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法语论文

《聊斋志异》中文化负载词的法语翻译

来源: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 作者:梁晔
发布于:2020-03-31 共12027字

  法语翻译论文(精华版8篇范文)之第八篇

  摘要:文化负载词是表示某种文化中所特有的事物和概念的词或词组, 其承载的文化信息在翻译过程容易被忽略或误译, 历来是跨文化交流的难点。本文以《聊斋志异》三种法文选译本重合篇目《婴宁》、《侠女》和《宦娘》为研究对象, 比较不同译者陈季同、李风白和戴妮丝伉俪、路易·拉卢瓦对其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 以期在翻译实践中更好地传递这类词语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聊斋志异》,文化内涵,误译

法语翻译论文

  一、文化负载词及其分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由三部分构成:句法、语义和语用。其中语义, 也就是包括词和词组在内的词汇意义最为重要, 因为词汇意义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 包括生产生活习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文学艺术和科学成就等。“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所以能代代相传, 不断发展, 主要靠的是语言这个文化符号中的词汇系统。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最新的文化现象反应最快的是词汇。”1

  文化负载词又称文化独特词、文化内涵词, 它深深打上了某一语言社会的地域和时代烙印, 是表示某一种文化所特有的事物和概念的词 (词组) 。这类词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且“只存在于某一种文化中, 在另一种文化中是空白的”2。正是由于我有你无的特性, 它们往往是跨文化交流和翻译的障碍。

  彼得·纽马克 (Peter Newmark) 借鉴奈达 (Nida) 的文化分类将文化词分为五种:1) 生态 (ecology) ,2) 物质文化 (material culture, artifacts) ,3) 社会文化 (social culture, work and leisure) ,4) 组织、风俗习惯、活动、方式、概念 (organization, custom, activities, procedures, concepts) ,5) 体态语和习惯 (gestures and habits) 。3 周志培和陈运香将文化的组成部分归为三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周等认为纽马克的第二项物质文化与他们的分类大致相当, 包括衣、食、住、行文化, 但他们将娱乐活动纳入物质文化, 而将第三、四、五项包括在制度文化中。4 纽马克分类法中“社会文化”一词在汉语里含义广泛, 实际涵盖了后面的第四、五项, 所以笔者更倾向周志培的分类法, 也赞成在此基础上添加纽马克所没有提到的精神文化, 及专门列出生态文化一项。但是, 这两种分类法均未涵盖语言文化, 即某一语言体系中具有特殊语音和文字特征的词语。成语、典故、歇后语、构词或构字法等以其形式上的特征和语义上的特殊性, 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 当仁不让是文化负载词中极其特殊的一类。因此, 出于探讨的便利, 本文将文化负载词分为五大类:生态文化词, 物质文化词, 制度文化词, 精神文化词和语言文化词。

  二、《聊斋志异》及三个法译本

  蒲松龄于40岁左右完成《聊斋志异》, 即康熙十九年 (1680) 前后。全书近500篇故事, 反映了中国明清易代社会大变革时期的生活面貌。

  一般认为, 《聊斋志异》最早的法文选译本是晚清中国驻巴黎公使馆参赞陈季同编译的《中国故事》 (Contes chinois, 以下简称“陈译”) , 共选译了26篇聊斋故事, 1889年巴黎卡尔曼出版社出版。阿纳托尔·法郎士 (Anatole France) 对这个译本的评价是“朴实可读”、“颇富民间色彩, 才情粲茂”。 陈季同坦承这是个改编本, 并在前言中说明:“如果说我作的删节把原版作品缩减了很多, 那是因为我所精心保留的是能引导读者了解我们同胞的思想和性格的部分。总之, 如果外在形式已变得尽可能的法国式, 那么相反, 其本质和民族色彩却完全保留了原样。”陈译的翻译删改特点在拙作“陈季同《聊斋志异》法文选译本述评”已有介绍, 此处不再详细说明。5

