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面向IT台企的高等工程教育建设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8-28 共6242字
论文摘要

  一 面向台资企业的 IT 工程教育建设意义重大

  当前,中国工科毕业生就业市场面临着较尖锐的矛盾: 一方面,大学毕业生面临巨大就业压力,找工作难; 另一方面,企业却常常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工程教育存在着与产业需求脱节的矛盾[1],工程教育建设与改革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IT 业发展迅猛,产品、技术更新很快,对工程师培养的要求更高,以 IT 教育为研究样板对高校工程教育建设具有普遍意义.

  台湾 IT 业相当发达,1995 年台湾岛计算机工业就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计算机产品生产基地[2].2010 年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进一步促进了两岸投资,目前海峡西岸成为台湾 IT 企业的发展重地.例如,2012年度厦门市产值最高的企业是台湾 IT 企业宸鸿科技 ( 厦门) 有限公司[3].台企 ( 内地台资企业)对熟悉、适应台湾企业运作模式的 IT 人才需求很大.联系台企实际,发展普通高校 IT 教育可以形成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是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和促进台资经济发展的统一.

  加快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开展与台湾地区合作,是党中央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重要战略.《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 要 "积极对接台湾制造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 要 "调整高校学科设置,加快培养经济建设紧缺急需的人才,建立起与两岸产业对接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结构,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 要 "抓紧培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福建省普通高校 IT 专业大多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由中专升格或新办,起点低,扩张快,基础较薄弱.因此,考察我省普通高校 IT 教育的特征,结合 IT 行业台企的需求,研究工程教育建设和改革的方法,推进基于海西战略的 IT 工程教育建设,具有教育、经济、政治多方面的重要背景和推动力.

  二 普通高校工程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的矛盾分析

  ( 一)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势的发展

  高校工程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的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历史原因.从共和国成立到 1966 年文革前,我国的工程教育基本上是学习、采用前苏联的教学模式.面向行业办学,高等工程教育以单科性工科学院为主,形成了适应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人才培养体系.实行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学生深入工厂,强调 "理论联系实际".国家部委甚至省厅大都办有自己的高校,由于学校、企业同归一个主管部门管理,关系密切,人才的需求、规划、培养与使用、反馈自然地形成闭环,企业对高校学生开展工程实践提供有力支持、帮助.因而,高校教学针对性强,培养的学生技术应用能力较强.工程教育为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许多高校被誉为 "工程师的摇篮".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着学科专业面窄,缺乏灵活性的弱点,导致学生知识面过窄、研究性思维不足,缺乏创新、创业能力.

  1978 年重启高考时,面对与欧美科技水平的巨大差距,我国高度重视科技、教育,决心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高等工程教育在办学规模和理念上都跨越发展.基于过去四十年间世界科技高速发展,审视基础科学在诸如原子能、卫星等世界引领性、创造性重大成果中发挥的根本性作用,反思文革前苏式工程教育的弊端,我国工程教育理念发生了转变.1980 年,教育部在 《关于直属高等工业学校修订本科教学计划的规定》中将培养目标由原来的培养工程师转变成了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突出了扎实基础、专业内容少而精的思想.希望培养"高精尖"人才,取得突破性成就,但却弱化了专业内容和工程实践,把企业的实际要求放到毕业后到企业去适应.另一方面,各省、各地市级政府短时期内都兴办地方高校.实践环境建设与工程训练需要更多经费投入和更长时间培育,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工科专业重理论基础轻工程实践的倾向更加严重; 而八十年代中国企业大学工科毕业生十分短缺的背景掩盖了这个弱点.

  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各行业主管的高校都转向由国家或地方教育部门主管,大学毕业生就业也由政府指定性分配改为统一进入人才市场,同企业双向选择.企业与高校的联系变得更为间接.由于安全、责任的担心和对日常生产工作可能的影响,企业对接受高校工科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热情下降.这些都使工程教育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的客观困难加大.

  本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招生快速大幅增长,目前中国工程教育规模已跃升至世界第一[4].标志着中国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时代.更多大学工科毕业生的任务是企业一般性、基础性技术工作,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要求强调工程实践.伴随教育形势的重大变化,高校的工程教育理念也发生转变,螺旋式上升.

  ( 二) 普通高校 IT 工程教育存在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亟待解决

  我省普通高校 IT 类专业大多是在恢复高考后建立,教育紧密联系产业实际的历史积淀不足.IT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对知识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在教材、教师这两个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方面都存在较突出问题亟待改进.

