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福建土楼居民参与旅游管理现状和问题分析

来源:闽台文化研究 作者:张梅
发布于:2014-10-20 共8659字
论文摘要

  福建土楼位于闽西南山区,在地理区位、交通条件、经济发展、科学技术、产业布局、教育水平和文化创新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而正是这种弱势维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保存了完整的传统物质文化,并传承了原生态的基本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这些构成了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稀缺资源要素, 2008 年 7 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南靖土楼作为福建土楼的组成部分,已规划面积 208 平方公里,开辟 8 个旅游景点,拥有田螺坑、云水谣和河坑土楼群三大景区,跨越书洋、梅林两个乡镇. 申遗成功后,南靖土楼村落接待中外游客人数由 2007 年的 41.97 万增至 2011 年的 169 万人次,旅游收入达 5.92 亿元,成为南靖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1]. 对于地处偏远山区长期自给自足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发展的农村来说,如何管理这突飞猛进的新型产业,让与日俱增的外来者感到满意而不引发当地居民的不满,就成了当地管理者的一个难题. 整合我国旅游景区的基本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政府管理、政府+社区(集体组织如村委会,下同)管理;企业管理、政府+企业管理、政府+企业+社区管理、社区管理六种基本管理模式[2]. 而对于古镇、村落型景区也就是以原先村民私有财产以及村民生活方式为基础吸引物的景区,不可能跳过社区而单独交由政府或者企业管理,因此,以居民为核心的社区在这类景区管理中充当什么角色,就成了主导管理者(政府或者企业)极其关心的问题. 笔者以福建土楼南靖片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居民参与现状、参与意愿和管理团队的关系及期望等问题的基本调查,并用管理的相关理念和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以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选择和拟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

  "社区"一词最初指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和亲密的伙伴关系,是中国社会学者在 20 世纪 30 年代自英文 co-unity 意译而来. 1955 年美国学者 G·A·希莱里对己有的 94 个关于社区定义进行了比较研究,提炼出 69 个关于社区定义都包含地域、共同的纽带和社会互动三个因素.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认为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社会共同体,包括地理要素(区域)、经济要素(经济生活)、社会要素(社会交往)以及社会心理要素(共同纽带中的认同意识和相同价值观念)四个基本要素[3]. 根据此基本要素,我们发现田螺坑景区(A 线)、云水谣景区(B 线)、河坑土楼群景区(C 线)周边村落的村民与旅游点土楼的地理位置相近、经济结构上受旅游业影响较大、接触的人群以及投身旅游业、从旅游开发上收益的心理等相似,因此将该三处旅游景区周边村落村民定义为此次研究的社区居民(图 1 中黑色圆圈内),包括位于三大旅游核心区域范围的书洋镇、梅林镇下属的田螺坑村、下坂村、塔下村、坎下村、官洋村、璞山村等 6 个村落中近8000 人,在调查过程中选择景点原住居民 、景点周边居民、不同年龄段及不同职业居民,从多角度展开调查.

论文摘要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说明和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土楼旅游开发招徕旅游者初始, 当地居民是友好而欢迎的, 但随着旅游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申遗后巨大的市场号召力影响, 居民跟旅游者的冲突频繁出现,据一线导游反馈, 最严重时一天曾经发生过 3 次冲突,冲突主要集中在三方面:1.村民在村口拦车要求游客下车进楼参观并消费, 如果游客有异议就产生口角甚至肢体冲突;2.村民不顾门票一次性收费规则, 擅自在未设收费点的土楼(非世遗而具有某种特色的土楼)和已设收费点土楼(世遗土楼)二楼入口处自主联合轮流收费,否则拒绝游客进入或上楼;3.村民联合哄抬物价,严重者存在轻微欺诈游客现象. 针对居民的这种非理性合作行为,我们 1.对研究对象社区居民进行了实地走访,2.针对其参与土楼旅游的程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然后 3.根据统计结果有针对性的与旅游开发管理方进行非结构式访谈,在此基础上 4.得出居民参与旅游管理的现状以及问题的集中表现,然后 5.分析和论证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借鉴文献研究和实例对比得出解决方法,从而得出结论.