  路易·拉卢瓦 ( Louis Laloy, 1874—1944) 选译了20篇聊斋故事, 冠名《魔法故事》 (Contes magiques, 以下简称“拉译”) , 收录在1925年巴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叙事诗和传奇》中。拉卢瓦主要身份是法国学者、作家、音乐学家、音乐评论家和巴黎 (索邦) 大学教授, 汉学只是他的副业。米丽雅·戴特丽 (Muriel Détrie) 甚至认为他仅仅是名汉学爱好者, 怀疑其中文水平是否足以独立翻译《聊斋》选集中的20篇故事。拉译继巴黎文艺出版社多次再版后, 于1985年 、1989年由不同出版社再版, 并于1994年发行了袖珍版。6 其再版次数之多侧面说明了该译本事实上颇受法语目的语读者的欢迎。其实, 拉卢瓦虽非职业汉学家, 对中国戏剧、音乐和古诗却造诣不浅。除选译《聊斋》外, 他还翻译了马致远的《汉宫秋》和《黄粱梦》, 前者曾在法兰西剧院演出。他的着作《中国音乐》 (La Musique chinoise) 、《中国镜》 (Miroir de la Chine) 、《中国诗选》 (Poésies Chinoises) 无一不显示出其中国古典文化功底。因此, 尽管拉译中存在不少有意或无意的误译, 研究其译本还是很有意义的。

  李风白与其法裔妻子戴妮丝 (Denise Ly-Lebreton) 选译了《聊斋》38篇故事, 译本《聊斋志异选》 (Contes fantastiques du Pavillon des Loisirs, 以下简称“李译”) 1986年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在中国首次出版, 并在法国大量发行并多次再版。李风白原名李泽鑫, 1920年赴法留学, 1924年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 是早期旅法画家之一。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 他投身于巴黎中国学生会、华侨联合会等, 承担了其中大量革命工作和法文翻译工作。1953年携妻回国后, 李风白被分配到外文出版社, 继续从事法文翻译工作, 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法文翻译, 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法国通”。与前两个译本相比, 李译更注重原文的细节, 并注解了不少中国古典文化背景知识。戴特丽对李译评价是“忠于原着”, 将它与吴德明主持下一批法国汉学家合力翻译的法译本相提并论。7

  三、《聊斋志异》文化负载词的法译分析

  蒲松龄借谈狐说鬼, 寓意讽世, 勾勒了17世纪中国“乡村社会士阶层的‘业儒’ 和‘入仕’的生活舞台与社会风俗”, 以及这个阶层与其他阶层和都市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8《聊斋》的英译者翟理斯 (Herbert Allen Giles) 也在其译本序言中评论小说“展开了一幅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书中出现了极其丰富的文化负载词, 展现了独特的中国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对《聊斋》法译本的研究国内已有成果较少, 而就其文化负载词的法译探讨更是处于空白状态。笔者拟基于纽马克等人的文化词分类法, 以《聊斋》三个法译本中仅有的三篇重合篇目《婴宁》、《侠女》和《宦娘》为具体研究对象, 对比分析其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

  1. 生态文化词

  生态文化负载词多半指由于某一语言社会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而产生的词语, 如特殊的动植物名称、地理名词、气候术语等。

  例1:有女郎携婢, 拈梅花一枝, ……。 (选自《婴宁》)

  陈译:... il vit passer à c?té de lui une jeune demoiselle, tenant à la main une branche d'aubépine.

  拉译:...une jeune fille qui se promenait à l'aventure, suivie d'une servante. Elle tenait aux doights un rameau de prunier fleuri.

  李译:Une jeune fille, accompagnée d'une servante, agitait une branche de prunier en fleur dans sa main ;...

  梅花是中国特有的花卉, 原产自中国西南地区。早在3000年前中国就开始种植梅花, 后来引入到韩国和日本。直至19世纪, 它才传入欧洲、美洲和澳大利亚。梅花冰肌玉骨, 不畏凌寒, 中国人赋予梅花吉祥、高洁等众多美好的象征意义, 历代咏梅画梅之风不减。英语中梅花通常被译成plum blossom、Chinese plum或wintersweet, 法语译成 prunier fleuri或prunier en fleur, 都容易让人误解为李树的花。陈译用aubépine (山楂花) 。从植物学角度看, 梅、李、山楂同属蔷薇科, 梅花与杏最为接近, 因此有时也被称为Japanese apricot。中国李是仅次于梅、杏开花较早的树种, 北方地区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初开花。欧洲李的品种开花较晚, 比中国李的品种开花晚7—10天。山楂花五月才开花。三者中只有梅花开百花之先, 独天下之春。王生与婴宁初次邂逅是“上元节”, 即元宵, 此时开花的只能是梅花。陈译在开篇未译出“上元节”这个特殊的节日, 仅交代“A la fête du Nouvel An” (新年时) 。拉译甚至完全忽略“上元节”, 把二人相遇时间改成王生会考夺魁的那一天。对时间及植物花期细节的忽略导致该文化词的误译。有人认为“梅花”一词应该直接用音译Meihua, 因为这种植物不能和其他植物混为一谈。但这种译法如同“太极”一词的音译一样, 需要目的语读者逐渐熟悉并接纳的过程。

