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晋中村名的修辞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4-11 共209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晋中村名特征的调查研究
    【第一章】晋中村名的语言与地域文化探究绪论
    【第二章】晋中村名的语音特征分析
    【第三章】晋中村名的语素构成方式分析
    【第四章】村名命名法与晋中村名类型分析
    【第五章】晋中村名的修辞分析
    【第六章】晋中村名的文化分析
    【第七章】晋中村名的规范化
    【结语/参考文献】晋中村名规范化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5 章 晋中村名的修辞分析

  修辞,即修饰言辞,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经常要用到的表达方式与手段。在语言使用中,为了让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更易被人理解、更加生动、形象、有感染力,我们经常要用到各种各样的修辞。地名,作为人们日常交流中必然要用到的词汇,在其命名时也常常会使用各种修辞。运用修辞的地名也往往有一定的命名理据,或是与当地的地形、地貌等地理环境有关,或是与当地的标志性地物有关,或是与当地的历史紧密相连。

  5.1 晋中村名与比喻

  比喻,是用与甲物本质不同但有相似性的乙物来描绘、说明甲物的一种辞格,是一种在语言中最常用的辞格。运用比喻的修辞,可以达到生动、形象地描绘事物的效果。

  晋中村名中,运用比喻的村名,如:

  牛头角:山形似牛头。

  羊角:村子附近有一座山,形似羊角。

  白圭:村子的形状似龟,原名"白龟".

  白虎崖:村旁有一山峰,形状如虎。

  夏门:相传,大禹曾在此治水,而该地为峡谷,形状如门。

  前龙、后龙:两村之间有一山脉,形状如龙。

  骆驼:村里有一山脉,走势如骆驼。

  运用比喻修辞的晋中村名,往往与当地的地形地貌有关,往往借助某一动物的形象或者是某种常见事物的形象来描绘当地的地形地貌,往往使村名形象化,让村名带有了趣味性。

  5.2 晋中村名与比拟

  比拟,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一事物来描写的修辞手法,可分为拟人与拟物两类。

  拟人,是一种把事物或现象当作人来写的辞格,它赋予了事物或现象以人的言语、行为或情感。运用拟人,可以使表达生动形象,也可传达情感,营造一种独特的氛围。

  典型的运用拟人的地名如:望夫峰、夫妻峰、姊妹岩等。晋中村名中未见使用拟人修辞的村名。

  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地名中常见的是用人或动物身体的某一部位比拟地理方位、位置的地名。晋中村名中的此类,如:窑子头、北岗头、神堂头、西河头、东子咀、峪口、古窑口、远佛口、海眼、泥河掌、刘家掌、后背掌、柳林背等。

  运用拟物修辞的晋中村名,一般也与当地的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相关。运用拟物的修辞,往往使村名形象、生动。

  5.3 晋中村名与夸张

  夸张,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对事物或行为进行扩大或缩小描写的修辞。运用夸张,可以突出事物或行为某一方面的特征,达到表达作者强烈情感的作用。晋中村名中,运用夸张的村名,如:

  蚍蜉:形容村子的面积极小,如同大蚂蚁。

  百僧庄:此地曾是一座寺院,僧侣以"百"来计数,以此来形容寺院香火旺盛,僧侣众多。

  运用夸张修辞的晋中村名,往往是对村庄某一特点的扩大或缩小的描写,使村名具有形象性与趣味性。

  5.4 晋中村名与借代

  借代,是不用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用与其相关的其他事物的名称来指称、描写的辞格。运用借代,往往可以达到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可以避免重复,使表达新颖而充满活力。

  晋中村名中,我们上一章提到的自然资源类、文化景观类、人物姓氏类、史诗传说类的村名都可以说是广义的借代,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景观、人物事件、历史传说来借代作村名。以下,我们举几例用当地重要地物作村名的例子,如:

  冷泉:古时该地有一泉,由于该地较为寒冷,泉水清冽,因此得名。

  芹泉:古时该地有一条清澈的泉水,因此得名"清泉",后改为"芹泉".

  水磨坡:该地有水磨,因此得名。

  塔寺:古时该地寺庙中有一高塔,因此得名。

  道虎壁:该村古道旁曾有一头石雕大虎,因此得名。

  5.5 晋中村名与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是利用词语音同或音近的关系表达"表层"和"深层"两层含义的一种辞格。运用谐音双关,往往可以用"表层"的含义凸显"深层"的含义,得到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晋中村名中,运用谐音双关的村名,如:

  青城:该村被山环绕,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又有古长城在此地,因此而得名"倾城".

  至清朝,县令不喜"倾"之义,以此地青山环绕的地貌特点改名为"青城",语音未变。

  南湖:唐代起,胡人一度在此活动,因此而得名"南胡".至清朝,该村缺水,举人张居寿将"胡"改为"湖",意在为该村带来水。

  保和:该村西门口有一石豹、一石虎,因此原名"豹虎","豹虎"、"保和"在当地方言中语音极为相似,因此更名为"保和",取和平之义。

  阳光占:相传,隋唐时期,杨广曾与李渊大战于此,因此原名为"杨广战",后谐音为"阳光占".

  西黄漳:早年,有张、黄两家结为亲家,因此原名"黄张",后又因漳河而更名"黄漳".

  岩良:地处海金山山麓,因此原名"岩梁",后谐音为"岩良".

  5.6 晋中村名与用典

  用典,即运用典故,引用古籍中的词语或故事的一种修辞手法。用典,可以使语言具有丰富的内涵。晋中村名中,用典的村名,如:

  南良如、北良如:取"佳良为贵,美丽如壁"之辞。

  桑梓:《诗经》中有"维桑与梓,毕恭敬之"之辞。"桑梓"自东汉以来就多指故乡与家乡父老。

  柏森:后汉有"定军山上柏森森"之辞。定军山曾有武侯墓。杜甫曾探访成都武侯庙,诗云: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定军山上柏森森"应该由此而来。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