  二、福建土楼(南靖)居民参与旅游管理现状和问题分析

  从 2012 年 3 月,我们开始对福建土楼(永定、南靖、华安)所有片区进行间断性地实地走访,初期的重点主要是资源实地认知和管理模式的现场实践情况,6 月份我们有了基本的资源分布大图和管理情况脉络,其中华安旅游申遗之后全部承包给新恒基集团,且由于种种原因发展比较滞后,永定一直是政府成立的管委会旗下的开发公司进行全权管理,发展比较稳健. 综合考虑交通条件,区域代表性、研究的重复性以及管理的复杂性等问题,我们决定以福建土楼南靖片区为研究对象. 从 7 月份开始,我们开始将考察重点放到了居民的身上,由于交通的限制以及调查的延续性和周期性,我们基本保持每一季度现场走访一次居民的频率,以期了解针对不同情况社区的应变,以及随着旅游发展社区参与情况的变化等更为严谨的社区居民行为,调查直至成文仍未结束而且还将继续.

  (一)调查对象社区内旅游资源格局

  在调查对象社区中的旅游资源,最新进入政府视野的不是土楼,而是位于今天田螺坑景区范畴下游村落塔下村张氏宗祠德远堂,1991 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 年塔下村作为村落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此拉开了旅游资源整合的序幕,截止到今天通过有效资源认证的资源包括 8 大类 155 亚类的 3 大类 10 亚类(详细名录以及认证资质另文专述)共 24 处. 世界文化遗产土楼包括两群 2 楼共 20 座土楼,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景观村落 3 处,省级文保单位、文化名村 2 处,市级文保单位 1 处,县级文保单位 8 处,其中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位于塔下村的张氏家庙德远堂是目前中国可见到的、 最完整的古代姓氏祠堂建筑之一. 另外,2007 年塔下村和田螺坑村入选"中国景观村落";福建土楼(南靖)景区2008 年 11 月被亚太旅游联合会授予"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品牌景区" ;2009 年 4 月在世界旅游精英博鳌会上荣获"世界王牌景区"和"世界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2010 年 4 月被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人民日报网络中心评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2011 年 8 月列入"国家 5A级旅游景区"名单.

  从资源的实证调查中,我们发现福建土楼(南靖)资源单体和聚落整体品质高,资源分布密集,自然和人文配合相宜得彰,融合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友好的环境氛围,具备良好的旅游目的地资源布局结构. 但是对资源进行归类分析来看,所有的资源中共 24 处单体(聚落)除了林地/丛树五更寮原始森林(CAA/B)和废弃生产地五更寮土高炉(EBD)与居民没有密切关联外,其他 22 处都是居民的生活、祭拜或者工作场所,具有极高的关联性,可以说,如果没有居民就没有这些资源.

  (二)调查对象社区居民和政府参与旅游开发管理实况梳理(田螺坑样本)

  根据我们实地走访和资料查阅的情况,福建土楼(南靖)的开发管理和居民的交互关系大致可以分成 1.开发前居民自主管理阶段(1999 年~2006 年 3 月 1 日),2.申遗前后政府承包管理阶段(2006 年 3 月 1 日~2009 年 5 月 25 日),3.申遗后公司化管理阶段(2009 年 5 月 25 日至今)三个阶段.

