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电影论文

新世纪以来大陆青春校园电影叙事系统

时间:2016-08-30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12099字

  3 新时期以来大陆青春校园电影叙事系统

  大陆青春校园电影叙事系统,与其它国家或地区相比走了不一样的历程,不但曲折而漫长,从远古到今天跨越了五千年中华文明、文化从未间断的历史。虽然大陆青春校园电影没有明确的类型划分,但是在大陆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青春校园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延续着大陆古老的文明文化叙事系统,而且在承载中不断成熟、在传播中不断丰富、在传承中不断完善。大陆青春校园电影已经在大陆电影从内容讲占一席地,由于战争、文革等待定历史的原因,屏幕上出现的青年多被放置于时代潮流中,青年存在的价值被忽视。

  直至新时代以后,大陆青春校园电影才真正意义上有所起色,这批青春校园电影的创作者与文革多为亲历者或擦肩而过者,对于“文革”的记忆还有残存,所以大众看到的是一样的年代、不一样青春校园故事,这些导演一般将镜头对准自己的成长记忆,往往经过了理性处理,拍摄了一大批青春校园色彩浓郁的影片,不免有时失真现象。如路学长《长大成人》,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王小帅《十七岁的单车》,贾樟柯《站台》25等。这些作品的问世丰富了青春校园电影的叙事系统的内容,在新世纪以来大陆校园青春电影的“盘点”中功不可没。这里不得不提的是 2010 年叶伟民导演的《人在囧途》青春题材的电影,融入了娱乐元素,可以说是青春校园进入电影市场成长的启发之一。新世纪以来大陆青春校园电影的叙事方式,已经和观众形成了共识,每个人都走过青春,但是每个人都留不住青春。所谓的青春有尴尬与无奈、挫败与伤痛、收获与喜悦等有不被颠覆的神话。而新世纪以来的大陆青春校园电影有意无意地被推向社会意识形态发展过程、引以广泛关注的亚类型片,叙事系统在继承与发展中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3.1 叙事主题分析

  电影叙事主题是独立存在的一个完整故事,他也可以与其它故事结合在一起,演绎成新的故事;因为承载传统中的母题总会引起创作者多种联想,所以叙事母题与新事物发生碰撞时,新的母题由此产生。26回首审视中国大陆青春题材影片的创作,可以追溯到 50 年代,如《青春之歌》、《战火中的青春》27等,叙事主题的特点是放置于崇尚政治的年代,青年人追求集归宿投身革命战火,形式冲淡了电影本身应该表达的主题。进入 20 世纪 80年代,文艺思潮唤醒了青春校园题材叙事母题电影的发展,“青年们的长辈”创作导演了《小街》、《本命年》等,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影片理性大于感性,似乎缺少点什么。第五代、第六代导演属于体制外创作,青春校园题材母题倾向于叙述青春经验、内容表达痛苦与迷茫,如《摇滚青年》、《头发乱了》等,缺乏青春期特有的青年应有的反抗性和边缘性色彩。新世纪以来大陆青春校园电影的叙事母题较之以前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部分叙事母题开始融入一些未来元素,比如娱乐、幽默等因素,而且部分电影创作者把当下真实地青春校园文化不同与以往的青春回忆理性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往往青春的苦涩、青春的无奈展现在大众面前。新世纪以来大陆流行的青春校园叙事系统主题繁多,它们既错综复杂又较稳定地穿梭于一套完整的深层叙事模式之中。正如导演们感言:“我们对世界的感觉是碎片,所以我们是‘碎片之中的天才的一代’”28最为常见的大陆青春校园叙事系统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3.1.1 成长主题

