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国内外玉米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25 共3655字

  5.2.2 注重产业布局

  吉林省重视调整产业布局,依托玉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将玉米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以及白城、松原、长春、吉林、四平等玉米主产区,构建了一个以中部为核心,辐射东部和西部的,全方位、系列化,具有多重产业关联度的玉米产业布局。一是建立玉米区域化、专用化、规模化、标准化玉米体系;二是重点发展以玉米为主要饲料的精品畜禽饲养体系;三是发展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畜产品与玉米深加工体系;四是加强防治环境污染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相关的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

  5.2.3 借力引资,多元发展

  吉林省整合资源开拓市场,以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实施“引进百户战略投资者”工程,先后引进了泰国正大、美国嘉吉、日本三井、华润生化、中粮油、中储粮等一批战略投资者,推动了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吉林省玉米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通过鼓励国内知名民营经济进入玉米加工领域,参与玉米产业国企产权重组,为玉米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2.4 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

  吉林省牢牢把握玉米精深加工发展,做大做强战略,大力发展畜牧业与加工业,玉米深加工产业重点发展饲料工业,提高淀粉加工业深度,扩大酒精制造业生产规模,加快玉米终端食品发展速度,拉长产业链条,打造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在内的大玉米产业链,通过加工转化,开发出氨基酸、淀粉糖、淀粉、变性淀粉、化工醇、酒精等 6 大系列,衍生出 300 多个品种,打通了玉米产业与食品、医药、能源、轻纺、汽车、电子等产业之间的关联,实现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2.5 集团规模化发展

  吉林省玉米加工整体上向精深加工、终端产品、大集团规模化生产转变,玉米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壮大,带动了以燃料乙醇、化工醇等为代表的玉米生物化工产业的兴起,以及长春大成、吉林华润、中粮生化等大型企业集团的加入和迅速扩张。其中,长春大成年产 320 万吨玉米化工醇及下游产品,产值逾千亿元,已经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拥有核心技术的跨国公司。目前,吉林省已经拥有 3 个国家级龙头企业,10 个省级龙头企业。

  5.3 国内外玉米产业发展带来的启示

  5.3.1 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合理规划玉米产业布局

  发展玉米产业,要注重科学规划。一方面要严格执行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影响着玉米的生产、加工、流通与消费,主要包括继续执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强主产区玉米生产能力等产业政策。各玉米产地要在国家粮食安全的框架内,按照国家和省经济发展规划要求,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积极、适度地发展玉米产业,合理控制玉米加工项目准入、玉米加工总量,避免造成产品趋同与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从玉米产地自然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市场需求以及重要生产要素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要着眼于提高玉米产业竞争力,突出玉米深加工业战略地位,合理布局,适度发展,实现玉米产品结构多元化、市场结构多层次、加工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产业布局目标。

  5.3.2 加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注重精深产品发展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农业生产力,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促进玉米产业升级。玉米产业升级要以提高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能力为方向,加工转化的产品开发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加强一些深层次、高附加值产品研究和生产方面的投入。要以科技创新作为开拓玉米产业的牵引力和发展的推动力,积极转变玉米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向集约、低能、环保、高效、可持续发展转变。

  5.3.3 建设大型玉米商品粮生产基地

  要通过科学规划与奖励等支持措施,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着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要求的现代农业,坚持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玉米产业,稳步提高玉米产量,不断改善玉米品质。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淘汰一批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加工企业,强化研发工作,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建设国家和省级玉米及畜产品加工基地,提升具有实力的玉米及其关联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充分发挥玉米加工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5.3.4 建立一体化的玉米产业服务体系

  玉米产业化发展要以服务专业化、社会化为载体和保障,实现产品流通商品化,建立具有专业性、综合性与实效性的一体化玉米产业服务体系,为企业与农户提供公益性信息服务、供应联系、技术服务与信贷服务。一是通过政府扶持,招商引资,建立区域专业化种植基地;二是构建多层次的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三是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玉米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四是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多层次、广覆盖地开展农技服务,为玉米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