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财务管理论文

集权与分权理论及其对村级财务管理的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12 共511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青州市村级财务管理现状及有效对策
【第一章】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完善研究绪论
【2.1 2.2】委托代理与内部控制理论在村级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2.3 2.4】集权与分权理论及其对村级财务管理的影响
【3.1 3.2】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及效果评价
【3.3】影响农村财务管理模式设计和选择的因素分析
【4.1 4.2】青州市村级财务管理现行模式
【4.3】青州市现行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青州市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设计及对策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研究结论及参考文献

  2.3、集权与分权理论及其对村级财务管理的影响

  2.3.1、集权与分权理论概述

  集权理论是指在组织管理的重大决策权,大部分由上层决定;分权理论则指将决策权的组织需要分到各管理层。集权与分权理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组织管理中,绝对的集权和绝对的分权都是不可能的⑦。

  集权在农村财务管理中体现为财务管理的权力大部分集中于村“两委”和乡镇、街道两级,重大财务事项决策权主要集中于村支书或村主任手中,对农村财务管理干预较多。分权在农村财务管理中的运用,从信息与监督角度来看,是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信息与监督问 题的最有效途径。有利于农村财务信息的准确、及时收集与传达,也让村民切实感受打牌自己在农村财务管理过程中行使“第一线”监督权,既降低了管理幅度,缩短管理链条,又进一步提升了农村财务风险防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前移了反腐和防腐关口。

  集权分权理论主要解决了权力分配问题,而村级财务管理中的许多问题不能通过个人自觉自愿的方式解决,需要涉及权力分配问题,最根本的是集权和分权问题。早在 1957年,知名的经济学专家斯蒂格勒发表《地方政府功能的适用范围》一文,他认为地方政府必须要贴近民众,地方分权有利于了解所管辖地区民众的需求。斯蒂格勒的理论实质是认为公共决策应该在有最低权力层次的民众中进行,这样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实现资源分配的公平性。集权与分权的程度不同,对财政管理的影响也不同,他们是作为一种管理权限的抽象分配概念。

  2.3.2、集权理论对村级财务管理的影响

  每一个组织和机构,都必须解决内部权力分配的问题,也就是领导机构怎样适当集权的问题。在村级财务管理体系中,村委会作为群众自治性的组织,不仅仅要为村民提供相应服务及公共产品,而且要领导、管理、控制、协调财务管理工作。村委会对村级财务管理的集权制度主要是指财务管理的权限集中于村委会和乡镇(街道)两级,村支书或村委会对财务管理拥有决策权,对村级财务事务管理过多,命令过分集中,过多希望其他村支两委成员及群众执行其决定。这种集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费用,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货币资金能够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出资产的效益,提高决策的速度和精准度,使财务决策得到最快落实。但是过分集权往往也存在很多弊端,比如村干部权力过大,难以实现对村干部进行必要的监督,财务公开制度也得不到贯彻落实,村民的民主权力得不到行使,容易滋生腐败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干群矛盾。⑧而且,过分的集权不利于制度创新。因为财务决策大多由村干部决定,难以调动广大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各项政策的实验创新也无法得到保障,在这种情况下,村干部的决策如果出现失误,会给村民和整个村集体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2.3.3、分权理论对村级财务管理的影响

  奥茨在《财政联邦主义》(1972)一书中,通过一系列假定提出了分散化提供公共品的比较优势,即奥茨“分权定理”:对某种公共品来说,如果对其消费涉及全部地域的所有人口的子集,并且关于该公共品的单位供给成本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相同,那么让地方政府将一个帕累托有效的产出量提供给他们各自的选民则总是要比中央政府向全体选民提供的任何特定的且一致的产出量有效率得多。因为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更接近自己的公众,更了解其所管辖区选民的效用与需求。也就是说,如果下级政府能够和上级政府提供同样的公共品,那么由下级政府提供则效率会更高。

  ⑨使村级财务管理真正做到用权于民,归权于民,在阳光下成长。第二,保障村民民主权利。这不仅是在村级真正实现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而且对增进村民民主参与意识、养成民主参与习惯具有重大意义。群众权利无小事。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只有做到还权于民,才能实质性的确保村级财务权力运行的“阳光化”,“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第三,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效率。首先,应该鼓励村民直接参与管理村级财务,调动村民参与管理村级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有利于财务决策等村级重大事项的民主决策和执行,也有利于村级团结稳定,社会和谐。二是群众亲自参与管理,确保村级财务权力运行的“阳光化”,保证管理公平公正,有利于克服舞弊现象。三是群众参与财务管理,更能实事求是地提出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制定符合本村情况的规章制度。但是,村级财务管理分权管理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增加财务管理成本费用。二是可能陷入“各方争权,各方推责,各方有责,各方无责”的尴尬局面。

  2.3.4、村级财务管理运用分权理论的原因

  村级财务管理模式运用分权制,主要理由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村级管理体制。目前我国管理体制中的最小行政单位是村级。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三农”问题始终保持高度的关注和重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的提出,鲜明地体现出了“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利益无小事”等以民为本的思想。以村级财务管理作为落脚点,那么采用分权制进行村级财务管理,让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

  第二,中国村级本土文化。由于我国农村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民主意识、民主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都相对较为单薄,一旦其利益受损,很容易利用抗拒甚至上访的方式采取过激行为,产生极大的不和谐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村民自我维权意识的提高,村级管理中逐渐出现了民主理财、民主决策、村民听证等管理方式,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第三,村级财务管理职权的稳定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大,近年来村级发展越来越快,资金流量和会计业务工作量明显增多,而村级财务管理的职权稳定性的特点,使财务管理若不处于群众监督之下,极易出现管理混乱,滋生腐败现象。

