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质量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范文8篇)

来源:学术堂 作者:师老师
发布于:2019-12-31 共6737字

  为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都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以此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整理了8篇“质量管理体系论文范文”,希望能对该专业的朋友有所帮助。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范文8篇)之第一篇:浅谈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常见问题

  摘要: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运行与管理的重要部分, 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发现体系运行存在各种问题。本文主要从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并提出对策建议, 希望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有帮助。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问题,对策建议

  现大多组织都已依据相关准则及标准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但也有些组织在体系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严重影响了体系的有效运行。

  1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常见问题

  1.1 组织管理层的不重视, 下层员工意识薄弱

  有些组织管理层认为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只是为了获得资质, 是形式, 不能为其创造经济效益, 因而在获得资质后, 即把完成任务及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作为发展的目标。往往还片面地认为贯彻体系是质量部门的工作, 导致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不重视, 没有发挥体系中的领导作用, 严重影响了体系的运行开展。

  其次组织内部有些人员的质量意思薄弱, 认为质量管理体系无关紧要, 质量工作是领导、管理人员的事, 不严格按体系文件要求执行工作, 工作被动不积极, 不寻求如何提高工作质量, 更别提工作的改进创新。

  1.2 对准则条款的理解不透彻使制定的体系文件缺乏操作性

  有些组织在刚开始依照准则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 经验不足, 未结合组织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充分的体系策划, 也未进行充分的相关准则的培训, 导致对准则要求理解不够, 体系过程识别不充分, 体系要素未能有机结合, 致使编制出来的文件有缺陷, 不能很好的指导工作, 不能真正起到提高管理水平的作用。甚至有些组织经验不足又为了快速通过认可, 直接选择同行业已通过认可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模仿和参考, 但未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修改、完善, 致使体系文件操作性差, 与组织实际运作方式脱节。这些组织体系文件一旦形成, 又很少更新改动, 不能随现状的改变而修订, 导致体系无法有效运行, 与体系建立的初衷背道而驰。

  1.3 信息沟通不畅

  一个组织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信息有许多, 哪个部门或人负责哪方面的信息, 若职责权限不清, 将会导致信息沟通不畅。如果与产品质量有关的信息或与顾客有关的信息等不能及时沟通, 可能会给组织造成严重的损失。

  有些组织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没有切实履行体系规定的各自职责;二是没有及时将信息记录下来。前者可能造成互相推诿、不负责任、不遵守质量体系文件中规定的各项要求, 致使能办的事情拖着办、易办的事情变得难办、难办的事情不能办、基层能办的推到中层、中层能办的推到上层领导, 凡此种种, 严重违背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宗旨, 使管理体系的运行形式化。后者产生的根源在于传统工作习惯的惯性, 没有养成一个勤记、勤查、自我提高的良好工作态度。以上两种倾向是信息沟通不畅的原因, 是体系运行的最大阻力和障碍。

  1.4 质量检查流于形式, 缺乏检查制度

  质量检查是体系按PDCA循环运作中的第三个步骤, 目的是检验体系运行中的符合性, 发现问题, 纠正和改进, 最终提高组织的质量管理水平。组织每年通过内部审核、日常监督以及管理评审等质量检查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暴露出来, 但检查常常流于形式, 如:有些内审员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 通常只找一些容易整改的一般性质量问题, 仅开出几个不痛不痒的不符合报告来应付各级领导和外审检查。其实实际存在的问题很多, 而在内审等活动中又没有被查出来;流于形式的检查使得人员产生了“检查不过如此”的负面影响。

  1.5 培训不到位

  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逻辑严密、结构清晰、权限明确、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组织质量管理模式, 在实施的过程中, 真正体现了全员参与的原则, 体现了管理不漏项、事事有人管的原则, 因此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绝对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 必须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培训, 人人养成管理、工作都离不开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时时指导组织人员自觉工作的重要性, 这是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第一保证。但组织在培训过程中, 往往只重视管理层的培训, 不重视基层员工的培训;只重视标准的学习, 不重视组织体系具体文件的培训;只重视集中时间、地点的学习, 不重视分散多层次的培训;只重视管理体系形式的内部审核, 不重视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凡此种种都说明培训的层次、深度、持续性不够, 进而更谈不上不良工作习惯的改正和质量意识的培养。

  2 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对策和建议

  2.1 提高领导和员工对体系的重视程度

  组织的管理层应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正确的态度和认识, 因为上级领导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层员工的行为, 也是有效、持续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保障和关键。质量管理能够创造经济效益, 认证认可能使组织的价值得到增强。因此, 组织需要意识到体系的认证认可与运行是组织发展的内部需要, 也是提高组织竞争力、改善管理的需要, 因此应明确组织的目标及方针, 努力创造及保持员工共同实现目标的组织内部环境。

  而基层员工应在日常工作中端正态度, 在实际管理中克服和避免怕麻烦、图省事, 应付了事, 急功近利的思想。员工作为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 其工作的主动性, 直接影响着工作质量和效率, 因此, 我们应持续抓好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员工对体系文件的学习, 使全体员工都能理解和掌握体系文件的要求, 严格按照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工作手册的规定执行, 同时, 注意部门/组间、工序/项目之间的接口的培训和教育, 使每一个责任人员都能分清自己的职责。

