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大学教师文化构建探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8-21 共2202字

  结语

  大学教师文化,是大学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文化对学校、学生、课程以及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研究基于教育信息化的背景,即信息化下教育所表现出来教材多媒体化、教学个性化以及教学活动合作化等特征对大学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教师角色定位、教师与学生互动方式等方面都提出的新要求。在借鉴已有学者对我国大学教师文化研究的基础上,探析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大学教师文化的应然追求。笔者通过访谈法对我国大学教师文化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存在问题的原因。针对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大学教师文化建设的策略。

  良好的教师文化氛围,为教师应对信息化所带来的冲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不仅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而且对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对优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打造,以及教师学术团体的形成亦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鉴于大学教师文化研究的现实价值,有必要对我国大学教师文化进行深入的反思和研究。

  本研究不足的地方。首先,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对我国大学教师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得不够透彻,通过访谈法对我国大学教师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探索,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尚不够全面和透彻。其次,对教师文化建设对策的提出,偏向于宽泛的理论层面,虽然也提出了一些操作性意见,但似乎不够具体和详尽。最后,在论文资料的搜集和查阅方面,由于自己能力有限,资料搜集和整理范围较为狭窄,对资料的分析整理停留在借鉴层面,深入思考得不够。以上的局限性有待于笔者进行更深入的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一)
  
  [1]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
  [2]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
  [3]韩延明。大学理念论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陆扬。文化研究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熊丙奇。大学有问题[M].成都:天地出版社,2004.
  [6]赵中建。学校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4.
  [7]王冀生。现代大学文化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8]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9]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1]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2]贺国庆着。德国和美国大学发达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13]胡显章等。国家创新系统与学术评价:学术的国际化与自主性[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14]布鲁贝克着,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15]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16]刁培萼。教育文化[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二)
  
  [17]王茹。新时期我国大学教学文化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18]陈科频。论教师文化的重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7.
  [19]邓媛媛。大学教师文化解析与建构[D].武汉理工大学,2008.
  [20]史品南。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文化建设[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1]赖昀。教师文化的生成与建设[D].湖南科技大学,2010.
  [22]车丽娜。教师文化的嬗变与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7.
  [23]韩小敏。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教师文化特点解析及构建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2.
  
  (三)
  
  [24] 潘 懋 元 . 走 向 21 世 纪 高 等 教 育 思 想 的 转 变 [J].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1999(1)。
  [25]褚宏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学校制度[J].教育研究,2004(12)。
  [26]冯生尧,李子建。教师文化的表现、成因与意义[J].教育导刊,2002(7)。
  [27]郝明君。教师文化的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06(3)。
  [28]李广平。教师间的合作专业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5(3)。
  [29]蒋惠琴。教师文化:从沉积到创建[J].江苏教育,2005(6)。
  [30]宋宏福。教师文化及其对教师成长的意义[J].教育与职业,2004(15)。
  [31] 冯 生 尧 , 李 子 建 . 教 师 文 化 的 表 现 、 成 因 与 意 义 [J]. 教 育 导 刊 ,2002(4)。
  [32] 赵 恒 平 , 闵 剑 .略 论 高 校 教 师学 术 评 价 制 度 [J]. 扬 州 大 学 学 报 ( 高 教 研 究版),2010(12)。
  [33]董希望。学术评价制度:问题与分析框架[J].浙江学刊,2006(6)。
  [34]马廷奇。学术性:高校学术评价的价值取向[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35]唐芬芬。试论几种社会因素对教师文化的影响[J].教育科学研究,2003(11)。
  [36]高军,迟爽。我国学术评价制度的异化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8(3)。
  [37]梁燕玲。教师观的批判与发展-文化学的教师观[J]西北大学学报,2003(1)。
  [38]王杰。传统文化中的主体价值及其现代转换[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6)。
  [39]吴小贻。高校教师合作文化论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6(8)。
  [40]包心鉴。时代精神与当今人类文明[J].江汉论坛,2007(8):5-8.
  
  (四)
  
  [41]Roland Meighan.ASociology of Education. Holt.Rinechart and Winston,1981:49.
  [42]Andy Hargreaves(1994)。 Changing Teachers, Changing Time: Teachers'Work And CultureIn The Postmodern Age. London: Cassell Villiers House.
  [43]Clandinin,D.J.(1986)。 Classroom Practice:Teacher Images in Action.London: Falmer Press.
  [44]Edward B.Tylor.Primitive Culture.Harper & Row,1958: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