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MBA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0-13 共4883字
论文摘要

  一、引言

  MBA,即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是我国最早实行的一种专业学位.MBA 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学员通过 MBA 教育学习掌握生产、财务、营销、法律法规等诸多学科知识与管理技能.MBA 学员大多是企业的中高层领导,MBA 能力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客观、科学地评价 MBA 能力,明确 MBA学员的优劣势,对企业人才选择、MBA 学员自身能力的发展和 MBA 教育机构相关人才培养政策、计划的修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MBA 特征与 MBA 能力研究

  (一)MBA 特征

  1.高层次性.现今的工商管理教育可分为三个层次,即 BBA 教育、MBA 和 DBA 教育.自 1908 年哈佛商学院的 MBA 教育诞生起,MBA 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为企业界培养有责任感、有道德、更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1].BBA 教育一般只是为企业培养基层管理人员.相对 BBA 教育而言,MBA 教育显然是更高层次的教育.DBA 是比 MBA 层次更高的教育,但它的培养目标并非企业管理者,它更注重理论学习的深度,注重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属于学术性研究生教育,与 MBA 教育属于不同类型,在层次上无可比性.

  2.职业性.MBA 教育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其职业性特点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培养目标的职业性,MBA 教育是为企业培养职业经理人才;二是培养内容的职业性,MBA 教育实际上是培养学员的职业素质和管理能力,以企业的各种职能为内容开设具有职业性特点的课程;三是教学环节的职业性,具体做法主要是课堂学习和实际工作相结合.

  3.务实性.MBA 作为一种专业硕士,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及教学能力的高层次科研型和教学型的一般硕士研究生不同,它是重在培养实用型高级经营管理人才,MBA 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为经济发展服务.同时,MBA 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侧重于培养学员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的能力.

  4.综合性.MBA 教育从字面上来看,既有"工商"所涵盖的范围,又有"管理"的特点.从工商角度来说,MBA 教育是涵盖生产、流通和服务三大领域的工商管理学科教育,是集商贸、生产技术和管理学科教育为一体的学科集合体.从管理角度来说,工商管理是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而管理学科本身是一门多学科知识的集合体,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无论是从管理学科本身,还是从教学内容出发,MBA 教育体现着知识的复合及多能力的综合.

  5.国际性.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生产、贸易等日益国际化,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人才市场和人才资源的国际化,促成了传统的以国内企业为主的 MBA 教育向国际型 MBA 教育的转化,最终导致国际型 MBA 教育的出现.

  (二)MBA 能力研究

  1.能力界定.《辞海》中关于"能力"的表述是:"能力"通常情况下是指用以完成某一活动的本领,具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完成此项活动所需要采取的具体方式;二是能完成此项活动所需要的心理特征.《辞海》中还阐述了能力是在人的先天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吸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经验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在管理学视角下,"能力"一词对应的英文是"competency",主要形成了两种能力观[3].一是通用能力观.Boyatzis(1982)将能力描述为"一个人潜在的特性".他认为,由于能力是一种潜在的特性,可以说具有通用性,这种通用性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工作活动中.美国的一些工商管理学院较普遍地采用了这种能力观.他们通过选择一些优秀管理人才作为研究对象,鉴别成功的管理人才所应具备的个体素质,以此为基础来确定能力标准和开发课程.二是专用能力观.在这种能力观之下,能力与工作任务、工作岗位密切相连,以具体任务与岗位推演出与之对应的能力.

  2.MBA 能力研究.MBA 是工商管理硕士英文首字母的缩写,是源于欧美国家的培养中高级管理人员的专业硕士学位.MBA 名称在国内的广泛使用及传播要始于 1990 年 10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关于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几点意见》中对工商管理硕士英文翻译的正式确定.MBA 能力,即MBA 学员所应掌握的能力单元,是 MBA 学员的基本期望和各教育机构的中心目标.

  国外学者对 MBA 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综合思考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Watson, S.R(.1993)认为,MBA应该具备智力与职业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有关组织的知识和对管理进行分析的能力.Mary C.Pinard、Robert J. Allio(2005)强调,MBA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员工和他们的经理通过新的方法来解决企业的挑战.我国学者顾永才提出了一种"飞机型"的 MBA 人才标准,认为 MBA 是一种多维、复合和立体结构的人才,包括修养、专业知识、必备的能力素质、品德与理念、外语水平、技术知识和实践知识.吴少平(2011)认为,经过 MBA 教育培养的学员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能够以"十力"支撑实力,这"十力"包括方向的引导力、形势的判断力、趋势的洞察力、向心的凝聚力、组织的感召力、团队的亲和力、无形的影响力、刚性的控制力、危机的应对力和开拓的创新力等[4].

  三、MBA 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MBA 人才独具自身的特性,其能力结构与一般学术性硕士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着质的区别,必须针对 MBA 人才的特点来构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整体性原则.MBA 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应保持自身的整体性,尽可能完整、全面地反映和度量 MBA 能力结构的各个侧面,并在它们的综合中实现评价目标.

  3.可测性原则.MBA 能力结构水平是通过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对能力结构的实测实现的,这就要求指标体系应符合实际情况,能够反映 MBA 的整体能力,且有稳定的数据来源,力求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MBA 能力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动态结合体,它反映了 MBA 人才群体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比例及其联结方式.一般认为,MBA 能力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专业知识;二是执行能力;三是学习能力.

  根据 MBA 特点和 MBA 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结合国内外 MBA 能力指标的研究,本文从应用实践角度出发,主要从六个方面来考察:判断和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计划和执行能力、创新能力.

