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提升的影响要素和优化对策

来源:质量与市场 作者:郭帆
发布于:2021-06-03 共5282字

  摘    要: 高等教育属于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提升高等教育机构的经济效益虽然并非其经营和业务开展的最终目标,但是在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开展中,需要注重对资本的合理应用。因此,在本次研究中,从高等教育经济效益含义切入,分析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制约因素,包含扩招影响、经费投入、培养学生成本不均等。并以此为基础,从强化政府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加教育经费几方面作为提高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主要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经济效益; 制约因素; 提升;

  引言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其素质高低、技术与知识掌握程度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特别是高素质人才,更是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经济深化发展的源动力。而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不但要实现人才的个人价值,也要在整体上有效推进经济建设,所以,高等教育虽然与物质生产不相同,但一样讲究经济效益,且可看作是个人、社会及国家共同参与的投资项目,其经济效益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人才素质的高低,进而制约市场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1 、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概述

  1.1、 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这一概念,从当前经济理论研究成果来看,属于通过商品与劳动对外交换所获取的社会劳动节约。换而言之,是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较高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获取更高的经营成果。经济效益属于资金占用成本支出和有用生产成果之间的比值。经济效益较高则说明资金占用比较少,资本的支出也比较低,能获得较高的经营成果。提升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由于经济效益属于衡量一切经营活动的综合指标,在复杂的经营活动过程当中,多项业务的开展都需要投入一些资金支持。为了能够详细反映出特定机构或者是组织的经济效益,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核,才能准确制定出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佳策略。
 

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提升的影响要素和优化对策
 

  1.2、 高等教育经济效益含义

  高等教育经济效益属于教育经济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教育经济无论是其分类还是特征,核心均为透过有效教育过程培养出更具社会需求的人才,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发展完善中,人才在祖国建设中具有中流砥柱作用,在不断推动社会发展基础上,也将国民收入增加额提高[1]。以理论来看,此收益并不完全属于高等教育收益,只有将培训与教育成本扣除,才是高等教育经济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产生,通常是在教育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共同促进作用下形成,且无明显指向性,时间差较长。所以,在评估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时,不能仅观察短期物质效益,而应当以人的能力与知识增长角度,对人在周期中知识增长幅度进行评估,只有能力与知识增长可推动物质生产后,才能将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真正体现出来。

  1.3、 提升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现实价值

  高等教育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高校资源使用率,以及高校所培养出人才对社会生产提高的贡献率来衡量。由于高等教育所提供的教育服务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不仅能够提高全民的综合素养,同时也能够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做出重要的贡献。通过对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核算与分析,才能够辅助高等教育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然后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2]。在对高等教育经济效益进行核算与分析时,需要对投资成本和间接产出的成果进行对比。当前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提升的因素众多,只有详细分析出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提升的一些因素,才能够制定出针对性的改善策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高等教育机构对自身资金和资本的使用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高校机构各项教学设备和设施的完善,为众多学子提供水平较高的教育服务,这对促进教育领域的发展与升级具有重要的价值[3]。另外,高等教育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能够保障高校长远发展。经济效益提升策略的制定,能够杜绝高校内部出现贪腐的状况,每项资金的运用都具有透明化特征,这样对于高等教育的各项管理工作也能够起到辅助性的作用。因此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看出高等教育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不论是从教育发展的角度而言,或是对于高等教育机构自身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

  2、 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提升制约因素

  2.1、 扩招影响

  在高等教育机构经营时,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辅助教育事业工作的顺利开展。自1999年来,为解决经济与就业问题,高等学校不断扩招,招生规模扩大,如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从2013年690万到2017年高校在校总人数3779万,相对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本身的师资力量的提升则不明显,加之在高校扩招之后,管理难度显着提升,若是学校管理存在缺陷,则必定会降低教学质量与效率,进而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因此,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在当前高等教育经营的过程当中,如若盲目进行扩招,必然会导致教育资源难以辅助实际教育活动的需求,这样便会加剧关于教育资源方面的投入资金。不仅如此在人员有限和资源有限的状况之下,还会影响教育质量,这不利于高等院校学生的培养,还会影响这些学子毕业投入社会工作后辅助国民经济增长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恶性循环。

  2.2、 经费投入

  高等教育经济效益主要是高等教育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近几年来,国家愈发重视人才,为高校提供了更多教育经费,有效提高了社会各部门个人收益及劳动生产率。但是,高校在下拨与使用教育经费方面,竞争性费用比例较高,而常规性经费投入比例较低,导致高校间出现恶意竞争,对我国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提高造成一定制约。高等教育机构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工作都会对一些资源进行引进,因此在经费投入方面的数额比较高,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教学的大背景之下,所有高校都会对一些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和设施进行引进,如若未能合理地控制引进数量和设备的采购价格,必然会导致在教育教学升级过程当中投入的经费过多。另外,我国科研经费方面也投入众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但科技与科研创新水平仍无法达到满意标准,原创成果较少,相对较低的科研质量无法满足现有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

  2.3、 培养学生成本不均

  教育部在高校收取学费比例方面明确规定:普通高等教育学费占每个学生每学年平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假设某高校学生学年学费5000元,在校学生为20000人,则该校每学年平均教育培养成本最高可达4亿元。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学校性质、学科专业的不同,人均教育培养成本差异较大,往往是热门专业投入较多,冷门专业则投入较少,无法合理分配现有教育资源,学校内部管理也存在一定不足,对学校教学质量造成了影响,无法提高高等教育经济效益。