  成长主题,彰显着青春通过创伤性获得个人价值、得到自我认同的过程。该类型青春校园电影主要表现成长阶段的无奈、彷徨、迷茫及经历之后的改变。大陆青春校园电影中大规模呈现,应该说始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青春成长即意味着生理成熟,也意味着心里成熟的过程;在社会层面意味着身份获得认可;在生理层面打破对父辈的依附关系。当然伴随着青春成长,青年觉醒,青年独立是不可避免的,青年获得自由脱离家庭束缚是自然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对抗也在所难免。比如《激浪青春》中以赵家丰与教练阮小月的作对;《奖》采用的是青春期具有普遍性成长叙事方式,讲述生活在用“奖”证明自己成绩的时代故事。张佳宝品学兼优,从小娇生惯养,曾获得过无数荣誉。可是初入大学校门因为自己是走读,遭遇同学们百般嘲笑戏谑。张佳宝为了摆脱“大宝宝”的阴影,使出浑身解数,就此展开与老妈斗,与学长斗,与“专家教授”斗,一副得意无穷的大学百态图;《甜蜜十八岁》中何那对相依为命的母亲不理解产生的压抑。大陆青春校园电影的这种对抗结果一般有两种。一种对抗是父辈血统的继承者,他们在对抗中接受父辈的意识走向消融,他们在对抗中得到父辈的理解和体谅获得自身的成长,从而实现了对父辈精神的理解与继承。《高考 1977》,那是一个让人充满复杂情感的时代,故事以 1977 年恢复高考为背景,讲述黑龙江一个农场一群知识青年们为参加高考的经历。为了准信,他们惶恐不安的等待;为了报名,他们孤注一掷的绝食;为了复习,他们铤而走险的偷书;有的人有资格报考,有的人没资格报考;有的人考上了,有的人没有;有的人离开了下乡的农场,有的人义无返顾的留下了;有的人从此有尊严的活着,有的人提前告别人世。其中陈琼因为父亲的所谓历史问题政审没有通过,失去参加高考的机会,对女儿父亲牵挂与歉意并称。

  但女儿丝毫没有因为父亲的政治问题,改变血管中流淌着父辈的浓浓深情。《我和爸爸》是徐静蕾导演的作品。小鱼从小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的病故他不得不来到父亲老鱼的身边生活,他们在另类父女情深中从不解到了解、再到理解、最后到谅解生活地其乐融融。另一种则是青年成长中与父辈及父辈们绝对不妥协的抗战,结果最初的营造的“堡垒”彻底坍塌,由此青年成长改变了方向。

  当然大陆青春校园电影也摆脱不了传统道德观念及依附父辈们的权威叛逆。例如在现行教育体制笼罩下,青春成长的过程中老师及老师的代表往往成为权威的代言者,如果说《花季雨季》班主任江老师与学生一起,引导他们克服困难、正视情感、渐渐走向了成熟;权威的形象在电影中老师是以一种正面向上展示的。那么在《红衣少女》中权威则被扭曲的形象展现,成为社会不良风气的代表;更有甚者如《十三棵泡桐》中老师被塑造成压制学生的工具,学校被塑造成一座摧残学生自由的牢笼。29这种对现行教育体制下的批判既有些片面,也夹杂着电影创作者自己理性认识与解读。

  3.1.2 励志主题

  大陆青春校园电影以励志为主题的叙事系统运用很普遍,主人公在经历挫折、失败、迷茫、徘徊等一系列事件后,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为之做出勇敢的选择。2009 年是新中国建国 60 周年、同时也是改革开放 30 周年,第五代导演江海洋带着《高考 1977》这部史诗性电影,就是以励志主题唤起大众的共鸣。影片以东北某农场三分场的一群知青为了参加高考,知青们想方设法摆脱农场设置地报名考试障碍。知青们为了争取获得推荐读大学的机会用扛大包方式换取,以绝食获得报名高考的机会。强子为了这次机会去图书馆偷书复习,以及赶考路上因为拖拉机坏了知青们不得不翻山越岭赶火车。电影演绎了青年励志主题主人公不甘失败、奋进的青春赞歌,也让不曾亲历者带来对父辈们青春的认知和思考。

  《全城高考》塑造中学生在成长徘徊的歧途找到方向而向理想奋斗的励志片。管晓杰导演的《上位》给观众呈现出不同青春追梦的故事,给观众留下无限地回味。张洋导演的《我们都是坏孩子》讲述的是一群以叛逆为宗旨的 90 后艺校女生的情感生活,她们成长不可磨灭的痕迹;影片中同样存在的“获得与发现自我”的情节,从茫目、认识、亲历、成功,他们的喜悦往往伴随着无语的泪水。因此,励志主题往往是青春校园电影较灵活的通用类型母题,值得进一步观察和探讨。