  例2:女曰:“葭莩之情, 爱何待言。”生曰:“我所谓爱, 非瓜葛之爱, 乃夫妻之爱。” (选自《婴宁》)

  陈译:— C'est si naturel de s'aimer entre parents ! Pourquoi en faites-vous un cas particulier

  — L'amour que j'ai n'est pas celui qu'on éprouve entre cousins, mais celui que ressent le mari pour sa femme.

  拉译:— On aime ses parents, cela va sans dire.

  — Il ne s'agit pas d'aimer sa parenté, mais de s'aimer comme mari et femme.

  李译:— Puisque des liens de parenté nous unissent, comme la membrane au roseau;il est naturel que tu aies de l'affection pour moi.

  — Ce dont je vous parle n'est pas l'affection issue de ramifications lointaines de parenté qui s'étendent comme les courges ou les puerarias, mais l'amour entre mari et femme!

  “葭莩”是芦苇内壁的薄膜, 借指较疏远的亲戚;瓜和葛都是蔓生的植物, 后比喻辗转相连的亲戚关系或社会关系, 也泛指事件之间互相牵连的关系。严格地说, “葭莩”和“瓜葛”并非法语文化中完全空白的事物, 但它们的喻义却是汉语文化所独有的, 故在此探讨。以上三种译法都译出了“我们二人是亲戚, 自然有亲情”这层基本意思, 但拉译和陈译都没有强调“远亲”。李译为忠实原文用到“le roseau” (芦苇) 、“le courge” (南瓜、西葫芦、笋瓜) 和“le puerarias” (葛属植物) 这三个词。但在法语里, le roseau的延伸义只有“柔弱”, 如《红与黑》中“Si Julien est un faible roseau, qu'il périsse ,si c'est un homme de c?ur, qu'il se tire d'affaire tout seul, pensait-il”;le courge在口语中指笨蛋;le puerarias仅是一种极具侵犯性的爬藤植物, 三者都缺少汉语文化中的喻义。如此拘泥于原文字面, 反而破坏了译文的可读性, 且不见得有效传递了文化内涵。其实, 《梦狼》一文有“适有瓜葛丁姓造谒”一句, 李译的处理就简洁明了:“Bai avait un parent asssez éloigné nommé Ding qui vint un jour le voir.” 所以此处不妨将拉译略加修改:“Il est tout naturel qu'on aime ses parents, même s'ils sont bien éloignés.”这样一来, 言简意赅。

  2. 物质文化词

  各民族由于生态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 其衣、食、住、行和娱乐活动会有某些我有他无的特有词汇, 如日常生活中的器具、用品, 乃至度量衡单位等。

  例3: 次日, 至舍后, 果有园半亩, 细草铺毡, 杨花糁径;有草舍三楹, 花木四合其所。 (选自《婴宁》)

  “园半亩”和“草舍三楹”的翻译分别为:

  陈译 : 空缺,...un petit chalet en branches d'arbres.

  拉译 : un jardin d'un demi arpent ;une maisonnette de feuillage montée sur trois poteaux.

  李译 : un jardin d'un demi-mu ,trois petites chaumières.

