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城市社会学论文

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环境建设的发展趋势

来源:江西化工 作者:朱艳芳
发布于:2020-04-21 共5306字

城市生态学论文优选范文10篇之第七篇: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环境建设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 建设生态型城市, 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是人类的共同愿望, 也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必然趋势, 本文对城市生态学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 对其产生、形成、发展及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 最后阐述了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环境建设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生态; 城市环境;

  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调控的一门学科, 既是重要的生态学分支学科, 又是城市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以整体的观点, 把城市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除了研究其形态结构以外, 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全面阐明城市的组分之间的关系及其组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代谢、信息流通和人的活动所形成的格局和过程。城市生态学采用系统思维方式, 并试图用整体、综合有机体等观点去研究和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生态

  目前, 随着现代化建设极大地加速城市化进程, 人类必须树立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互进的意识, 要以城市生态学理论作为指导, 将它切实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 合理调控人与环境的关系, 为城市居民创造清洁、优美、舒适、安全的生态环境, 从而真正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目的。

  一、科学来自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 是人类认识事物客观规律性的总结。城市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也是与人类社会生产实践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密切相关的。

  (一) 城市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尽管城市生态学在生态学领域的各个分支中比较年轻, 但城市生态学的思想自城市问题一出现就有了。在20世纪前的城市改建中, 无处不洋溢着城市生态学思想, 但是由于当时尚未形成较大的影响, 故将20世纪以前的发展时期称为萌芽阶段。例如古代中国的土地合理布局和农业与非农业劳动力合理比例的思想, 巴黎的改建与田园城市规划理论等。特别是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 使工业在城市地区内集中起来, 城市也愈来愈大, 城市中出现了大片的工厂和其它功能区, 完全改变了封建时代城市功能单一的状况。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和财产的私人占有, 近代城市中许多矛盾也随之出现, 并不断加剧, 逐渐地引起了各国统治者的注意, 试图找出一些办法, 着手对这些充满矛盾的城市进行了改造。

  (二) 现代城市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芝加哥学派与芝加哥城。自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规划理论后, 城市建设和改建的合理化需要更加强烈。一批科学工作者将生态学思想运用于城市问题的研究中, 例如, 1916年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发表《城市:关于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几点意见》的著名论文, 对城市的调查与研究工作提出了纲领性的结论意见, 特别是他将生物群落学的原理和观点用于研究城市社会, 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奠定了城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并在后来的社会实践中得到发展。无疑如今美如画, 类似花园的芝加哥城的建设深受其影响。

  卫星城与发展新城市。卫星城的出现是受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的启发, 在恶性膨胀的大城市周围, 建立一些小城镇, 并通过这些小城镇的合理建设规模、布局等, 使之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以疏散大城市的人口, 缓解大城市的矛盾。

  新建的大城市。二战后一些国家政府由于财富集中, 有能力建设新城, 在建设时吸取了新的理论与技术, 并在建设者中发展了城市生态学理论。较为著名的有印度的昌迪加、巴西的巴西利亚, 以及中国南方20世纪80年代兴建的深圳等。

  城市生态学的蓬勃发展阶段。城市生态学的大规模发展是在20世纪的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 (MBA) 计划提出了从生态学角度研究城市居民区的项目, 指出城市是一个以人类为活动中心的人类生态系统, 开始将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在此之后, 城市生态学成为热点学科之一, 研究成果浩瀚, 研究实例相当丰富。例如,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在香港大学和中文大学的协助下, 于1972年开始对中国香港城市生态进行研究。他们从城市的能量流动, 营养物和水循环, 人口动态, 人们的生活状况、健康状况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多方面进行研究, 其研究成果于1981年出版。

  1996年由世界资源研究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联合编写了《世界资源报告 (1996~1997) 》, 高度地概括了这一阶段城市环境、资源及居民健康等研究成果, 同时指明了今后的工作方向。目前城市生态学研究内容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各个方面, 在实践过程中将理论的探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门学科的成熟和完善, 许多的问题有待于研究。并由于研究人员的专业背景、研究的侧重点的不同, 对城市生态学的理解也不同, 难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一些关于城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需要较多的研究实例来给予说明, 同时关于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实例也有待于充实。

  二、城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各门学科通用的一般研究方法, 即以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论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方法。常见的有观察、模拟、比较、实验手段, 以及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弹性结构论、结构--功能理论和数学等研究方法。其中尤以系统论方法更为广泛, 作用也较显著。

  另一类是生态学中的社会区域分析法, 即运用统计科学中的传统归纳方法, 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进行统计, 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由于城市是规模庞大而复杂的系统, 必须划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子系统--社区, 研究各个社区之间的关系, 最后才能认识整个大系统。如何划分社区, 这就要绘制城市社区地图, 把城市各个小片上的社会结构、建筑结构、环境结构都标示在一万分之一或五千分之一的地图上, 然后综合分析各个区段的差异。如前苏联科学院社会经济研究所对列宁格勒 (今彼得堡市) 编绘的类似地图是这样做的。

  随着城市生态学理论的发展,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与管理科学相结合, 生态问题中的宏观分析、微观分析与经济科学相结合, 综合分析与未来学研究相结合的趋势。使人类居住的城市既有利于生产, 又方便生活, 使环境美化, 无害健康, 更符合人类思想的居住环境。

  三、二战后出现的关于生态学理论的哲学思潮, 具有为城市生态学提供理论基础, 解决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社会意义。它的基本观点如下:

  人和自然是一个对象性的系统。

  我们周围的自然界并不是开天辟地的自然界, 而是工业的产物, 社会的产物。人和自然是一对矛盾, 是一个系统, 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前提, 它们之间存在着互相作用、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密切关系, 可称之为对象性关系。恩格斯指出:"地球的表面, 气候、植物界、动物界以及人类本身都不断变化, 而这一切都是由于人的活动。"人们不仅可以使地球上的万物改变模样, 而且可以根据科学, 创造出原先地球上不存在的东西, 如新的物种、新的材料, 以及城市、乡村等。

