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声乐毕业论文(导师推荐6篇)

来源:学术堂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21-02-24 共7546字

  声乐是以人的声带为主,配合口腔、舌头、鼻腔作用于气息,发出的悦耳的、连续性、有节奏的声音。也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本篇文章就为大家推荐几篇声乐毕业论文范文,供给大家作为一个参考。

声乐毕业论文精选范文第一篇:声乐演唱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探讨

  作者:陈欣荣

  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摘要:众所周知,提升音乐素养,对于美声唱法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如此一来,在学习音乐作品时才能够更加深层次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并且将音乐作品的背景、内涵、主旨更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关键词:声乐演唱; 音乐素养; 美声唱法; 重要性探讨;

  作者简介: 陈欣荣(1975-),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本科,国家一级演员,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

  如果想要让美声唱法在中国音乐界获得长久发展,我们需要提高美声演唱的表现力。很多人在练习美声时没有对音乐素养予以重视,从而使得音乐素养在美声演唱中的重要意义也没有得以体现。所以只有当演唱者提升自身音乐素养时,才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含义,并且深刻把握作品的背景、内涵以及主旨。

  一、音乐素养概述

  素养主要是指在长期学习以及不断练习中体现出来的涵养以及修养,其反映出了每个人在理论、艺术、思想及知识等方面的水平,需要在不断的练习与实践中获得。我们所说的音乐素养应该在此基础上还有所延伸。音乐素养还应包括韵律感、节奏感等。我们不能够只从音乐能力的方面解读音乐素养,因为这样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当前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改革、不断深化,音乐素养的内涵和意义越来越丰富。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音乐知识、音乐能力和音乐价值。音乐素养专业性很强,其对于多种音乐类别提出的要求各不相同,知识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情况下来说,为了使音乐知识系统更加完善,我们在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提升声乐演唱能力,从而巩固美声唱法基础。重视音乐素养,有助于提升美声唱法的表现力,增强演唱者自身的音乐感知。

  二、声乐演唱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一)音乐素养有利于使美声演唱更为饱满

  美声唱法和流行音乐唱法大有不同,美声唱法有着很强的特殊性,流行音乐唱法比较通俗易懂。所以在美声演唱中,为了能够将作品更加完整地展示给观众,演唱者除了需要掌握近乎完美的演唱技巧外,还需要有较高的音乐素养。音乐素养贯穿了作品的整个过程,其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中。美声唱法与流行音乐唱法还有一个区别就是美声唱法文化底蕴更为深厚。所以在美声演唱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一种简单的演唱形式,而是应当综合多方面的因素,使其呈现为一种复杂的表现形式。美声演唱以声音作为传播情感的介质,表达出一种特定的情感,所以美声演唱的重点是情感,声音只是作为表达情感的一种辅助工具而存在的,演唱技巧以及声音的变化都是为歌曲中的情感服务的。所以在美声演唱的过程中一定要营造出一种声情并茂的现场氛围,从而充分展现美声所具有的感染力。美声演唱者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抑扬顿挫,可以通过这种声音的变化来反映出音乐中的情感变化,增强情感体验。

  (二)音乐素养可以使美声演唱者深刻理解作品内涵

  在美声演唱中,展示作品的同时还需要对作品进行二次升华与创作。由于不同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的理解程度与认知程度都是不相同的,所以在演唱过程中所运用的演唱方式以及技巧也会有所差异,也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演唱风格,这是美声演唱中常见的状况。如果一个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进入到作品中去,没有体会到作品具体的内涵与寓意,未将自身的亲身体验以及生活认知投入到作品当中,就无法与作品产生共鸣,如此一来,在演唱的过程中就很难将作品的情感表达出来。我们所说的二次创作,主要是指演唱者不断增强自身音乐素养,从而更好地呈现作品所要展现的形象,提升演唱的综合技巧,并在此基础上更加完美地展示音乐作品,避免缺乏情感。

  三、美声唱法中音乐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培养音乐学习的习惯

  为了更好地提升自身音乐素养,需培养音乐学习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触音乐,例如经常参加著名歌唱家的演唱会或各种音乐会、音乐节等,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只把目光放在演唱技巧或发声技巧上,还需更加重视在表演过程中所体现的音乐表现力以及情感魅力。当前大部分人在学习音乐时并没有真正地去倾听音乐作品,缺乏情感体验。因此,需加强相关素养的培养。总体而言,无论是古代的音乐还是现代的音乐,都是音乐的表现形式,无论哪种类型,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音乐的风格及曲调的变化等。所以,无论是哪种音乐表现形式,我们都需要多接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二)丰富自身的音乐理论知识储备

