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高校学生社团与和谐校园建设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斌
发布于:2022-12-12 共9707字

摘 要

  建设和谐校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高校自身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生社团发展对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高校学生社团以其独具的群众性、民主性、多样性、实践性等特点成为共青团、学生会组织推动校园建设和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和阵地。但是,目前学生社团存在学生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学生社团自身制度建设不完善;学生社团发展不平衡;学生社团活动经费场地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学生社团的管理制度;优化学生社团发展的外部环境,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施行社团活动项目化管理,引导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和谐促进校园和谐。

  关键词:学生社团 和谐校园建设

College Students Associ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Campus

Abstract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campus is the need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are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Student communitydevelopment to construct harmonious campus has an important meaning, it is animportant carrier of campus culture; College student associations with its unique mass,democracy, persity and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as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thestudent organizations to promote the campus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students' integrated qualities of the important means and position. At present, however,there exists the student societies breadth and depth of the students' activities; Studentcommunity itself imperfect system construction; Student community development isnot balanced; Student society activities insufficient funds venues. Countermeasures tosolve these problems is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studentorganizations; Optimizing student community development of external environment,the student community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as education thought;Project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activities, guides the student to the sustainable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topromote the harmonious campus cultural harmony.

  Key Words: Student Societies; Harmony Campus;

目 录

  1.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对象和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方法

  2. 高校学生社团与和谐校园建设的相关理论

  2.1 高校学生社团的概念界定

  2.2 和谐校园的内涵

  2.3 高校学生社团与和谐校园建设的相互关系

  2.3.1 高校学生社团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2.3.2 和谐校园建设有利于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

  3.高校学生社团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现状

  3.1 高校学生社团基本现状

  3.2 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

  3.2.1 学生社团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不利于学生的凝聚力

  3.2.2 社团自身制度建设不完善,不利于学生与学生关系的和谐

  3.2.3 学生社团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师指导不到位,不利于学生与老师关系的和谐

  3.2.4 学生社团活动经费场地不足,不利于学生与学校关系的和谐

  4.加强和完善高校学生社团组织,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4.1 建立健全学生社团的管理制度

  4.2 优化学生社团发展的外部环境,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4.3 施行社团活动项目化管理,引导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4.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和谐促进校园和谐

  5.结语

  参考文献

  1.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

  的目标。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学是社会的晴雨表。和谐的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和有机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谐校园指以校园为载体,以文化为纽带,把各种教育要素配合得适当与匀称,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知识、人与环境等多种关系相互协调,相互默契,形成良性互动、科学发展的整体效应和优化的育人氛围。

  建设高校和谐校园,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的群众性组织,数量多,种类全,辐射面广,已成为高校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学生团体,并在和谐校园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研究高校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如何发挥各类社团组织的作用,如何通过社团建设增强高校班级之间,专业之间,各类群体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本文的研究,力图帮助高校学生社团更好的完善组织,发挥作用,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提出对策和建议。

  1.2 研究对象和方法

  1.2.1 研究对象

  为了方便开展实地调查,本文以笔者的母校——C学院,通过与常熟理工学院社团负责人、社团参与者、普通同学座谈,了解C学院社团建设和运作情况,研究这些社团在构成和谐校园中的功能和作用,分析它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1.2.2 研究方法

  (1)访谈法

  本文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并以C学院的学生社团负责人和社团成员以及普通同学为访谈的对象,来了解社团的运作情况。

  (2)文献研究法

  本文通过对“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社科类)”、“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库”等专业数据库的检索,结合指导老师提供的理论资料,多渠道尽可能地寻找并利用有用资源。

共建和谐校园

  2. 高校学生社团与和谐校园建设的相关理论

  2.1 高校学生社团的概念界定

  高校学生社团是经过学校批准由本校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群众性团体。他们开展的一系列集思想性、文化性、娱乐性、学术性于一体的活动,增强了校园科研学术氛围,构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课余施展才华、展示风采的舞台,使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就有机会去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发挥个性,培养个人能力。

  2.2 和谐校园的内涵

  和谐校园指以校园为载体,以文化为纽带,把各种教育要素配合得适当与匀称,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知识、人与环境等多种关系相互协调,相互默契,形成良性互动、科学发展的整体效应和优化的育人氛围。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社会的创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创建和谐校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和谐文化建设为先导,坚持以人为本,开创建设和谐校园的新局面。

  2.3 高校学生社团与和谐校园建设的相互关系

  2.3.1 高校学生社团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学生社团是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它既是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既是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阵地,也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增长自身才干的实践平台。学生社团对成员具有陶冶自身情操、丰富自身想像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自身的精神文明素养的功能。1社团文化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差异化素质、拓展学生人文素养上作用明显2。