  3.1.3 友情主题

  友情主题是大陆青春校园电影最活跃的情节之一,通常是从相识到相知作为友情的终端。一般情节是这样的,人物偶遇,因为某件待定因素阻碍出现误会、发生裂隙,从而双方共同面对,故事推向高潮,人物相知,友情得到升华。例如征长张导演的《尴尬青春》,表现的是一个普通学生小哲不惜和同学发生冲突来维护姚家晴的名誉。懦弱寡言小男孩蜕变成了有责任心的男人。他对姚家晴的感情,也从原本懵懂的性冲动,变成了一份对同学对朋友的责任。这一切晴都看在眼里,两个人终于有机会聊聊使得困难有所缓解。再如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 2:青木时代》因为一次意外友情发生裂隙。而《光阴的故事》通过第三者使父子之间的矛盾化解。曹新怀导演的《校车》因为意外事故导致一名孩子自闭。音乐老师来到及校车司机丈夫的关怀下渐渐好转,以友情体现人性的价值观。这类题材影片反映的是社会的主流,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社会道德30.

  3.1.4 亲情主题

  在人类生活中,总有这样非常规的青春成长经历,比如父母变故、经济拮据、独居他乡等。亲情主题的故事往往是青年人遇到阻碍从而占居冲突空间。当故事推向高潮时主人公与亲人冲突渐渐发生变化,最后消除隔膜。如丁黑导演的《阿妹的诺言》中,讲述一位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出生贫困家庭的的学生,为筹集学费,他外出打工甚至献血,然而一切都是杯水车薪,为了不给亲人带来经济压力,他最后选择了用自己的双手勤工俭学。

  回到曾经打工的面馆对老板说:“你答应过我考上大学接着来你这里打工,我来了…从而,影片给了社会一些启发。贫困生大学上学难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一个现象,如果靠捐助来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学校是否可以给贫困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来代替单一的捐助?”

  3.1.5 怀旧主题

  当下大陆青春校园电影以怀旧为主题的电影占居了相当地位,其本意是唤起大众对青春校园生活美好的憧憬,及美的享受;同时拉近大众与影片的距离,有一种身临其境眷恋青春的享受,往往是追求一种理想化、合法化的最纯粹状态。创作者总是在美学上、在感性上突出想象和情感,怀旧视点总是经过精心选择,宣称纪录或还原历史,但是受众者所经历的怀旧主题,并非完整,非真实。因此,怀旧主题的叙事,一方面艺术家试图还原曾经熟悉场景与意象;而另一方面创作者通过久存零星碎片虚构、释放和承载电影工作者最终的意义和情绪。如《致青春》电影中,郑微的对白:“不管前面是刀山火海还是万丈深渊,我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31带有明显的怀旧色彩,再就是她的装饰;影片中树叶缝隙中的阳光,多次出现的暗黄色调,展现的都是 90 年代的大学校园生活。等等,整个影片到处展现着怀旧情趣。就片中爱情情节也是通过怀旧方式展现的,显示出人的本性。的确,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而且也很少有谁会完全、彻底去对他人伤痛感同身受,也许这句话也戳穿了很多人的心。正如电影中所说的,青春是用来怀念的。时至今日,怀旧主题青春校园电影早已跨越了纯粹理想审美状态,正在以各种怀旧风格复苏,横跨各种文化市场,已然成为文化消费中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1.6 爱情主题

