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安全教育论文

高校体育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体制的建设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30 共4557字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13 和 2014 数据显示: 截止2012 年底和 2013 年底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分别为:2563. 2973 万和 2647. 4679 万; 毕业人数分别为: 643.8576 万和 747. 8009 万[1].绝大多数的高等学校位于城市,决定了大学生在读期间主要的生活空间处于各类城市中; 而每年 700 多万的高校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去向也选择了城市,不同之处主要集中于是选择大城市就业还是小城市就业。而 2015 年 1 月 1 日,在上海外滩发生大规模踩踏事件,导致 36 人死亡,49 人受伤。其中,遇难者中包含多名在校大学生和高校毕业学生。这一事件为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针对高校学生在读期间以及就业后的生活空间特点,在高校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能够更具有针对性; 以及如何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更好、更快的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力争广大学生在面对安全事故的时候尽量减少或避免生命伤害。

  本研究在高校改革大背景下,针对高校学生主要生活空间特点,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各类运动技能和健康知识,积极开展生命安全教育与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实践性探索。

  1. 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目标的构建

  《新课标》已经非常明确的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目标和具体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并划分了水平一到六个层次。我们在探索生命安全教育如何更好的融入体育课程过程中应该在现有的课程目标和学习领域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更好的融合,力争使生命安全教育成为目前高校体育课程的有益补充。同时,由于,在高校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是针对大学生目前和将来生活空间特点而进行的特定性教育,和之前小学、初中、高中学习阶段的生命安全教育不具有连贯性,所以,在具体的水平层次划分过程中没有必要去刻意套用《新课标》中的水平一到六。根据以上原因,在现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下针对性的内容:

  1. 1 课程目标

  通过高校体育课程中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学习,学生将:

  1. 1. 1 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力争防患于未然;【1】

  
  1. 1. 2 正确认识各类城市中常见的安全事故、掌握几种常见的避险技能,力争面对突发事故时处乱不惊、从容应对;
  
  1. 2 学习领域目标及水平层次

  生命安全教育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学习领域目标仍旧参考《新课标》中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进行划分。同时,在具体内容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补充。由于,本研究的教育对象具有针对性( 高校大学生) ; 教育方式为融入到现有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来,学时数量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因此,在具体的水平层次划分的时候为了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更具有操作性,只进行了两个层次的划分。具体见表 1.

  2. 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构建

  生命安全教育是指针对遭遇突发性时间、灾害性事故的应变、应急能力,避免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遇到人身伤害事故的自我保护、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2].虽然,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有不同的分类方式,但是,总体上来讲主要从认知教育和技能教育二个方向进行开展。

  由于,生命安全教育对象不同,以及教育对象所处的生活空间不同,在具体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也应该更具有针对性,这样在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同时,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例如: 针对处于云南、四川等大山里面的生命安全教育对象应该更重视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故的知识和技能教育; 针对处于城市中的生命安全教育则更应该传授大楼火灾、城市内涝以及交通事故灾害等的避险技能和安全救护技能; 针对小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需要更加注重避险技能的培养; 对于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需要在掌握避险技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针对男性同学进行生命安全教育需要着重培养避险技能,而针对女同学则更应该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等等。

  2. 1 本研究根据生命安全教育的定义和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目标,初步确定了 4 个一级指标,分别为: 避险技能教育、救护技能教育、运动安全技能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

  2. 2 根据以上 4 个一级指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提出 20 个二级指标,然后,结合相关专家面谈结果筛选出 14 个二级指标,见表 2.

  2. 3 根据高校大学生目前和将来主要生活空间为城市这一特点,把 14 个二级指标进一步细化为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内容。例如: 火灾逃生技能教育中的火灾特指大楼火灾逃生技能教育和使用电器引起火灾而应该具备的避险技能; 水灾逃生技能教育中的水灾特指: 城市内涝造成各种灾害的避险技能和人或车溺水后应该具备的避险技能教育; 而救护技能则以最常见的包扎和固定、搬运伤员、人工呼吸和心脏复苏为主要教授内容。
  
  3. 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教学计划的构建

  3. 1 教学计划的内涵和特征

  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总方向和总结构,具体规定了教学内容的顺序、教学时数等。首先,教学计划应该具有可操作性; 其次,教学内容顺序和教学时数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最后,应该因地制宜,从现有教学资源实际情况出发。

  3. 2 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计划制定原则

  3. 2. 1 教育内容尽量融入目前课程,尽量少占用单独学时数由于,受到国家高校教学和学生培养方案改革的影响,绝大多数高校体育课程的学时数集中在 28-36 学时/学期。从整体数量来看,高校体育课程总学时数量偏低。所以,在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相关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尽量融入到目前的专项课程中去,少额外占用新的学时数。

  3. 2. 2 更充分、有效的利用室内课教学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主要以技能传授为主,所以,主要的教学形式为室外课教学。但是,南方高校经常因为下雨天气; 北方高校因为恶劣风雪天气,无法进行正常的室外课教学。同时,传统的室内课教学又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可以把生命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到室内课教学中来,既能充实体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又能顺利利用现有资源实现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融入。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