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项目管理硕士论文

以宅急送改革探讨我国快递业运营模式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3-07 共415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当前我国快递业的先进企业的运营模式研究
【第2部分】 以宅急送改革探讨我国快递业运营模式绪论
【第3部分】中国快递业现状
【第4部分】宅急送公司发展历程
【第5部分】宅急送运营平台改造
【第6部分】宅急送平台改造成果及快递行业建议
【第7部分】中国快递公司运营模式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 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瞬息万变,企业在商业活动中对商业文件、样品及物品的快速与安全到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对服务需求的日益提高,消费者更需求足不出户的购买形势。因为普通的邮政和货运服务没有办法满足这种需求,于是从传统的货物运输服务中产生了一种具有快速及门到门两个特点的服务方式—快递服务。

  由于快递服务为企业商务文件和包裹提供了快捷安全的“门到门”式一体化服务,外加发展迅速的计算机及通讯系统,从 20 世纪 60 年代末起,快递行业就已经开始在美、欧等地区快速发展。在 1993 年,全世界十大运输类型企业排名中,排名第二位和第九位的企业均以快递服务为主,由此可以证明快递在运输业重要的地位是不可小觑的。随着近几十年的发展,快递行业在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地位日益稳固,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快递行业在发展中国家也在不断壮大,不断得到重视。

  虽然快递行业在国内只有 30 年的发展成长时间,但却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并且保持高速发展的一个产业。伴随中国加入 WTO,国内经济保持着平稳和快速的发展形势,国内快递业发展也是非常迅速,当前国内快递市场已经发展到了400亿元的市场形势。国内快递市场截止到 2010 年已经达到了 550 亿元,预计国内的快递市场的规模将会在 2020 年达到5122 亿元[4]。就当前的国内市场情况来看,吸引行内及行外企业进入的主要因素还是在于市场丰厚的利润、高回报、低门槛以及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目前国内快递市场主要有三大竞争主体,一是以 EMS、中铁、中外运等为代表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在国内快递产业中所处的优势地位主要体现在背景优势和完善的网络。二是以顺丰、宅急送、申通、圆通等大中型快递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此类企业以一线的城市为中心向其他区域渗透,并根据自身情况占据着地方快递市场。在此其中还有一些以企业规模较小、成本比较低、快速的对市场的反应和体制灵活的小型企业也是占据了当地的一些市场份额。这些小型企业主要以同城和省内产品为主,也是以这两类产品进行营利。三是具有雄厚资金、行业经验非常丰富、健全的全球网络的外资快递企业,比如 DHL、FedEx、UPS、TNT等,这类企业根据自身的强大优势拥有全球快递的竞争优势[5]。

  国内快递市场发展迅速的最终结果就是导致快递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由于市场的迅速发展也导致国内企业高度分散,大多数民营企业是以一种自由的态势进行竞争,最后致使国内快递企业通过降价、压缩成本、扩建网络等各种方式,将国内快递市场掀起一场空前激烈的竞争风暴,同时部分小型企业面对大企业的强势出击,无法促使确定正确的市场定位及符合市场的运营模式最终导致破产[6]。

  快递业是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流业的升级,也是物流业的高附加值的一端,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及影响。2005 年 12 月 11 日,取消区域、地域、股权比例等对外资限制的包括公路货物运输、货物租赁,一般货物的批发、零售及其物流配送,出入境汽车运输公司等。这主要是根据中国加入 WTO 的有关承诺履行的相关政策,由此使国内物流业领域进一步开放,快企业已经实施全面对外的开放。

  因国内快递企业较为广泛,致使众多不同类型的快递企业在国内快递市场中可提供的快递服务参差不齐。由于相关政策体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各个主要竞争主体无法占据市场优势。在现有竞争环境下,国内快递企业因自身缺乏竞争优势将会同时面临国内外同行企业的双重压力,如何在这种形势下获得快递业的长期发展是国内所有快递企业面临的严峻课题,而尽快培育出自己的竞争优势就是中国快递企业争取生存权和主动权的有效途径,这要求快递企业对我国快递产业的竞争力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本文在国内快递行业现状的构建与竞争力研究框架是基于对快递业竞争力的研究比较缺乏的基础上,这对提高整个快递业的竞争力、优化快递产业结构、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产业竞争力国内研究现状

  从相关文献可以得出,在生产校对对国际的竞争力和分类以及对于产业的界定做出了大量的表述[7],外国的钻石模型是国内分析经济的主要模型,符合国内特点的模型也是根据这一模型进行改进的。对于国内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对计算与设计的一些具体评价指标是国内理论界通过国际竞争力研究的重要方面以及集中的体现[8]。

  国际竞争论在国内中具体的分析和应用主要是国内对国际竞争力研究主要借鉴的内容。

  在研究中主要是以竞争构造、竞争态势、竞争结果以及竞争评价等多个方面,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对相关的财政、贸易、政策等宏观政策的因素的分析,以及对科技投入、生产率、成本等微观的研究。对于国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的研究就是在上述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金碚和裴长洪是在对产业竞争力研究方面具有较大贡献的学者[9]。

