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财务管理论文

委托代理与内部控制理论在村级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12 共495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青州市村级财务管理现状及有效对策
【第一章】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完善研究绪论
【2.1 2.2】委托代理与内部控制理论在村级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2.3 2.4】集权与分权理论及其对村级财务管理的影响
【3.1 3.2】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及效果评价
【3.3】影响农村财务管理模式设计和选择的因素分析
【4.1 4.2】青州市村级财务管理现行模式
【4.3】青州市现行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青州市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设计及对策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研究结论及参考文献

  2、村级财务管理相关理论分析

  2.1、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在村级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1.1、委托代理理论概述

  上世纪30年代,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由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提出,他们认为企业所有者(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模式存有极大的弊端,强调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应当分离,企业所有者可以保留剩余索取权,而将经营权利让渡,这就是所谓的会计委托代理制。这个理论大多被应用于企业会计核算中。

  委托代理理论是制度经济学课题中契约理论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所研究的委托代理关系主要是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以‘一种明示或隐含的契约’为依据,指定或者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来为其服务。与之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并且根据后者所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来支付相应的报酬”③。其中,授权者即委托人,被授权者即代理人。委托代理关系起源于“专业化”的存在,而现代意义的委托代理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罗斯界定为“如果当事人双方,其中代理人一方代表委托人一方的利益行使某些决策权,则代理关系就随之产”。事实上,委托代理理论并不是从传统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企业内部或者是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它在解释一些组织现象时较一般的微观经济学更加深刻。

  委托代理理论强调委托代理关系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伴随生产力发展和规模化大生产的出现而产生的代理关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劳动分工进一步细化,而作为权利的所有者的劳动者却由于知识、能力和精力的原因不能行使所有的权利;另一方面是因为专业化的分工催生了一大批具有精细专业知识的代理人员,他们有精力、亦有能力去代理行使好被委托的权利。然而,在委托代理的关系当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样、所有信息不对等,从而委托人所追求的,是自己的财富更大,而代理人追求的则是其工资津贴收入、奢侈消费和闲暇时间最大化,这种不对称必然会导致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所以说,如果没有有效的制度安排,代理人的行为最终就很可能对委托人的利益造成损害。而委托代理关系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2.1.2、委托代理理论在村级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委托代理关系普遍存在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被用于解决各种问题。譬如在国有企业中,委托代理关系可以用来处理国家与国企经理、国企经理与雇员,或者国企所有者与注册会计师,公司股东与经理之间的关系等。在社会中,处理政客与选民、医生与病患、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等。所以说,寻求激励的影响因素,或者说设计最优的激励机制,都会呗广泛的应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是指由村庄内部的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大会授权,乡镇会计同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代理服务机构签订委托记账协议,并由会计委托代理机构面向农民和村集体提供成本核算等记账服务,以及与财务公开有关的各类信息的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也为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实施、减轻农民负担、实现集体收益分配提供了核算依据,是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这种模式将农村会计人员从村干部的控制中独立出来,这样的会计核算比较规范,便于上级和村民的监督检查,有利于村级财务管理。这种模式的实质是改变了原有的农村会计管理权限,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将农村会计人员由村委会选聘改为由政府有关部门委派。

  委托代理理论在村级财务管理的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村级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委托代理理论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激励代理人依照法律法规去行使应有的会计职权,使得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和客观性都得到很大程度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其监督效用,使委托人与代人之间互相监督、制约,最大程度上减少和避免村级财务管理中漏洞的出现,进而促进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最后,委托代理程序的严格履行,使得村民能够借助村民代表大会或民主理财的方式表达自身诉求、行使自己的权力,确保集体决策的公平、公正和民主,使村内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本文在第4章中所提出的村级财务管理的模式中,很多模式都是委托代理理论的应用。其中,村账代管模式是最普遍的一种模式,主要是指在村两委会的组织下,村委会或村合作经济组织代替全体村民行使权力,委托乡(镇、街)会计核算中心进行账务处理以及财务监督的工作。在村账代管模式下,村合作经济组织或者有村委会作为委托人,代理全体村民行使其委托权,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乡(镇、街)会计核算服务中心作为代理人,去监督村级财务、账务的处理过程,及对大额资金使用及违规违纪等问题。这种由村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或民主理财小组直接或间接行使民主权利,村民、村委会、会计核算中心三方各司其职、互相监督的格局,有利于形成村组织和村民合作治理的格局,打造“阳光”财务。另外,村级会计委派制也是村级财务管理中的一种应用方式,这种模式是乡镇经济管理服务站通过向村级委派出会计人员,建立健全监督、考核、管理机制,来找到保障村民自治和村级会计委派之间寻找最佳节点,从而进一步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

