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浅谈技工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路径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付丽丽;齐立新
发布于:2020-03-18 共5311字

  技工教育论文(课题范文8篇)之第四篇

  摘要: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技工院校发展的政策,全省技工院校招生增幅连续三年(2016-2018年)位于全国前列,培养了一大批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但是其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加大措施、迎头赶上。具体改革与发展路径为:优化技工院校资源配置;加强技工院校专业建设;扩大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规模;提升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搭建技工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构建技工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快技工教育智慧校园建设;加强技工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深化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健全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关键词:吉林省,技工教育,资源配置,发展路径

技工教育论文

  技工院校是培养技术工人的专门学校,按照办学层次划分为普通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三类[1]。近年来,吉林省技工院校坚持“就业导向”办学目标,把“校企合作”作为办学基本制度,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独特的技能人才培养优势。

  一、吉林省技工教育发展概况

  (一)创新技工院校发展政策

  早在2015年,吉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就转发了省人社厅等8部门制定的《关于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若干意见》,明确在技工院校待遇、毕业生待遇、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例如:技师学院高级工班以上毕业生,可以报考基层公务员,在参加事业单位招聘、确定工资起点标准、职称评定、职位晋升等方面按照全日制大专学历享受相应待遇政策;将政府办技工院校的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落实技工院校招聘教师自主权;扩大技工院校教师参评正高级讲师职称评审试点范围;每年投资5000万元,支持全省技工院校实训基地购置实训设备等。2018年12月,吉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技工院校开设“工匠班”“鲁班班”,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依托技工院校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一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工院校全日制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分别参照中专、大专、本科学历,在参加企业事业单位招聘以及确定工资薪酬、职称评定、职位晋升、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等方面享受相关待遇。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技工院校资金缺、招生难、吸引力不强等问题。

  (二)建立特色技工教育体系

  吉林省人社厅组建了跨地区、跨行业的省职业技能教育集团,坚持实行“六统一”,即专业建设统一、招生就业统一、师资交流统一、实训设备调配统一、教材使用统一、技能鉴定统一,形成校企校际合作、精干高效的新格局。2015年,采取撤、并、转等方式,将全省137所技工院校整合为56所,进一步优化了人才培养资源配置,使技工院校更加精干化、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吉林省人社厅先后支持东北师大人文学院、长春科技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长春财经学院等4所地方本科高校建设技师学院,推行高校毕业证书、技校学制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三证合一”,加强了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

  (三)提高技工院校办学质量

  开展“吉林技能名师”和全省技工院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工作,依托广东、浙江、北京、天津等发达省市优势资源大力开展师资培训,提升了技工院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出台了《关于在技工院校实行学分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吉林省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吉林省技工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规定(试行)》《吉林省技工院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规范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全省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

  (四)技工教育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吸引更多青年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之路。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技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流动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基本得到解决。拓展技工院校毕业生发展空间,将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技工院校毕业生纳入公务员考录范围;高技能人才可申报专业技术资格,明确技工院校毕业生与中专、大专学历人员同等对待,解决了技工院校毕业生发展空间受限问题。这些举措明确改善了技工教育发展环境。部分技工院校因为宿舍容纳量饱和而停止招生,很多学生还未毕业就被企业提前抢空,出现了过去企业选学生、现在学生挑企业的现象。

  (五)高技能人才规模进一步扩大

  截至2017年底,全省技能劳动者总量从2010年的152万人增加到19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从38万人增加到55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从25%增加到28%,先后有9人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称号、105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28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涌现了以李万君、李凯军、苏兆凤、谢元立、齐嵩宇等一大批在全国叫得响的新时代“高、精、尖、缺”的高技能领军人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技工院校基础能力相对薄弱与技工教育快速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

  在61所技工院校中,差额拨款及自筹自支院校有42所,占总数的68.85%。由于各级政府对技工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各市州除长春市公办技工院校外,其他技工院校得不到教育附加费专项经费。对技工院校的投入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不仅校舍破旧、空间狭小,且实验实训设备短缺、老化。一些发达省份如广东省,技工院校每年可用专项资金达到5亿元,其中,每年1亿元用于技师学院建设;每年5000万元用于技工院校实训中心建设;3亿元用于扶持全国一流技师学院创建工作。吉林省由于经费保障水平低,绝大部分技工院校办学条件薄弱,优质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技工院校办学水平普遍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要求。

  (二)技工院校规模、质量、结构及专业设置不适应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吉林省技工院校规模弱小,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人才培养质量不适应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数量和水平总体上不能适应技工教育质量提升的需要;专业设置同质化且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吻合度不高。从全国技工院校建设情况看,吉林省是唯一一个没有万人技工院校的省份。一些优质院校,如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全日制在校生4600人,仍难以满足学员报名需求,但学院空间有限,难以扩大招生规模。

  (三)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技能结构不适应技工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据统计,全省技工院校教师中,中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5.3%,青年教师仅占29.49%。二是学历结构不合理。按照教育部要求,普通高级中学设置标准,教师应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吉林省技工院校大学本科学历以上教师2366人,仅占教师总数的61.97%,不能适应技工院校教学需求。三是技能结构不合理。按照技师学院设置标准,实习指导教师应具备相关专业高级以上职业资格,具备高级实习指导教师职务或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占50%以上。吉林省技工院校实习指导教师799人,其中,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有307人,占比仅为38.42%。