  第四,国家政策一致性的要求。针对目前村级财务管理中出现和存在的管理漏洞、公开延迟、制度纰漏、群众不满意等问题,国家各级部门高度重视,积极研究借鉴成功经验和做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

  村级财务管理模式运用分权制,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一是多方监督,管理完善。实行村里财务分权管理之前,村级重大财务决策基本由村支书或村主任“一言堂”,由于缺乏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管理存在很大漏洞。村级账目委托镇街道代管以后,形成镇街道、村级、群众三方立体监管的局面,有效减少村级财务管理细节问题的出现和腐败问题的产生。

  二是分散权力,多方制约。村级财务管理模式运用分权制,不仅符合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因多方监管制约减少问题发生,提高财务管理的运作效率。

  三是民主决策,公正透明。村级财务管理模式运用分权制,实现民主理财与民主决策,增强村级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决策的公开性、公平性、公正性。

  四是规范管理,完善制度。村级财务管理模式运用分权制,有利于促进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

  2.4、会计寻租与会计管制及村级财务管理中会计寻租行为的适度控制

  2.4.1、会计寻租与会计管制理论综述

  会计寻租被定义为:在社会总财富水平和企业真实业绩(即经济收益)并未改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会计信息(即财务报告收益数字)来进行财富的非公平性转移和资源的不恰当配置,从而对其他社会主体利益造成损害的一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根据该定义,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准则制定权的争夺等都可以概括在会计寻租这一范畴之下,会计寻租较之具有更强的概括力和解释力,因此对会计寻租问题进行研究将能更好地指导会计实务。会计寻租行为一般包括:会计人员寻租、利用会计准则制定权的寻租等类型。从社会影响的角度看,寻租是对既得利益的重新分割与转移,且这一过程定会过程耗费大量社会经济资源。⑩所以说,会计寻租行为实质上是各个利益主体之间为了争夺更多的个人利益而发生的会计行为权利的争夺,具有较强的利益争夺性。另外,会计寻租也是各个利益集团为了各自利益相互博弈的过程,具有排他性和利益分配此消彼长的特征。

  会计管制行为在经济生活中有着重大的意义,管理的依据、管制适度及管制的必要性等问题,也是会计理论界讨会计管制一直是会计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会计管理行为不仅关系到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根据经济学原理中的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的原理,说明了会计管制的必要性。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则可以分为以下几点:一是根据经济学原理中的外部性和搭便车理论,那么仅仅依靠市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管制者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严格规范管理的程序,使之生产、经营正常化;二是根据信息不对称原理,只有在实行了会计管制的前提下,才能保护信息劣势者的利益和社会利益不收损害。

  现有的会计管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利益集团理论、公共利益理论以及公平理论。首先,利益集团理论是指,在既有的会计管制的利益集团理论框架中,利益集团作为管制的需求者,需要对那些最有效地帮助他们维护权力的协助者提供管制服务,并且试图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平衡利益集团各方的需求,实现“共赢”。第二,公共利益理论是指,当权者代表了公众利益,并以管制的方式来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因此,管制行为被认为是在管制的成本与市场运作状况有所改善之后所带来的社会收益之间的平衡第三,公平理论主要是指管制政策终将以市场的公开为导向,而且主要是针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管制。然而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借助公共目标来量化公共利益观,它使得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目标实现更有操作性。

  会计管制制度实际上最早出现与 20 世纪初的美国,当时的会计信息是由各经营主体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处理的,因而在生产、加工、提供方面具有比较大的的随意性。美国政府开始鼓励经济的自由放任,否定政府的积极干预。1929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一片萧条,生产大幅度下降、物价暴跌、失业状况空前。经济危机后,民众将带来文集根源的矛头指向了当时放任自流、缺乏规范、缺少诚信的会计市场,自此政府开始全面介入会计监管,担负起重建会计市场诚信的责任。美国国会自 1933 年起,颁布了包括《证券法》在内的多部法律,逐渐形成市场化的会计管制模式。从此以后,会计管制的范围、方式一直在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而管制通常也是对经济事件和市场感应的特殊回应。

  2.4.2、会计寻租和会计管制对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

  目前,我国村级财务管理法律法规依然不健全,在财务管理上权利监督制约明显不足,因此在我国村级财务中的会计寻租行为主要指会计在村级控制制度不完善时,为了个人一己之利可能利用职务便利造假账,篡改会计记录,职务侵占,挪用公款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犯罪行为,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可见,我们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会计寻租活动的发生和蔓延而不能从根本上将会计寻租现象消除,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逐步完善监督机制,做到外部强制监督和内部有效控制有机结合。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能够起到一定的外部管制作用,但还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仅仅外部的会计管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会计的内部控制,建立起有效的村级财务监督机制,尤其是重大财务事项的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逐步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体系。从制度层面使会计寻租者的行为始终处于各村监管之中,避免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出现。

  (2)不断地提高村民思想觉悟和民主意识,合力来扼制会计寻租行为的发生。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实现多样化培训教育等手段,让每个村民都能了解并认识到会计寻租行为的危害,尤其是对村集体和每个村民自身利益的危害,进一步扩大监督力量,营造舆论氛围,形成共同扼制会计寻租行为的合力,使其无处遁形。

  (3)畅通维权渠道,加大惩处力度。维护村集体及村民合理利益,对因会计寻租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或影响,要进行充分的取证,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并严格依法处理相关责任人,避免出现不管不问的情况出现从而损害村集体、村民的合法利益,打击村民监督的积极性。

  (4)实现村级财务公开透明。加大并不断强化村级财务的公开力度,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形式,对村级财务事项进行公开,接受全体村民监督,避免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出现。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