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爸爸去哪儿》中语码转换现象的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27 共3211字

  一、引言

  语码是包括不同语言及其变体在内的用于交际的任何符号系统。语码转换即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种语言或语言变体。语码转换在许多领域受到了重视,如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等。20 世纪早期,语码转换现象是被当作一种语言缺陷进行研究的。到了 20 世纪中后期,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语码转换是一种常见的社会文化现象,是语言接触的自然产物。就语言学而言,语码转换研究目前有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法句法学、会话分析、语用学等各种不同的研究路向。

  国内对语码转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且真人亲子秀节目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还少有学者涉足。《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引进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5 组父亲要在 72 小时内独自照顾子女并共同完成节目组要求的任务。该节目收视领跑亲子综艺节目冠军,拥有超高的关注度和讨论量,颇受观众喜爱,并引发 80 后乃至 90 后父母们的思考。基于以上思考,笔者认为本研究具有可行性和实际意义。

  二、理论基础

  ( 一) Jef Verschueren 的语言顺应论

  语言顺应论是 Verschueren 在 1999 年出版的《语用学新解》里提出的一个兼具包容性和解释力的研究理论。他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人类之所以能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进行语言选择,是因为自然语言具有三个特征: 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1]

  这三者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变异性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商讨性指语言选择是在高度灵活的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的基础上来完成的。顺应性是指语言使用者能从可供选择的不同语言项目中作出灵活的选择,使得交际取得成功。[2]

  ( 二) 于国栋的语码转换顺应模式

  于国栋在 Verschueren 的语言顺应理论的基础上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语码转换的顺应模式。他认为在具体的语码转换过程中,交际者的顺应对象包括语言现实、社会规约以及心理动机等方面。[3]

  对语言现实顺应是指当汉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表达,或者英汉两种语言的对应表达之间存在着差异时,交际者会顺应语言现实,运用语码转换,弥补语言空缺,精确表达语言,以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有时候也会为了简洁方便而使用语码转换。社会规约是在某个社会中被绝大多数成员认为符合常规、能够被接受的。顺应社会规约,避免直接表达,而采取语码转换,帮助我们消除尴尬、愤怒等不良情绪,避免误会的产生。从交际者方面看,对语言现实和社会规约的顺应是被动顺应。对心理动机顺应的语码转换指通过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或语言变体来实现创造幽默、拉近心理距离、宣泄情感、体现亲密关系、获得他人认同、顺应时尚潮流彰显时尚个性、缓和语气等种种动机。对心理动机的顺应是主动顺应。[4]

  三、《爸爸去哪儿》中语码转换现象的分析

  笔者对所收集的语码转换实例进行了整理记录和分析,并且选用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本文所涉及的语码转换实例既包括汉英之间的语码转换,又包含了普通话及方言之间的语码转换。

  ( 一) 对语言现实的顺应

  例 1. 曹格儿子说: “爸爸,好可怕啊! ”曹格: “不要怕,这就像 Frozen 里面,Anna 去找 Elsa 的路啊。”

  此谈话涉及到英语中的专有名词,如人名等,交际者往往会进行汉英语码转换以保留其英文发音。

  Frozen 是 2014 年获得奥斯卡奖的一部动画片,Anna和 Elsa 是女主人公。曹格此时运用语码转换,保留了英文人名的发音,顺应了语言现实,精确表达,获得简洁方便的语用效果。曹格对儿子这么说,是鼓励儿子像动画片中的女主人公那样勇敢坚强,不畏困难。

  例 2. 吴镇宇儿子 Feynman: “Hey,呆萌! ”曹格儿子: “You are 呆萌! ”Feynman: “You are 呆萌! ”Feynman 和 Joe 有许多共同点。他们两个从小生活在港台地区,可以用英语自如对话交流。但是在这个例子中两个小伙伴很自然地采用了语码转换,从英文表达转换到了中文表达,弥补了“呆萌”在英文中的语言空缺,精确表达了语义。作为网络新兴用词,“呆萌”在英文中没有一个简洁有力的词语与之对应,ner-dy,adorable 都不能将其内涵完全表达出来。“呆萌”

  在中文中意即“看起来傻傻的,反应有点迟钝,但是实际上又很可爱。”

  ( 二) 对社会规约的顺应

  例 3. 吴镇宇在面对被自己训斥之后伤心不已的儿子时,安慰道: “爸爸 love you.”