  三、技工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路径构建探索

  (一)优化技工院校资源配置

  结合吉林省产业发展实际,发挥地方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推进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工院校布局,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建立规范的专业设置动态管理机制和专业设置标准。加强特色优势专业群建设,以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为目标,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建立符合吉林省技工院校发展实际、具有时代特征和技工院校特色的课程教材体系。实施技工院校培养标准建设,提升技工院校办学基础能力和办学质量。每个市州重点打造一所以上技师学院。实施技工院校基础能力建设项目,重点支持10所优质技工院校建设;调整完善30个技工教育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围绕吉林省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确定实训基地建设方向与规模。实施技工教育试验区项目,创建吉林省技工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与产业集群相融合的园区化、集团化发展模式。以技工教育集团为背景,“外引内联”办好2个试验区(各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实现技工教育办学的规模化、集团化,招生纳入高职招生平台;探索学制教育试验区,通过优惠政策,采取招标等形式对外、跨界引入资本注入试验区;探索综合教育试验区,整合省属技工院校,举办较大规模、设备设施一流的吉林省技师学院(集学制教育、公共实训、技工院校教师研修、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就业服务、技工教育研究、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体)。

  (二)加强技工院校专业建设

  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吉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求,统筹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的专业群[2]。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健全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完善教学标准体系并全面实施。强化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推广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特色示范专业项目,推行“一校一品”策略,到2025年,打造50个特色示范专业,建立专业标准。

  (三)扩大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规模

  继续扩大技工教育学制规模,依托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技师学院,鼓励技工院校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技能培训,开展企业在职职工、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建立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完善学分积累、转换制度。参加非学制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学员,可先注册非全日制学制教育学籍,在弹性学制年限内修满学制教育标准学分,颁发相应学制教育证书。

  (四)提升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

  加快推进以技能名师、一体化教师为重点的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一批专业的领军人物和中青年教师。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学历层次,试行教师全员职业能力轮训,并重点开展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培训,制定吉林省“一体化”教师达标标准和考核办法。2025年使全省技工院校学校专业课教师普遍轮训一次,“一体化”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实施教师素质提高项目,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实施“百名技工院校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和“百名技工院校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每年选派一批技工院校骨干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进行培训,组织一批技工院校专业骨干教师赴发达国家或地区进行培训。实施校长岗位培训项目,通过专题研究、高级研修、经验交流和学习考察等方式,广泛开展技工院校校长培训,提高校长改革创新意识、战略思维素养、决策执行能力和办学治校能力,为技工教育科学发展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校管理团队。每三年对技工院校校长轮训一遍。

  (五)搭建技工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3]

  完善国际合作机制,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带动技工院校拓展领域、建设标准,2025年初步实现技工院校国际化进展。支持有条件的技工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提高学生就业层次,充分利用国际优秀师资、课程标准,引进和创新办学模式,有计划派出访问学者和进修人员。到2025年20所技工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

  (六)构建技工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专业建设标准,完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建立规范有序、全程监控、自我诊改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形成以行政为主导、学校为主体、企业有效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实施规范化管理项目[3],出台并完善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学生行为、学籍等规范性文件。实施标准化建设项目,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出台教学质量整改的意见。

  (七)加快技工教育智慧校园建设

  坚持以应用为导向,建设技工院校管理的智能终端和平台,实现学校管理精细化、智能化。对接企业生产智能化流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推行翻转课堂、移动课堂,构建网络线上线下技工教育体系。实施资源与网络信息化管理项目,50所技工院校按照数字化信息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拓宽网络带宽、改造硬件环境、开发教学软件,充实教学资源、建设数字化仿真实训示范教室,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

  (八)加强技工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发挥科(教)研引领作用,加强技工教育教科研规划工作,建立科研基金,实施技工教育研究基金项目。围绕技工院校的重大问题,开展技工教育理论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成果,解决技工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组织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和技师学院开展技工教育发展战略等课题的研究,组织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实践应用课题研究,促进广大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九)深化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建立政府部门、行业企业与技工院校合作机制。推行校企联合开展招生、专业建设、实训实习、质量评价、毕业生就业创业等工作。采取校企专业对接方式,建设一批技工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建立新型学徒制试点校,研制新型学徒制工作规范和教学标准。加大引企、引工匠入校力度,引导企业到技工院校共建生产性实习工厂,探索校企股份制合作、独资经营、租赁承包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共建科研基地、生产基地、研发中心。

  (十)健全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建议地方政府建立健全技工院校财政保障制度。改革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按照公共财政提供均等服务的原则,主要按照生均经费对技工院校进行投入。制定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进入技工教育的财税政策。到2025年,实现企业举办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经费,由地方教育附加费的30%和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2.5%用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规定。

  参考文献
  [1] 人社部.中国技工院校发展报告(2017年)[R].2018.
  [2] 刘玉清,孙志钢.新时代技工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新常态下技工院校专业建设对策研究报告[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8:31-34.
  [3] [4]人社部.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Z].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7:16-17.17-20.

点击查看>>技工教育论文(课题范文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中心
原文出处:付丽丽,齐立新.新时代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探析——以吉林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3):6-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