  2.2 制定适合的质量管理体系, 并持续改进

  体系文件是管理体系运行的基础, 针对组织特点和需要, 建立符合组织实际情况、适宜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体系有效运行的保证。组织必须经过全面细致的体系策划, 考虑组织的发展历史、文化、管理习惯, 认真识别质量管理体系过程, 将准则的规定与原有的管理方式进行充分的融合, 保持原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同时要综合考虑各要素的独立性和相关性, 不能漏项, 要做到过程清楚、接口明确、资源适宜、职责分明、协调有序, 使得编制的体系文件真正适用于组织。

  随着组织的不断发展, 组织领导应适时组织对体系文件的评审, 及时发现疏漏或不适宜之处, 及时组织人员对体系文件进行修改完善, 提高其运行有效性, 持续改进。

  2.3 规定职责和权限, 建立信息沟通渠道

  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 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将沟通信息进行分类, 大致可将信息分为四类:

  1) 与检测质量有关的信息;

  2) 与内部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有关的信息;

  3) 与顾客有关的信息;

  4) 与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监视和测量装置有关的信息。

  四类信息均落实了职责, 职能部门将根据自己的职责组织收集信息, 为有效沟通打下了基础。职责落实也防止了工作中的相互推委, 避免了有些事情都去抓, 有些事情没人抓的现象发生。

  其次要建立沟通渠道, 组织应结合准则有关规定和自身的运作情况, 建立《信息沟通程序》。文件中应规定在信息沟通中的职责和权限, 细化上述四大类信息, 明确各种信息的收集渠道和沟通渠道。在信息利用等方面与其它程序文件有接口, 并做相应的说明。有了这样的程序文件后, 使得组织的各种信息沟通有章可循, 给工作带来了方便。

  另外需注意, 以电话、直接交流、开会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的, 需做好相应的记录或证据的获取。

  2.4 建立完善的自我检查机制

  组织要充分有效地运用管理评审、内部质量审核、日常监督、质控手段等方式, 以及综合客户满意信息, 及时发现组织存在的问题, 寻找改进的机会。在实际运用中, 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内外有别”, 都应及时“曝光”;二是要抓住影响质量的关键性问题, 采取纠正/纠正措施;三是对检查中发现的系统性/区域性失控的不合格、质量问题及弄虚作假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此外, 应适当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尽可能多的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 为更好的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从而确保所有的工作都符合质量体系的要求, 使得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实现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2.5 强化培训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第一责任者, 首先, 要提高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的认识, 使其充分认识到领导在组织建立、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所具有的关键作用;其次, 需要对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应该有侧重。例如:针对“标准”进行全员培训;对各部门的管理者和工程师则应侧重于质量体系文件的学习, 使其明确自己在质量体系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操作层则侧重于基本技能的培训和学习, 使其明确承担的要素和岗位职责。

  在培训的时间上可以定期集中培训, 可以分散班组培训;在培训的内容上可以是标准的学习, 可以是体系文件的教授;在培训的形式上可以是课堂教育, 可以是分组讨论;在培训的考核上可以是理论考试, 可以是实际工作的评比;在培训的师资上可以是外请, 可以是组织内的人员。培训是体系运行的基石, 也是体系运行的切入点;具有长期性、连续性、整体性的特点。组织要建立好完善的培训机制, 做好培训计划, 保证培训效果, 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工作技能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参考文献
  [1] 袁俊.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创新的探讨[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02 (5)
  [2] 蔺爱民.浅谈当前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建设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 (1)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范文8篇)之第二篇:质量管理体系在化工企业的运用

  摘要:现在国内各大企业都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技术、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甚至聘请各类专家现场指导,国内也运营而生了许多咨询公司、认证认可公司。目前,在国内比较流行的几个管理体系有:安健环管理体系、设备能源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这三个管理体系运用范围广,普遍适用大多企业。特别是化工类企业,都是在这三个体系基础上扩展、开展管理活动。质量管理体系是最全面、最广泛运用的,建设“质量强国”对产品质量要求愈加严苛。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化工企业,体系融合

  管理体系是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可包括若干不同的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等,是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的总称。化工类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国家对安全、健康、质量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类标准也越来越严。因此,各企业引进了各类体系在企业推进,帮助企业成长。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十九大精神引领下,推动我国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建设、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关键。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质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质量新时代的新目标、新战略、新举措和新要求,全国各企业都在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良好氛围。

  1 质量管理体系

  1.1 ISO9000标准

  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了ISO9000认证体系,自此世界各地的质量标准化认证工作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国际上大型企业以及事业单位都在自身企业内部实施了ISO9000认证体系,旨在提高自身在行业的竞争力,从而达到提高企业在行业的形象,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1]。