  1.开发前居民自主管理阶段(1999 年~2006 年 3 月 1 日)福建土楼 (南靖)1999 年在南靖县委常务会议上通过了发展旅游的战略,2000 年开始进入探索性开发,但在获得市场号召力之前和其它村落一样是社区区民的自主管理,客人慕名而来,村民热情介绍,盛情免费款待或者象征性地收取成本,但是随着旅游者的日益增多,专业的餐馆和民宿出现,土楼居民自主开始对想要入楼参观的客人随意性收费. 2003 年南靖县土楼管理工作委员会指挥部(临时组织)成立后,将土楼经营交由镇政府执行,现在的田螺坑土楼群当时门票收费标准是 20 元每人,但是当年年底镇政府分配到土楼居民的收益是 9 元每人,这激起了土楼居民的极大不满. 于是,2004 年大年初二 6 位老人村口自行收费引发了第一次冲突,解决办法是由田螺坑村民黄志华一次性支付 20 万元承包两年的门票管理权,2004、2005 年两年间, 村民每人每年的分红提高到 60 元[4],虽仍低廉,但是由于公开透明,村民和政府也相安无事.

  2.申遗前后政府承包管理阶段(2006 年 3 月 1 日~2009 年 5 月 25 日)2006 年 3 月 1 日黄志华承包合同到期,这个时候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村民希望继续承包,没能跟政府达成一致意见,就希望重蹈老人自主收费覆辙,反成为南靖县人民检察院起诉黄志华的理由:"县旅游局充分考虑田螺坑村民的经济利益, 将门票收入的 20%返还给村民作为福利收入. 2004 年初,被告人黄志华不满政府的上述安排,唆使农民给政府施压,并整理出一份有关分红、修路、路灯等要求的意见书交给村民签字后上交旅游局等. "最终是 3 月 1 日,黄志华为首和书洋镇土楼管理处签署土楼群经营权转让协议书,转让土楼资源、道路、公共设施和其他无形资源,规定土楼管理处每月付给土楼群业主 3300 元. 合同期限为两年,从这一年开始,村民每人每年拿到分红 50 元. 正是在这一轮合同期间,南靖政府为土楼申报"世遗"投入超过 4 亿元资金修路、环境整治、拆迁、改造不协调建筑物等.与之对应的是 2008年土楼接待游客也翻了 3 倍,收入达 34107.8 万元. 2008 年合同到期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是政府大量的投入改变了环境和交通,打破了资源村民独占的情况,另外申遗结果不明,所以在"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一切给世遗让路"的大环境下,2008 年继续沿用了上期合同,村民没能更多的参与到土楼的管理中. 2008 年 7 月 7 日,世遗申请成功举村欢庆的时候,启用了土楼统筹的管理办法,原来单一的田螺坑(20 元每人的门票)和同为 A 线的裕昌楼(世遗)和"国保" 塔下村组合变成 50 元每人的门票, 这样单一的田螺坑村民的话语权就受到较大的局限,同时县级单位南靖县土楼管理委员会(俗称管委会)也于 2007 年正式成立并开展工作,在政企分开的工作要求下另注册福建土楼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其实跟管委会是一套班子,全权管理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基础建设,市场开发,宣传推荐,项目招标等各项工作,还在厦门设立了办事处,福建土楼(南靖)的管理村民和政府承包时期结束,正式进入公司化管理阶段.

  3.申遗后公司化管理阶段(2009 年 5 月 25 日至今)申遗后的热点效应让公司的工作重点在保证日常管理有序进行的同时, 主要放在土楼总体规划、项目招标、内部设施完善、大力促销进行品牌建设、内部人员架构构建、提升服务质量和按照世界文化遗产标准启动相应保护措施等工作. 由于基础建设的完善,大力度的促销导致当年旅游人数的剧增,2009 年 5 月 25 日,福建土楼(南靖、永定和华安)在省物价局的审批下全线上调,福建土楼(南靖)田螺坑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从原来的 50 元涨至 100 元/人次,居民的收入也从原来的 50 元上升到 200 多元. 当年(2009 年)接待国内外游客 158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5.68 亿元,也就在 2009 年开始启动 5A 级旅游景区申请项目. 应该说申遗后的三年内,福建土楼(南靖)的工作整体上是积极有序的,土楼人民的收入模式从原来的打工,农产品种植来源转向了经营小商品,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导致大量进城务工人员的回流. 但是这种管理在 2011 年 5A 复评时遭遇了警报,当地政府认为地方管理无论从战略眼光,还是管理模式都是土八路出身,必须引进专业的管理公司,经过一年多的试探和接触,2012 年 11 月 30日,南靖县政府、福建土楼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北京首都旅游集团,签订福建土楼(南靖)景区旅游开发合作协议. 其中资源归国家、管理权归政府、经营权归项目公司,项目公司负责开发经营并承担相应责任的原则合作. 合作首期,双方将投资 2.6 亿元,完善景区基础设施、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40 年的合作期限内,双方预计总投资超过 26 亿元,力争将南靖土楼景区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合作协议签订后,2013 年 1 月 1 日,新公司在原开发公司的基础进行资产重组,政府的前期投入包括道路,服务设施和改建设施等折合成人民币(用于基础建设的沉没成本不占股权,但参与利益分配)占公司股份 49%,首旅集团投资现金占公司股份 51%,其中营收的 33%作为世遗保护资金单独提取给管委会, 其中的 8%要作为维护基金直接回拨给村民.