  爱情主题穿梭于各类青春校园电影题材影片情节之中的一个永恒的叙事题材单元之一。因为每个人成长阶段都会遇到爱情、或是初恋、或是恋爱、或是终成眷属。爱情主题来源生活,通过镜头语言取其精华、传播时代文明、还原生活于大众。从中展现出青涩的情愫,或许是叛逆爱恋引发的与家庭、与学校、与社会的冲突,又极其不稳定。比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课堂上“打飞机”的场景,展现众男生不关乎爱情,只在乎青春,而电影结尾男女主角并非走到一起,但是他们学会了相互祝福彼此。远高于其它类型的电影,甚至有年轻人把各类青春校园电影爱情道具的标志作为交友的准则之一。郭帆导演的《同桌的你》林更新饰林一与周冬雨饰周小栀,林一对周小栀说的爱情承诺,然而成功在美国立足的青年林一收到的确是初恋女友周小栀寄来的结婚请帖;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 2:青木时代》一改《小时代 1》中的温情路线,情节大逆转,展现毕业制作圆满落幕,顾里的生日宴会也随之到来,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是一场枪林弹雨的鸿门宴。顾里与南湘的男友席城的苟且往事被揭,导致姊妹反目、兄弟阋墙 ,把青春犹如寒冷黑暗的森林,在布满荆棘的成长之路上,黑暗无边,与你并肩演着的淋漓尽致;《青春派》居然在刚刚得到爱情之后,瞬间又失去了。经典台词:青春时期总有一些让我们“不堪回首”的往事。

  中国大陆校园青春片在以“怀旧”与“爱情”题材的叙事中,总是带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忧伤,而犯“二”的同伴在青春校园电影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代替我们去重温这些往事。这些角色存在的意义在于调节电影情节、缓解电影气氛,呈现青春校园电影不该有的轻松、快乐、娱乐的风格。

  3.1.7 本章结语

  成长几乎是每部电影叙事系统涉及到的一个古老的命题之一,它并不为当代大陆青春校园电影所独享,我们仍然能从其他类型电影发现成长的故事。因此,大陆青春校园电影叙事系统她也和成长一样,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成长、成熟,拥有自己不同于以往的、深深扎根与社会生活的缩影。大陆青春校园电影当下青春的呼喊声:闷着头、鼓足劲、向前冲!更何况中国先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的古训督促,后有“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32校训的教诲。进而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校园青春片受传统道德如“英雄无父”等母题影响,和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清晰及创作者们亲历地认识。

  3.2 模式化结构

  所谓类型电影习惯上是指作品内容丰富,有较固定设置模式,有欣赏价值的影片33.

  之所以大陆青春校园电影在电影史上没有广泛被专家关注,就是因为其内容穿梭于各类型电影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题材叙事形式和道德情感依附或被依附于整部电影的需要,展现在大众的风格比较模糊,虽然青春校园内容在影片中占有一定章节、起到艺术欣赏与社会崇尚的作用,但是在呈现的过程中往往加入了自己创新的部分,随着大众对电影的审美要求的提高,在很多时候电影套用一个模式的情况下,往往更多的新鲜元素穿梭于影片情节中,在受重着熟悉模式基础上带来不同的新意和惊喜。如这种创新本身应给予肯定,同时大陆校园青春电影的情节安排可以有自己的模式化情节叙事。

  3.2.1 环境的改变

  在大陆青春校园电影中,故事的开始很多都是环境的改变而开始的。主人公在刚进入到中学,大学的这个环境中要适应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校园,然后去寻找自己的价值和追寻自己的梦想。在寻找的过程中,和朋友的误解,和老师的矛盾,在学业的迷茫,对爱情的追求,这就是推进影片线索的发展。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013,赵薇)女主人公 18 岁的郑微,通过努力如愿考上他所在学校的邻校,然而等待她的是恋人远走,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在这样环境大的变化下,故事也就开始了34.如《青春派》影片围绕一群即将参加高考的 90 后学生们为切入点,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影片情节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在爱情、家庭与青春梦想之间面临的勇敢、叛逆及阻碍。

  3.2.2 对立关系的加入

  笔者认为:电影故事往往是有很多情节、创作者表达一定情感、反映某种需要、引起大众共鸣、得到社会关注等,而设置的适应环境及习惯行观念的延伸加入的对立关系。大陆青春校园电影也是设置了很多对立和关系,电影的线索就是关系的对立和对立关系的解决。在大陆青春校园电影中存在这各种对立的关系,有的是一条线的对立,有的是几条线的对立,有的是主人公和主人公自己精神上对立,有的是主人公和别人价值观的对立。《全城高考》中以学校为背景,集中体现了四个不同家庭发生的各种对立关系。在对立关系上。