  1.2.2 快递产业研究现状

  对快递产业竞争力中的现状分析、发展趋势以及竞争力的策略研究是目前中国国内大多数学者主要的研究方向,并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此方面。

  目前国内对竞争力研究现状方面,主要分为几个方面。第一是从市场角度进行研究,目前国内快递市场主要分为国营、民营和外资三大主体,并且认为国内的快递市场是正在发展中的市场,通过外资企业对市场的拓展竞争,国营快递网络自我转型,以及民营企业不断地进行市场扩张是现行国内市场竞争构造的主要特点。第二是从法律方面,目前造成国内快递企业诚心、名声的负面影响主要在于国内的快递市场的法律空白,政府的监管和协会缺位,以及与客户沟通不畅所导致的。第三是从民营快递企业特征进行研究,目前主要是以民营企业数量较多,规模较小,过于集中在国内的三大经济圈及一线重点城市。以竞争的市场环境、符合市场需求的运营模式以及低成本的扩建是目前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的三大主要因素。在民营企业发展的未来,只有寻求战略投资或被外资收购,或者保持独立发展两条路。第四是充分研究了邮政体制改革对民营快递企业的影响,目前的邮政法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更希望通过邮政法和相关部门的对应政策为未来充满变数的快递企业打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第五是快递业竞争对策方面,国内快递企业要加大对服务的优化力度,打造市场差异化策略及差异化定位,并在原有网络基础的优势上加强对科技的投入,从而使国内快递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更具竞争力。第六是研究得出快递业属于具有竞争性的业务,目前由于自然以及行政的垄断,导致在快递业中出现了垄断的特性。对此政府机构应该积极制定或引进先进的竞争制度,解决邮政垄断的局势,并要找到其余竞争的完美结合点,从而使民营快递企业和邮政的改革更快速健康的发展,从而使国内快递企业面对国际市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第七是面对新的发展环境,民营快递企业成长不能够在拘泥于以往的经营模式,要借助优势,广泛的整合和利用外部资源,实施“合纵连横”的经营发展策略。第八是要通过《邮政法》平定内部最主要的问题所在,要从根本的市场方面进行改革,并且邮政与非邮政企业都要从体制上进行改革,对各类的企业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目前民营企业中存在的加盟或连锁的合作方式比较松散,不利于快递业的长远发展,要考虑加大直营规模,或是实行重点城市直营地县网络加盟的模式。而外资企业在华的市场开拓最终导致了国内企业面临着巨大压力,这也是目前快递业存在问题的根本。

  在快递业未来发展趋势上,国内特许加盟的快递企业模式的转型重组将会成为必然的趋势。通过对国际的四大快递企业在华发展经历研究,得出快递服务正在从商业文件类向物流供应链管理方面延伸。

  1.3 主要使用的相关理论综述

  1.3.1 产业竞争力理论

  根据不同的标准及情况可以将竞争力以分为不同层次,基本可分为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以及国家竞争力。其中产业竞争力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谓为中高层次的竞争力。

  从三个层次中的关系可以看出,产业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而企业竞争力则是产业竞争力的源泉。所谓产业竞争力是指某一产业或整体产业通过对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高效配置及转换,稳定持续地生产比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它的表现不仅是竞争中的显性实力,而且还表现可见的隐性潜力。产业竞争力的内涵是指生产同类产品或替代性产品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实际上就是产业产品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并以此获取利润的能力。所以,产业竞争力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各地各国各产业的竞争优势比较[10]。

  目前在产业竞争力基础方面还没有达成共识,在理论上全球对于对产业竞争力研究还很不成熟。对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是根据研究者分析角度以及分析的层次有所区别,他们对理论依据的认识也是不相同,所以导致了目前还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达成共识的研究理论。但总体来说,所有这些因素都可以归纳为两类: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11]。

  1.3.2 比较优势理论

  在古典贸易理论中认为,资本、资源以及劳动力等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因素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强弱最主要的原因,其主要有以下观点[12]:

  (1)产业竞争伦的主要涟源是由比较优势产生的

  比较优势论是古典经济学家大卫一李嘉图在继承斯密的绝对优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 1776 年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如果国家拥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或者有比较低的成本及价格,那么这个国家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就会存在一定的优势,国家应该把生产或者出口具有优势的产品,基于此而进行的国际贸易会改善贸易国的福利水平。大卫·李嘉图于 1817 年从相对生产率的方面提出比较优势的理论。国家要以生产或出口本国劣势较小的商品为主,同时进口劣势较大的商品,同样可以获得贸易收益,提高福利水平。比较优势论不仅说明了国与国之间同一产业的竞争情况,同时说明了一国间不同产业的竞争情况,说明了竞争力的来源是各产业的相对优势[13]。

  (2)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在于要素禀赋

  国外经济学家通过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完善了这一理论。并根据这一理论创立了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主要是指出贸易的流动方向示由国家之间资源禀赋的差异决定的。因此各个国家应根据自身的要素禀赋情况,发展那些密集使用相对丰裕要素的产业,换回其要素比例正好相反的产业,并以此为依据参与国际分工。由此可见,产业竞争力是来源于生产要素的禀赋。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