  中国历史上所说的“亩”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清朝以5方尺为步, 以240步为一亩。至于一步究竟是多长, 却是一个不确定的量, 且南北亩制还有差异, 有“大亩”“小亩”之分。9 如果按现代一亩约等于667平方米的概念, 半亩只有333平方米左右, 是个不大的园子, 与文中老妪诉说家贫, 故无力走亲戚的情节倒是相吻合的。“arpent”是法国旧制土地面积单位, 相当于30至50公亩, 那么这半亩园就有15—20公亩, 即1500—2000平方米, 可见拉译的出入相当大。至于“楹”, 即是厅堂前面的柱子, 也可用作计算房屋的单位, 一说一列为一楹;一说一间为一楹。拉卢瓦没有理解原文, 三间草屋变成了奇怪的“由三根柱子支起的树叶小屋”。陈译省略了“有园半亩”, 草舍翻译也不准确, 变成树枝搭的小木屋。李译采用音译, 并加脚注“Un mu égale un quinzième d'hectare” (1/15公顷) , 换算过来即333平方米, 没有误导读者。

  例4:少喜琴筝;筝已颇能谙之, 独此技未能嫡传, 重泉犹以为憾。 (选自《宦娘》)

  陈译:De son vivant, elle aimait beaucoup le kin et la cithare... (故事开篇有相关注释如下: Instrument en bois de Toung, à cinq cordes. La partie arrondie figure le ciel;la face plate représente la terre;le haut, jusqu'au chevalet, est la demeure du dragon, et a huit pouces de long, pour figurer les huit aires du vent, et quatre de haut, pour indiquer les quatre saisons de l'année. Cinq cordes font allusion aux cinq planètes et aux cinq éléments. La longueur totale, de sept pieds deux pouces, représente l'universalité des choses.)

  拉译:Dans ma première jeunesse, j'aimais à jouer du luth et de la cithare.

  李译:J'ai toujours aimé jouer du luth et de la cithare.

  鲁特琴 (le luth) , 也称琉特琴, 是一种曲颈拨弦乐器。一般这个词主要指中世纪到巴洛克时期在欧洲使用的一类古乐器的总称, 在这个时期深受人们的喜爱。齐特拉琴 (la cithare) , 琴身结构源自中世纪拨弦乐瑟, 流行于奥地利的蒂罗尔和巴伐利亚。三个译文中, 唯陈译对“古琴”采用了音译加注释的策略。而拉卢瓦和李风白都用了归化手法。我们不要忘记, 拉卢瓦的主要身份是音乐学家和音乐评论家, 他所着的《中国音乐》第七章为“中国乐器”, 详细介绍了古琴 (le k'in) 和古筝 (le chě) 的构造和文化涵义, 并配有插图。10 这说明拉氏对中国古典乐器及其文化内涵了解透彻。le luth 和 la cithare属有意的归化翻译, 以便目的语读者更容易理解, 但仔细的读者一定会觉得奇怪, 中国古代女子竟然弹奏着欧洲乐器。

  3. 制度文化词

  所谓制度文化涵盖面极广, 包括: 1) 与政治制度相关的词语;2) 节令民俗、社会行为规范、道德标准以及成文或不成文的规矩;3) 人名、地名、事件名等。11《聊斋》中出现的官名、科举制度术语以及与婚嫁习俗相关的词汇属于此类文化词, 译名比较混乱, 如以下几例:

  例5:临邑刘方伯之公子, 适来问名。 (选自《宦娘》)

  陈译:Le fils du trésorier général de la province se mit sur les ranges et re?ut un accueil très bienveillant du père.

  拉译:Il se trouva que, justement dans les jours qui suivirent, il re?ut la demande du fils d'un haut magistrat de la ville, nommé Liou.

  李译:Le fils de Liu Fangbai de la localité voisine venait justement de demander sa main et cette alliance lui convenait fort bien, ...

  “方伯”原指古诸侯一方之长, 明清时为布政使, 是各省民政兼财政长官。陈译理解比较准确, 译为一省的财政官员, 但缺少民政长官一义。拉译用的magistrat一词在法语中有两个意思, 其一为行政长官, 如法语维基词典给出的例句是“En France, le président de la République est le premier magistrat”。其二指司法体系的成员, 如律师、推事、法官或检察官。这两个释义较之“方伯”一职, 前者过于笼统、后者概念有误。李译将“方伯”误解为人名, 出现了明显误译。

  “问名”为中国古代婚仪之一, 《仪礼》中:“婚有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问名具体指男家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 以便卜问吉凶, 决定成婚与否。或以为问名是男方遣使者问女方生母的姓氏, 以便分辨嫡庶。后问名范围扩展到议门第、职位、财产以至容貌、健康等多侧面。由于法国没有相应的习俗, 三个译文都笼统地译为刘公子在求婚者之列或亲自上门求婚。

  例6:邑有林下部郎葛公, 喜文士。 (选自《宦娘》)

  陈译:Dans la ville où il habitait, le fonctionnaire Ling, attaché au ministère, recevait beaucoup de lettrés.