  人和自然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辨证关系。

  作为主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自然这个系统中还具有多种辨证关系。如人和自然之间相互改造的关系, 人和自然之间相互的价值关系, 人和自然之间的反映和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审美关系, 人和自然之间存在冲突与和谐的关系, 人和自然系统中人的主体地位等。

  人和自然的矛盾是一个运动过程。

  人和自然系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生态平衡和生态危机是生态学中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辨证的生态平衡观:一个生态系统只有处于平衡状态才能保持其稳定, 系统才能正常运行。自然界的任何运动都是运动中的平衡和平衡中的运动的统一。平衡只有与运动联系起来才有意义, 它们之间构成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人和自然系统中的平衡却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的, 是量变阶段的状态。它之所以显示一种静止的状态, 是因为它的变动处于一个度的范围之内。如自然对污染有自净能力, 人具有调节能力;辨证的生态危机观:生态危机是一个从旧的生态系统向新的生态系统的质变过程。因为危机、死亡是辨证的否定, 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 是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人类的无知和掠夺式的开发自然, 使局部性的生态危机经常发生, 前人靠不断迁徙, 不断再造人工生态系统来解决。如今的生态危机不仅是局部的, 而且是全球性的, 它的严重性关系到人类的文明有可能遭致毁灭。我们要充分估计它的严重性, 并采取认真对待的态度, 在城市的规划、布局与建设中, 对于城市环境与生态, 城市整体的形象塑造与风貌形成等, 更要精心加以安排, 坚决制止破坏性建设, 努力防止建设性破坏。

  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人和自然的协调, 就是在系统内通过控制、调节, 使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制约, 又相互配合, 互相促进, 以实现全局的最优化。而人工自然既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 又是激化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源, 也是协调人和自然矛盾的调节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人和自然之间协调的技术问题, 有的已经解决, 或者在解决之中, 是令人乐观的。现在无论是科技发展, 还是大生产的发展都出现了新的特点, 世界上有资本主义制度, 也有社会主义制度, 有发达国家, 也有发展中国家,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呈现复杂的情况, 因此解决全球性的人与自然的矛盾也出现复杂的情况, 全球性的协调与局部性的协调之间出现不平衡。但是全球范围的人和自然的协调趋势, 肯定是不可逆转的。

  四、建设生态型城市, 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是人类的共同愿望, 也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必然趋势。建设生态型城市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 是一个不断实践、创新和解决矛盾与问题的生态化发展过程, 因此, 近些年来建设生态型城市正在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而且国内外许多城市都在生态型建设和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旨在促进生态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地区形象设计与建设", 正是人们主体意识的新的觉醒, 是人类在自然和社会发展面前, 从无能为力, 随波逐流, 转而面对现实, 掌握规律, 自觉选择, 发挥人之所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标志。

  "地区形象设计与建设"是与茫然的不可知论对立的, 又是与机械的绝对的无所作为的宿命论对立的。它包含一定区域的经济发展计划, 但不代替经济计划, 它包含城市建设规划, 但不代替城市规划。"地区形象设计与建设"的对象是一定区域的自然和社会。自然, 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社会, 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人类群体生活和群体关系所特有的各种活动和它的各个方面,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地区形象设计与建设"在对待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上, 决不把人类视为自然的奴仆, 也决不把自然视为人类可以任意摆布的"温顺的少女".它深信人类作为自然的组成部分, 本身就是大自然演化的绝妙成果。人类从自然中产生, 同时又以其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而与自然相对立, 成为能够反作用于、深刻影响于大自然的独立主体。它尊重自然, 理解自然, 顺应自然的本性, 促进自然的发展, 以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共存共荣;"地区形象设计与建设"在处理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上, 总是从二者的辨证对立与统一中去把握对象, 追求个体与群体, 个人与社会的相互融洽与完美和谐。它充分地尊重人, 理解人, 依靠人的自我解放, 促进人的文化艺术创造和科技哲理探索, 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 逐步满足人类自身的精神与物质需求, 不断展现人类的自我价值, 实现人类的理想和追求, 推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地区形象设计与建设"给自己提出了如此广阔、长远、深层的任务, 因而必须要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矛盾。它必须借助现存的城市生态学的知识和经验, 综合地加以运用和发挥, 并为解决如此庞大的课题而去创造出相应的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它必须为此而聚集起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 在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中, 创建出一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 敢于和能于承担这一新任务的新的人才群体。

  "地区形象设计与建设"在开放、改革的大潮中应运而生, 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视角, 在与人民奋发向上, 加速发展的实践相结合中, 初试锋芒, 为真实地掌握生态型城市建设和发展轨迹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从而帮助政府做出科学的决策, 高质量地推进生态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人们有理由预期:它作为不断发展的活的有机体, 将随着人类进步, 其内涵会更加充实和丰富, 在加速城市发展和完善城市生态学学科两个方面, 获得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自然辩证法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2]王克英, 朱铁臻主编。城市生态经济知识全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5月。
  [3]杨小波, 吴庆书等编著。城市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8月。
  [4]朱厚泽。关于当前中西部城市发展中的几点思考。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 19 (7) :1~3 (下转28) .
  [5]周毅。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城市生态环境, 2003, 16 (4) :46~48.
  [6]王宏哲。生态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探讨。中国环境管理, 2003, 22 (3) :55~56.

点击查看>>城市生态学论文(推荐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
原文出处:朱艳芳.城市生态学的若干问题探讨[J].江西化工,2011(03):34-3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