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城市社会学论文

阻碍农民工参与城市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探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0-23 共4698字
摘要

  农民工能否参与到城市体育活动中来,已经引起了学界相关学者的关注和探讨。因制度困境造成农民工参与城市体育活动机会缺失,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该群体的身心健康,并给社会稳定增加了诸多不稳定的因素。由于农民工数量巨大,所以该群体能否参与到城市体育活动来,不仅是我国全民健身深入开展十分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衡量群众体育发展质量的重要尺度,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因此,关注农民工体育,分析农民工参与城市体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困境以及农民工参与城市体育活动困境的负功能,能为找寻既契合社会实际又能促进农民工参与城市体育活动的农民工体育发展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1 农民工参与城市体育活动困境的类型

  1 . 1 农民工参与城市体育活动的制度性困境

  由于我国户籍制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存在着二元分割局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参与等制度都具有双重标准,正因为这双重标准,城市居民进入了保护圈,对农民工则隔离在外。在此制度下,城市居民可享受到许多农民工所没有的各类或明或暗的福利待遇,这其中就包括城市居民所享有的体育社会参与权利和公共体育服务。例如,在提供体育公共服务时,某些政府部门为减轻财政负担,不愿承担外来人口所需经费,只考虑辖区内市民,为此在制定体育政策和建设公用体育设施时并未把农民工的需求考虑在内,导致农民工体育的组织管理、体育资源、技术指导及体育知识宣传等方面缺失,造成农民工参与城市体育活动在制度上与城市居民之间编上了一道樊篱。

  1 . 2 农民工参与城市体育活动的机会性困境
  
  大部分农民工文化素质低、经济状况差、生活圈子与社交环境窄,由此导致他们获取体育活动信息机会少,即使偶尔获取城市体育活动信息,农民工在运用信息去参与体育活动实践过程中仍然缺乏机会,具体表现为:第一,有关城市体育活动组织者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将体育活动信息传达给农民工;第二,城镇社区的工作重点在于本社区的居民,对于生活在社区之内的农民工的体育活动处于漠视状态,信息也就传达不到农民工群体之中;第三,农民工工作单位认为没有必要对农民工身体锻炼投入经费,缺乏社会责任心;第四,农民工的体育活动组织处于无人管、无人问的尴尬局面,这与城市居民总能找到一个体育组织部门形成鲜明对比。第五,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保障体系没有建立,没有保障就缺失机会。
  
  1 . 3 农民工参与城市体育活动的选择性困境

  在城市,目前体育部门提供给社区群众的公共体育产品还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但对于市民来说,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产品及准公共体育产品如果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他们大都有经济能力去选择购买基本的私人体育产品来满足。对于农民工,情况则大不同。在城市群体中处于弱势的农民工,经济状况差,社会地位低,又囿于社会政策限制,长期受城市居民群体的排斥,造成农民工在客观上身份游离,无法融入城市体育活动之中。在公共体育产品、准公共体育产品供给不足的现况下,农民工几乎难以从公共渠道获取体育资源,同时,他们更舍不得花钱购买私人体育产品。农民工可以选择的体育活动项目十分有限,因此,可供农民工进行体育活动的选择余地很少。

  1 . 4 农民工参与城市体育活动的时空性困境

  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是否有空闲。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差的影响,只能干一些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且薪酬相对较低的工作,从客观上造成了"农民工群体"难得有余暇时间,即使有少量的闲暇时间,也难以与城市体育活动开展时间相吻合。如果说参与时间的不可选择性是阻碍农民工在参与城市体育活动现实困境,那么空间上的硬伤则是农民工参与城市体育活动不可逾越的鸿沟。农民工在城市中一般聚居在狭窄、拥挤的城中村或相对偏僻、落后的城郊,那里的人文环境和体育场地设施基本上不太适合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农民工要想参加城市体育活动,需要奔赴城市较为成熟的社区或公共体育场所,来回的路途成本和时间成本让农民工望而生畏,从而放弃参与城市体育活动的想法。

  2 农民工参与城市体育活动困境的负功能

  2 . 1 影响农民工的个体健康与自身发展

  生活方式所反映的是人怎样的生活问题,人以怎样的方式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生存质量。由于农民工的特殊身份、社会地位和工作环境,使得他们以群体的方式生活和工作。但是一些农民工沾染上如沉溺于电子游戏、吸烟、酗酒、赌博、嫖娼等不良生活方式,他们不仅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对周围农民工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构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造成对农民工群体生活环境的污染。农民工受生活条件的限制,食宿卫生较差、饮食营养不合理、生活习惯不健康,加上工作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缺乏健康保健知识,这些因素共同造成农民工较低的健康水平。不良习惯也正在蔓延和侵蚀他们,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农民工的个体健康与自身发展。

  2.2 阻碍农民工的城市市民化

  社会学家奈拉·卡伯指出,制度机制是社会排斥的主要动力,当制度机制系统化地拒绝对某些群体提供资源和认可,使之不能完全参与社会活动时,就会导致社会排斥。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不能正常的参与城市体育活动,是社会病态的表现,如"农民工"这种称呼本身带有一定的歧视和体制性排斥倾向,而"农民工运动会"、"农民工体育组织"等概念,进一步扩大了歧视和体制性排斥的倾向,使"农民工"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人群游离于城市社区体育之外,从而使"农民工体育"成为游离于城市普通大众体育之外的特殊人群体育,使农民工参加城市体育活动也遭到了一定的社会排斥,久而久之,农民工自身也形成了一种自卑感,更加强化了农民工的"城市属于城市人"心理暗示。这严重阻碍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延缓农民工的城市市民化。