  对于音乐,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认知。演唱技巧的精湛并不能保证一位演唱者获得成功,还需要有良好的音乐素养的加持,如此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歌唱家。对于美声唱法,演唱者要注重自身的知识积累,在学习之余,一定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丰富自身的阅历,将有用的理论记录下来,使其成为自身的知识储备,并经过不断的积累,逐步建立起自身的音乐素养,从而将其融入到自身的演艺生涯中,构建出符合自身特点的知识体系。

  (三)积极组织实践活动

  在美声演唱的过程中涉及到演和唱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实践性都非常强,音乐素养所涵盖的音乐知识与能力等都包括在内。通过实践,不仅能够提升艺术表现力,还能够提高艺术感染力,所以美声演唱人员对于上台的机会是非常珍惜的。然而上台同样具有挑战性,所以需要具备创新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而加深对于美声唱法的认知与理解,不断地根据观众的反应判断自身的能力水平,不断反思并不断自我提升。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舞台表现力的提升,要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进行美声练习,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都要积极地组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舞台表演经历,从而促使学生提升实践能力。每一次活动结束后,老师都需要积极地总结学生们存在的问题,并让学生进行反思,通过观众的视角让学生们的表演更加完美。老师要不断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增强其音乐素养。

  (四)加强各个领域作品的学习

  艺术除了包括音乐之外,还包括话剧、歌剧、电影等很多形式。如果我们想要从中获得一定的经验,首先就需要提升自身的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作品的创新。我们所说的加强各个领域作品的学习,其实就是多进行观察,主动思考。在美声演唱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观察观众的反应,在观众反应的基础上调整与观众沟通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给观众更好的体验感与观赏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一定要借助网络教学的优势与长处,将美声演唱中的音乐素养与人才培养需求相结合,将优秀的素材进行整合并运用到教学过程之中,以便于学生观察与思考,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不断积累经验。

  (五)着重把握作品意蕴

  在声乐表演当中,不同的作品具有不同的寓意和情感,演唱者要领悟其寓意和情感,从而更好地展示作品。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对歌词进行研读。通过研读,提炼歌词当中包含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帮助演唱者理解作品。对歌词进行研读有助于演唱者更好地诠释作品,从而升华作品,更好地展现美声技巧。其次,认真学谱。歌曲的谱子当中包含了诸多的情感要素,通过细致的分析能够发现作品所要表达的深层次情感,从而提升演唱效果。

  (六)尊重原创,但不能死板

  在音乐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原作者融入了诸多自身的思考与想法。在演唱的时候,演唱者需要尊重原创,但是也要避免生搬硬套,要重视作品的创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演唱作品的过程中,要真正地融入感情。这种感情不是虚假的,而是真实的,是不做作的。其次,在某种层面上来看,演唱者在演唱作品的时候也帮助原作者更好地了解了自己的作品,有助于演唱者和原作者共同发展和进步。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美声演唱的过程中,在保证声乐技巧的同时还需确保歌声的动听和稳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从而更好地展现作品,这样才能使最终呈现的表演更加饱满、丰富。要不断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加大对演唱者音乐素养的培养力度,提升演唱者演唱过程中的音乐表现力,从而给听众带来更震撼的听觉盛宴。

  参考文献

  [1] 高志兴。美声演唱中音乐素养的强化策略分析[J].中华辞赋,2019,(08):214.

  [2] 阿依古丽·吾拉木。声乐演唱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探讨[J].艺术评鉴,2019,(04):69-70.

  [3] 杜蕾。论声乐演唱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8,38(15):224-225.

  [4] 屈秀萍。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分析[J].艺术品鉴,2018,(12):293-294.

  [5] 黄茜。演唱多样性实践与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8.

  [6] 帅奇。声乐教学中独唱与合唱的对比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8.

  [7] 刘雅丹。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的运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8.

  [8] 刘霞。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分析[J].北方音乐,2019,39(03):205+246.

