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法语论文

老子与孔子学说法译本中的差异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11 共2420字
摘要

  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指人都要向别人学习。这是中华民族交往的原则,也体现了中国文化摄取外域新成分来丰富自身、不断追求学习的目标,同时将自己的成就输送给别国,为别国全面地汲取中国文化提供了广泛的载体。老子的思想对先秦其他各家的思想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孔子曾经向老子问礼,孔子的思想中有受老子影响的痕迹,宋代开始,道家思想开始与儒家释义相融合,形成了中国正统的历史沿袭下来的文化思想主流。在法译过程中,我们如何向目的语读者,展示代表中国古代思想精髓的老子的《道德经》与孔子学说中有关道德、教育、修养等的共通与差异呢?这是值得我们商讨的问题。

  一、论“道”

  老子的《道德经》(Livre de la Voie et de la Vertu)“,道(la Voie)”、“德(la Vertu)”两方面是其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道”是由人生论、社会论、政治论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概括“;德”则是道德的展现、展开,以及在人生、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具体的指导和作用。老子与《道德经》是中国哲学思想最早、最完备的一部经典。

  例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La voie est unique au monde, elle cr ée l'univers à partir d'une foule d‘éléments… ---老子例 2:朝闻道,夕可死矣。

  Ayant appris la Voie, le matin, je peux mourir combl é, le soir. ---孔子孔子一生的追求是探索道、传布道、推行道。“道”对于孔子来说,就是生命,就是一切。此中的“道”,即为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孔子所遵循的,正是大他 30 岁,他曾求教的老子的哲学思想之精髓。孔子关于人生、社会和政治的观点,沿袭了《道德经》体系的具体主张,并将其发扬光大。

  二、论“德”---“仁”

  《道德经》中的“德(la Vertu)”指的是 Disposition constante qui porte à faire le bien et à éviter le ma(l一种持久的寻善去恶的行为)。

  孔子的论“德(la Morale)”指的是 Ensemble des règles d'action et des valeurs qui fonctionnent comme normsdans une société(可以作为社会准则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规范的整体)。

  老子与孔子都将哲学层面的“道”,落实到了具体的人生层面上,将“道”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形成了具体的行为规范。翻译中,我们可以明确地分析出译者对老子、孔子两位哲人关于“德”的处理方式的不同,老子的“德”偏重于理论层面,对具体行为涉及的范畴明显没有孔子具体。

  例 3: 者人也。

  La bienveillance, c'est l'homme.(善,才是人。) ---孔子例 4:樊迟问 .子曰“: .”

  Fan Chi interrogea le Ma tre sur la bienveillance. Confucius r épondit; “La bienveillance, c'est l'amour d'

  autrui.” ---孔子孔子在道德中特别强调“仁”,认为“仁”是道德的核心。“仁”字是“人”和“二”的结合体,也就是指人与人在发生交往的过程中,必须遵从的准则即善心、仁慈。任何人都不能离开人群独自生活,孔子把视觉放在人际关系中,提出“善,是人的根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爱人”,是互敬互爱、互帮互助,这是社会进步、人性传承的必然,是长久的和平与幸福。

  例 5:上善若水。…… 居善地,心善渊, ,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L'homme d'une vertu supérieure est comme l'eau. …L'homme de vertu excelle à choisir un terrain propice à sa demeure, à préserver la sérénité de sonesprit, , … ---老子老子“无为”、“无欲”、“无求”的主体思想渗透在整个《道德经》中,水论中也是如此:水有七善,其中的“与善仁”指待人要善、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爱。老子在“无为”中追求给予,而且以仁的方式给予别人,是要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境界。老子主张在“无欲”“、无求”中寻求相互协作“,善与他人”不是主张仁义礼智信的孔子第一个说出口的,而是那隐居无寻处的老子在道德经上八篇中就已经提出的。孔子是继承老子胸襟的人,也将老子的思想发扬在了具体人际关系的处理上。

  老子的“仁”是从“无为”到“无不为”的升华,是达到“上善”的标准,单单这一觉悟,就已是早于先秦诸子率先达到的至高境界。

  三、论“教育”---“学习方法与态度”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孔子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老子作为孔子年轻时的问礼之人,已经扮演了孔子之师的角色,历史上,他的思想与教化不仅引导了孔子,甚至以更早的贤士为开端,大批的学者吸收并融合了老子道家的思想,形成了各自的理论学说。

  例 6: 行者有 .

  Qui aime l'effort est homme de volonté。 ---老子例 7: ,尚矣; 知,病也。

  Etre conscient qu'il y a des choses que tu ignores, voilà le bien,Te croire infaillible sans l ’être vraiment, voilà le mal. ---老子例 8: 而 学,不 下问。…… 不足者,中道而 .

  On est et dans ses études, et on n'a pas de consulter ses inférieurs. …Celui qui n'a pas suffisamment de , peut s'accorder une e à mi-chemin. ---孔子老子从学习进程上看待学习,认为有着远大学习志向的人要始终坚持努力。在学习态度上他指出要做到知其所不知、不足,正如我们熟知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孔子在论语里继承并发扬了老子关于学习态度的观点与见解。在教学态度与方法上,孔子强调聪明是学习的前提,努力勤奋也同样重要,同时还要拥有学习身边的胸怀,即使此人低于自己的能力、见识。人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孔子的观点更加人性化,认为可能会有挫折导致短时的无法前行,这时不妨停下来补充能量,当充满力量时再继续努力。老子与孔子提出了一系列教育原则与方法其思想精髓即使在今天仍有相当的实践价值。

  纵观老子与孔子,他们的思想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们的思想学说或多或少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他们在中国家喻户晓,他们也是属于世界的,将他们的思想学说外译出去,他们的思想也将同样照亮世界文化宝典。

  参考文献:

  [1] 丁往道着 燕汉生法译,孔子新评,外文出版社,2004.2,北京

  [2]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着,中国文化常识(中法对照),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北京

  [3] 吕华法译,大中华文库:老子(汉法对照),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8,北京

  [4] 薛建成等编译,拉鲁斯法汉双解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4,北京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