  另外的 67%进入公司股份分配范畴,新公司以福建省南靖土楼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重新注册.经过近 5 年的探探,福建土楼(南靖)正式进入专业化公司运作阶段,由于公司从 2013 年 3 月 1日才正式接管, 当下工作重点放在改变景区消费模式的结构调整升级上, 已经取得了部分成果,但总体效应还有待观察.

  (三)福建土楼(南靖)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管理情况调查

  在对旅游资源和土楼旅游开发管理过程实地调查并获得管理者认可后, 我们开始对不同群体进行了大幅度的村民走访,但是由于村民文化程度较低且分布分散的原因,回来整理材料发现仅仅 17 人的访谈有帮助,于是围绕社区居民对土楼景区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从经济、政策、环境、文化四个方面做了一个 13 道题目的小型问卷,合计发放 150 份,回收有效问卷124 份,问卷有效率 82.6%. 根据访谈整理记录的整理和问卷的统计,福建土楼(南靖)社区居民参与实况整合如下:

  1.社区居民参与规模和参与形式:据统计结果,整体上来讲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管理的总体规模较小,参与形式单一技术含量较低. 从图 2 可以看出参与到旅游业中的社区居民仅占人口比例的 29.9%,其中住宿、餐饮和土特产销售等是社区居民经营参与的主要形式,但是住宿基本是家庭旅馆、餐饮是路边小餐馆、土特产店也就是在家门口摆地摊. 这些都是投资少、规模小、利润低的经营方式. 同时 6.4%参与旅游管理的工种中也局限在保安、讲解员等低技术含量的工种,这与土楼处在深山老林,村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见识狭隘导致能力有限,不能参与企业或政府高层管理有直接关系. 同时我们也特别关注其他参与到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方式,主要包括民俗表演和民间艺人. 民俗表演指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在特定节假日有婚俗、地方戏曲等民俗表演,会请当地的群众充当部分演员,由于只在特定的长假(春节、黄金周和重大节日)才有,所以不具备稳定性. 还有民间艺人,例如在景区拉二胡作为景区吸引物的组成部分,有参加过这种兼职文艺活动的社区居民大约占 2%. 总之,社区现有旅游管理的参与是小规模、低层次的社区参与,几乎不涉及到成熟社区的决策参与、管理参与、经营参与的层次,所以导致最后利润分享低下的结果[5],这是极大的矛盾隐患.

