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安全教育论文

生命安全教育相关理论概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1-07 共4179字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生命安全教育概述
  
  通过文献查阅,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关于生命安全教育概念界定,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例如:
  
  马忠利(2011)在《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增设生命安全教育方向的思考》一文中指出:生命安全教育属于安全类教育,二者是从属关系。生命安全教育,从字面上讲包含“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两个方面作为安全问题,它涉及到交通消防安全、人身伤害安全、饮食安全、设施安全、教学行为安全、心理健康安全等多方面公共安全教育。也是近些年才引起人们重视的安全类教育的一个分支。公共安全教育也包括珍爱生命、提高生存技巧与安全活动技能等方面的内容。生命安全教育与其某些方面的内容有相似性生命安全教育与公共安全教育有交叉重叠的一部分。
  
  王子朴,李晓天(2012)在《我国学校体育实行生命安全教育的研究》一文中指出:生命安全教育是指针对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的应急、应变能力,避免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遇到人身伤害的自我保护、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通常情况下,生命安全课程主要是培养人类在其活动领域中,预防自然和人为危险、预防各种有害因素的理论和实践的一种科学知识体系。其目的在于,形成人们对自身周围安全问题的自觉和负责态度,培养学生认识和评价人的生活环境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并选择抵御危险的防御方法,以及在出现危险时消除不良后果和进行自救、互救的方法。因此,生命安全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鲁国斌,王迪(2013)在《生命安全教育:学校体育的诉求与契合》一文中,关于生命安全教育是这样论述的:如果从安全教育层面讲,它的内涵与定义范围更为广泛,生命安全教育属于安全类教育,二者是从属关系,生命安全教育包括生命与安全教育两个方面。关于生命安全课程,应该是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预防自然的、人为的安全问题的态度,认识生活环境中各种有害因素的知识和技能,对其进行防御的理论和实践科学知识体系。
  
  本研究认为生命安全教育就是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的一个完美结合,是培养个体对自身周围环境形成自觉自醒的态度,掌握应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因素,主要是从教育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体育教学为载体,通过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来丰富学生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伤害事故的科学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应急避险技能,主要是实践层面上应对安全事故的各种身体应急机制的训练。
  
  2.2 学校安全问题概述
  
  2.2.1 学校安全问题的内容和范畴
  
  安全问题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校园安全事故的频发,无形间增加了校园安全工作的难度。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导致学校安全问题增多、形式变化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础设施问题。校园的基础设施普遍存在设计不合理等不合格问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缺乏照明设施,楼梯间过于拥堵,疏散通道不健全,在上下课都很容易发生践踏事故,更何况是在自然灾害等紧急事件来临时,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食品安全问题。虽然我国高度重视学生的饮食营养和安全问题,并且开展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下拨资金进行食堂改造,但很多学校的餐厅实行外包制,学校缺乏对餐厅食品安全监督机制,导致校园餐厅的安全卫生问题严重,校园学生中毒等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第三,交通安全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交通伤害已经是世界范围内 10 岁至 24 岁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绝大部分事故都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
  
  交通安全问题也是困扰我国青少年的问题,校车事故等交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学校校车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等。
  
  第四,校园伤害问题。目前中学生生存环境复杂,每年都有校园伤害事件的报道,例如马加爵事件、复旦投毒事件等,学生对生命的漠视,导致了校园伤害事故的升级,社会各种暴力因素逐步渗入校园,主要涉及暴力威胁教师和学生,抢劫财物、绑架甚至凶杀,对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害极大,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第五,自然灾害问题。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而且分布区域广,我国青少年生命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能力,学校和社会缺乏必要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演练,导致学生逃生自救技能缺失,在灾害发生时,学生普遍表现出慌张、不知所措等现象,根本无法采取必要的避险措施,导致损失惨重。
  
  2.2.2 中学生生命安全问题
  
  2.2.2.1 中学生生命意义的模糊
  
  中学生的年龄大多在 12 到 18 岁之间,进入了青春期阶段,属于一个人成长发育的矛盾多发期。生理和心理还未发育成熟,情绪波动较大,现有的学校教育缺乏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关注,导致学生无法安全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学生无法体会生命的珍贵和意义,更不会尊重自己和珍惜他人的生命。现在通讯技术发达,电影行业暴力文化的盛行,学生都羡慕古惑仔式的生活,尤其是男同学,导致学生对生命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困惑,漠视生命。现在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方式过于简单极端,尤其是家长,不注意和孩子的沟通,导致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困惑中,又不敢和家长老师进行及时的沟通,长期处于高压紧张状态下,遇到事情不是逃避就是极端的以暴制暴,缺乏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面对压力时的承受能力较弱,对生命价值和生命现象认识模糊的学生大有人在。
  
  2.2.2.2 应急避险技能较弱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自然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社会矛盾突出,社会伤害事件以及校园伤害事故给中学生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据教育部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6 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各类安全事故中,事故灾难(溺水、交通、踩踏、一氧化碳中毒、房屋倒塌、意外事故)占 59%;社会安全事故(斗殴、校园伤害、自杀、住宅火灾)占 31%;自然灾害(洪水、龙卷风、地震、冰雹、暴雨、塌方)占 10%.
  
