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比较语言学论文

英汉语表示被动语态的形式对比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8-25 共5419字
论文摘要

  一、概述

  被动语态是所有语言的普遍范畴。它同人的认知体验密切联系。英语语态是动词的一种语法范畴,表达主语和动词谓语之间的语法和语义关系。英语动词有主动语态(activevoice)和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之分,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根据相应规则,只有需要动作对象的及物动词,才有被动语态。英语被动语态用句子形式表示,可以区分为有形标志的被动句和主动形式的被动句。汉语也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徐德宽指出,“很久以来‘,被’字句一直是汉语语法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重点,而‘被’字句的词类归属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本文通过英汉语表示被动语态的形式的对比,旨在从深层揭示被动语态的本质。

  二、形式分析

  英汉被动语态的表达形式有共性和个性之分。

  (一)共性

  各种语言的被动句都存在普遍性,包括形式和意义。彭玉海在探讨俄汉被动句的认知共性中说:“一种句式除了句法结构所反映的大致相同内容的基本情景外,还必须将完整的语义所包含的认知因素考虑在内,这就给语言的认知分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彭玉海从顺序原则、包容原则、相邻原则和经济原则出发,得出结论:“一个结构式就是一个形义结合体,它既不是完全任意的,也不是完全可推导的,而是可解释的或有理据的(motivated)。从一个认知领域到另一个认知领域,是整体性的心理意象或心理‘完形’的投射,而不是组成部分的投射。在俄汉被动句的语义分析中,顺序、包容、邻近、数量 4 条认知原则在意义(概念)领域和句式结构的形式领域同时起作用,或者说在意义域起作用的原则也‘投射’到形式域,这就是所谓的语法认知‘象似性’或语法隐喻,从意义认知域向形式认知域的投射。分析表明,俄汉语被动句在语言认知层面上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统一,从认知原则出发确立被动句式的整体意义,这一做法能为英汉被动句之间的共性特征作出认知方面新的解释。”

  下面,我们从有形式标记和无形式标记出发,分别考察英汉被动语态。

  1. 有形标志的共性
  英语被动语态主要表现在动词的词性变化上(be + V-ed)。其句型为:S(person)+ VP(be + V-ed)+A(by or with +agent).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patient),谓语是由助动词 be 或相当于 be 的助动词和一个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组成的动词短语(verb phrase),带有或不带表示动作执行者或工具方式的短语(adverbial of agent)构成被动语态。而汉语被动句,虽然动词本身不发生任何词性变化,没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分,但却常常使用具有被动意义的功能词,如“被”、“让”、“给”、“叫”、“把”、“将”、“使”、“由”、“是……的”,“为……所”等表示被动;也可以由本身有被动含义的“遭”、“受”、“投”等动词直接体现。可概括为以下两个句子模式。

  (1)句子模式 SVO(Passive of SVO):

  ①The glass was broken by my brother.// 玻璃杯被我弟弟打破了。

  ②The lady was robbed by two gangsters.// 这女士遭到两个歹徒抢劫。

  ③Our clothes were soaked with sweat.// 我们的衣服给汗水湿透了。

  2)句子模式 SvoO(Passive of SvoO):

  ①The lecture was given to us by Mr. Hobbs yesterday.//昨天的讲座是霍布斯先生开的。

  ②The enemy was forced to retreat by our army. // 敌人被我军迫退。

  ③She was elected chairman by the students’Union.// 她被学生会选为主席。

  2. 无形标志的共性
  在英语交际中,并非所有表示被动意义的手段都体现在动词的词性变化上(be + V-ed)。相反,存在许多以主动形式出现却带有被动意义的结构,我们称其为无形式标记被动语态(un-marked passives)。有意义的是,汉语同样也存在这种语言现象:

  用主动语气表示被动意义。对此,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情况。

  (1)句子模式 be + prep. + n(.V-ing)①The rumour is beyond belief.这种谣言不可信。②The racial problem in USA are far from their solution(=are by no means solved).// 美国的种族问题远远没有得到解决。

  (2)某些及物动词用作不及物动词,表示被动语态。这类及物动词有 clean,lock,fill,cut,wash,print 等。①The beef cuts tender.// 这牛肉切起来很嫩。②The clothes washed clean.// 这衣服洗得干净。