  拉译:Il comptait au nombre de ses amis un secrétaire du tribunal, nommé Ho, qui avait un go?t très vif pour les lettres et les arts.

  李译:Dans la localité, il y avait un fonctionnaire en retraite, le seigneur Ge qui aimait à fréquenter des lettrés.

  “林下”, 犹言田野, 引伸指退隐或退隐之处, 古时做官退休叫归林。“部郎”是封建朝廷各部郎中或员外郎之类的高级部员。陈译误译为林姓部级专员, 拉译译成了“法庭秘书”, 李译“退休官员葛老爷”, 部郎官职未译。可见, 不同的社会制度下, 某些词语难以找到对应的名称。

  例7:妾太守之女, 死百年矣。 (选自《宦娘》)

  陈译:Elle consentit, et raconta qu'elle était fille d'un préfet, et morte depuis cent ans.

  拉译:Je suis la fille d'un gouverneur de province, morte depuis cent ans.

  李译:Je suis la fille d'un préfet, morte il y a une centaine d'années.

  “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 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南北朝时, 新增州渐多, 而郡之辖境缩小, 郡守权为州刺史所夺, 州郡区别不大。隋初存州废郡, 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 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明清则专称知府。清初沿用明制承宣布政使司, 康熙初, 改布政使司为省, 汉地被析为18省。省以下的各级行政区划单位基本上是沿用明制, 以省—府—县和省—直隶州—县为主构成三级行政区划系统。由此可知, 知府类似今天的市长而不是省长。法语préfet源自拉丁语, 古罗马的地方长官, 解释为“celui qui a été mis à la tête de...” (位于...之首的人) 。法国的行政区划为大区 (région) 以及科西嘉地方行政区。每一个大区有一位大区省长 (préfet de région) , 每个大区包括数个省, 每个省有一个省长 (préfet) 管理行政事务。由此可见, 以上三种译法都失误了。另外, 在《梦狼》这则故事中, 李译将知县同样译成préfet (“某县白知县也”—“Le Préfet Bai du district”) , 官职翻译在同一本书中未能统一, 造成混乱。既然明清时期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 宦娘的身份通俗地说就是高官子弟, 译成“la fille d'un haut magistrat”即可。

  例8: 早孤, 绝慧, 十四入泮。 (选自《婴宁》)

  陈译:省略未译。

  拉译:Wang Tze-fou avait perdu son père de bonne heure. Fort intelligent, il passait à quatorze ans son baccalauréat.

  李译:Très intelligent, il fut re?u Xiucai (bachlier) à l'?ge de quatorze ans.

  古代学宫前半月形的水池称“泮池”, 明、清两朝州县考试新进生员须入学宫拜谒孔子, 因称入学为入泮或游泮。入泮意味着童生获得了“生员”资格, 即俗称的“秀才”, 在科举大道上迈开了第一步。生员由国家供给读书, 可以不事生产, 见了县官可不下跪, 犯了法“小者府、州、县行教官责惩, 大者申学政, 黜革后治罪, 地方官不得擅责”。12王子服14岁入泮, 并非刚刚开始接受学校教育, 而是表示他已有相当学识。法语中“bachelier”指“中学毕业会考及格者”, “baccalauréat”指“高中毕业会考”。拉译和李译都套用了这个法文概念, 王子服14岁便高中毕业, 逻辑上符合前文的“绝慧”。作为母语文化译者, 陈季同在《聂小倩》故事开篇简单解释了中国的科举制度, 李风白在《画壁》的注释中不仅标注相关名词的拼音, 还将该体系与西方学位制度联系起来。作为目的语文化译者, 拉卢瓦和《聊斋》的英译者翟理斯以及梅氏兄弟一样, 更是直接将二者逐一对等。

  例9:母令与少女同寝止, 昧爽即来省问, 操女红精巧绝伦。 (选自《婴宁》)

  陈译:Désireuse, néanmoins, de savoir la vérité sur Ing-Ning, elle la fit coucher avec sa jeune fille, qui avait pour instruction de noter toutes les particularités de sa compagne de lit. Mais, dès l'aurore, Ing-Ning se levait pour faire les travaux de la maison ;...