  任学和父亲关于出国留学的问题的,最后导致了反面离家出走;林叶因为父母不和放弃高考;贺帆由于父亲攒的钱叫骗走而准备放弃高考;秦鹏因为高考作文跑题可能面临高考危机。这是四个小的对立,他们的老师范老师在通过各种努力,最终解决了他们各自的问题,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这就是典型的运用对立使得影片达到高潮,然后解决对立问题影片结束。《青春派》居然在高考前拍毕业照时,当着全校师生面,大声向暗恋三年的黄晶晶表白、收获甜蜜的初恋却被闻讯赶来的黄晶晶母亲破坏形成的对立。对立关系的加入,可以使得影片更加有戏剧性,更有有戏剧的张力。所以说,大陆青春校园电影对立关系的设置形成自己的特点,逐步走向成熟。

  3.2.3 情感的注入

  青春校园电影,基本上都会有浓浓的情感注入其中。有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等,这些情感在电影的穿插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大陆青春校园电影中,家长为了孩子可以说是付出了一切,虽然场景发生在校园里面,但是家长为了孩子上学,为了孩子就业是费尽了心血,有的家长为了孩子从小学陪读到大学,孩子在校内、家长在校外。大陆青春校园电影中孩子和家长基本上是不和的状态,但是很多时候家长的关心和爱护,会不经意中流露出来,尤其在关键时候给予帮助和鼓励。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里,谁都会有几个好友,他们可以陪你哭陪你笑,在中学和大学中建立起来的友谊是纯洁的,也会成为一生最美好的回忆和财富。在大陆校园青春电影中友谊穿插于所有电影里面,电影《双煞》(黄晓龙,2012)讲述了一对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熊哥和乐哥遭遇到的故事。《左边的风声》(秦臻。2013)讲述的是一对一起长大的好姐妹,小左和晨晨的故事。好朋友一起分享自己心中的秘密,好朋友一起追求自己的梦想。在电影中,友情会面临考验,比如共同爱上了一个男生或者一个女生,比如是奖学金就一个名额大家都想去挣取,也许有的友谊会经受得起考验,有的友谊会一攻就破。在电影中,友情的建立或者是本来就很好,或者是原来是敌人后来成了朋友。在观众观看电影的时候,都会自然联想起自己的那些好友,会通过电影中的人物去联想,然后从心低产生一种共鸣。爱情的加入,爱情片占了校园青春电影的大部分。很多国家的爱情描写是比较开放的,关于性爱的描写也很多,但是大陆的青春校园电影都是羞涩的,朦胧的,没有过多的性的描述,这类电影中的爱情都是甜蜜的爱情,慢慢的去追求慢慢的爱,通过努力最后得到自己的爱情,这就是大陆青春校园电影关于爱情的表现手法。35男女主人公关于爱情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中学的羞涩爱情,一类是大学的浪漫爱情。校园生活虽然是象牙塔,没有太多的烦恼,但是在电影中还是有很多描述在失败中成长起来的故事。电影《乐火男孩》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为了自己音乐梦想,在一个又一个失败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团队的光荣自己的成长,最后男生们可以在比赛中激情四溢的表演,感动全场在比赛中大获全胜,这个电影中表现了最真实的大学生为了梦想而打拼的过程。在大陆青春校园电影中,有一个或者一群少年少女,凭借自己不轻言放弃,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追逐。很多影片中的结局,都是他们凭借这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对于我们观众而言他们对梦想的追逐,对梦想的执着,都会深深的感染这我们,去触动我们心灵最深处的东西,那就是我们曾经的梦想。

