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1-02 共9855字

  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从学生方面要求抓住学生的阅读心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

  从教师方面要求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要求教师善于挖掘阅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求教师建立多元化的阅读评价方式。从现代教学理念方面要求将阅读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5.1 要求抓住学生的阅读心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阅读心理支配着整个阅读活动的过程,那么阅读心理又是什么呢?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阅读心理做出这样的解释说明:阅读是从语言符号中提取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阅读心理是一系列的综合过程和行为构成的,阅读心理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也就是说影响阅读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是具有调节和促进作用的各种心理因素,这些因素之间交互作用,成为影响阅读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教师在把握关键因素的同时应注意在多种阅读心理交互影响的过程下的心理过程,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掌握学生阅读的心理机制,有利于将心理健康教育灵活有效地渗透进阅读教学中去。

  现代的认知心理学派者们认为,读者作为主体,读物作为客体,而主体是通过不断地用自己累积的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客体,阅读其实就是主客体之间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只有把新的知识纳入到以前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建构出新的知识结构,才能达成对外界新知识的顺应。阅读的价值所在之处就是在最大的程度之上激发学生在认识发展过程中的内部机制。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认为心理和认识是人现实的一种适应。所谓的适应应该包含同化和顺应两个方面。同化是将客体纳入主体已有的行动中去,顺应这是保障行动的灵活和有效性,是行动图式起质的变化;美国心理学家史密斯在《阅读中理解的多义性》文章中,将阅读心理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获得一个字或词甚至段落和文字最初字面意义,称之为字面的理解;第二层次将文章中的字词进行比较,从而发现潜在的意义,称之为解释; 第三层次则是对文章的观点做出个人的反应和判断,称之为批判性阅读;第四层次是发表出关于文章之外的新的想法和认知,称之为创造性阅读。由国外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将阅读心理的过程大致分为阅读感知阶段、理解阶段、表达阶段、鉴赏评判阶段.教师只有抓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阅读心理,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渗透进阅读教学中去。

  在阅读感知阶段,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动机激发对阅读兴趣,从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阅读感知阶段,是学生获得读物内容最初的阶段。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地理解知识。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新的教学方式的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动机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具体来看,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也可以通过故事或者游戏的方式导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阅读理解阶段,教师通过阅读教学的方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解阶段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前提条件下,通过站在作者的角度,领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思维活动阶段。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学的方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的理解阶段通过不断地给学生创设产生问题的情境和加强学生右脑的训练的方式引导学生,引发阅读的联想和想象,加深对阅读教材的理解,充分领悟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采用图片的展示,音乐的熏陶,简笔画的使用来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阅读的材料。

  教师可以通过采用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学活动不仅教师要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教师也应该调动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通过质疑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阅读表达阶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建立自信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阅读的表达阶段是学生通过语言的形式将理解到的内容表现出来。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建立自信心,勇敢地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可以通过表情、语言或者动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减轻学生因为缺乏自信而造成的不敢表达的这样现象。然而学生的表达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在鼓励学生建立自信的同时,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了阅读的材料。如果没有理解阅读教材的内容,教师应该有有耐心地向学生重复理解的阶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达。

  在鉴赏评判阶段,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发挥个性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鉴赏评判阶段也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对阅读教材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在鉴赏评判阶段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并且通过不断提出引导性问题的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内心的感受,并且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进而全方面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5.2 要求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在 21 世纪教育的发展变革中,心理学家们认为保障人的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对人的内部积极潜力的塑造,因此培养人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从积极乐观的视角,以积极的价值取向,用积极的内容和方式来塑造积极健康的心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积极情感,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培养学生积极应对学习挫,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出发,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5.2.1 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积极情感。

  在当今时代地不断发展中,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特别是小学学生来自于学习方面的压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和积极情感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那么积极情绪和积极情感是什么呢?积极情绪是使个体需要得到满足,使个体产生令人愉悦的正向情绪的反应.积极情感是指个体追求真、善、美相对稳定的情感.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与情感呢?