  在这个例子中,吴镇宇一方面认为小孩子犯了错就要严格教育,帮助其改正; 另外一方面,当看到才 5岁的儿子挨训后表现出的伤心难过,感到自责。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人们不习惯把爱轻易说出口,尤其是男性,吴镇宇自小接受了西方教育,欣赏西方人那样直接表达感情,但他还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并且尊重中国社会规约等,选择汉英语码转换,把中文的“爱你”转换成英文的“love you”,表达了自己对儿子严厉的爱,体现了语码转换对社会规约的顺应。笔者认为某些时候,交际者进行语码转换不仅仅局限于对单一方面的顺应,而是多方面的顺应。此例的语码转换不仅仅体现了对社会规约的顺应,而且也包含了对心理动机的顺应。吴镇宇采用语码转换的方式不仅宣泄了自己的情感,同时也缓和了自己表达爱的语气。

  ( 三) 对心理动机的顺应

  1. 缓和语气,体现亲密关系例 4. 吴镇宇和儿子在执行任务时,对儿子说:

  “快点,我们要过对面的山。不要像一个 baby girl.”

  此处的 baby girl 的使用具有缓和语气的动机。

  儿子不能够接受自己的性格比较慢就被别人称呼为女孩,吴镇宇知道如果此时直接用中文“小女孩”来称呼他,儿子肯定会受到伤害。因此,他采取了汉英语码转换的方式来缓和自己的语气,体现了父子间才有的亲密关系,同时也能督促儿子快速完成任务。

  2. 拉近彼此距离,获得认同,标志身份例 5. 节目组在重庆武隆举行足球比赛。主持人李锐从众多当地村民中选出了一位做裁判。

  李锐: “大哥长得一副明星相。”“村民”裁判黄健翔回应: “他们都那么说,我也不晓得像哪个?”( 重庆话) 李: “知道足球怎么踢吗?”黄: “还行。”( 重庆话)李: “那接下来让你当裁判好不好啊?”黄: “要得。”( 重庆话)主持人和本期特邀嘉宾足球评论员黄健翔之间的对话,体现了普通话和重庆方言间的语码转换。黄健翔假扮村民,采用了当地的方言来进行对话和交流。黄通过语码转换创造了幽默,拉近了和当地村民的距离,同时也标志着自己为该村村民的身份。

  3. 彰显时尚个性例 6. 小伙伴们完成任务时,杨洋阳: “重死我了”.Feynman 即刻应答: “来个 high five.”

  High five( 击掌) 是当下国外相当流行的交流方式。Feynman 在香港生活接受西式教育,当和小伙伴一起完成任务后显得尤为兴奋,希望和小伙伴一起high five 庆贺。Feynman 此时的语码转换,顺应了当下的时尚潮流,彰显了自己的时尚个性。

  4. 委婉表达,宣泄感情例 7. 黄多多努力劝说贝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同时也想让一直被抱着玩弄的小狗休息。

  黄: “你要出去玩游戏吗?”贝儿: “你去吧。”黄:“你也出去吧! ”贝儿: “我不要,乖乖( 狗) 自己在这里,它的绳子会弄跑。”黄: “unbelievable! ”

  黄多多使用汉英语码转换,是为了缓和自己的不快和责备语气: 多次劝说但是仍无法说服贝儿,难以置信小伙伴不能理解自己的苦言相劝; 但作为好朋友,不想直接表达自己的不满,因而使用语码转换委婉间接地表达。

  综上所述,从语言顺应论和顺应模式来研究《爸爸去哪儿》的语码转换现象是切实可行的。

  四、结语

  本文以《爸爸去哪儿》亲子秀节目为研究对象,运用 Verschueren 的语言顺应论以及于国栋的语言顺应模式,对节目中包含的汉英语码转换、普通话与方言语码转换进行了对社会现实、社会规约、心理动机的顺应三个方面的顺应性研究分析。研究结果不但丰富了真人亲子秀节目的语码转换实例研究,检验了于国栋语码转换顺应模式在研究真人亲子秀节目语码转换现象中的适用性和解释力,为之后探索语码转换的发展趋势还提供了借鉴。

  [参 考 文 献]

  [1]Jef Verschueren.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London:Edward Arnold,1999.
  [2]何自然,于国栋。 语用学的理解---Verschueren 新作评价[J]. 现代外语,1999,( 1) .
  [3]于国栋。 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J]. 当代语言学,2004,( 1) .
  [4]于国栋。 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J]. 外国语,2000,( 6) .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