  (1)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学生社团中,学生进行自治管理,如开展的各项活动组织得当,校方再加以有力引导,可以使社团组织形成一种激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模式,对发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广大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的塑造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高等院校的学生社团千姿百态,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充分的想像力,学生如长期参加社团活动,可以在社团成员群体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一项良好的兴趣爱好中蕴含了广博的知识,可以陶冶学生的身心,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加入社团的学生来自许多不同的专业,当他们加入到社团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性的组织中,在平时的活动和交往中会感受到不同专业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这种交叉的相互影响将使每一个社团成员从中受益。

  (2)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易被人喜爱的形式出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长期地、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校园人的政治人格;以其形式各异的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校园人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感化。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群体凝聚功能和思想教育功能,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寓教于乐的活动,把大学生共同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改变过去“我说你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引导大学生在自我参与、自主思考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3)高校学生社团以其独具的群众性、民主性、多样性、实践性等特点吸引着广大青年学生,成为共青团、学生会组织推动校园建设和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和阵地,帮助大学生掌握适应社会的知识技能,帮助大学生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社会特定角色和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但也要处理好个性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关系。高校学生社团帮助大学生把个性的发展与所处的社会历史使命联系起来,把时代要求内化为自我意识。

  2.3.2 和谐校园建设有利于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

  和谐校园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和谐、教育环境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

  建设和谐校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高校自身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学生社团才能在保持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基础上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和谐校园建设对学生社团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社团组织呈多样性和规模化发展

  学生社团多样性发展,社团种类越来越丰富。理论研究类、文体活动类、科技创新类、志愿服务类、心理健康类、语言学习类等等,可谓种类繁多,分类精细,活动形式多样纷呈,活动内容空前丰富多彩。学生社团规模化发展,会员人数众多的大规模社团比例提高。例如一个二十几人的小社团成长为超过五百人的大型社团,社团规模的发展壮大,为社团活动品质的提高,社团管理制度的更新,社团影响力的扩大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2)学生社团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专业教师参与活动的指导和各大高校对社团建设加大了投入,每个社团至少有一名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参与社团活动,对社团的活动进行专业上的指导,且校团委在活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

  (3)学生社团管理的规范化有所提高

  当今学生社团种类多、人数多、活动多,为了加强社团管理和规范运行机制,每个社团都制定了自己独立的社团章程,学校团委也成立了专门的社团联合会,对社团进行宏观的管理和协调,基本保证了社团活动顺利开展。

  (4)学生社团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社团不断走出校园,不仅在社会上开展公益性活动,而且与企业加强联系,利用自身的智力和专业优势支持企业发展,同时得到企业的经济资助,扩大社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提高社团的社会地位。

  3.高校学生社团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现状

  3.1 高校学生社团基本现状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大学生在自愿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社团活动的开展以社员的参与为条件。高校学生社团也是大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组织,自大学组织产生之时就在孕育着学生社团。我国高校学生社团按照社团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组织性社团(包括学生会、学生团委会、研究生会等)或校团委直接领导和管理的学生组织)和自发性社团(主要以学生的自主管理和组织为主的学生组织);按照社团活动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六类:学术研讨类、体育健康类、社会实践类、文学艺术类、信息传播类、生活服务类。随着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校学生社团的数量增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吸纳的成员广泛,在高校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学者王笑君对全国 15 所较有代表性的高校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各校平均注册的社团成员占学生总数的 34.37%。比例高的可达66.7%”。3在社团的规模上,“200 人以上的社团占 29.6%,100—200 人的社团占 8.5%,100 人以下的社团占 51.9%。小型社团占社团总数的半数有余,大型社团和超大型社团近 1/3”。4随着在校生数量直线上升,学生的需要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社团的数量和种类还会逐渐增加。笔者以C学院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

  C学院共有 55 个学生社团,包括演讲与口才协会、英语口语协会、创业协会、心理健康协会、红十字协会、环境保护协会、职业生涯设计协会、大学生形象与礼仪协会等等。下面选择几个重要的社团来说明。

  (1)英语口语协会英语口语协会是C学院受欢迎的协会之一,拥有 104 个成员,由戴祯同学负责。英语口语协会旨在提高大学生口语水平,展现当代大学生风采和综合能力。2010 年 4 月 20 日,英语口语协会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舞台剧“选角大会”。虽然外面下着雨,但同学们还是兴致高昂地前来参加了,还有美籍外教也在场指导。这哦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表演欲和练习口语的热情,为忙碌、紧张的大学生活增添了几分精彩,同增强了同学们的信心和能力。

  (2)心理健康协会心理健康协会是一个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大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的协会。C学院心理健康协会是由徐杉负责的,共有会员 95 人。

