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增强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方法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7-15 共205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活动研究
【第2部分】合肥地区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路径分析绪论
【第3部分】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界定及影响因素
【第4部分】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调查现状及分析
【第5部分】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策略
【第6部分】 增强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方法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论

  在校期间,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同时又是学校德育的主力军。班主任德育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因而,无论从班主任专业发展、班级有效管理方面,还是从学生健康成长方面,研究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都具有必要性。高中班主任与义务教育阶段班主任德育能力相比较,既有共同性的一面,也有特殊性的要求,共同性在于德育开展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有爱心、责任心;特殊性在于高中阶段是学生面临高考升学、职业理想选择、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些任务完成就需要加强班主任德育能力培养。

  本文分析了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内容及构成要素,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目前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现状,针对班主任德育能力存在有限和不足的问题,提出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自主实践策略。影响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的因素包括个体实践经验、教育程度、环境影响、管理制度等。本文侧重阐述了通过自主实践来提升德育能力,主要从班级管理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学生指导能力、有效评价学生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具体办法。此外,还有职业理想、道德规范和政策法律三种力量推动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发展。班主任老师由胜任走向优秀,突破“高原期”,能力的提升永无止境,只有过程,没有终点。

  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结论和进展,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如班主任的自我调控能力、移情能力、德育科研能力、规避育人风险能力、德育决策能力等没有具体分析;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可能性和持续性,也就是提升的空间问题还没有深入探讨,等等。即使谈到通过自我努力提升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策略,也只代表个人认识,不足达到理想的成果。由于时间和精力的有限,论文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本人将作为今后研究方向,尽最大努力继续进行修改和完善。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1]陈云晖等。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310.
  [2]齐学红。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优秀班主任成长之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21.
  [3]周国华等。如何做班主任工作[M].重庆大学出版,2013.3.
  [4] 檀传宝。德育力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8.
  [5]严耕等。网络伦理[M].北京出版社,1998(33)。
  [6]鲁洁。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M].教育研究,2000.(7)。
  [7]刘铁芳。守望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8.
  [8]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M].沈阳出版社,2000:5.
  [9]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第四卷) [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648.
  [10]唐纳德·A·舍恩。夏林清译。反映的实践者--专业工作者如何在行动中思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1] 黄正平,潘建,杨孝如。班集体问题诊断与建设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38.
  [12]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6.
  [13] 张万祥。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8.
  [14] 齐学红,黄正平。班主任专业基本功[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03-316.
  [15] 丁如许。魅力班主任[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1-2.
  [16] 苏霍姆林斯基。公民的诞生[M].黄之瑞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7] 齐学红,袁子意。新编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2.
  [18] 梅洪建。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2:3.
  [19]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伟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20]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1]詹万生。和谐德育论[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2]鲁洁,王逢贤。 德育新论[M].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346-348.
  
  二、论文类
  
  [1] 檀传宝。再论“教师德育专业化”[J].教育研究,2012.(10)。
  [2] 梁书国。 知识·经验·灵感[J]. 洛阳大学学报,1999.(3)。
  [3] 韩传信等。德育知识·德育观念·德育智慧[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3)。
  [4]班华。 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J].南京师大学报,2002.(4)。
  [5] 管仪平。略谈教师德育能力的提高[J].中国校外教育,2011.(3)。
  [6] 刘卫平。提升高校教师德育能力的途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19)。
  [7] 林海亮等。 社会学知识:教师德育能力形成的基础知识[J].教育探索,2012(11)。
  [8] 戴卫义。高师学生德育能力的缺失与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3)。
  [9] 陈丽。 教师德育能力发展研究[J]. 班主任,2006(11)。
  [10] 杨瑞。 高中班级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11]汪刘生。班主任的素质和能力[J].教育研究,1986:(2)。
  [12]戴锐。德育能力综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2)。
  [13]班华。专业化: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J].人民教育,2004:15-16.
  [14]卢乃桂, 钟亚妮。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2)。
  [15]檀传宝。走向教师德育专业化[J].中小学德育,2013.(1)。
  [16]何美珑。中学德育现状与教师德育能力培养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5)。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