  从整体上看,2006 年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中,61.61%发生在校外,主要以溺水和交通事故为主,两类事故发生数量占全年各类事故总数的50.89%,造成的学生死亡人数超过了全年事故死亡总人数的 60%.
  
  中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生命安全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这些数字充分体现出生命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这些问题严重侵蚀我国中学生的生命,严重影响家庭幸福,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团结,从而制约我国的社会发展。
  
  2.2.2.3 中学生安全问题的特征
  
  中学生安全问题多发,具体事故发生比例特征如下:溺水事故占 31%、交通事故占 20%、校园伤害事故占 14%、斗殴事故占 11%、自然伤害事故占 11%、自杀事故和学生踩踏事故占 7%、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和房屋倒塌占 3%、其它意外事故占3%.自然灾害事故是学生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而相关研究表明在这些事故中,有一半是可以通过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而避免的。
  
  2.2.3 体育教学的生命安全价值
  
  2.2.3.1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
  
  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一个人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根本保障,生命安全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个体的生命质量,一个健康的体质是提升生命质量的基本。所以,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个体个人的问题,还是家庭和整个社会的问题。一个健康的生命不是光靠遗传,关键需要后天的锻炼,这正是体育教学最直接的价值体现。随着社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肌肉做功越来越少,对体育的需求也就随之提高,甚至成为生活中的不可或缺。一个健康的身体离不开体育运动,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情,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通过长时间的体育锻炼达到身体的健康。
  
  2.2.3.2 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生命的体验
  
  现在的青少年根本不懂什么是生命真正的意义,缺乏对生命意义的体验,这些问题任其发展都会成为孩子走入歧途的诱因。当前校园安全事故频发,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最基本的生命安全意识,对生命安全缺乏全面合理的认识。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温室里的花朵,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差,不能合理的调控自己的情绪,心理素质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给予学生过多的压力,有些学生在面对这些压力和挫折的时候容易产生焦虑、怨天尤人等心理问题,严重的会采取报复他人的行为或者伤害自己的生命。当这些压力产生以后,我们需要教育孩子,告诉他们如何将这些压力进行有效的排遣,从而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目的。体育不仅是单纯的身体锻炼,只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就一定会时刻面对成败的考验,长期的体育锻炼可以让学生学会有效的自我情绪管理,还可以在运动中学会与人相处,体验到被人帮助和帮助别人的乐趣。体育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认知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避免学生的情绪走极端,注重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控制情绪应对挫折的能力,从而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不应该仅仅提留在运动技能的教学上,应该往更深层次上发掘,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急避险意识和固定的应急避险行为模式。
  
  2.2.3.3 有助于更好的发掘体育教学的生命本质
  
  体育教学的生命本质较其他学科而言是最完整的。原始体育主要源于生命的保护,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自我生命的保护,到后来是为了生产发展的需要,都是一种最基本的生存的需求,也是持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追求。随着氏族部落和社会的出现,体育就开始慢慢有了变化。从最开始的带有浓厚的政治外交色彩的体育,到后来带有功利色彩的竞技体育,再到现在的”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理念的诞生,体育的发展经历了极其复杂又曲折的过程。尽管如此,体育教学还是没有回归到体育的本质。体育的本质就是生命安全和健康。”以生命的视角审视体育教学,所要做的就是通过最具体的体育实践活动和创造活动唤醒生命、激扬生命,引导学生去展示生命的力量,使生命通过体育教育而获得自身的透明性,以体现自身生命质量的完美性和完整性。
    
  “体育教学是集运动技能、心理素质于一体的教学活动,与其它学科教育相比,体育教学不仅实践性强,在学生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也是其它学科不能比的。有人形象的将健康比作是1,金钱、地位等就是跟在 1 后面的那些 0,只有有了前面的这个 1,后面的 0 才有了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这个 1,再多的 0 都没有意义。学校体育教学就应当以学生的生命安全为前提,没有了生命安全一切都是空谈。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