  拉译:Madame Wang lui fit mettre un lit dans la chambre des femmes de la maison. Au matin, elle vint la voir et la trouva occupée à des ouvrages de femme, très adroite et appliquée.

  李译:La mère la pria de coucher avec sa fille cadette. Ying-ning vint alors chaque matin entourer d'attentions la ma?tresse de maison. Elle se livrait aux travaux d'aiguille avec une extrême habileté.

  此处的“少女”并非现代意义上“年轻的女子”, 而是“最年幼的女儿”。拉译误译为“与女仆们睡在同一房间”。陈译和李译理解都正确, 陈译还添加了原文隐含的意思, 即王母意图让小女儿监督并汇报婴宁的一举一动。

  “省问”是封建礼节, 子女早上给父母或尊长请安叫“省”, 晚上服侍就寝叫“定”, 故《礼记·曲礼》有“昏定而晨省”。《红楼梦》第三回写道, 黛玉“次日起来, 省过贾母, 因往王夫人处来”。 以上三种译文均误译了“省问”一词。陈译说“婴宁一大清晨便起床操持家务”;拉译甚至颠倒了顺序, 变成王母早晨来探望婴宁;李译贴近原文, “婴宁每天早晨前来照顾女主人”, 即王母。因“省问”习俗在法国社会并不存在, 所以不妨译为“Ying-ning vint alors chaque matin dire bonjour à la mère”。 体现婴宁尊重长辈即可。

  4. 精神文化词

  精神文化词往往是反映一个民族哲学思想、意识形态和宗教文化的抽象词汇, 如中国的阴、阳、太极、道和西方的“ego”, “logos”等。这类词多半采用音译, 但文化信息传递与否有赖于该词的传播和接受程度。明清时期, 佛教和道教在中国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依然占据重要地位, 因此《聊斋》中相关的词汇不在少数。

  例10: 醮禳益剧, 肌革锐减。医师诊视, 投剂发表, 忽忽若迷。 (选自《婴宁》)

  陈译:On fit venir le médecin ,tous ses médicaments ne purent rien contre la maladie dont l'homme de l'art ne connaissait pas la cause, ...

  拉译:Sa mère, inquiète, n'en pouvait rien tirer.

  李译:Elle eut beau faire célébrer une cérémonie d'exorcisme, le mal s'aggrava encore et le jeune homme continuait à maigrir. Le médecin consulté lui fit prendre une dose de médicament pour faire sortir le mal par sudation.

  “醮”和“禳”二字均指中国古代祭祷神灵以消灾的迷信活动。汉语里类似的词还有“厌禳之术”, 指道教的法术, 施法者通过祈祷鬼神来消除灾祸或祈求降福于人, 也可降祸于人, 或降伏某物, 如狐妖、鬼怪等。此句意思是“家人请道士作法, 不料, 越是求神拜佛病情越重, 王生迅速消瘦下去”。陈译回译成中文是:“家人请了医生来, 但各种药均不见效, 医生也很纳闷。” “l'homme de l'art” 指有专门技术的人, 也是“医生”的俗称。陈译未译出王家求神拜佛之举。拉译只说王母忧心忡忡却无计可施, 连延医治病也省略未译。李译比较准确, “王母白白请人办了一场驱邪仪式”, 虽然未说明这是道教的仪式, 但至少明确了“醮禳”是种迷信。

  例11:秦家姑去后, 姑丈鳏居, 祟于狐, 病瘠死。……姑丈殁, 狐犹时来。后求天师符粘壁间, 狐遂携女去。 (选自《婴宁》)

  陈译:... qu'après la mort de sa véritable tante, son oncle, devenu veuf avait été séduit par un renard métamorphosé en femme et qu'il en avait eu une jeune fille, appelée Ing-Ning. Depuis la mort de l'oncle, le renard était parti avec sa fille, sans que personne p?t retrouver leurs traces.

