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城市社会学论文

流民对我国城市化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30 共2778字
摘要

  "流民"是指丧失其原有职业,脱离社会整合,游离于法定户籍管理之外的流动人口。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流民向城市移动的速度加快、范围迅速扩大、数量增多,成为中国城市近代化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一、流民产生的原因

  一是人地矛盾不断激化。首先,继清代以来,中国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开垦土地无法满足过剩人口。洪亮吉曾描述:清乾隆后期,"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江浙一带"承平日久,人民户口百倍于前","为商为贾奔走四方,又百工技术,吴人为众人满之患至斯极矣".其次,土地兼并十分严重。民国时期,各地地主、军阀、商人等扮演着土地兼并的重要角色。例如近代军阀张作霖在东北占有151600垧(一垧15亩)以上,湖南的赵恒惕、四川的刘湘、刘文辉等,都占有大量的土地;安徽霍邱的张敬尧、阜阳的倪嗣冲家,各拥地七八万亩以上。

  这份抽样调查,较为直观客观地反映出各类农民的无地化趋势的动态,也可以看出农民无地化趋势的地区差别以及引起这些差别的内在原因。正如抽样资料的调查者乔启明分析:"扬子江沿岸为我国田地肥美之区,田价昂贵,而佃户众多。宿县为田地膺瘦之区,田价低贱,佃户之百分率,亦不如昆山、南通之高;然迩来该处田价日增,而佃户之数,亦日多矣。"二是资本主义的冲击。由于近代外来资本主义入侵,传统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广大农民因失去生产资料而成为过剩人口;旧有的社会结构遭遇空前冲击,旧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已经不适应近代历史发展进程,很多人在社会转型中失去了生活支柱,游离于社会边缘,成为游民。
  
  在近代机器工业的排挤下,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失去原有职业,游离城市边缘。有人曾记载"中国开辟通商,垂六十载。既自以情形隔膜,将利权所在,举而界诸异国之人,频年海溢川流,岁出金钱万万。遂使廿一行省,无一富商,内外穷民之失业无依者,尤如恒河之沙,不可计算。"近代中国城市社会的转型,在以引进西方近代先进科学技术打破自然经济的同时,也诱发出更严重的流民问题。

  三是受天灾人祸的影响。首先是天灾,据《中国灾害史年表》记录,自 1840 年到 1911 年,全国发生各类自然灾害共计 1354 起;从 1920 年到 1936 年,全国因灾荒致死的人数达 18353203 人,财产损失更是数不甚数。《大公报》民18年1月16日刊曾记载:"皖北匪灾,阜阳惨劫。纵横二百余里,死亡三万余人,儿童铁丝穿手,妇女裸体焚烧",而当时西北灾情最为严重,二千多万民众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冯玉祥曾在南京国民政府的通电中说"去岁水早成灾,遍及南北,尤以豫陕甘三省灾情最重,日前筹贩会包委员承志自陕西来京,道及陕州以西,流亡载途,每日倒毙数十百人。
  
  又第二集团军伶师长麟阁自甘肃来京,亦言兰州导河、平凉、天水一带,饿死甚众,麦一斗之价,涨至元二角,人民卖妻易子而食,十余龄男女,标价三、五元,与一斗麦价相当".1938 年,豫、皖、苏三省 44 县遭受水灾,近 400 万人流离失所。1943 年,河南连续遭受"水旱蝗汤"四害,使 300 余万灾民被迫迁移。农民的贫困化,使他们失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民为了生存只能选择外出逃荒。其次是人祸,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战乱频繁,加剧了本已十分严重的难民问题。大规模的战争,常常是掀起区域性难民迁移高潮的主要动力。

  二、流民对城市化的积极影响

  首先,大量流民流入城市,使城市人口规模迅速扩大。据《中国救荒史》记录:"南京之人口在民国初年仅有二十七万弱,今则增至一百万人;上海人口在辛亥年间犹不足百万,今已增至三百万人以上;北京人口在民初仅约八十万,今已增至一百六十万;广州人口在民初仅八十万左右,今亦增至一百余万……我国都市人口,死亡率常超过生殖率,此巨量之增加,其主要原因,显非由于自然之增殖,而系由于农村逃荒人口之移集。"城市人口数量增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则是衡量城市化的重要标准之一。

  其次,流民涌入城市,为近代城市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后备劳动力资源和潜在的消费市场,推动着近代城市近代化进程。

  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城市开始进入城市化进程,而近代工商业发展是城市近代化的重心。近代工商业的发展需要劳动力资源,而大量流民自发涌入城市恰恰满足了这一条件。1894 年中国产业工人有 9 万余人,辛亥革命前迅速上升到 50 余万人,五四运动前夕已超过 200 万人。《海关十年报告》指出:"在上海的中国人中有许多是外地人。他们是被各种各样的就业机会吸引到这里来的。买办、仆役、船员、木匠、裁缝、男洗衣工,店员则主要来自宁波。侍候外国妇女的大多数女佣以及本地人商店的刺绣工和妇女头饰工是苏州来的……".流民提升了底层市民的社会地位,改变了城市社会角色结构,对中国城市近代化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三、流民对城市化发展的消极影响

  流民对中国城市近代化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但当庞大的流民群体纷纷涌向城市,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劳动力供给过剩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首先,大量流民涌入城市,使城市人口过度膨胀,超出了城市人口承载力的最大限度。流民没有固定的居住场所,只能在城市边缘搭建临时的棚户。这些棚户的生存条件非常恶劣,严重影响城市的环境市容。"极端的贫困,无穷的痛苦和灾难,大量的的主动性。

  在召开民主生活会的时候,在交心通气,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同时,要明确主题,阐明态度,杜绝漫无边际的,会议无准备的情况。在落实党员汇报制度方面,要不断拓展党员汇报新形式,在坚持传统的口头和书面汇报的基础上,对不同情况的党员可以探索一些更灵活的路径,例如对我中心援疆的党员就可以通过微信、网上交流、视频的方式及时了解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

  在民主评议党员过程中,要争取党内外相结合,充分了解群众对党员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党员;同时也要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允许党员充分发表意见。对评议中缺点错误比较明显的,要帮助指出问题,修正错误,切实落实好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除此之外,落实好组织生活制度,还要不断强化监督指导。

  一要增强组织监督指导。徐州市疾控中心党委要经常性地检查督导各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情况,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要及时纠偏。二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内部监督。对一些不正之风、不良行为,党员干部之间、支部成员之间要及时提醒、相互告诫,使每一名党员干部都不游离于组织之外。三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党支部要坚定不移的践行群众路线,支部书记、支委要经常深入支部所辖科室,听取科室群众对党员队伍、支部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定期对党支部落实组织生活制度情况进行考评,并把考评情况作为评比先进支部、衡量干部素质的一个重要依据从而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 百度文库 . 七项组织生活制度 [EB/OL].
  [2] 倪洋军 . 组织生活制度不能"落空"[EB/OL].
  [3] 沧海一粟 . 严格党内生活制度 [EB/OL].
  [4] 姚火照 . 基层党支部七项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情况调查与思考 [J]. 政工学刊 ,2013,11(01)。




相关标签:城市化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