  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健康的教育课程,或者日常生活的实例,利用媒体中的正面或者负面的信息来引导学生,使学生认识和了解积极情绪的意义和影响。

  第二: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阅读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阅读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阅读教学,有利于让学生情绪的发展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

  第三:引导学生掌握调控学习情绪的具体方法。比如引导学生建立理性的情绪认知,遇到阅读学习困境和挫折的时候适当的宣泄和自我安慰,当学习中产生不良情绪的时候要学会转移情绪,向朋友和亲人倾诉,这些具体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调控自己的不良阅读学习情绪。

  第四: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阅读学习的压力。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小学中段的学生采用适当的阅读学习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正确面对学习压力;教师可以引导小学高段的学生正确对待因升学压力而出现的考试压力。

  第五: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发现人物的"真、善、美".引导学生发现阅读教材中关于核心人物的优秀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发现阅读教学中作者传达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

  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和积极情感,有利于缓解消极压力,减轻阅读学习的压力促进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情感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和积极情感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5.2.2 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

  阅读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阅读教学受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促进阅读教学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的主要是以间接经验为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处于指导者的地位,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的特点,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指导学生的学习。

  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因素包括智力和非智力这两方面的因素,其中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五种,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学习性格五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握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才能更好的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融合。

  其中对学习影响其直接作用的是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学习活动的操作系统,它包括五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注意力。教师应该注意小学阶段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无意注意力;反之,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有意注意。个体注意的能力影响其心理活动的成效,比如小学低段的学生无意注意力已经相当成熟,此阶段的学生常常依靠无意注意力,新奇或者是有趣的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通过引起低段的学生无意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关注。第二:观察力。小学阶段学生的观察力是不断发展成熟的,低段的学生观察的目的性不强,并且观察不够认真仔细,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逐步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第三:记忆力。小学生的记忆力在低段无意记忆占重要地位,以后,记忆力逐步向有意记忆力发展,尤其是在中段的发展尤为迅速。小学生的记忆逐步从具体记忆发展到抽象记忆,因此在小学中段应该加强学生的抽象记忆,到高段就应该不断地巩固记忆。第四:想象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表现的尤为突出,在小学低段的想象力是充满天真烂漫的自由联想,到了中段学生的想象力开始系统客观的发生联想,到了高段学生的想象力与现实生活联系,创造力也在不断的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第五:思维力。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可得知,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此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够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小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特别是在中段的学生,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应该抓住学习的关键期,注意高段,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影响小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个方面.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掌握好这五个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才能更好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进语文阅读教学中去。教师应该从如下五个方面把握非智力因素对学生阅读学习的影响。第一:学习动机。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力包括学生因为好奇,为新鲜的事物好奇而认真学习;学生为了获得好的分数,获得老师或家长的赞扬而进行努力学习;学生为了班集体的荣誉而努力学习;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和理想而认真学习等等,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什么,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刺激和强化,推动学生建立学习动机。第二:

  学习兴趣。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低段的不分化,逐步发展到中段以后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产生不同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小学低段应该主要提供童话内的阅读读物,到小学中段到高段逐步从童话故事发展到科普读物。第三:学习意志。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意志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意志。尤其是在小学低段的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学习的计划不能按时完成,对阅读上面的学习懒散,更倾向于游戏的选择,因此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阅读学习意志。第五:学习性格。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性格都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例如对教师,对集体、对作业有关的态度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学习性格,把握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比如在小学低段学生对老师是依恋或是服从和听从,到中段开始,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加强,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开始怀疑或者并不教师说的话为权威。因此教师因该掌握各个学段的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更好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阅读教学。

  5.2.3 培养学生积极应对学习挫折。

  在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有关阅读学习的问题,比如在学习中缺乏自信,在阅读时发音困难,对阅读理解不够全面等等,这些挫折成为困扰学生阅读学习的棘手问题。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学习挫折呢?