  拉译:Après la mort de votre tante, reprit Wou, son mari, monsieur Ts'in, resté veuf, céda aux charmes d'une ogresse et mourut bient?t d'épuisement, ... Après la mort de monsieur Ts'in, l'ogresse venait la voir de temps à autre, elle avait même collé au mur une formule magique. Un jour, elle emmena l'enfant et disparut.

  李译:— ... l'oncle Qin, resté veuf, fut ensorcelé par une renarde et mourut complètement décharné. ... Après le décès de mon oncle, la renarde venait encore souvent ,mais on colla sur le mur une inscription comportant des formules d'exorcisme dues au ma?tre céleste et elle s'en est allée en emmenant sa fille. (脚注ma?tre céleste : Nom donné au Supérieur d'un monastère tao?ste sous la dynastie des Yuan.)

  汉代传播道教的张道陵, 元朝被封为天师, 其子孙门徒沿用这个称号从事炼丹画符等迷信活动, 此处指道士。陈译完全省略了这一细节。拉译把天师贴符误译为“妖怪甚至在墙上贴了具有魔力的符语”, 谬之千里。李译最接近原文, 但天师并非如脚注解释一定是道长, 可以是名道士。

  顺便提一下“狐”一词的翻译。中法文化中都有“狐狸”一词, 严格地说它不是文化负载词, 只是文化内涵不同而已。《聊斋》刻画的狐狸可变成男人或女人, 绝大多数狐女光彩动人, 聪慧美丽且有情有义。而在法国文化中, 狐狸的形象与《列那狐的故事》密不可分。列那狐聪明机智, 敢于愚弄权贵但也欺凌弱小动物。它保留狐狸的外貌, 并未变为人形。在《小王子》中, 狐狸也仅仅是一只充满智慧的狐狸, 同样没有变形为人。拉译中l'ogresse其实是童话中吃小孩的妖魔, 与《聊斋》中的狐女概念相去甚远, 但拉卢瓦在前言中解释说之所以选择这个词是因为它非常法国化, 看来他是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接受程度而有意误译的。陈译译出了婴宁之母为狐狸所变, 与原文最为相符。李译仅仅用了“ 雌狐狸”一词, 但未注意到一般法语读者或许不能意识到此处狐狸已变成了一名妇人。

  5. 语言文化词

  指反映某一语言社会中语音和文字特征的词语。成语、典故、歇后语、构词或构字法等以其形式上的特征和语义上的特殊性, 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

  例12:且身已向暮, 旦夕犯雾露, 深以祧续为忧耳。 (选自《侠女》)

  陈译: ...ma vie ressemble à la flamme d'une bougie, exposée aux courante d'air;et je n'ai plus qu'un chagrin, c'est de ne pas avoir de petits-enfants.

  拉译: ...maintenant que je suis près de la tombe et qu'il peut m'arriver malheur d'un moment à l'autre, je m'inquiète de la succession de ma race.

  李译: De plus me voici au déclin de ma vie;t?t ou tard je serais ensevelie dans la montagne, exposée à la brume et à la rosée et, ce qui m'inquiète beaucoup, c'est de savoir si j'aurais un descendant pour continuer à rendre le culte au temple des ancêtres de notre clan.

  “犯雾露”是个典故, 语出《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淮南王为人刚, 今暴摧折之, 臣恐其逢雾露病死, 陛下有杀弟之名, 奈何?” 原指“经受雾露侵害而病死”, 后以“犯雾露”泛指病死。陈译避开这个典故, 而套用了另一成语“风烛残年”中蜡烛的意象, 侧重译出“身已向暮”。拉译跳出字面束缚, 译做“随时可能遭遇不幸”, 简洁明了。李译回译成中文:“迟早我将青山埋骨, 暴露于雾露之中”, 采用的是异化翻译策略, 但目的语读者依然可以理解, 而且也有一种新鲜的感受。李译在《陆判》等故事中遇到如 “玉山倾颓”、“湔肠伐胃” 等成语典故往往注释了文化背景, 此处若同样加上典故注释则更有利于传播中国古典文化。

  例13:今日个蹙损春山, 望穿秋水, 道弃已拚弃了! (选自《宦娘》)

  陈译:Mes sourcils sont ab?més à force d'être froncés et mes yeux desséchés, tant ils ont fixé un horizon qui ne s'ouvre pas. Que de fois j'ai voulu abandonner cette pensée sans le pouvoir!

