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质量管理论文

图书质量事前控制与质量管理监控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1-16 共2222字
  摘要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综合运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经济地开发、研制、生产和销售用户满意的产品,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使企业全员都具有牢固的质量意识、强烈的责任感和同心协力抓质量的思想,一切以满足用户需要为出发点,以符合用户要求的质量为目标,积极促变求新的“用户至上原则”.
  
  一、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图书质量事前控制机制
  
  虽然我们一直高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常会陷入只顾局部、忽略整体的质量管理误区。在图书质量管理方面,进行事后控制的多,事前和事中控制往往欠缺考虑,而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出版社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图书质量事前控制机制。
  
  ( 一 ) 选题立项阶段
  
  这一阶段需要做好以下预防控制。第一,图书选题方向的确定。出版社不是想出什么书就可以出什么书,必须根据确定的选题方向筛选合适的选题。第二,论证选题的可行性。先进行三级论证,目标是筛选符合方向的选题,剔除与方向相悖、淘汰抄写的选题,以及识别去除只有形式的选题。通过三级论证后,再进行专家论证,以确保关键选题的切实可行。第三,选题结构的优化设置。合理分配一般、重点和重大选题三者之间的比例,保持一种和谐关系;也要在中长期选题和年度选题间找出一个稳定点。第四,目标作者的敲定。出版策划人一方面要确定选题方向,另一方面要寻找并确定目标作者。目标作者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书稿的质量,要找到责任心强、擅长写作且是相关领域的专家这样的作者,才有把握进行立项。第五,分析和评价营销能力。事前充分考虑出版社对某类图书的营销能力,有助于降低出版发行风险。
  
  ( 二 ) 组稿阶段
  
  第一,图书策划编辑要整体上对书稿进行构想和策划设计。组稿前,策划编辑应该有明确的构想和设计思路。如何设计书稿的体例结构,从哪个角度切入容易快速入题,怎样规范书稿内容,编写多少字数合适,如何设置内容的取舍原则,这些都属于策划编辑对书稿尤其是丛书和套书整体设计时考虑的内容。
  
  第二,图书策划编辑时刻与作者保持联系,及时沟通。一是把整体设想呈现后,便于作者充分掌握策划编辑的设计思路;二是写作体例需要策划编辑和作者商讨,在写作提纲、进度和质量要求等方面达成共识;三是将相关国家规范、标准等提供给作者,让作者更容易根据要求展开工作;四是实时跟进书稿,了解写作进度,确保书稿的撰写质量。
  
  第三,审读样稿。这是衡量书稿质量的重要阶段。可以从两方面审查,一是验证作者是否可以编写样稿,最好通过阅读该作者已经发表的文章和着作确定;二是从事先的构想角度出发,审查作者试写的样稿是否偏离选题方向,做好预防控制工作。
  
  第四,交稿时严格把关。责任编辑的工作就是要抽审作者提交的书稿内容,检查是否符合制定好的写作体例,有没有偏离策划编辑的构想。只有受检合格的书稿才能进行来稿登记,进入编辑加工程序。
  
  ( 三 ) 编辑和审稿阶段
  
  第一,坚持编辑持证上岗。书稿必须由具备编辑资格证书的人员负责,同时由于术业有专攻,如果是编辑专业领域之外的书稿,则在成书后容易存在不合格的情况。因此必须要求编辑在符合其专业方向和领域的岗位上工作。
  
  第二,严格执行三审制。现今有些图书出版单位懈怠了对三审制的执行,三审简化为“三签”,书稿的审读只做表面工作,草草了事,这必然对书稿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事实上,负责三审的编辑应该严把书稿质量关,从最基本的编校角度、政治质量到更高层次的学术质量、创新程度等进行把关。当书稿学术性较强时,可以考虑邀请本领域的专家对书稿内容和质量进行审读。
  
  第三,将编辑质量纳入编辑考核中,形成健全的编辑考核制度。一是要向责任人明确各审稿环节的任务和量化考核指标,下一环节要对上一环节的完成质量进行监督,实施奖惩;二是发稿前,内部质检部门要对书稿质量进行最终抽检,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得发稿。
  
  二、建立基于 ERP 的质量管理监控体系
  
  在实际出版活动中可以通过 ERP 等现代企业管理工具,从流程上对图书质量进行整体和细节的督导监控。图书 ERP 管理系统在出版流程各环节的内容包括:项目信息、进度控制、三审作业、发稿管理、预算管理、制版登记、装帧设计、核准管理、印前管理、项目印制、项目用料、生产样书、费用核定、批量核定、编务结算、项目追踪等,涉及到图书出版的各个环节、部门及人员。ERP 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实际上是对出版流程的梳理和改进,也是对人员责任的明确。因此,在使用中一定要权限明确、责任到人,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只能对自己负责的项目和环节进行质量监督,而不能处理其他的项目信息。而且通过 ERP 系统将每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一一反应出来,通过程序避免人为疏漏,最终由该责任人进行编辑、提交,由系统自动提交到审核人员权限下进行复审,如有特殊要求,还要由第三人进行终审。因此在程序设计中,必须由初审、复审、终审人员在稿件审核后,在管理系统中进行确认。如果哪个环节不合格将由下一环节责任人在系统中退回,待问题妥善处理后,重新提交,直到通过审核。再如,印制员参照责任编辑和封面设计人员的意见,对膜化处理、特殊工艺、封面勒口、开本、印张、成品尺寸等内容进行逐个确认,确保印制环节所需数据全面准确。印制单生成后,该项目责任编辑也能通过系统查看到,可以对印制环节进行监控,确保图书的装帧质量。
  
  参考文献:
  
  [1] 宋秀全 , 李金莉 . 试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图书出版行业中的应用 [J]. 科技与出版 ,2009(4)。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