  3.3 人物形象

  什么是类型人物?“戏剧理论家和教育家贝克在他的着作《戏剧技巧》中有所描述,他认为剧作中的人物分为三种:一种是概念化人物,指作者立场的传声筒,作者毫不把性格描写放在心上。第二种是类型化人物,指特征如此鲜明,以至于不善于观察的人也能从他周围的人们中看出这些特征。第三种为圆整人物,也有人翻译为`个性化人物‘.`圆整人物在类型中把自己区别开来,具有性格的多侧面和复杂性。36人物是电影的灵魂,在大陆青春校园电影中,人物的性格是多样的,但是相对于其他类型电影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这类电影的人物刻面是鲜明的,在长时间的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固定的人物类型。比如《阿妹的诺言》钟阿妹,是大陆一直以来比较模式化、概念化传承性人物的塑造;《青春派》高三学生居然、班主任撒老师,突破了以往各种元素的限制,以一种全新、清晰的感觉留给观众无限的回味与思考;《青春片》学生李飞,不折不扣的”娘炮“,懂很多感情知识。

  3.3.1 逆境中寻找自我的男主人公

  在大陆青春校园电影中主人公全是在青春期遇到挫折需要励志改变现状的男生,他们顽强勇敢,敢去挑战自己的人生。他们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理想,积极向上。在电影中会通过增加各种困难去加强戏剧冲突,突出的矛盾会更加显示出主人公顽强的意志。在《滑向未来》(候量,2009)中天一是一个看起来懦弱性格的孩子,但是内心深处还是有一颗要强的心。在对青梅竹马的艺霖的感情中,虽然对艺霖特别照顾,但是还是被她戏耍。

  在好友左柯的帮助,天一慢慢的学会了滑板这个运动,在与这项运动的学习和接触中,天一逐渐改变并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对艺霖的感情和自己的缺陷,并且结识了滑板店的老板店里工作的女孩霄霄。霄霄为人善良,乐于助人,天一逐渐对她有了好感,也就慢慢走出了对艺霖的阴影,最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霄霄去治疗白血病,大家为此四处奔走,筹款救人。很多电影中,男主人公都是从弱小变的强大,可能是学习的压力,可能是爱情的迷失,他们彷徨迷惑。但是他们都会在逆境中成长,在自己的努力中慢慢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3.3.2 善良美好追求爱情的女主人公

  在大陆青春校园电影中,女主人公一般善良、执着、容貌美丽。《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女主人公郑微,她怀着美好的愿望走进大学的校门,却遭受的大的打击,林静的出国。在这种情况下,一次很偶然的误会使郑微与陈孝正结为死敌,在每次冲突中,郑微渐渐发现自己爱上了陈孝正这个看起来冷酷而热爱学习的高材生,于是开始了轰轰烈烈地追求他,最终陈孝正也慢慢的爱上了郑微,有情人终成眷属。郑微再次经受考验:迫于家庭压力的陈孝正选择了出国留学,他处于爱没有告诉郑微,而郑微感觉再次被欺骗,痛苦地离开了陈孝正。后来郑微原谅了他们,和林静生活在了一起。37在这类女主人公里面戏剧冲突就是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向往,她们热爱生活,努力追求自己的未来。在追求爱情的女主人公里面也是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以不敢表白的中学乖乖女,她们会偷偷爱着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把那份单纯而美好的爱情留在心底。《青春派》中暗爱恋居然的晓凡。一类是以郑微为代表的大胆说出自己的心声的女生。羞涩的不敢说出来,而把自己的爱深藏在心中的基本上是中学的女生。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的女生基本上是上了大学的女生。

  3.3.3 各种性格差异的老师形象

  关于老师的类型也可以分类成两种类型。一类是严厉而不失幽默的老师,在影片《青春派》中撒老师就是这样的一种人,在电影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学生:“老师,我困了”MISS 撒:“饿了吧,肯德基还是麦当劳?”学生:“老师,是困了”MISS 撒:“哦,那就麦当劳吧”居然:“还是喝粥吧,粥好”“啊!早餐!”很幽默的说出来班主任的严厉和不讲理,那种不讲理全是为了学生有个好的未来。还有一个场景可以表现出来,站在讲台上的撒老师,义正言辞是说出来:“破釜沉舟,拼它个日出日落;背水一战,干它个无怨无悔!这个场景可以看的出,撒老师和学生一样是一个战士,代领大家走向胜利。影片中,有一段是大家误会撒老师,撒老师生病大家以为撒老师是怕大家拖累她,最后证明撒老师真的是病了,一个影片中的细节使很多人豁然开朗,其实很多人都误会过自己的班主任。还有一种是有一点反派老师的形象,在电影《我要进前十》中买考试卷的老师,在电影《一克拉梦想之校园英雄》中阻止借相机的老师,但是大多数还是以第一种撒老师为主的幽默严厉老师为主。