  2010 年 5 月 12 日来自苏州大学的董旭老师为C学院学生开展了一场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为主题的心理知识讲座。董老师旁观博引,幽默有趣的话语赢得在场学生的阵阵掌声,大家积极参加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这个活动旨在提高C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深远意义。

  (3)演讲与口才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是一个以辩论和演讲为主的人文类社团。 其宗旨是锻炼大家的口才、培养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大家的交际能力,同时培养人文素质,增强个人修养。 2010 年 4 月 29 日,C学院演讲与口才协会举办了以“祖国 母校 我们”为主题的一场演讲比赛。这次演讲旨在激发同学的爱国热情,爱校之情,同时通过活动,提供交流机会,提高演讲技能。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已成为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优良校风和学风的一条有效途径,尤其在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学生社团在高校德育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2 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

  3.2.1 学生社团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不利于学生的凝聚力

  学生社团活动的形式主义严重,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意,活动成效极其有限,社员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动,社团活动的受众群体的面不大。

  “只有 17.33%的学生每次都参加,25.88%的学生经常参加,31.5%的学生有时参加,10.20%学生偶尔参加,9.08%的学生不参加”。5综观一些能够坚持活动的社团,形势也不能令会员满意。如文学社,满足于一学期举办一两次征文,出几期小刊物;专业类的社团只举办几次知识竞赛活动。社团活动虽然从表面上看有声有色,规模也不小,但效果不佳,会员的水平提高不明显,久而久之会员就会对社团活动漠不关心了。

  3.2.2 社团自身制度建设不完善,不利于学生与学生关系的和谐

  新学期开始时,社团积极纳新,同学凭借一腔热情积极参与,社团组织的活动也频繁,但是不久出现了社员的积极性递减,活动减少甚至停办的现象,社团活动冷热不均,阶段性明显。在关于社团消亡的调查中发现,“活动少自然消失占 50.5%,未按规定注册被解散的占 28.36%,活动偏向被取缔的占7.14%,内部不团结、未交接等占 14.57%”。6一些优秀社团没有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并形成资料和活动档案,新上任的社团干部就另起炉灶,重新摸索,导致社团发展严重受阻,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例如一个社团的负责人把自己认识的成员和不认识的成员不平等对待,会让成员之间产生矛盾,不利于社团的发展。

  3.2.3 学生社团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师指导不到位,不利于学生与老师关系的和谐

  有些社团,特别是组织性社团,凭借稳定的经费来源、良好的学校指导管理和相对规范的梯队建设,活动组织的规模大、效益高、影响力广泛。但是很多自发性社团面临诸多难题,骨干成员缺乏必要的能力结构,社员的积极性不高,而且活动得不到学校有关部门或老师的指导,近乎处于停滞状态这不利于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多样化的形成。由于教育体制改革等原因,学生社团活动普遍带有自发性、盲目性、随意性和偶然性。各高校目前基本上没有配备社团工作专职指导教师,因高校社团数量众多,社团工作涉及的知识面宽,教师很难给予有的放矢的指导。有的社团因为个别骨干成员的学籍变动而陷于被动,有的社团因为操作不规范而面临“生存危机”。当今我国正在实行的教育体制改革为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一些社团活动与研究性、拓展性课题相结合,为社团活动注入了新的内涵。但有的社团活动只是停留在某项活动的单一内容和机械操作上,不作深入探索和发掘,缺乏辐射性与创造性;有的社团活动内容单调,轰轰烈烈地开场,松松散散地进行,潦潦草草地结尾;有的社团仅靠几个热心人撑持局面,开展一两次活动后便销声匿迹。这不利于社团的发展、延续,更谈不上积累、沉淀优秀的社团文化了。例如指导老师只对社团的个别成员指导,而对别人不闻不问,会导致学生认为老师有偏见,不信任老师。

  3.2.4 学生社团活动经费场地不足,不利于学生与学校关系的和谐

  根据调查,我国高校社团经费来源主要有,“学校主管部门划拨占38.84%,会员缴纳会费占 26.77%,挂靠单位支持占 18.22%,社会赞助占10.09%,活动创收占 6.08%”。7在有的院校领导看来,学生的社团活动,有则更好,没有也无关紧要。由于认识的偏差,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划拨、活动阵地的建设、社团干部的培养与使用等很难纳入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造成许多社团组织缺乏相应的规范性制度,缺乏活动经费,活动场地无保障,设施不健全。

  例如健美协会没有健身器材,棋牌协会没有棋牌活动室等,导致社团活动进行不起来,这样学生就会认为学校不帮助社团,造成学生对校方不满,忽略了社团的发展,影响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的和谐。