  首先应该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当引路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阅读学习中的挫折,通过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尤其是小学高段的学生,在小学高段由于阅读学习的任务加重,不仅要理解阅读文章,而且要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且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表现出的挫折观非常明显,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次培养学生找到战胜阅读困难的具体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采用有效的具体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阅读学习中的问题,比如在小学低段的学生在学习阅读文章学生在发音中有困难,那么则找准原因,解决对字词的认知理解,然后引导学生强化朗读训练,不断的重复训练。

  最后树立榜样建立自信。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榜样对学生观念和行为的改变有显着的影响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以阅读文章中的人物典范为榜样,利用榜样来帮助小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5.3 要求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充当教师榜样的角色,具有强烈的示范性,这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在李吉林老师的文章中,提到:

  "在教师提高专业知识的内容下,要求教师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要求教师具有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要求教师掌握教育科学的理论,懂得教育的规律。"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在掌握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前提下,还应该具有其他有关阅读教学的知识,在掌握阅读教学的规律的同时掌握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去。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这是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样也是对教师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教师不仅要从动作、语言、神态、举止上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还要由内而发的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5.4 要求教师善于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在小学的阅读教材中语文的文体大多是记叙文、说明文这两种文体。根据对小学阶段语文教材的阅览发现,其中记叙文和诗歌中大量丰富的课本教材里面饱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通过挖掘记叙文中表现积极内容为素材,以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充满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诗歌的阅读教学中,通过挖掘小学语文诗歌中人物积极的人生态度,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熏陶和影响。挖掘语文教材中散文,寓言故事、小说、童话故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5.4.1 挖掘诗歌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总揽小学三个学段的语文阅读教材,在小学的诗歌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相当丰富,主要通过古诗和现代诗表达,不论是现代诗歌还是古诗都是人物心灵的体现。

  小学语文的现代诗形式自由,意蕴丰富,可以直率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高尚情操及审美情趣。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现代诗歌中人物乐观积极的思想,感悟诗歌对生活情操的陶冶。例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诗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这首现代诗通过描写村庄的变化,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样,在诗歌《微笑》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在诗歌的最后还抒发了倡导:"永远微笑吧!在人生的旅途上,最好的身份就是微笑。"作者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古诗中,古诗的语言凝练,内涵丰富,讲究意境美和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加强朗读的训练,才能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无形的渗透进诗歌中去。在诗歌的学习中,教师只有通过让学生体会诗歌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感情,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反复地朗读,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古诗《鸟鸣涧》和《暮江吟》中,加强朗读的训练,并且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的重音、停顿等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无形中熏陶学生内心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对诗歌的朗读有助于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在古诗中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力,体会诗歌中的意境美。比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文《出塞》

  在诗歌教学中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边塞荒凉的景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充分感受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通过不断地研究诗歌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诗歌,通过体验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和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及审美的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教师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要继承传统,优化诗歌的阅读教学,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在诗歌中的渗透,结合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因势利导启发和教育学生。帮助小学阶段的学生逐步树立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方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5.4.2 挖掘散文、寓言故事、小说、童话故事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在语文的阅读教材中,除记叙文和诗歌外,还应该注意散文,寓言故事、小说、童话故事中这部分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现代散文在小学教材中出现的不多,但是教材中的散文都是节选比较经典的,特别能够通过散文的学习,挖掘散文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比如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课文《落花生》,文章中爹爹在与我们的对话中提及花生的作用虽然很多,但是花生最宝贵的是它有用但是埋在地底下,只有接触到的人才知道,文章中通过采用对话的形式,揭示了父亲希望"我们"像花生一样做个有用的人,而不是做个体面的人。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散文中,人物的语言,体会爹爹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此来深化学生的内心感受。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核心,通过叙述完整的故事和描述具体的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在小学阶段,小说常常用于小学中、高段,在小说中,里面也有大量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小说的主体通常是为了塑造一种人物形象,或者揭示一种生活现象,因此,教师在小说的阅读教学中应该着重把握住小说的主体,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分析小说的主题,在小说中,作者往往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的生活现状,例如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中通过刻画船长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体现了船长临危不乱,舍己救人的精神,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船长的描述,让学生充分体会船长的精神。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故事的教学,需要教师掌握寓言故事的特点,寓言故事通常篇幅较短,语言精练,但是其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有助于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例如在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的课文《东施效颦》中,教师从分析寓言故事的经典句子中分析寓意,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不要效仿寓言故事中的丑妇,她在没有自知之明的前提下,效仿美丽的西施,告诫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不要盲目效仿。又例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课文《刻舟求剑》,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像课文中的人物那样,做事情要学会变通,不要用静止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