  2.2、内部控制理论及其在村级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2.2.1、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早在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一篇名为《内部控制: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首次针对对、内部控制理论做出权威性定义:“内部控制主要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都被广泛应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和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推动企业坚持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④内部控制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的产物,是企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内部管理的有效工具,可以实现自动预警系统和维护系统,在各种类型的组织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单位必须着眼于长远,将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以便做出能够符合单位发展战略需求、提升单位持续性发展能力、并创造长远价值的策略选择。在这一过程中,单位一方面需要更具自身所处经济社会环境和自身行业特点来健全和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另一方面,做好信息公开,对外公开或公布真实且完整的信息报告,借此提升单位的公信力,建立并维护良好的组织形象。建立健全良好的内部控制,必须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发展,为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因此,实施内部控制, 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程序:即内部控制程序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存在多余的控制程序;第三则要确保真实有效,即内部控制在实际运行中是否真正有效。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要遵循合法性、合理性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第二,要遵循全面性原则,确保内部控制系统内容全面,做到对人、财、物的全方位覆盖管理;第三,要遵循及时性原则,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外部环境的改变,以及单位经营管理战略、方针、理念等内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修改或完善;第四,要遵循可行性原则,保证兼顾内部控制制度的高效和简便易行;第五,要遵循有效性原则,及时对内部控制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修改,快速精准地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保证内部控制真正发挥实效;第六,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实行内部控制花费的成本和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控制效果。

  此外,健全完善高效率的评价体系是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切实可行和具有实效性的关键所在。一个较为健全完善的评价体系,一是要有完整的评价内容,建立分工的明确,完善的授权、执行手续,还有严格的奖惩措施、岗位责任制规范等一整套评价体系;第二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程序,即内部控制程序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存在多余的控制程序;第三要确保真实有效,即内部控制在实际运行中是否真正有效。

  2.2.2、内部控制理论及其在村级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内部控制理论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应用的现状

  在我国农村,对内部控制理论往往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很多农村管理者将内部控制仅仅视为文件、手册,流于表面,与实际工作并不相关,在村级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没有真正运用内部控制理论。在不少农村中,村级治理结构存在很大问题,很多地区完全没有内部控制的概念,村干部之间缺少相应的相互制衡机制,重大问题的决策往往由村长或书记一人说了算,村民委员会形同虚设,村民的民主监督得不到发挥。有的村会计还停留在生产队时代的业务水平,未能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村干部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到位,随意干扰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完全脱离了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损害了集体和村民的利益。⑤

  (2)如何保障内部控制理论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合理应用

  为了保证村级财务工作的公正、公平,保证村民真正将民主权和监督权落实到位,在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内部控制理论的重要性凸现出来。根据内部控制理论,在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民主理财小组、普通村民、财务人员五个部门做到各司其职,互相牵制,互相监督,保证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要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管理权和决策权

  在村级财务管理中,村民委员会有权制定和执行符合本村实际状况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具体的流程为,先由村民委员会通过组织或召集村民(代表)会议,征询村民建议,讨论并决定有关重大村级事务,例如审议村委员财务收支情况报告、制定村规民约等。此外,还要监督执行村民(代表)大会的各项决定,如设立财务公开栏,按规定时间对村级财务收支和重大的财务决策事项进行对外公布。在此过程中,村委会负责人或村支部书记对村级财务具有最终审批权。

  第二,要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的民主权和监督权

  在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村民(代表)大会除了讨论决定重大财务事项,审议村民委员会提交的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报告,还需要综合评价村委会的理财行为、理财能力以及理财结果,讨论商议并通过村委会起草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及财务管理制度等重要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对全体村民负责。

  第三,要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

  民主理财小组须由村民选举产生,一般由 3 至 7 人组成,但支村两委成员不得担任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民主理财小组对村民(代表)会议负责,监督、检查财务公开情况。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财务,接受公开的监督、检查情况。

  第四,村民要充分行使监督权、管理权、决策权和建议权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因而村民在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享有监督、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建议、批评等权利。村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或民主理财小组直接或间接的行使自身应权力,起到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的关键作用。

  第五,财务人员要尽职尽责,履行好权力和义务

  财务人员的活动应贯穿内部控制的始终,这不仅是简单意义上的财务核算,并且要在依法进行会计核算与提供会计信息的同时,及时向村民(代表)大会或民主理财小组报告内部控制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漏洞,以便更好的开展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3)内部控制理论在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村账乡(镇、街)代管是目前内部控制理论在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具体应用的最典型的记账模式。村账乡(镇、街)代管主要是指村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或民主理财小组行使监督权,之后由村民(代表)大会对财务事项作出决策,由村委会执行村民(代表)大会的决策,而乡(镇、街道)采取代管方式,通过授权村委会对村级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和业务指导。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真正在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做到最直观、高效地民主化监督、管理与民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有效的防治违纪违规行为和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