  1.判断和决策能力.对 MBA 判断和决策能力的评价主要是考察 MBA 学员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是指人们对事物进行剖析、分辨、单独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能力,决策能力是指领导者或经营管理者对某件事拿主意、作决断、定方向的综合性能力.根据分析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的构成因素,判断和决策能力可演化为"战略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决策能力"和"评估判断能力"四个二级指标.

  2.人际交往能力.人们处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需要处理各种关系,包括对上司、同事、下属以及竞争对手等,人际交往能力的评价可考察 MBA 学员人际交往的范围和强度.人际关系从建立起就面临着各种矛盾,时刻考验着人们解决矛盾的能力.人与人相处并不总是针锋相对,其中也需要合作,对于一位优秀的管理者来说,团队合作必不可少.因此,可将人际交往能力演化为"关系建立"、"解决矛盾"、"团队合作"三个二级指标.

  3.沟通能力.沟通能力实际上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它关系着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品德.沟通包括两个步骤,即输入和输出.输入是指接收信息,主要是指倾听.输出是指发送信息,包括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因此,可将沟通能力演化为"倾听"、"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三个二级指标.

  4.领导能力.一般认为,领导能力是指一种特殊的人际影响力,引导团队成员去实现目标.MBA 学员作为公司或政府单位的中高层管理者,领导能力是其能力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影响着企业的成长和 MBA 学员所在单位的发展.对学员领导能力的评价,我们可以从其内容上分析,包括"合理评估他人的技能和绩效"、"善于授权"、"激励"、"建立期望""、责任管理"五个方面.

  5.计划和执行能力.计划,是指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执行,就是一种把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从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能力.计划与执行能力即上述两者之综合力度.MBA 计划和执行能力的评价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即"计划准确性"、"计划执行效率"、"计划和组织能力".

  6.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 MBA 学员对新事物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其次,创新不仅仅体现在方法的创新上,更是侧重于思维方式的创新,最后表现在 MBA 的实践能力上.因此,对 MBA 创新能力的评价可演化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思维方式方法的创新"和"分析实践能力"三个二级指标.

  四、MBA 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赋予

  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各评价指标对研究型大学教学质量的影响,笔者采用层次分析法(AHP 法),在各指标之间进行权重分配.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T.L.Saaty)于上世纪 70 年代初,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贡献的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其特征是,合理地将定性与定量的决策结合起来,按照思维、心理的规律把决策过程层次化、数量化,是系统科学中常用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5].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MBA 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体系,每一层次的测评指标都是由上一层测评指标展开,而上一层测评则是通过下一层测评指标的测评结果反映出来的.其中,MBA 能力评价结果为第一层次,判断和决策能力(A1)、人际交往能力(A2)、沟通能力(A3)、领导能力(A4)、计划和执行能力(A5)、创新能力(A6)为第二层次,各二级指标为第三层次,直接隶属于其一级指标.

  (二)构造判断矩阵

  为确定各层次各因素之间的权重,Santy 等人提出了一致矩阵法,即:不把所有要素放在一起比较,而是两两相互比较.此时采用相对尺度,以尽可能减少性质不同的诸因素相互比较的困难,以提高准确度.判断矩阵是表示本层所有因素针对上一层某一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比较.判断矩阵的元素 aij用 Santy 的 1~9 标度方法给出,具体说明见表 1.比较判断矩阵采用专家咨询法,矩阵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的计算采用和法(取列向量的算数平均).MBA 能力一级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如表 2 所示.

论文摘要

  (三)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对应于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 λmax 的特征向量,经归一化(使向量中各元素之和等于 1)后记为W.W 的元素为同一层次因素对于上一层次因素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这一过程称为层次单排序.能否确认层次单排序,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

  所谓一致性检验,是指对 A 确定不一致的允许范围.定义一致性指标:CI=(λ-n)/n-1,CI=0,有完全的一致性;CI 接近于 0,有满意的一致性;CI 越大,不一致越严重.定义一致性比率:CR=CI/RI<0.1 时,认为 A 的不一致程度在容许范围之内,有满意的一致性,通过一致性检验.利用 matlab 软件进行计算,最后得出上述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λmax=6.144,CI=0.029,查表得 RI=1.24,CR=0.024<0.1.

论文摘要

  (四)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MBA 能力评价二级指标的权重分配采用与一级指标权重分配类似的方法,结果见表 3.

  五、MBA 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一)用于 MBA 学员能力的比较

  对于进行比较的 MBA 学员,假设为 A、B 两名学员,将其二级指标进行打分,以 100 分为各个指标的最高值.各个指标的分值与二级指标的对应权重相乘再求和,从而得出两人的能力评价结果,根据分值大小可知道两人总体能力的强弱.

  (二)用于分析 MBA 学员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各学员能力的强项和弱项

  通过对每个 MBA 学员的二级指标进行打分,以 100 分为各个指标的最高值,然后由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个指标在总目标中的权重.通过对各个权重的比较,可以看出 MBA 学员能力的强弱项的具体表现.

  六、结论

  对 MBA 能力进行评价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视角,文中仅对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进行了初步探讨,基于 MBA 特点构建了 MBA 能力评价的一级、二级指标,并采用了层次分析法赋予了指标权重.能力评价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MBA 能力评价指标的标准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章达友.试析 MBA 教育的基本特点[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4):40-43.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339-340.

  [3]贾建锋.基于能力的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7.

  [4]吴少平.MBA 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7):40-44.

  [5]孙东川.管理的数量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34-24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