讹,成为"郝桥".

  魏家庄:相传,此地曾有人出任尉官,因此原名"尉家庄",后以音传讹,成为"魏家庄".

  对于受语音讹传影响的村名用字,原则上恢复原字对历史、文化等的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有时,讹传的村名已经被大众完全接受、使用多年,建议在是否恢复原字的问题上谨慎处理。

  7.2.3 使用方言土语字词的现象需要注意

  使用方言土语字词的现象也是地名规范需要注意的对象。晋中市祁县昭馀镇有"南圐圙",平遥县孟山乡有"石圐圙"."圐圙"是一个方言用词,山西方言中的"圐圙"一般认为借自蒙古语,含义是土围墙。全国以"圐圙"二字做地名的地方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处。

  对于使用方言土语字词的地名,我们可以在遵从当地方言、风俗的基础上进行谨慎处理,尽量简化地名,利于地名的使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