  3.3.4 不可忽视的配角

  这些配角是用来辅助前面几种主要形象的,但是在电影中发挥这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阮莞用她特有的清冷守护着对于爱情的忠贞39.最后她急切的想赶到与赵世永演出的地点的时候,心急而乱。在敢时间的过程中,冲到了马路中央发现了红灯之后,想退回去的时候,撞到了疾驰过来的车,在最后她自己的葬礼上面,另外一个配角老张表达了对她的爱意,这就是达到了对于这部电影最后是升华。通过这两个配角之间的对话,使得电影有了升华。《左边的风声》晨晨是小叶的闺蜜,小叶小的时候发烧烧所有的红花都是需要绿叶来承托的,存在于电影中的配角,可以升华主题,可以推动故事的发展,他们都是不可确实的。

  3.4 个性化人物对白

  个性化的人物对白是电影艺术创作家用来塑造不同人物、在不同环境下思想变化及行为性格,通过艺术加工直白给予大众的感观,是电影艺术的重要手段。优秀电影个性化人物语言对白的介入有时能让受重者产生一种:有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视角,有的如身临其境的错觉、有的如耳目一新的醒悟、有的如引起敬仰的警觉等,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产生相同的眷恋,甚至产生听到类似的方式就想起电影中的角色,往往在受重者记忆中留存久远。尤以大陆 56 个民族各有各的语言特色。而个性化的语言从意义层面上讲,是电影艺术创作理性处理后的人物语言,是电影画面人物语言与受重者交流的表述,从而使受重者得以人物性格,人物内涵,实现电影人承载文化、传播文明的使命。在大陆青春校园片中,主要表现形式有人物语言对白、人物隐喻对白、人物方言对白。

  3.4.1 语言对白

  大陆青春校园电影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包含”内容“和”形式“.前者指的是”说什么“,后者指的是”怎么说“.一般情况下,”怎么说“要比”说什么“一般情况下前者比后者重要的多,因为”怎么说“既能流露人物的性格又能展示影片传播的深刻思想意义。同一种情节在不同人物的对白形式下产生的效果完全不同,所以各自语言对白表现出各不相同的思想性格的印记。比如《致青春》中郑微的语言特点,她表现出不管不顾对爱执着的追求。”我知道我需要什么样的爱情。“而陈孝正以另一种态度出现,在他看来”除非已经经历,才能回答他。反映出两种显然不同的爱情观,而他低声说:“用你的声音,叫我一声阿正好吗?”相反《青春派》中的经典台词“两眼一睁,开始竞争!”“发卷子!”形象让观众体验到高三学生与老师之间活灵活现无拘无束表现出各种不同性格人物之间的心态性格对白。《青春派》学生:“老师,我困了” MISS 撒:“饿了吧,肯德基还是麦当劳?”

  学生:“老师,是困了” MISS 撒:“哦,那就麦当劳吧。” 居然:“还是喝粥吧,粥好。”

  MISS 撒:“那就肯德基,早餐才有。” 众学生:“啊!早餐!”而且留下很多经典句,比如《青春派》让观众产生共鸣的经典台词“两眼一睁,开始竞争!”“发卷子!”“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等于白活。”“就算拼个头破血流,也要给我冲进一本的大楼!上万人!懂吗!”“累死你一个,幸福你一家!”“我恨您,但是我们更爱您。”“早恋害人啊,但是我不后悔。”等等。电影《80 后》中,沈星辰对白:“你们俩泡在我的眼泪里,舒服吗?”表现了人物的幽默,《中国合伙人》片中有一个场景,孟晓骏严肃地问:“Do you havea dream?”成东青迟疑片刻笑着说“春梦算吗?”表现出孟晓骏严肃认真、坚持的追梦态度和成东青个人欲望的凸显。