  拉译:Depuis la séparation,

  Sous quel ciel s'en est-il allé,

  Et combien de jours et de nuits doivent passer encore?

  Combien de printemps sur la montagne,

  Combien d'automnes sur les eaux débordées?

  李译:Aujourd'hui, les sourcils froncés

  Les yeux br?lant d'une fébrile impatience,

  J'ai tout d'un être délaissé!

  在《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中, 红娘撺掇张生夜半赴约, 道“你若不去呵, 望穿他盈盈秋水, 蹙损他淡淡春山”。汉语诗词中, 常用“秋水”比喻如秋天湖水般明净澄澈的眼睛;又因春色点染的山容, 其色黛青, 故用“春山”比喻女性的眉毛。“望穿秋水”、“蹙损春山”用来形容对远地亲友殷切盼望却久候不至的神情与心态, 其中, “望穿秋水”已成为一个固定成语。拉卢瓦无视这首词分为上下阕的形式, 将上阕末句“自别离只在, 奈何天里, 度将昏晓”与下阕首句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翻译, 并以留守之人口吻, 想象着离人在外漂泊, 历几度春秋, 不知归期是何期。拉氏将“春山”、“秋水”拆解成“春天”、“山岭”、“秋天”和“泛滥的河水”四个独立的意象, 完全脱离原词进行自由再创作。陈季同和李风白作为母语译者, 不可能不知道两者的喻义。陈译表达的是“我竟日眉头不展, 凝眸注视远方地平线, 终至眉毛坏损, 眼睛干涸”。李译的大意为“眉头紧锁, 眼里燃烧着焦躁不安之情, 遭遗弃之人所受的罪呀我一样不落”。这两种译法尽量照顾了原文的意象, 同时表达了思念远人乃至形容憔悴之意, 但显然不如原文优雅, 这也是诗词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遗憾。

  结 语

  基于《聊斋志异》三个法译本的分析可看出,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及译文效果有几种情况:1) 省略——文化内涵完全缺失;2) 单纯音译——文化内涵传递与否有赖于该词已有的传播程度和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层次;3) 音译加注释——传递了文化信息, 但很有可能破坏故事可读性, 或导致译文繁琐;4) 替换意象乃至完全归化——原词文化内涵消失, 但易为目的语读者理解。可见, 几种翻译策略并无绝对意义上的孰优孰劣。对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译者不但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 还要具备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架构, 在翻译过程中须细致耐心。陈译和拉译均为编译本, 书名都强调这是“故事”, 因此更注重故事的趣味性, 对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比较自由, 或忽略或误译。相比之下, 李译更忠实原文, 但也存在因过于拘泥于字面致使译文不够凝练或破坏故事可读性的弊端。文化负载词属于微观文化, 其鲜明浓郁的文化色彩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在翻译过程中有时它们不可避免地要“改头换面”, 致使某些信息流失, 译者仍应努力深入理解原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内涵, 从而构筑起双方交流和理解的桥梁。

  La traduction fran9aise des mots culturellement chargés dans Liao Zhai Zhi Yi Liang Ye

  Les mots ou les expressions culturellement chargés représentent des choses et des concepts uniques dans une culture.Comme la portée culturelle de ces mots est souvent négligée ou mal interprétée, ils constituent des difficultés au cours de la traduction ou la communication interculturelle.Prenant comme objets de recherche les versions fran9aises de Liao Zhai Zhi Yi par Tcheng Ki-tong, Li Fengbai et Louis Laloy respectivement, cet article explore la traduction des mots culturellement chargés dans trois histoires, en vue d'améliorer le traitement de tels phénomènes dans la pratique de la traduction.

  Mots clés:mots culturellement chargés;Liao Zhai Zhi Yi;connotation culturelle;traduction erronée

点击查看>>法语翻译论文(精华版8篇范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原文出处:梁晔.浅析《聊斋志异》中文化负载词的法语翻译——以陈季同、李风白、拉卢瓦三种法译本重合篇目为例[J].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2019(01):45-54+92.
相关标签:法语毕业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