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应用语言学论文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口译教学的交互式应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1-28 共3539字
论文摘要

  当前,在全球国际化进程的推动下,国际社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市场定位也逐渐提高。在口译人才市场的驱动下,各高校和培训机构纷纷加大口译人才培养力度,口译教学朝着规范化、规模化的方向蓬勃发展。目前,国内的口译人才培养主要有三个途径: 一是翻译学院/翻译系的高级口译人才学历、学位教育; 二是普通高等院校的口译教学; 三是各层次的口译培训班。[1]其中,第一种途径是对通用型或专业型译员口译职业技能进行系统培训的主要途径。

  本文将就近年来第一种途径中出现的新办专业学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MTI) 教育的口译教学模式展开讨论。

  一、MTI 口译人才培养目标

  翻译硕士专业( MTI) 教育是一种专业学位教育,是翻译人才市场驱动下的必然产物。与学术型翻译学硕士学位相比,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职业化倾向更为明显。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在《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指出,MTI 教育重视实践环节,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其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MTI 口译人才培养需顺应翻译产业化的要求,其课程体系应紧密联系翻译产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注重实践性课程的设置与建设,应用更先进、更多样的教学模式,以实现应用型、实践性、职业化口译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 MTI 从教育理念到课程设置,从教学方法到测试手段等各环节,都要有区别于传统翻译教学的独特性。”[2]46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常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实践为辅。教学内容涵盖口译的各个技巧,练习素材主要为口译教材中的句、段、篇章,有些教师也会利用网络资源,下载真实会议的视频,并将口译文本提供给学生。课堂教学环节基本为: 教师讲授该章节口译技巧并结合例句进行阐释,接下来播放音频或由教师朗读一段文字,学生将听到的源语口译为目的语,最后由教师针对学生在口译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点评。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的不足。首先,学生听到的源语材料多为教师朗读或者音频材料而不是现场发言,这种形式更像是在上听力课或口语课。其次,学生完成口译任务是以回答教师提问的方式进行,这种机械的问答式翻译阻碍了学生之间的互动,限制了学生自主参与口译的积极性,使原本充满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口译工作变得枯燥乏味。因此,传统的 MTI 口译教学模式让口语课变成了口译技能贯穿下的语言课,口译教学不能充分体现口译交际过程的复杂性和交互性,不能使学生感受到真实的会议场景从而真正进入到现场口译的工作状态,也无法从根本上提高 MTI 学生在复杂交际环境下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因此,对于 MTI培养单位来说,着眼于 MTI 培养目标,尽早建立起突出口译实践性的、行之有效的 MTI 口译教学模式非常重要。

  二、交互性模式核心理念

  20 世纪 80 年代,在西方教育学界成为主流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知识的获得不是仅靠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互相合作,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3]38 -40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和交互性,认为学习者是在最接近于真实的情境下进行体验式学习,交互是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的重要方式,应该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

  交互性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上的新模式。交互性教学模式是教学信息在教与学之间的双向、多向流动,指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为完成教学任务发生的教与学的交流、沟通及相互作用的关系。[4]19 -24交互性教学是学习者不同心理环境下的需要,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学环境等有效互动来实现。[5]由于 MTI 培养目标侧重于提高学生胜任实际翻译工作的能力,所以交互性教学模式是MTI 口译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方向。

  三、交互性模式在 MTI 口译教学中的应用

  交互性教学强调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交互的方式有效地学习。因此,本文认为,在MTI 口译教学中,交互性模式的宗旨即: 为学生创造最接近现实的口译任务情境,使他们置身其中,通过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环境的交互来提高自身口译实战能力。

  本文将 MTI 交互性口译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分为三类:

  ( 1) 交互阶段。任何一项真实的口译任务都涉及译前、译中和译后三个阶段,因此,交互性教学也应涵盖这三个阶段,让学生亲身体验完成一项口译任务的完整过程。( 2) 交互参与者。作为学习主体和口译实践者的学生以及作为学习引导者和项目管理者的教师共同参与交互的三个阶段。( 3) 交互环境。教师为学生创造高度仿真、模拟实际工作环境的场景。这里所说的实际工作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模拟口译项目从计划启动到实施再到完成可能涉及的任何工作。