  2.3 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在目前的社会评价中,对农民工的肯定远远少于否定。在城市的更深层意识里,农民工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是必然的。市民觉得农民工在城市建设中得到了报酬,苦和累就是他们天生的宿命,故农民工在城市里会遭受诸多歧视,许多人都认为农民工文化、道德素质低下,连身份都是非常低贱的,平常都不正眼瞧农民工。从而加重了农民工对于自身的地位也有很大的自卑感,使得他们不能像城里人那样正常生活,这也造成了一定的农民工对社会的不满,心里累积了许多的仇恨。一旦这些仇恨得不到合理的疏导和适当的宣泄,爆发出来的后果会非常严重。如果农民工能够正常参与城市体育活动,通过体育活动他们不仅能够丰富和调节单调索味的生活方式,抚慰其在城市中的心理孤独与无助,还会减少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从而排减社会的安全隐患。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民工参与城市体育活动困境的负功能是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之一。

  2 . 4 造成农民工的角色自我选择迷失

  农民工为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农民工的收入和享受的公共服务却与城市社区居民差距太大。尽管他们工作地点和日常生活均在城市,但户籍还在老家,仍是农民身份,其在就业、享有福利等方面没有被当作城市职工同等对待。城市体育活动从字面意义来看是完全跟农民工挂不上钩,而农民工要想参与城市体育活动要以什么样的身份呢?以农民工的身份,在许多现实条件的制约下他又不能完全参与其中;而以城市人的身份,但他们又是农村户口是农村人。如果不参与,自己与农村各种体育活动似乎已经割裂了,人确确实实完全生活在城市当中;参与嘛,却总觉得名不正言不顺。这些个农民工不解的疙瘩,都是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所产生的毒瘤,这个毒瘤后遗症还会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农民工作为城市的边缘群体,其身份的特殊性,很容易造成农民工的自我角色选择迷失。

  3 农民工参与城市体育活动困境的因素分析

  3 . 1 农民工参与城市体育活动的主观意识薄弱

  文化程度偏低影响了农民工对体育活动的认识和参与,导致农民工对体育文化现象价值的认识不足和体育规则方法不了解。许多农民工认为,他们大多时间都在干的体力活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根本没必要再花时间在体育活动上,从而在主观意识上形成了一种没必要参与城市体育活动的观念。还有一些农民工认为,体育活动是有钱人的活动,是城里人的活动,在这样的意识指导下,农民工也很难参与到城市体育活动中去。由此可见,农民工对于体育活动主观意识差,对参与城市体育活动的主观意识薄弱。

  3 . 2 农民工参与城市体育活动话语权的缺失

  长期以来,农民工处于弱势地位,其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话语权的缺失也是其表现之一。近年来,城市体育活动大为兴起,而许多农民工也渐渐地改变以前的思想,逐步的接受城市体育活动,也愿意参与其中。但是,由于农民工社会身份的长期处在低端,话语权的缺失,许多农民工的心声不能及时的表达出来,自己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也活动中也开展不了,并在参与过程中受到诸多条件因素限制,使得他们不能正常参与城市体育活动,并产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3 . 3 农民工参与城市体育活动的社会排斥

  农民工来到城市,他们所具有的传统农村的乡土风俗、重视血缘地缘关系、注重保守封闭的农村文化特征必然会与社会活动科层化和异质性强、社会关系匿名性和非人情性趋势的城市文化特征形成冲突。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冲突致使农民工难以进入市民的社交圈,也很难参与市民的社交和娱乐活动,其中包括城市体育活动的参与。一方面,市民对保持着农村传统文化特征的农民工产生身份歧视,对农民工参与城市体育活动,难以接纳和认同,以致对农民工参与城市体育活动产生抵触和排斥情绪;另一方面,农民工短时间内也较难适应城市文化开放性的特征,对城市体育活动也会产生了思想和情感上的排斥与抵触,大多采取回避和观望态度,难以主动融入到城市的体育活动当中去。

  3 . 4 农民工参与城市体育活动组织的缺乏

  农民工进入城市的途径,无外乎以下几种形式:有的通过企事业单位聘请;有的通过微小创业(如摆摊、小店经营等);有的是为了完成某个工程或项目,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等等,客观上增加了体育组织顾及农民工的难度。而理论上可以依靠的城市体育组织和政府部门工会,也存在着有苦说不出来的状况。因为农民工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难以找到相似的体育价值认同感,再加上流动性较大,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机会较少,形成了一个城市体育活动的盲点。如果让农民工完全参与城市体育活动,组织难度很大,不可确定性太多,如农民工的参与人数,参与时间,参与对象很难确定,另外还有活动的公平性,活动的安全保障等等,给他们组织体育活动带来难题和风险。鉴于此,组织者在开展城市体育活动中考虑农民工的参与问题时采取回避,绕着走的方式。农民工就在这样的状态下,既融入不了城市现有的协会组织,又成立不了自己的协会组织,丧失了参与城市体育活动的机会。

  4 结语

  农民工参与城市体育活动的研究,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农民工不能参与到城市体育活动中的深层次原因和结构性原因,厘清制度困境制约因素和影响农民工参与城市体育活动的机会获得的内在逻辑和机制,从制度、机会、选择和时空等方面出发,探索构建公平有效的农民工参与城市体育活动的模式和途径,进而有益于农民工的身心健康,帮助农民工顺利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贯彻和实施,最终推进社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杭生。弱势群体与社会支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裴立新。从社会学视角看我国农民工体育问题[J].体育文化导刊,2007(2):6[3] 李培林。中国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26.
  [4] 赵晓红,张旭克,张红,等。我国农民工体育开展现状、制约因素与发展模式探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27-30.
  [5] 张世威,宋成刚。社会排斥与农民工体育话语权的缺失[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175-17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