  4.加强和完善高校学生社团组织,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4.1 建立健全学生社团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社团的规章制度是实现社团规范化管理的保证,也是学生社团活动得以蓬勃开展的保证。学校要通过制定政策来建立社团的管理体系,理顺各方面关系,整合多方面资源,明确日常管理部门,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对学生社团的成立、审批、考核、基本原则及学校的基本要求等加以明确规定,使学校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有章可循。在此基础上,要指导学生社团建立完整的规章,对社团的性质、宗旨、任务及会员的权利、义务等做详尽的规定,使社团活动规范化、制度化。要进一步形成社团的优胜劣汰制度,对于管理规范、活动成效显着的社团,要给予经费等方面的倾斜性支持;对于管理比较混乱、活动不能正常开展、考核不合格的社团,管理部门要勒令其限时整改,甚至取消其活动资格。学生社团的成员既不受年龄、专业、年级的限制,亦不受教学大纲的束缚和专业化、系统化的限制,学生间的交流跨越了专业的限制和知识的阻隔。

  社员间的交互作用有利于学生之间各科知识体系交叉融合、思维方式的对流借鉴;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4.2 优化学生社团发展的外部环境,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情况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评优等挂钩,调动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把社团骨干作为学生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全校学生干部的管理之中。加大资金投入,增强物质保障,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学校活动中心,配备一定的办公场所和器械设施,选聘责任心强、热爱学生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等一系列措施,为社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为社团的活动提供便利的条件,解决实际困难。对不同级别的社团给予不同的经费支持。对管理比较混乱、活动不能正常开展的社团,社团管理部门要勒令其限时整改。开展活动方案设计大赛、品牌活动、特色评比活动等表彰活动,避免社团活动的低水平重复,使各社团在竞争中良性发展,打造精品社团、特色社团。

  4.3 施行社团活动项目化管理,引导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管理部门设立优秀项目基金,各类学生社团在开展活动之前可向主管部门提交一份活动计划书,详细说明活动的意义、组织形式、人员分工、可行性分析、资金和场地使用情况、活动宣传方式等内容。主管部门通过集体评议计划书的方式决定基金的分配和使用。项目化管理有利于资金的有效利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既可以调动广大社员的活动积极性,又可以使活动得到基本的经费保障,同时也为有效管控学生社团提供了契机,最终引导学生社团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各社团内部应有专人负责资金管理。定期公示财务收支、使用状况。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部门应积极引导社团构建以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活动宗旨的制度环境。通过对社团干部进行定期培训、评价、考核,指导学生社团抓好会员招收、交接和团队精神构建工作,形成良好的社团文化氛围,促进社团可持续发展。

  4.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和谐促进校园和谐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资产,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所创造和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这种文化为全校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是具有本校特色的理念和精神。高校校园文化是一个大学代代相传下来的独有的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既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精神和品牌的重要体现。高校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高校师生的软环境,对于浓郁人文氛围、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激发创造力、增强凝聚力、弘扬主旋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物理学家范守善曾说:“一个大学其实是一种氛围,一种文化。一个学生进入大学学到什么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受到一种熏陶,被浸泡成一种人才。”这其中就体现着大学校园文化在培养人才上的重要意义。

  5.结语

  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拥有和谐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学校的组织效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和谐校园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方面,以特色彰显繁荣、以繁荣促进和谐的高校社团是绽放在和谐校园建设进程中的生力军。百花齐放、和而不同的高校社团将会以更加繁荣的姿态为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应飚, 申玮, 李金林. 高校学生社团的体制目标及其工作理念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 2003,(08).

  [2]何军. 试论高校学生社团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载体作用[J]. 党史文苑, 2008,(04) .

  [3]于文明,朱爱军. 探索构建高校和谐组织的有效途径[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8):27-30.

  [4]董嵩斌. 哈工大党校荣获促进全国高校党校事业发展贡[2008-1-3].

  [5]邵栀兰. 高校学生社团运作情况调查报告[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6,(02).

  [6]王占军. 高校学生社团运作及功能研究述评[J]. 江苏高教, 2006,(05).

  [7]王笑君.大学生社团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9,(4):59.

  [8]王笑君.大学生社团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9,(4):59.

  [9]施喜军.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特征、作用与途径[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4,(02) .

  [10]赵明哲.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新探索[J]. 成功(教育), 2007,(10) .

  [11]王占军. 高校社团运作及功能研究评述[J].江苏高教:2006,(5):ll3.

  [12]王笑君. 大学生社团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9,(4):59.

  [13]唐志为. 对学生社团现存问题及其对策的思考[J].理论观察,2005(2).

  [14]王笑君. 大学生社团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9,(4):59.

  [15]张俊宗. 现代大学制度: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回应[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