  笔者认为,MTI 交互性口译教学模式的三个构成要素是相互嵌入的关系。参与者之间的交互以及参与者与口译环境之间的交互,贯穿译前、译中和译后三个交互阶段,学生可以从中提高各单项或综合的口译能力。

  1. 译前交互阶段。在译前交互阶段,教师应首先提醒学生注意师生身份的改变,学生已不是学生,而是译者,教师也不再是教师,而是口译项目管理者。作为口译员的学生被分成不同的口译项目组。教师作为口译项目的管理者,首先设定具体的口译场景,如: 小型会议场景、外国记者招待会场景、商务谈判场景、现场采访场景、联络陪同场景等。在某一特定场景下,口译任务的设计是基于对一次会议口译或陪同口译全过程的高度模拟。教师提前一周告知学生下周课上模拟口译的场景及主题,并下达口译任务,让学生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译前准备。项目组在教师指导下,首先了解任务需求和口译质量控制标准、明确工作流程,然后分解口译任务,部分成员负责收集相关背景材料,包括会议历史、会议主题、专业知识等,部分成员负责制作词汇表,创建术语库,部分成员负责难度较大的口译等。项目组自行组织检测各成员对主题知识和相关词汇的掌握,并在会前进行模拟训练,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这一阶段中,师生交互体现在口译任务的下达与接收,分解与分析。生生交互体现在合作性学习中,学生们为了完成共同的口译任务,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有明确分工地进行互助性学习。

  2. 译中交互阶段。在译中交互阶段,教师指定一个项目组负责口译上会任务,另一个项目组负责扮演会议发言人、主办方等角色。以新闻发布会场景模拟为例,一组学生扮演中方新闻发言人甲和乙以及外国记者 A 和 B,另一组学生需派出 2 名口译员完成整个新闻发布会的口译上会任务。教师应对整个口译过程进行摄像,以便译后评估。这一阶段的学生间交互以及学生与环境的交互体现在真实口译现场中学生对于自身作为口译员以及与会方这两种身份的体验,并在体验中对口译技能进行全面的习得。

  3. 译后交互阶段。评估是交互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译后交互阶段的主要任务。交互性评估的评估主体为项目组成员,评估内容为口译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的集体表现和各成员表现; 评估方式分为自我评估、组内评估、组间评估和教师点评; 评估工具包括有声思维、评估报告、问卷调查、访谈等。当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组内评估时,他们通过译后回忆和观看现场录像,以有声思维方式反思口译中遇到的问题,并记录成报告。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则主要借助问卷调查和访谈来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交互评估体系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模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加强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

  四、结 语

  MTI 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其发展的定位和意义已十分明确。[6]67交互性口译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不再是单纯口译技能的传授者,而是口译项目的管理者和顾问。口译学习者在交互中合作完成项目,借助教师和项目组成员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解决口译实践中的问题,获得专业知识和口译技能。这样的模式有助于构建合理的 MTI 口译教学模式以培养翻译产业需要的应用型、实践性、职业化的翻译人才。

  【参 考 文 献 】

  [1]郭兰英. 口译与口译人才培养研究[M]. 科学出版社,2007.

  [2]任文. MTI 口译方向专业实习探索[J]. 中国翻译,2012( 6) .

  [3]范琳,张其云.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 4) .

  [4]钱春花. 交互性教学对学习者翻译能力的驱动[J]. 外语界,2010( 2) .

  [5]Lawhead,W. F. 2005. The Philosophical Journey: An In-teractive Approach[M]. New York: McGraw Hill HigherEducation.

  [6]苗菊,王少爽. 翻译行业的职业趋向对翻译硕士专业教育的启示[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 3) .

    [7]邓媛.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依托项目的 MTI 口译学习模式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2012( 9) .

  [8]叶苗. 翻译教学的交互性模式研究[J]. 外语界,2007( 3) .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