论文摘要

  2.社区居民经营性参与旅游的种类、数量与地域分布

  由于游客数量的递增和住宿需求的增加,2013 年社区居民时经营性参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以我们进行了明细补充调查(见表 1),从持续性调查中发现,随着旅游的发展,社区居民经营性参与旅游发展成方式多样化,规模扩大化趋势. 以位于田螺坑(A 线)景区核心的村镇田螺坑村为例,2012 年 6 月全村共有餐馆 13 家, 家庭旅馆 7 家,79%的人从事旅游相关产业,而到 2013 年餐馆上升到 41 家,民宿增加到 31 家,从事旅游相关产业的人上升到 93%. 因此,旅游业的带动效应明显. 但是各村居民参与的地域差异也特别明显,田螺坑 2012 年有 79%的人参与到旅游业, 而距离核心景区 3 公里处的下坂村, 从事旅游相关产业的只有 200 人左右,仅占村里总人口的 10%. 2013 年略有增加,但是总数依然只占到总人口的 13%左右,所以虽同为土楼村民,但是核心景区与非核心景区那怕只有一公里的距离但差异巨大,极易引起村民心理的不平衡,从而引发矛盾.

论文摘要

  3.社区居民参与意愿和环境认知

  由于村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见识狭隘且缺乏特殊能力,所以很难参与到土楼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来,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却发现社区内居民的参与意愿却很高,85.4%的土楼社区居民愿意参与到土楼旅游开发中来,75%社区居民对土楼景区基本概况有一定了解, 也会主动去关注,那怕是参与到环境清洁、道路指引、秩序维持等工种也心甘情愿. 可是当问到大量游客的涌入是否破坏了土楼的环境,是否有意识的保护土楼旅游环境时,只有 6.5%社区居民意识到环境对于旅游者和村民的重要性,并且有意识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但是有 81.4%的人表示愿意参与到土楼环境保护中来. 看来针对拥有积极参与意愿的社区村民来说,对他们普及旅游和环境基本知识,并根据个人能力和素质尽量让他们参与到土楼发展中来具有积极的意义.

  4.社区居民行为变化和影响因素

  在一年多的跟踪调查中,我们发现土楼社区居民的行为正在发生各种变化.

  (1)土楼社区吸引力增强,人口回流和外来人口入主现象并存. 人口回流指土楼人家出外打工的居民回归和大学生从城里返回土楼参与各种经营性工作; 外来人口入主指由于土楼旅游的巨大号召力吸引土楼人家的远亲近戚、 曾经在土楼工作过但离开了的知旧者和专门从事旅游景点生意的经营者们这三类人通过种种渠道到土楼开展经营性活动, 不乏增添土楼魅力的工艺品店或风情旅馆等.

  (2)原住民收入来源改变,生活方式正在重塑. 土楼社区居民以前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茶叶、农副产品和进城打工收益. 大部分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男人一般种地或外出务工,女人基本在家种地、做饭、洗衣. 但是旅游的发展使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变成出租家里房间、出售梅干菜、茶叶等土特产,于是老人负责种地,年青人的工作主要变成了经营,尤其是女性本来是一日三餐需要煮饭的,但是现在要顾摊子,而且村里已有专门的饭店,所以午餐基本不煮而叫外卖. 原来纯粹的家家户户自给自足的农村生活正慢慢向具备专业分工、各司其职的城镇化生活方式转变,可位于乡村的这种转变又具备某些特殊性,于是新的生活方式正在重塑中.

  (3)各种利益交织,民风在悄然改变.旅游大开发前,土楼人保持着我国邻里和睦,热情好客的传统习俗. 开发后在直接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在自己门前随意摆起小摊、开起饭店且没有平等意识随意开价,不仅影响土楼人淳朴的形象,同时邻里间在竞争过程中慢慢出现抢客、拉生意而互相争吵、伤害等现象. 甚至违背统一管理一次性收费原则,原住居民自主设点收费,不同的楼梯口由不同居民收费,常出现争抢旅客、互相竞价的现象,甚至有全程跟着游客,不断推荐上楼参观,严重影响了游客的参与兴致等. 据当地居民反映"没有外出打工的村民,都想尽一切办法赚钱",现在大部分村民都只顾自己家的小生意,而楼前楼后公共的卫生似乎成了政府的事情,邻里之间关系也变得生疏.