  (3)以主动语态出现的不定式结构表示被动意义。此处,可以模式化为 4 种情况。①adj. + infinitiveThe car is very expensive to overhaul.// 这辆汽车大修起来很费钱。②too + adj. + infiA. Atoms are too small to see.//原子太小,无法看到。B. The oil blur on the surface is too thick to wipe off.//面上的油污太厚,擦不掉。③n. + infinitive(不定式词类活用,用作名词或代词的定语)A.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solve.// 有许多问题要解决。B. I have got something to say.//我有几句话要说。C. I have brought you an interesting book to read.// 我给你带来一本可读的有趣的书。⑷be + infinitiveA. The house is to le(t= to be let).// 此房出租。B. You are to blame for thi(s= to be blamed).// 这事要怪你。

  (4)出现在某些及物动词的后面,如:(deserve,require,need,want,stand 等)(worthworth while)。动名词的被动语态具有被动意义。例如:①He deserves punishing.// 他应该受到惩罚。②Your room wants white washing.// 你的房子要粉刷了。③Her design is worth studying.// 她的设计值得研究。

  从词语分析可以看出,英汉被动语态表达方式上的共性是:第一,带被动标志结构的被动语态;第二,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的意念被动语态(notional passive)。不过,两种类型的被动语态在各自语言中的使用频率不尽相同。与汉语相比,英语带被动标志结构的被动语态的使用比意念被动语态多。至于被动语态之间的不同,我们将在下面讨论。

  (二)个性

  对比语言学从一产生就十分明确,是属于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学科,它强调重点研究两种语言的差异,这一特点从沃尔夫、拉多和詹姆斯的论述中看得很清楚。伯伦(P. V. Buren)和德温(R. Dirven)提出对比语言学……可以增强对语言结构的认识,可了解语言体系之间的关系,即作为一种发现程序(discovery procedure),以寻求不同语言的通性。1978 年,布赖顿斯坦(P. H. Breiten-stein)认为对比语言学可分为科学性的和教学性的两类。第二,对比语言学随着理论语言学的发展而发展,随着语言学理论的变化而变化。迪皮特罗总结说:“一种对比分析会变得同与之相连的语言理论一样复杂,……一旦理论发生了变化,新的对比途径也就会出现。如果理论本身有不一致的地方,那么,在把这种理论应用于对比分析时,这些矛盾也就会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来。”

  严复的《英文汉话》与马建忠等人都对英汉对比研究做出重要贡献。他总结说:“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语言的比较,就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研究的科学结论。”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明确提出“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言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并在书中“把汉语同印欧语尤其是英语作了画龙点晴式的比较”。1947 年出版了《中国人学英语》,他在序言中说:“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1977 年发表了《通过对比研究语法》的着名演讲。“英汉对比研究作为一个学科在中国正式诞生了。吕叔湘为《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题词:“指明事物的异同所在不难,追究何以有这些异同就不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恰是对比研究的最终目的。”

  她的题词高屋建瓴地为这个学科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所以成了学者反复引用的名言。现在我国对比语言学领域的代表人物包括:许余龙、潘文国、王菊泉、刘重德等。

  运用对比语言学,可发现不同语言之间的同和异,进而以同为基础,重点解决异的相互转化。此处的“转化”就是语际翻译,当然包括英汉互译。韩红指出:“这两个学科(对比语言学与翻译———引者)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在目标语与目的语之间展开研究;既可以在同一种语言不同历史横断面(比如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等) 之间展开,也可以在不同语言(比如俄汉、英汉等)之间展开。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则在于:‘对比语言学旨在通过对比发现所比较的两者之间的异同;而翻译的终极目标是在异同基础上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转换。转换需要在大致相同的基础上着力处理异同。’可见,对比语言学是翻译学的基础,在前者的基础上从事翻译必将事半功倍。由此,产生一种翻译理念:在对比语言基础上建构翻译的转换机制和体系。”因此,讨论英汉互译,同样有助于对比的开展。

  (三)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第 2 代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为理论背景,在反对主流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上诞生,大约在 1980 年代后期至 1990 年代开始成型。认知语言学涉及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针对生成语言学天赋观,提出: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基本上都必须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