  3、 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提升策略

  3.1 、强化政府作用

  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主要是各高校的学科专业组合方式及其构成比例关系,包含不同科类专业数量、布局等。从本质而言,高等教育专业结构是以一定社会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结构、产业结构及社会分工所构成,其反映社会与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素质、知识、能力、种类等方面的需求,需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因此,高等教育只有满足现有社会经济变化与发展需求,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符合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才能提高高校经济效益[5]。此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协调、支持与参与十分重要。美国自建国后,尤其是颁布莫雷尔法令后,已经构成了州办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众多州立大学在设置专业及科研内容方面,均体现了本州经济发展需求,是经济发展动力。而以我国现有经济发展而言,应当以中央为主导,对各地区高等教育进行宏观调控,尽快构建以地方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为高等教育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6]。并且,政府应当强化行政部门的横向联系,准确收集政策执行后的反馈资料,以确保政策文件强制性与权威性。同时,完善地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途径,让两者之间加强了解,以促进产业界与高校之间的联系,通过共同探索、经常性接触、加强合作等方式,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制定税收、科研经费、金融等方面政策,鼓励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而服务,引导更多社会企业加大对高等教育研究的资金投入,从而提高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7]。

  3.2 、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需要注重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需依赖结构调整与体制创新,为有效配置我国教育资源,则应打破原有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模式,扭转以往教育资源依据条块分割占有的情况。即结合实际情况,在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中,深入推行管理与教师聘任制度,强化现有竞争激励制度,以配置高校物、财和人等资源,确保高等教育科研、教学与管理处于有序高产状态。在实践当中,需要做好资源配置分析的工作,应当要明确资源的概况,以及满足教育服务的要求,让所有资源都能刚好满足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活动,这样才能保障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佳状态[8]。改革人事制度,尤其是人才单位所有制与职务终身制,依据公开招聘、按需设岗、公平录用的原则,为内部人员工作营造一种能者上、能者进的,可充分发挥出人才能力的环境,有利于高等教育资源可正常流动,降低体制所导致的结构性浪费。创新管理体制与模式后,让高等教育充分享受经费、人事、科研、教学等方面自主权,依据自身办学条件及社会需求,面向社会实现公开办学,保证其地域分布及学科结构的合理性。调整和精简高等教育体系党政管理机构,改革管理、科研教学组织方式,以实现整体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合理安排,如此,可有效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经济效益[9]。

  3.3、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需要保障教学质量,即需要满足高等教育经营的最终目标。因为只有教育质量才能保证效益实现,缺少教育质量则无法提高经济效益。因此,高等教育需要明确自身在教学方面的需求,要分析提升教学质量需要在哪些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在实际操作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1)为利用与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提供条件,快速实现现代化教学,以全面素质教育为主进行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应对信息社会、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知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深层促进教学手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

  (2)建立教学动态反馈信息,通过监督调控措施,以便及时掌握教学动态,规范教学行为,让高校能够建立其自我调适与约束的机制,实现教学质量稳定提高。

  (3)加强师资建设。高校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经济效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当充分调动教师工作创造性、积极性及主动性,明确办学中教师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经验交流会、讲座等方式,提高高等教育科研及教学水平。

  3.4、 增加教育经费

  高等教育经济效益较低原因还有发展资金匮乏的因素。为提高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政府应当加大当地教育经费的投入,将教育经费占据GDP比例提高,以确保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而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情况,在经济投入方面则应当调整高等教育布局,让高等教育呈现出多特色、多元化发展,进行分区域指导,实现区域化发展,通过非均衡发展方式,推动整体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提高。如,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均发达区域,应当在培养更多人才,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向其他发展水平落后区域辐射扩散,以实现高等教育协作与对口支持;而高等教育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区域,则可实现多元化教育,增加更多经费投入,改善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及办学条件,通过对经济的有效利用,扩大办学规模,发展并建设拥有学科特色、可培育符合地区经济人才需求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超过经济发展的区域,可在现有学科优势上,优化调整专业结构,以适应区域经济战略调整需求。并且,强化与地方实体经济的对接,共同推动高新技术发展,实现资源互补;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均落后区域,由于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对经济发展作用随着科技进步而逐渐凸显,教育自身具有较强周期性,需要一个释放作用的过程。因此,此区域高等教育不仅需要针对现有经济水平,更要考虑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实现适度超前发展,才能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良性循环。

  结论

  总之,在提高高等教育经济效益过程中,高校应当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从教学、政府、管理、资金等方面出发,通过多种方式为高校引入更多资源,以合理配置有效教育资源,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从而有效提高高等教育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袁中文,董光友.高等教育资源的经济效益分析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9(01):88.
  [2]房风文,张喜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匹配性分析[J].江苏高等教育,2019(6):99.
  [3]唐滔.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6(09):190.
  [4]李子联.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机理与证据[J].宏观质量研究,2020,25(1):81.
  [5]王怡洁.强化财务管理提升高校后勤经济效益的策略[J].纳税,2018,12(31):221.
  [6] 李丽旭.高校教育资源优化与办学经济效益研究[J].消费导刊,2019,14(23):115.
  [7]李小龙,曹燕.”互联网+”形势下高校实验室产学研经济效益与资产管理的模式探索[J].才智,2019,10(12):105.
  [8]林小瑞.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提升路径分析[J].环渤海经济了望,2018,10(17):177.
  [9]陈俊杰,张士军.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投入—产出效益分析——以益起工作室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 2018,10(28):175.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
原文出处:郭帆.剖析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提升的制约因素与提升策略[J].质量与市场,2020(08):82-8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