  三、结 论

  (一)福建土楼(南靖)社区居民的核心地位突出,利益确保是第一诉求

  通过 1 年半的实地调查和分析显示,福建土楼(南靖)旅游开发和管理是在试探中前进,无论早期的居民自主管理、中期的政府承包管理还是现在和将来执行的公司化管理,政府都占有绝对主导地位. 但根据资源格局的分析,福建土楼(南靖)资源和居民交织在一起,土楼作为居民的祖屋而存在,土楼的建材来自于就地的土和木,如果没有原住民的日常管理,土楼将马上破败并失去灵魂. 虽然说为申遗政府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核心地位的依然应该是土楼和维持土楼灵魂的"楼民". 因此,如何保障作为景区核心和灵魂的居民的利益诉求是一个关键问题. 据现有材料,土楼旅游发展中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旅游利益分配不均衡、居民基本居住权受限. 如田螺坑土楼原住居民旅游补贴为 450 元/人/年(2012 年),远远不能贴补政府禁止村民饲养家畜带来的损失,另外为了维护土楼风格已禁止随意建设现代化建筑,造成村民陷入传统生活模式被打破、无处建房的窘境. 虽然新的生活方式正在慢慢重塑,但转型期维持稳定的关键点还是保证村民利益. 所以处于主导型地位的政府如果不能厘清自己的职责,而试图跟居民抢利,必将激化政府与社区居民的矛盾.

  (二)开发是双刃剑,可持续发展是土楼社区居民的希望之源

  2012 年我们现场走访过程中,曾亲身遭遇过村民拦车事件且屡屡发生,但是发生的时间地点都具有极大的偶然性,所以一年发生的次数没法明确的统计. 但是无论从政府方、还是旅游者方传来的消息,2013 年的村民"群闹"情况大有好转,究其理由是新的收入模式正在抵消政府拆迁带来的损失,于是村民自发地收敛了. 这样从长远来看,如何确保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首先必须确保村民的可持续性发展. 我们认为在大力发展旅游的同时不能放任村民只顾赚钱的短期效应,而应该在完善旅游设施的同时完善村民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场所和设施,以及社区必须关注养老院、医院等保障配套场所. 另外要加强村民基本素质的培养,改变现在教育程度低下、见识狭隘的局面,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确保他们的自发参与积极性变成有意识的行为,并且大量参与到土楼旅游管理的各个层面中来,让他们意识到,今天的旅游发展和土楼社区的建设不是临时的利益谋取途径, 而是如同他们祖屋一样能为子子孙孙谋取利益的永世相传的事业.

  (三)制度建设是终身事业,还利于民是土楼社区居民管理的新方向

  迄今为止南靖土楼的旅游开发模式为政府主导型的事业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的旅游开发属于公益性活动[6],开发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支出,旅游开发收益除了满足土楼旅游区的正常支出和收回投资外,应该是没有盈余的. 但是,由于政府直接从事市场经营活动,很容易使模式异化,政府从中赢利,而社区居民无法真正参与土楼旅游开发,成为旅游开发的旁观者,享受不到旅游开发的收益,同时由于政府为保护土楼,要求居民不准建房、不准养家禽等管理条例,使居民的权益受损,却还要承担旅游开发带来的不良后果. 那么要真正做到还利于民,政府或者政府主导的公司必须退出直接经营活动,而只负责规划和规则的制定、景区的经营和保护、环境和秩序的维持,真正做到监督和服务职责. 而景区内外的一切经营活动,只要遵守规划规则,应该真正要全下放给社区居民,让社区居民真正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这种红利不仅包括我们常说的在景区内自主经营,设摊摆点出售旅游纪念品,提供餐饮小吃,或开设特色家庭旅馆,参与到旅游企业的经营中去,成为旅游企业的员工,获得工资收入和年终分红;更应该包括随着景区的建设和升级,社区居民可以免费享受社区内的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享受良好的学校教育、医疗服务、文艺活动中心、福利院等完善的社会公共保障设施,让他们真正明白旅游的发展让他们的家园越来越美好,从而产生对家园越多的依恋感,要把景区居民是否愿意留下作为景区建设好坏的指标之一.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