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1-02 共6416字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因素分析

  2.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因素分析。

  2.1.1 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目标。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全面发展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阶段的阅读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主要从阅读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评鉴能力这四个方面去掌握。

  2.1.2 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内容。

  在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来来掌握。每个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不同,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也不同,如下表 2-2 是摘自于小学语文新课标三个学段阅读教学的内容。

  2.1.3 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方法。

  阅读教学的方法指的是为了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阅读教学的方法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方法的施动者。在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方法是根据阅读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来划分的,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来看,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有讲读法、讨论法,从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出发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有诵读法、设境法、表演法等等.

  第一:讲读法。在 1963 年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比较全面的解释了讲读法,讲读法是指教师地讲和学生的读相互结合的办法。这种办法是比较传统的办法,是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用到的办法,这种方法突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传统的讲读法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教育时代不断地革新,现代的讲读法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如今的讲读法,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教师主要用于导语、指示语、和阅读课文引导性的讲。讲读法适合小学三个阶段的学习。

  第二:讨论法。讨论法是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者是小组组建成一个团体围绕某个核心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讨论法的分组可以是由学生自主分组,也可以是通过教师的指令来分组.讨论法是用于阅读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团体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在运用讨论法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在讨论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在讨论中适当的参与进讨论;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出现偏离主题的情况,应该及时给予纠正;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应该进行归纳和总结。讨论法主要适合中段和高段的学生。

  第三:诵读法。诵读法是小学阶段学习阅读课文常用的方法,诵读法包括朗读和背诵,学生可以将书面的文字转化为语言进行背诵,有助于从语言的音色和节奏感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感受和体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诵读法的时候要注意声情并茂,反复朗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诵读法适合三个阶段的学习。

  第四:设境法。设境法是根据教学的要求创设有利于教学的情境和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引导学生,让学生整体把握情境.强调师生可以通过借助简笔画、录音、图片、课件等音像媒体,创造情境将课文的豫园还原成具体的形象,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得以使体会更加深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直接情境(以具体的实际形象构成的主体)和间接情境(通过第一信号系统反应三个阶段的学习。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经济体验的教学艺术。

  第五:表演法。表演法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借助教师或者学生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演绎,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文本内容,让学生体会和感悟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通过表演法可以使课堂具有活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本中人物的思想情感.

  2.2 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因素分析。

  2.2.1 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不同,所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也不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和适应生活的能力,形成不同的心理教育目标。

  在小学低段,由于学生刚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并且还具有一定的依耐心理,害怕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和适应新的生活,培养学生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往,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情趣,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在小学中段,学生的行为思想开始发生变化,从模糊的映像判断逐渐转变成具体的分析,思维形式开始向抽象过渡,逐渐认识到"自我".因此在小学中段心理健康的目标是初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初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小学高段,学生的竞争意识开始增强,开始形成自己的"小圈子",学生在自我认识上容易失去自信,因此在小学高段应该确立学习目标,掌握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克服不良的小团体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个体意识的发展。

  2.2.2 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在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开发智力方面的内容,认识自我方面的内容,学习指导方面的内容,人际交往上的内容,适应生活方面的内容,情绪情感上的内容这六个方面。

  第一:在开发智力方面。学生在小学阶段,智力处于不断地发展的状态。开发学生的智力包括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观察力和记忆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等方面的内容。加强学生在智力方面内容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第二:在认识自我方面。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小学生常常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可能出现过分夸大自己的优点,产生骄傲自满的倾向,也可能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产生自卑的消极情绪,因此在小学阶段,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自我。

  第三:在学习指导方面。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以及学习方法处于尚不成熟的阶段,需要教师在学习方法和策略上加以指导,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小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善于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

  第四:在人际交往方面。小学生通过人际交往获得与父母、老师、同伴之间的关爱,获得与他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从中体验自我的价值与生活的乐趣。那么帮助学生与他人之间实施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养成尊敬师长,孝顺父母,与同伴之间和谐友好相处,是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在人际交往中的内容。

  第五:在适应生活方面。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以及合理的消费观念,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不盲目攀比,勤俭节约的生活观念,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处理日常生活事物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生活。

  第六:在情绪情感方面。培养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学习情绪,消除不良学业情绪的影响。以及培养学生的情感道德,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塑造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2.3 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在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心理特征因人而异,在不同的年级阶段由于身心发展的水平不同,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合理运用有效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在小学阶段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角色扮演、情境体验法、讨论分析法、讲授法等.