  1.2 化工类企业如何运用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绩效、去除潜在的风险。第一,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最基础的机构设置、职责、目标、愿景等。第二,需要把目标分解至每一个岗位,每个岗位都需要按照规则、制度完成任务。第三,在所有工作流程中都要遵守PDCA循环管理,组织中的所有过程要持续改进。第四,定期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目前各企业在进行内部审核时,都会进行多体系联合评审,审核深度更深,面更广。

  2 化工类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现状分析

  虽然当前大多化工类企业都引入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但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执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还不到位。现阶段,很多企业管理中虽然在形式上引入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但是在具体运行中却存在着明显的偏差,表现出了“体系运行两张皮”的问题[2]。贯标中产生“两张皮”的原因多种多样,从主观上讲,有的对贯标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有的对标准学习理解不深不透,甚至误解;有的对质量管理标准化缺乏激情,一证到手,别无他求。

  (2)无法立足现场问题。现场管理较差,甚至很多普遍存在的问题无法解决,或者说只是暂时的修复。没有从源头把问题处理掉。例如:设备的跑冒滴漏、加油都存在问题,但能及时发现并解决的很少。设备润滑标准、点检标准、维修作业标准、自主维护基准书等更新不及时,各项标准责任划分不清不楚。这些都是企业容易出现的管理问题。

  (3)员工质量意识不高。员工大多图省事,存在侥幸心里,不理解其岗位在过程中的重要性。接受了不合格产品不自知,把不合格产品传递出去无所谓。为什么出现质量问题总要强调员工的质量意识呢?这是因为如果员工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特别是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有深刻的认识,对质量工作抱有肯定态度,就会主动参加质量管理,重视工作质量;相反,质量意识淡薄,态度不端正,就会反感质量管理活动,忽视工作质量,工作中容易出现差错。

  (4)企业内部审核不严格。在企业管理中有效运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必然需要切实把握好审查环节,促使审查工作能够较为合理流畅,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必然会形成明显的不良威胁隐患,导致整体企业管理效果受损[2]。

  3 化工类企业在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点

  (1)工艺指标清楚、明确。工艺指标范围要精确表明,不能出现大概、大于等不确定的词,让员工摸不着头脑。每一个岗位涉及的工艺指标必须要传达到人,员工能分辨本工序产品是否合格。加强工艺控制考核,每月下发《生产任务单》,要求车间上墙管理,关键工序必须符合控制指标。

  (2)工艺规程,设备操作法简洁、易懂。化工类企业一线操作工学历较低,因此工艺规程要简单易懂,清楚明了。最好能张贴在现场,可控现场操作人员随时查阅对比。这就是所谓的“四化”:把复杂的问题过程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过程量化,把量化的因素流程化,把流程的因素框架化。做好这四点,就是专家级别的管理模式,帮助化工类企业良好的完成现场管理。

  (3)质量记录真实有效。严控岗位记录,提高检查力度及频率,保证记录及时、真实、有效。保证各类生产数据能有效分析现场生产情况,特别是异常数据不可做特殊处理。针对异常数据要分析、查出原因,并进行整改。在满足标准的前提下,还要注意“说与做一致”,发现有不符合实际的情况,要及时修改或换班,不断改进。

  4 化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深入推进的举措

  (1)举一反三彻底整改。体系审核发现的隐患,要做到全厂举一反三彻底整改,重复性问题有效解决。通过充分运用内审检查、专家会诊、整改“回头看”等检查方式,形成网格化设备、环境、安全等各类隐患排查机制和反馈机制,使隐患得到有效闭合。

  (2)打造一流的流程。通过制定“一流的流程”开展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工作,并将在工作中持续进行。“一流的标准”必须是“按程序”、“简单”、“闭环”的,三个标准之间相互兼顾,缺一不可。制度管人,流程管事,通过制定“一流的流程”可以让所有人都按统一要求高质量完成工作。

  (3)内审员培养。通过每月组织各体系管理员开展内部体系运行自查活动,提高审核实战能力。每年度举行培训,让内部员工在工作中自查、自检及改进。结合实际,强化员工之间的对标管理、创新管理,深入开展工艺模块化管理模式,让经验变成企业永久财富。

  结语

  化工企业要加强车间岗位员工各项标准、制度的学习培训,尤其针对出现问题较多方面针对性的学习,做到标准、制度知晓到每一位岗位操作人员,从而达到提升管理的目的。企业发展中应该以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尝试整合三类文件,实现了业务过程“管理一本通”,为质量管理体系融入业务过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3]同样质量管理体系也不是单独存在的,可以和其他各类体系融合,减少工作量,提升体系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闫亚岭.浅析ISO9000认证体系对管理工作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9(7):230-231.
  [2]丛鹏飞.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研究,2018(8):20-22
  [3]张波,刘勇,何伟,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章制度和标准融合方法研究[J].质量与可靠性,2018(3):41-43.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范文8篇)
第一篇:浅谈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常见问题 第二篇:质量管理体系在化工企业的运用
第三篇:规范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策略 第四篇: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第五篇:质量管理体系中计量管理的应用 第六篇:影响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第七篇:监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问题分析 第八篇: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成熟阶段运行研究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