  童话故事是一类具有特殊虚幻故事的文体,它以夸张、拟人和象征为主要的表现形式,童话故事常常在小学中低年级的教材中,教师应该抓住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课文《"三颗纽扣"的房子》,教师在童话故事的教学中应注意童话故事中的幻想与现实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5.5 要求教师建立多元化的阅读评价方式。

  关于阅读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要求:"阅读的评价应该综合考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以及理解。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价值的取向,关注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的量,重视对学生各个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也就是说在小学阶段应该建立多元化的阅读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多元化的阅读评价方式包含阅读评价的多种功能、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5.5.1 阅读评价的多种功能。

  在小学阶段的阅读评价中,教师不应该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教师应该通过发挥阅读评价中的诊断、反馈和激励学生的功能,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教师应该树立多种评价功能理念,过去那种单一的以成绩高低评价学生能力的好坏的这种理念和教师以标准的答案来判定学生正误的固定思维应该逐渐被评价功能多元化所取代。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就要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主体的差异,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避免给学生排名这种方式给学生带来的负效应,并且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体验,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独特的体验要加以正确的评价和引导。

  5.5.2 阅读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方法应该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同时评价的客观性和深刻性两者是有所差别,因此评价的设计要注意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防止繁琐追求片面的形式。"由此可见,在多种的阅读评价方式中,教师应该多注重形成性评价和重视定性评价。具体说来,教师在较强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应该遵循评价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和发展的资料,可以利用成长记录的方式,记录学生平时在阅读学习中的成长过程。

  在定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客观的并且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多采用鼓励和赞扬的积极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不良的阅读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应该加以引导。

  5.5.3 阅读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实施,阅读评价的主体也逐渐全面。教师、学生和家长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被广大的教师和学者们认可。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增加了:"让学生家长、社区和专业人员等适当地参加评价活动。"新增的这条标准扩大了评价主体的外延,也充分的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关于评价主体的动动性,在语文课程的标准中指出:"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学生自我的评价相互结合,通过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之间关于朗读的互相评定有助于学生提高朗读的效率。

  5.5.4 阅读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评价的整体性是指阅读评价的'五个方面'

  的有机联系和'三个维度'的相互交融和整合。"阅读评价中的五个方面是指: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能力;阅读评价的三个维度是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把握五个方面和三个维度上的整合,实现阅读评价的整体和综合性。

  5.6 确立现代教学理念将阅读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

  现代阅读教学观认为,确立什么样的阅读教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阅读教学行为。因此确立现代化的阅读教学理念有助于提高阅读的实效性,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身心健康。确立现代教学的理念包含:建立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肯定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营造和谐融洽的阅读课堂气氛,这三个方面。

  5.6.1 建立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的"对话"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引导者与学习者的关系,教师应该平等看对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作为权威者想学生灌输教条主义式的条条框框,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有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主动构建学生自己的内部情感动机,构建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探究在阅读学习中个人情感的体验。

  5.6.2 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

  在阅读教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应该充分体会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引导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教学中绝对的权威人,因此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的角色,否则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会形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耐,变成教师机械的讲,学生被动的学,只有在阅读教学中确立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启发学生主动的学,把如何解决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5.6.3 营造和谐融洽的阅读课堂氛围。

  积极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语文阅读教学有利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学习的课堂氛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当学生处于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时,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了,才能更好的提高阅读学习的能力,推进教学。反之,如果学生的积极情绪会课堂沉闷的学习环境给压抑住,那么学生整体的积极性就不高,这样容易禁锢学生思想,容易使所有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走,不利于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创造性思维。也就从根本上违背了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和谐融洽的阅读课堂气氛。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