  国际上先进的 IT 高等教育努力使用技术适度超前的教材,使学生毕业时正好迎合企业需求.但我省普通高校教材往往多年不变,教师往往照本宣科,教学内容、形式不能跟上技术发展.反观社会开办的 IT 实训班却抓紧时机采用比高校更贴近行业实际的培训内容和形式,招收了许多在校生和社会人员.

  高校师资的来源单一,着重要求学历; 工科新教师大多没有工程经历,从校门到校门.普通高校工科教师科研的政策激励导向依然是重理论,主要的考核形式是发表一定数量论文,而工程实践活动往往不易出论文.但工程研究如果不以工程实践为基础或目的,往往难以发展或应用,有的甚至成为应付考核要求的空谈,但对普通大学的许多教师来说又是不轻的负担,反而可能影响其教学重心.提高工程教育质量要求工科教师深入实际,熟悉工程实践,强化自身工程能力.但缺乏足够的政策激励和措施,在高校相对封闭的办学环境下,教师参加企业工程实践的条件和动力不足,工程教育脱离工程实践的状况难以改善甚至可能演化为恶性循环.

  三 面向 IT 台企的高等工程教育建设

  ( 一) 积极参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为了保证工程教育质量,必须研究产业实际对工程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以及如何切实达到这些要求.这成为近二十年来国际工程界和工程教育界热门研究课题,世界各主要先进国家,都开展了大量工作,相继提出了内涵趋同的 "资历框架"和"能力标准"[5],并依此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05 年我国也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由教育界和产业界专家共同组成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 ( CEEAA) ,颁布了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各专业的补充标准 ( 分机械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等,2014 年已达 14 类) 、现场考查要求等,从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持续改进等 7 个方面对高校工程教育专业进行考核评估[6].

  2013 年 6 月,《华盛顿协议》 全会接纳中国大陆为其签约成员.《华盛顿协议》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关于高等工程学位国际互认的协议.该协议约定: 认可通过任何缔约方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的毕业生已达到从事工程师职业的学术要求和基本质量标准.通过多边认可工程教育资格促进毕业生跨国执业.此前已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日本、台湾、德国、印度等21 个签约成员,台湾是 2007 年加入的[7].

  因此,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不仅可以使台企更加认可其毕业生,而且通过接受专业认证的过程,发现教学、管理的薄弱环节,明确努力方向,可以把业界对工程师的要求及时地反馈到工程师培养的过程中来,促进教师队伍和教学建设,促进本专业进一步办出特色.普通大学应当将之作为工程教育的指导和努力方向.CEEAA 的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的通用标准明确列出了学生毕业时必须达到十项要求:

  1.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2.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3. 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 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4. 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5. 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 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7.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8.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9. 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10. 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不难看出,这十项要求可以归纳为 ( 基础科学、专业) 知识、 ( 基础科学应用与工程) 能力、( 人文与专业) 综合素质三方面.当前,普通高校IT 高等工程教育为了克服脱离产业工程实践的弱点,缩短毕业生在企业的适应期,一方面教学知识内容要跟得上产业技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重强化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这必须贯彻到大学四年教学的始终.

  ( 二) 基于课程---知识---能力三维结构图的分析方法

  专业知识是专业能力的基础,但学生了解了知识并不等于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练习培养知识的应用能力.而照本宣科、满足于知识灌输是当前普通工程院校教师常见的弊病,必须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作为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教学的核心,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以达到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是专业领导和各任课教师应当首先深入研究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课程---知识---能力三维结构图的构造和思想方法,把以往 "隐式"分散在各个课程 ( 及其他实践环节) 、各个知识单元中的能力培养教学活动"显式"和系统全面地表达出来,突出要求,从而把上述"毕业要求"落实到各课程的日常教学;以该图为工具,辅助课程体系及各课程教学内容的规划、教学形式与方法的选择或设计.

  图中能力维表示根据 "毕业要求"在本专业中分解的具体能力列表 ( 如系统分析能力、编程能力、多媒体创作能力、专业外语能力、……) ;能力培养的强度或效果可加以量化,如分成五个档次、十个等级: 见过 ( ①、②) 、能理解和解释( ③、④) 、有参与 ( ⑤、⑥) 、能熟练操作或实施( ⑦、⑧) 、能主持或创新 ( ⑨、⑩) .图中的课程维按学期顺序罗列该专业各个课程及实习、实践环节; 知识维表示课程各知识单元.

  在平面: 课程 = x 上表示课程 x 的知识单元、预定在该知识单元培养的能力及其训练强度.同一知识单元的内容在先后不同的课程中多次出现往往是必须和重要的,在平面: 知识单元 = y 上显示同一知识单元 y 在不同课程中的反复教学、深入或运用 ( 图 1) ,反映了该知识单元的应用面及其深化理解、掌握、能力提高的进程,可以提示不同任课教师逐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目标要求.

