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形式主义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5-28 共4655字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开办多年了,应该说,职业教育为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在培养具有高技能型人才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如果静下心来,回顾一下这几年的职业教育历程,我们也会发现一些必须引起注意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水土不服的德式职业教育模式
  
  曾几何时,我国的几个职业教育顶层工作者苦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于是到职业教育领先的德国取经,给国人带回了德式职业教育模式。一时间,我国的职业教育人好像找到了职业教育的救星,于是乎,地域不分南北、课程不分文理,疯狂地追捧、全盘照搬或效仿。

  记得那时,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任务之一,[1]就是让老师们夜以继日地制作以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为内容的“六步法”德式教学特点的课件。

  当时,在教师的潜意识中,这种课件做完了,评估的任务就完成了,不管是适合这种模式的工科专业课程,还是无法以这种模式教学的理科课程或文史课程,都千篇一律地效仿。记得一位倡导德式教学模式的专家作关于德式教学模式的讲座时,质问老师们:“数学、语文两门学科,都有老师按德式教学模式做了课程,你们说还有什么课程是不能做的”?于是乎,德式课程做得成功如否,成为当年职业院校评估成功的重要指标。为此,全体职业学院开始总动员,全体职业教师开始加班加点努力效仿,做得好的还可以到德国去考察学习,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后,课程最后都按要求做完了,可是后来的效果又怎么样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去当初课程做得好的学院看看,你一定会发现,大家的教学方式没有一点变化,所谓的德式教学模式我们根本就看不到。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因为当时我们没有从实际出发考虑问题,因为我们只是在跟风行事,因为德式教育模式在我国水土不服。

  德式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任务教学法实施教学,也就是把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按照[1]“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法”来组织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制订方案、实施方案,最后由教师来评价学生。通过真实的任务作为教学载体,使学生能够体验实际的生产及工作过程。比如,以发动机故障检测教学为例,实际教学过程为发现故障、诊断故障、排除故障,最后进行维修质量评估。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只是进行适当讲解,同时加以引导、监导、监督和评价。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必须提前准备好各种媒体学习资料、任务工单、教学课件等,并准备好教学场地及教学中必须的设备。乍一看,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职业教学模式,对于很多专业课程,特别是技能型课程,如果这么施教是很合适的。

  可是,如果要很好的实现,必须得有些前提条件,比如教学资源、学生人数等。德式教学模式每班学生人数很少,一般只有十几个学生,只有学生人数少才便于教学的实施,可我国目前通行的班级人数都不会少于四十多人,同时教学资源有限,因此,无法以德式教学法实施教学。至于专业基础课程、文史类课程,真正授过课的教师都会相信,以德式教学模式授课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在我看来,成功的教学方法都是教育者在长期的实际从教工作中认识到和总结出来的,是劳动的结晶。事实上,只要条件具备,对于适合的教学方法,即使没有人倡导,大家也会去用、去做。教学方法是不能用行政干预的,为做课件而做课件,甚至邯郸学步,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最终结果只是满足了一时所需,却贻笑大方。

  二、流于形式的教学质量评估
  
  “教学质量评估”本来是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好办法,其目的是促进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此,有关部门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执行是否到位、评价标准是否科学,我想还真得打个问号。在评估中,过分强调教学硬件的重要性,其结果是为了应对评估,很多学校都不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盲目扩大规模,过分强调“大”,给学校和国家增加了太多的经济负担。在评估中,过分强调教学文件的完整,而不注重其实效,其结果是为了应对评估,大家不计人力、物力和时间,成立专班,集体做假,整体作弊。

  因为评估与教学质量好坏不无关系,又因为评估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教师们和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来做那些无用的资料,于是便催生了专业的评估公司。这些公司专为需要评估的学校做假资料,只要学校肯出钱就行,他们还可以帮学校搞攻关工作,试想,这样的评估会是学校真实情况的体现吗?这样的评估能起到提高办学质量的效果吗?一场轰轰烈烈的评估过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依旧,学校的教学质量依旧。唯有不同的是,有的学校面积变大了,可由于贷款而给学校带来的负债也变大了。要客观地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应该重点评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的实际工作能力。也就是说,要重点考察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让社会去评价,而不是让几位专家关起门来评价。就像评价一个品牌的好坏,应该消费者说了算,只有这样,才能更客观、更有利于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更适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

  三、劳民伤财、追名逐利的职业技能竞赛
  
  全国职业院校的技能竞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影响力也正在不断扩大,各所职业院校更是乐此不疲、趋之若鹜。[2]

  但是在我看来,目前这种竞赛只是迎合了某些人的虚荣心,而没有起到真正促进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学生整体职业素质提高的作用。[3]

  为了争得名次,很多院校不惜付出有限的教学资源,组织专班对几个参赛选手进行常年训练。为了购置专用竞赛设备,他们少则花去几十万元,多则用去上百万元,结果是虽然得到名次了,可是专业办学能力并没有提高,由于竞赛赞助商年年在换,竞赛设备也就年年不同。参赛院校为了参加竞赛,不得不每年购买不同的设备,要知道,这些设备生产商是竞赛赞助商,所以这些设备是要花大价钱购买的,如果年年参赛,那么,年年都得花这个钱。