  角色扮演。在小学生心理教育辅导的过程中,角色扮演是一种通过模仿行为替代来影响学生心理过程的方法,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通过展现行为,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减轻学生心理或者行为方面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角色扮演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将自己置于他人的角度和位置,按照他人的思路来行驶活动的过程。

  情境体验法。教师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进入模拟中的情境,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或者学生想象的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和领悟,最终获得情感方面的体验。

  例如对考试焦虑的学生,通过模拟考试的场景,反复训练,是学生的焦虑情绪逐渐消退;通过情境的辅导活动,让学生学会分析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让学生学会调节、疏导不良的情绪,提升健康的情感。

  讨论分析法。这是所有教学活动中常常使用的方法。讨论分析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就某个专题的活动进行的各抒己见,大家相互交流思想和感受,促使问题的解决。讨论分析法采用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两种形式,而且小组讨论的形式比较常用,小组的合作可以是自由组织,也可以是教师的指令。在采用讨论分析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

  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用的学习方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述来启发学生,是为了影响学生认知和行为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示或者设疑的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讲授法不仅可以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传达,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传达。

  2.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2.3.1 终极目标一致。

  小学生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都相同,虽然具体目标不同,但是终极目标一致。小学语文的具体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体验情感,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乐学好学的人格个性。由此可见两者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丰富学生健康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2.3.2 内容上相互渗透。

  小学阶段阅读教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包含了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学生情绪情感的指导,两者在内容上是可以相互渗透的。并且在小学语文阅读的内容中包含大量文本材料 ,其中包涵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尤其是在文学部分的诗歌中,体现了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融合。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散文,寓言故事、小说、童话故事里也包涵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

  2.3.3 方法上相互补充。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阅读教学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等方法渗透。

  教师应该找到两者方法的切合点,在阅读教学的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去。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和语文阅读教学两者的具体方法想通,两者在方法上可以相互补充。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阅读教学的具体方法有机渗透。

  2.4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渗透心理健康的可行性。

  2.4.1 阅读教材中包含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

  人文教育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人文性教育",具体体现在培养学生良好品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等方面。小学语文的阅读教材通常是结合中国的文化背景而选定的,同时也包括了社会、人文、哲学、心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教导学生做人应该修身养性、保持良好心态;老子提出"上善若水"指出人需要品性如水,与世无争。这些教材为学生塑造了正面形象,为学生从中感悟、理解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此外阅读教材中同样有反面的形象展现和批评,例如苏州教育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语文课《牛郎织女》中王母娘娘的角色塑造。引导学生对这类方面形象的出现和反思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有较好的效果。通常,阅读教材中不仅展现了作者的言语魅力,还融入了作者的情怀和观点,这些情怀和观点的表达,使阅读教材成为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指导,也使学生在阅读材料中学习到良好的心理健康知识。

  2.4.2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阶段是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作为此阶段的教师通常扮演着学生的人生引导者,为学生"授业解惑".语言的独特魅力和语文教学在我国学科教育中的地位使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可以将教材中丰富的案例结合教师的人生哲学,通过精炼的言语阐述,对学生减少负面情感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性格有重要作用。

  此外,由于阅读教学的特殊性,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较多的互动,这种互动能够促进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和交流,这也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时机。这种时机的培养和出现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结果,是评估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指标和体现。

  2.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2.5.1 因材施教的原则。

  首先可以依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然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主要依据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差异、学科能力水平差异、心理健康水平差异这三方面的影响.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差异,教师应该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其次根据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可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教师应该尊重个体,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更好的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阅读教学中去。

  2.5.2 循序渐进的原则。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在阅读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是不同的,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发展变化。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关于理解课文的内容,小学低段的学生只要求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阅读课文的意思,在小学中段要求学生不仅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还需要关键词在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小学高段的目标是在小学低段和中段的基础之上学会辨别关键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揣摩文章中的表达顺序,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并且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由此可见,只有根据学生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用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要求教师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

  2.5.3 尊重主体的原则。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阅读教学活动中不仅要重视阅读水平的提高还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心学生是不是切实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的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教师应该处于引导者的角度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而不是处于思想的权威者,机械地要求学生勾画知识点与听其讲解,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在阅读课堂的教学中,尊重个别学生与其他学生在情感体验上的不同,不能绝对化地对其否定,否则容易扼杀学生主体的创新与创造性。

  2.5.4 面向全体的原则。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面向小学阶段的所有学生,首先在语文阅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小学阶段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面向全体的原则是建立在面向小学所有年级阶段学生的基础之上,既要重视全体学生的身心发展,又不能忽略个体学生的差异,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语文阅读中去,既要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又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并且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将其纳入学校教育的体系之中。

  2.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的董奇瑞教授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有机融合在教师日常的工作和学生的教学中。"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什么内容呢?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学科的渗透中,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学生阅读学习的规律,尊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包涵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在阅读学习的智力方面。学生在小学阶段,智力处于不断地发展的状态。

  开发学生的智力包括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观察力和记忆力、培养学生阅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培养学生阅读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在阅读智力方面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能力。

  其次在阅读学习的指导方面。小学生阅读学习的方法、态度以及阅读学习习惯处于尚不成熟的阶段,需要教师在阅读学习方法和策略上加以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阅读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

  最后在阅读情绪的改善方面。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消除不良学业情绪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阅读学习情绪;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最终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阅读学习的效率,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方面的和谐发展。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