  认知语言学不是一种单一的语言理论,而是代表一种研究范式,是多种认知语言理论的统称,其特点是把人们的日常经验看成是语言使用的基础,着重阐释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语言理论对语言所持的基本假设都大同小异,都不同程度地在讨论和关注的具体语言现象上有所差别。认知语言学主要理论方法有:Fillmore、Goldberg等人的“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一些英语学习者在英汉互译时,往往认为汉语中带有“被”、“遭”、“受”、“由”等词的句子,应该译成相应的英语被动句;而英语被动句则应该译成汉语被动句,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英汉互译未必都用对应形式表示,因为,英汉两个民族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而且,汉语的“句法功能比较灵活”。

  英汉语在构词、词法和句法上都有着自己的个性。英语是突出主语的(subject prominent)语言;汉语是“主题突出”(topicprominent)语言。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主语是英语句子中不可缺少的成分(祈使句例外),而汉语句子却不一定;第二,英语主语,通常人作为实施主位置于动词前面,而汉语句子主语的体现形式则要灵活、复杂得多,主语既可以是实施者,也可以是受害,甚至可以是时间、地点、工具、方式等;第三,汉语多用人称主语,句式倾向于主动句,当人称不言而喻或者不清楚时,常常隐含或者省略;英语则用“非人称”主语,句式倾向于被动或者主、被并重。

  上述两种语言的差异,使得英汉被动语态在实施语际转换时,必须以意义为基础,而不能刻意追求形式对等。一旦被动语态更加能够传情达义时,可以直译为被动语态句。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习惯表达法和各自的语感进行变通,实现准确性和自然得体性。

  1. 汉语被动句译成英语主动句

  (1)“把”“、将”句型译成英语祈使句:把门关上。The dooris closed(.×)/ Close the door(.√)(2)“把”句型译成英文的 SVO结构:学生把作文交了。The compositions have been handed inby the students.(×)The students handed in their compositions.

  (√)(3)“把”“、受”“、被”句型译为英文的其他主动句型:他应该受到责备。He is to be blamed(.×)/ He is to blame(.√)2. 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主动句。。

  (1)英语被动句中的主语在汉语文中作主语:She was fullyoccupied in writing letters.她被写信充分占据了。(直译)/ 她忙于写信,一点空儿也没有。(意译)(2)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的无主语句:Life cannot be understood without much charity.没有爱心就无法了解人生。(3)英语被动句译成加主语的汉语主动句,如“有人”、“大家”、“我们”、“人们”等:A woman washeard moaning after midnight. 有人听到一名女子在午夜后呻吟。(4)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带“希望”、“据报道”、“据推测”等的无主语句:如:(It’s said that ...;It’s reported that...;It’sguessed that...etc.).It’s reported that 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swere seen over our town last night.据报道,不明飞行物昨夜在我市上空出现。(5)将英语被动句中的主语译作汉语译文中的宾语:A wall was broken down by firemen to get to the house.消防队员拆除一堵墙,才能靠近那房子。

  三、深层解读

  英汉语都有被动语态,熊学亮、王志军告诉我们,“在英汉语教学与研究中,往往会产生‘汉语动词无形态变化,或无语态概念’的错觉。其实,语态概念表示的是主谓关系,属句法范畴,不单纯是动词形态问题,动词形态仅从属于主谓关系。因此,汉英两种语言在主、被动语态上的概念,理论上应该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其表达形式却有同有异。

  其实,被动语态只是一种语法范畴,其功能是运用语言来符号化人所意识到的事物。事物存在于世界之中,它本身相对恒定,发生变化的是人的意识方式和意识焦点。因为这些变化,语言的相应表达方式自然不同,于是就出现主动、被动之别。同时,语言具有民族性,因此,英汉语中相同的语法范畴(包括被动语态)存在不同特点。

  总之,被动语态是由人的意识方式、意识焦点和民族性所致。这说明,语言是人的存在方式;研究语言,应该从人,及人的世界切入。

  参考文献:

  [1]徐德宽. 基于最简方案框架的汉语“被”子结构研究[J].外语学刊,2007(4).
  [2][3]彭玉海.论俄汉被动句的认知共性[J].外语学习,2006(6).
  [4]吕叔湘.“把”字用法的研究[A].汉语语法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56.
  [5]韩红. 对比语言学:诠释与批判[J].外语学刊,2006(5).
  [6]熊仲儒. 汉语被动句句法结构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3).
  [7]熊仲儒. 汉语的被动范畴“给”[J].外语学刊,2006(2).
  [8]熊学亮,王志军.英汉被动句的认知对比分析[J].外语学刊,2001(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