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推进牡丹江玉米产业发展的策略导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25 共6589字

  第 1 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民以食为天,国以食为安。粮食生产既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民生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当前,玉米作为世界上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成为世界上种植最普遍的谷类作物。据统计,2012 年中国玉米总产量达到 2.08 亿 t,种植面积达 3494 万 hm,无论是产量还是种植面积都超过水稻和小麦等其他粮食作物,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伴随粮食安全战略的提出和我国粮食生产形势与消费形势的不断变化,玉米因其加工空间大,产业链条长,正在形成“粮-饲-经-能”四元结构属性,带来玉米产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地位不断得以提升。在我国玉米主产区的黑龙江省,玉米产业一直被视为支柱产业,因其显性的经济效益,被美誉为“黄金产业”.实践证明,结合区域优势,大力推动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农民增收创收,农村致富,并且带动与玉米相关的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玉米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如玉米商品品质的稳定性与一致性较差、种植效益不高、产业链不长等问题。在当前,实现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亟需破解玉米产业链中的种植生产、科技研发、初级加工、精深加工与物流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整体水平。

  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南部,素有“九分山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由于海洋温暖潮湿气候影响比较大,生态环境良好,山区小气候特点较为突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牡丹江市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牡丹江市委、市政府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思路,以求实创新、跨越争先为主题,注重产业升级,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市场化模式经营农业、品牌化战略提升农业、国际化合作开发农业,加快农业科技化、产业化、农机化、水利化和组织化建设,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单位资源产出率,加快高品质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努力将玉米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了新思路,取得了新成效,玉米产业已经成为牡丹江市经济新的生长点,玉米商品量和人均占有量等指标均居全国前列,玉米种植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玉米资源优势明显。但从总体来说,牡丹江市玉米产业仍然存在着玉米品种少、种植成本高、加工能力低、品质差以及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缺陷。

  因此,我们要从牡丹江市玉米产业发展实际出发,认真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借鉴国内外玉米产业发展的经验,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这不仅对发展牡丹江市玉米产业,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其他地区的玉米产业发展,同样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在我国,玉米的主产区主要集中于东北、华北和西南三个地带。位于东北产区的牡丹江市玉米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其玉米产量一直在黑龙江省产区高居榜首,研究牡丹江市玉米产业,尤其是玉米产业化经营意义重大。自上个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产业得到长足快发展,一些学者与政府机关越来越关注对玉米产业的研究,对其作为“黄金产业”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已经有了充分的肯定。但从总体来看,人们对于玉米产业的研究,更多的将关注点放到玉米产业的宏观研究,较少关注玉米产业的微观研究,对于县域经济角度探讨玉米产业发展的研究更不多见。

  本文立足牡丹江市玉米产业发展实际,客观梳理牡丹江市玉米产业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牡丹江市玉米产业发展中的制障因素,借鉴世界玉米第一大国美国、中国玉米第一大省吉林省的玉米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提出克服牡丹江市玉米产业发展缺陷的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破解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根据某一地区的具体情况发展玉米产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

  1.2.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本文从牡丹江市玉米产业的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汲取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理论成果,合理筹划牡丹江市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不仅对地方经济中的玉米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依据,而且也有助于丰富完善玉米产业理论研究。

  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尽量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富有独创性地以地方经济作为分析的视角,立足于地方玉米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其优势与不足,同国内外典型玉米产业发展案例相比较,取长补短,因势力导,提出一整套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行之有效地促进地方玉米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试图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通过玉米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希望能够为玉米产区玉米产业良性、健康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就业致富带来启示。同时笔者也期望通过本选题的研究可以使牡丹江市相关部门充分认识到玉米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所在,为地方政府决策与产业发展献言献策,提供正确的指导方向,促使地方玉米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另外,通过对牡丹江市玉米产业发展的研究,希望能对其它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实践借鉴。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玉米产业发展由于具有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实力雄厚,像美国、阿根廷、巴西等一些国家的玉米产业一直位于世界领先水平。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开始,国外开始出现对玉米产业的研究。从研究的侧重点来看,更多地关注对玉米产业的某个方面,如玉米生产、玉米交换、市场竞争力以及玉米消费的研究。

  第一,关于农产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国外研究者开始关注并热衷于农产品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是从上个世纪后半叶开始的。这些研究者从不同的视阈,以不同的农产品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农产品产业国际竞争问题。但由于目前世界上玉米主要出口国是美国、阿根廷等国家,关于玉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并不多见。Kevin Z.Chen 等(2000)较为深入地研究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同要素禀赋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用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量值的时间序列来反映不同国际贸易模式的变化,探究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理论。

  第二,关于比较优势理论与产业发展的研究。比较优势理论中,具有典型性的代表理论主要有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瑞典经济学家郝克歇尔与俄林的赫克歇尔--俄林定理。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资源禀赋,这样看来,一个国家在某类产品的国际贸易中,一定会存在因为低成本带来的价格优势。比较优势理论内含市场机制的作用,它倡导的基本理念,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与产品同质的条件下,要素禀赋决定着成本差异,而成本差异决定着产品差异。

  第三,关于玉米生产、贸易以及消费等方面的研究。联合国粮农组织通过分析玉米生产、贸易以及价格等方面的统计数据,收集相关研究报告,对世界范围内玉米的生产、消费、贸易等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Lee A.Christensen(2002)强调在玉米生产中要减少环境污染,注意加强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LindaF.Foreman(2006)对美国玉米生产成本以及成本变化情况等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分析。美国农业部在《Corn:Trade》中比较深入地分析了美国与世界玉米的贸易情况,认为一国对玉米的需求受饲料需求、国内价格政策或竞争产品的有效性等因素的影响。

  第四,关于玉米加工业方面的研究。Joe Glauber(2009)认为玉米深加工品乙醇的发展,会大大增加玉米种植面积。在美国农业部网站上,AgricultureOutlook(1999)对美国玉米产业现状及其玉米加工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上个世纪 70 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新一轮的玉米深加工热潮,促使现代新型玉米加工工艺技术的开发、推广与应用,由此玉米资源由单一化开发利用转向多种可替代淀粉为原料。

  1.3.2 国内研究现状

  在中国,作为玉米主产区之一,人们越来越充分认识到玉米作为“黄金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从 20 世纪末开始,一些学者与政府机构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并重视玉米产业的研究,归纳起来,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