  3.4.2 隐喻对白

  隐喻与潜台词类似意义有很多相似处,基本都是通过人物行为、语言对个体思想及情绪的反映。通俗而言:含而不露、笑而不语独特的美。如果说性格化的人物语言具有“个性美”的话,潜台词则具有“含蓄美”’潜台词的出现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情节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揭示以及说话者真实表达的意图和动机、对于剧情的进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也能产生观众的思维随剧情的发展与影片中的人物一起关注下一步的发展,达到吸引观众的效果。隐喻与一直以来电影中人物平铺直叙对形成对比,更适应当下青春校园学生追求心跳、追求“酷”,含而不露的胃口。比如电影《致青春》人物郑微进入职场后,她严厉批评下属做事不能马虎,属于平铺直叙,而当同学指责她错了时,她淡淡地说:“哦,可能算错了吧。”属于隐喻。再如电影《80 后》人物沈星辰:“你们俩泡在我的眼泪里,舒服吗?”属于隐喻。而明远:“对不起,我不能送你了,我知道我心里装的是谁,我不能不管她。”属于平铺直叙。如电影《青春派》中的一段剧情居然对着全体师生猛然喊“等一下!”属于平铺直叙,而班主任责问学生,男生从嘴角挤出一丝挑衅的笑:“老师,我毕业了!”--潜台词是,你管得着吗?通过这些对比,电影受到的效果各不相同,隐喻往往在电影表达的内涵意义层面、受到更的意想不到的效果40.大陆青春校园电影,通过一个个场景的铺设隐喻对白,和不经意间幽默的手段运用,展现着青春校园学习的少男少女活灵活现的生活现状。

  3.4.3 方言对白

  方言对白,在大陆青春校园电影普遍运用,有的是根据塑造的人物特点被运用、有的是根据剧情情节的需要被运用等,有的是为了展现地域特征被运用、有的是为了展现民族特色被运用等。其实早前,大陆电影人在承载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传播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在忐忑中,已经广泛把方言对白吸引的了电影里。比如 1963 年电影《抓壮丁》、2006年电影《疯狂的石头》中人物方言对白,前者可以说开了大陆电影方言使用的先河,后者掀起了大陆电影“方言疯狂热”的高潮。虽然大陆地域宽阔、56 个民族孕育着极丰富的语言,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方言对白还是在电影运用中走过了一条忐忑、曲折半个世纪的发展之路。因为它带有“个性化”与“地域性”叙事特征。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在提倡普及普通话,然而各民族人民居住环境、居住方式得不到及时解决,影响了大陆地域人们的互通交流原因之一,方言的趣味性很难形成大众的共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影创作者接触、认识方言的趣味性及展现人物的真实性的意义。直到现在才被广泛运用。比如项城籍导演郭奎永执导的、一部讲述农村青年高考落榜,克服重重困难重返校园的励志电影《青春小说》,片中人物大多用周口方言对话。出生于福州平潭丁小明导演用平潭纯方言执导的电影《杨子的夏天》是一部关于青春和成长的影片。影片中不但表现了地域的色调,也丰富了人物与观众感情色彩。新世纪以来大陆青春校园在反映普遍校园生活时肯定同时体现个例,镜头自然越来越贴近当下小人物所在地域内的生活,给电影很大空间增添了趣味性与真实性,并在服装‘地域让观众感到眼睛一亮、惊喜。大陆青春校园电影叙事题材来源于大陆远古从未间断的五千年文化生活经验的沉淀,反映大众各个区域文明、民主、富强、真实的生活片段,并间接引导大众选择适合个体理想生活方式发展的形式。

  影片中表现小人物们生活时,他们操着各自熟悉的语言诉说着,方言那鲜活生命以其草根特有的气质立刻活泛起来,自然成为草根族的最佳代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言生动地传达着各区域文明的性情与趣味,20017 年丁黑导演的《阿妹的诺言》纯属一部原汁原味的陕西乡土文化片,更被称作是西部风格的主旋律电影,在语言对白、场景铺设及塑造人物形象均出自本土,用丁黑导演的话说:我们也在寻找。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中国大陆校园青春片同样需要重新赢得观众的信任才行,人物方言对白是手段之一。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