  据我所知,有所学校对这种竞赛特别感兴趣,每次比赛时,院领导都亲自挂帅参加,花费也很可观,连续三年的比赛,购买专用设备的费用就达600多万元。由于这些设备是为竞赛特制的,买回设备后,往往只是供参赛选手训练使用,对常规教学用途有限,势必给学校有限的教学经费带来浪费。

  笔者认为,竞赛的作用不只是为了选拔优秀选手,也不是为了结果排名,更不应该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虚荣心,从而成为一些人追名逐利的场所。[3]

  竞赛的真正价值,应该是建立一种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倒逼机制,使其推动职业教育道循良性竞赛的导向发展,促进职业技能教育全面改革,从而引领职业教育特性的本质回归,实现其的可持续性发展。竞赛要达到检验和展示、选拔和激励、引领和示范的效果,[4]竞赛应该是职业学院办学水平及办学成果展示的平台、是专业办学方向的指南和示范,同时也是职业技能教育发展的助推器。

  为此,无论在竞赛机制体制或方法上,目前的全国职业技能竞赛都应该彻底改革。竞赛要从大多数学校的现实条件出发,不能盲目地求大、求全,不是所有的技能都适合于竞赛,竞赛的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竞赛要使全体学生受益,竞赛要从学校实际出发,竞赛要与常规教学融合。否则,一次本应该是展现和检验学校办学成就的机会,却成为人们不计成本而去追名逐利的场所,成为设备生产厂商以赞助为名诈取丰厚利润的盛宴。

  四、名不符实的双证制与职业技能鉴定
  
  国家有关部门要求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除了要有毕业证外,还要至少有一个职业证,这就是“双证制”.不知何时,双证率和就业率一样已经成为衡量一所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学校都极力动员学生参加职业考证,否则不能毕业。学生的毕业证是学校说了算,而学生要拿的职业证谁说了算呢?当然是职业技能鉴定部门。要求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同时拿到职业证,其目的应该是便于学生毕业后上岗,同时也是检验学校办学水平的一种方法。因此,考证的严肃性和真实性就相当重要了。[4]

  由政府授权的职业考核鉴定机构,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并认证的活动,就是我们常说的职业技能鉴定。鉴定的标准、鉴定的机构、鉴定的考务、鉴定的命题、鉴定的对象、鉴定的方法、鉴定的考评人员等都是职业技能鉴定的基本要素。我国的职业技能鉴定对提高劳动者技能、促进劳动者就业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可是,现在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到底如何呢?从学生的考证过程可见一斑。

  目前的现状是很多地方在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时,基本没有真正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考评员的选取很随意,其素质无法保障,参与鉴定的工作者包括负责人都普遍表现出思想上认识不足,他们认为技能鉴定没有必要过于严肃,因此在考评过程中不能做到严格执法,缺乏责任意识,人为地造成职业技能鉴定结果的失真。

  鉴定机构工作随意性较大 ,主要是考务管理工作不规范,考评员的委派没有执行轮换和回避制度;在鉴定场外鉴定、超出等级范围搞鉴定的现象时有发生;在鉴定所需设备、设施不能满足鉴定标准要求时,以降低鉴定标准开展鉴定;甚至在有些地方出现了没有职业标准时进行鉴定,同一次考卷重复使用,甚或擅自修改试题等现象也有所闻。以上的各种做法和职业技能的鉴定原则是背道而驰的,这些已严重损害了职业技能鉴定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目前,职业技能鉴定还采用了独立于需求和供给两方的第三方认证模式,具体操作方法是由政府批准的独立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做出认证,这本是我国人力资源质量认证和资格管理方式的一个变革,既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时也与国际通行的规则一致,理论上讲,能够保证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但是在鉴定所的设置及职责划分上,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例如,政府部门一方面要根椐职业院校或企业在鉴定设备和鉴定场地上的资源优势,准予其设立鉴定所,而另一方面又要利用设立在院校或企业内鉴定所的人力资源优势,让他们承担实施监考、考评和成绩核定工作,而这些又是事关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的核心所在。

  在这种情况下,让院校或企业承接培训任务,而又在其鉴定所进行鉴定,必然保证不了职业技能鉴定的公正性和公平性。考试、培训没有分离,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认证也就是个幻想,是无法实现的事情。由此带来的结果是第三方认证难以真正落实,第三方认证成了“走过场”,第三方认证成了“买证”,只要你交钱就给你发证。为了应对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努力提高考评人员的整体素质,努力开发职业技能鉴定题库,重视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确保鉴定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推动鉴定工作的理论研究,加强资格证书管理是目前迫切需要做的事情。

  总而言之,“双证制”要落到实处,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像目前这样“卖证”.搞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对于培养我国目前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展过程中,虽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在技能鉴定工作中坚持“质量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就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广大劳动者。

  以上罗列的是在高职教育发展中的一些现象,只是笔者一己之见,其目的是希望我们的职业教育人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务实求真,从实际出发,踏实地走好职业教育的每一步,而不是或人云亦云、邯郸学步,或华而不实、沽名钓誉。

  【参考文献】

  [1]姜源。情景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0)。
  [2]刘俊刚。改革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借以促进专业办学水平,长春教育学院学报[J].2013(8)。
  [3]董哲。试论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优秀人才培养来源[C].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2.
  [4]王军。试论职业技能监定的问题及解决方法[C].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