  论文摘要

  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的制定应经过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过程.首先,在既定的工程教育理念指导下,确定专业目标,根据工程认证的标准,规划课程体系,在专业层面上把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映射到各个课程及实践环节.而后,由各课程教师根据该规划确定本课程教学的知识内容,要求紧跟产业技术的发展; 针对知识维上每个知识单元的内容特点和对能力培养的作用,选择、设计科学、先进的 教 学 方 式 ( 如: CDIO、讨 论 式、 探 究 式、……) ,形成各个课程的教学方案.为了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最后还要反馈、汇总到专业层面,再从每种能力培养要求的视角,在平面: 能力= z 上审查哪些课程通过哪些知识单元采用哪些教学方式培养哪种能力,及其将要达到的水平,进而调整、优化整个课程体系的安排.课程教学方案的实施通过闭环控制.在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该图记录教学中对每个课程的各个知识单元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效果,作为下一轮教改的改进依据.

  为了减小与实际工作要求的差距,面向台企的IT 教学应当更加注重工程场景的设置,应当关注台企常用的工具软件、工程规范,应当多次安排实践环节.毕业生到台企工作以后,专业院系要保持与他们的联系,得到他们经验、教训的反馈,持续改进高校教学.

  ( 三) 关注校园文化与台企文化的巨大差异,主动适应企业文化

  除了知识和能力,大学生的培养要素是综合素质.如: 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团队合作与沟通、适应多变环境与压力等都是对工程师的重要要求。许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初期不能适应企业文化、工作制度和作风,进而影响其工作成效和个人成长、身心健康,应当引起大学师生重视.

  虽然台湾和大陆同属中华民族,但台企在近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特性; 台企近几十年高速发展也得益于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儒家文化传承、强力追逐利润、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影响等三个要素是台企文化的基础.表现在: 社会日常交往的言语形式恭谦礼貌,对客户忠诚度高; 对员工工作要求高效率、高强度; 在管理方式上按制度和标准严格要求员工.这些都与学生习惯的校园文化有较大的差异.因此高校要开展素质拓展教育,让大学生在校园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严明纪律、文明礼貌、道德规范,并自觉地提高到工程师素质培养的高度.还要在实践环节联系台商通过参观、实习、讲座等各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台企文化,通过理解企业的制度规范、价值观念、上司和领导对待员工的管理方式,以此增强人际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适应台企管理和工作要求.

  ( 四) 校校企"项目是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积极实践

  闽台 "校校企"项目,它是大陆高校联合台湾具有学科优势的高校专业,紧密联系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就相关专业在大陆招生,面向台资企业实际需求,共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大陆高校和台湾高校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展专业、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联合组建教学团队,在本科四年中安排一年时间赴台湾高校学习; 台资企业深度介入教学,提供实践环节的支撑.

  台湾某些高校在亚洲具有很高知名度,它们与台湾企业横向合作的关系密切.通过与台湾知名高校、大陆台资企业的深度合作,大陆普通高校教师可以学习、借鉴台湾教材、教法的先进经验,可以深入了解台湾企业实际状况,减小与台资企业要求的差距,对提高面向 IT 台企的工程教育质量、践行海西战略具有很大意义.

  四 结 语

  普通大学担负着为广大企业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的基本使命,应当准确定位,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缩短与企业需求的差距是全面、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教育理念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规划、课程教学设计三个层次齐下功夫;需要全体任课教师、学生积极努力和企业支持; 需要攻难克坚的决心和长期不懈的努力; 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当前专业建设的中心.高校大力开展基于海西战略的工程教育建设具有政治、经济、教育诸方面的重大意义.IT 业是新兴行业又是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行业,普通高校应当以专业评估的要求为指导,突出台资企业文化和技术特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两岸校校合作.

  [参考文献]

  [1] 查建中,冯磊,Lambda Verdonck,等 . 中国工科生源的需求分析 ( 续) [J]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 3) : 39 -46.

  [2] 世界机电经贸信息期刊社 . 跻身世界三强的台湾计算机工业 [J] . 世界机电经贸信息,1996 ( 10) : 18 -19.

  [3] 刘艳 . 工业产值创厦门之最? 台资企业宸鸿科技受关注[EB/OL].[2013 -01 -11].

  [4]邓晖 .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获国际认可 规模世界第一[EB/OL].[2013 - 08 - 21].

  [5] 孔寒冰 . 工程师资历框架与能力标准探索 [J]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 6) : 9 -19.

  [6]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 试行) [EB/OL] .

  [7] 新华出国 . 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质量得到国际 认 可 [EB/OL]. [2013 - 08 - 2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