声乐毕业论文精选范文第二篇:音乐表演视角下的中国声乐艺术

  作者:王泽怡

  作者单位:哈尔滨音乐学院

  摘 要:中国声乐艺术发展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研究、丰富、完善与革新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艺术,其中蕴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其独特而丰富的音乐表演形式,更是为世界声乐艺术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新的方向。音乐表演作为音乐创作、音乐欣赏的中间媒介,表演水平的高低、表演感情的共鸣,将直接决定了一首作品的音乐本位和影响力。因此,研究中国声乐艺术的音乐表演,对于中国声乐的发展至关重要,音乐表演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顶梁柱"作用。

  关键词:音乐表演; 声乐艺术; 象征符号; 文化本位;

  作者简介: 王泽怡(1996-),女,辽宁人,硕士,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研究。;

  音乐表演是声乐艺术传递和表达的核心部分,它是介于作品创作和作品欣赏的中间部分,音乐表演一方面要结合音乐作品,对作品的情感、内容进行展现,或是根据自身理解进行二度创作,另一方面要结合社会、时代和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审美变化,为音乐表演赋予新的方式,更好地与观众特征和时代特征形成共鸣。

声乐

  一、中国声乐艺术表演的研究发展历程

  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根据研究的内容,大体上可分为三个环节。

  一是我国声乐表演产生发展初期基础性研究,主要是对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和起源进行论述。我国声乐艺术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乐府》等都是声乐艺术的前身。纵观我国声乐表演,也是由最初的乐器演奏,演变到乐器与舞蹈融合,而后才出现歌唱形式,将乐器、歌舞、演唱进行融合,形成了声乐艺术的完整表现形式。

  二是我国声乐表演与国外声乐的融合性研究,主要是对中国声乐吸纳融合西方音乐技巧进行论述。这一阶段研究主要是从20世纪初开始,在尝试以资本主义道路解救中国的同时,中国声乐艺术也首次真正意义上与西方音乐艺术进行了碰撞,其中最典型的是以萧友梅为代表的新型音乐家们,提出了"学习西方、改良旧乐、创造新乐",炮火轰开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后,也轰开了很多中国文艺家的思想,让中国文艺家首次睁开眼睛看世界,其中音乐艺术也是最受关注的一项。

  三是我国声乐表演技术的综合性文化式研究,主要是对国际化大环境下中国声乐表演文化进行论述。国际化发展的日益加快,也为声乐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国声乐表演,因其所蕴含和展现出的中国文化特色而闻名世界,声乐的表演已从"表演"范畴进一步扩大到"文化"范畴,赋予了表演更多的文化要求和文化趋向。

  二、中国声乐艺术转换音乐表演的机制

  中国声乐艺术要以表演形式呈现出来,需要通过一定的转换模式,模式的归纳、总结和沿用,最终形成了具有规律的转换机制。声乐艺术转换为音乐表演,体现的是中国"和而不同"的思想,"和"突出的是意境之"和"、思想之"和","不同"突出的是音乐内容、表现方式和情感侧重的"与众不同".

  一方面要"和",将对声乐艺术内容的大众认知展现出来,该转化过程可总结为归属性模型。根据音乐内容,按照其在人们心中应存在的固有形象进行转换。该转换重在将人们意识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可见式的内容。同时,音乐表演最终的效果是,通过表演,能够让观众溯源到声乐艺术的本质内涵,从感官享受上升到文化共鸣。

  另一方面要"不同",在"和"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表演者的不同特征,该转化过程可总结为转化生成模型。该过程突显的是如何将相同的音乐内容,通过表演形式,展现出不一样的风采,是在"和"的背景下,给予表演者更大的空间,追求艺术真正的自在和自由。音乐表演的形式更加丰富,极大程度上拓充了音乐表演内容。对于中国声乐而言更是如此,多民族的相互融合,跨越历史的时间轴向,为中国声乐艺术和相应的音乐表演提供了更多的素材、更多的形式以及更多的技巧,让"不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绚丽多姿。

  三、中国声乐艺术转换音乐表演的主要组成元素

  中国声乐艺术的音乐表演在坚持"和而不同"的基础上,有效利用了相对平衡和相对自由的创作理念,孕育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激发了声乐艺术的潜能。而在音乐表演创作中,经过前人的探索与总结,也得出了一定规律和模式,提出了声乐艺术的音乐表演的五个元素,分别是声部织体、调性、润腔、音色、唱词等。

  一是声部织体。声部织体主要受表演者所处的生活环境所影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声部织体的习惯和侧重是不同的。这既是地区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长期坚持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内容,也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声乐源于自然最真实的体现。如佤族的"玩调",主要采用轮唱织体,高低起伏、纵向迭置;又如壮族的"山歌",主要采用支气性织体,原声部和新声部相互交错、前后结合,一高一低中展现出雄浑厚重和高亢之感。

  二是调性模式。调性是音乐艺术的专业性术语,是主音与调式类别的总称,是在音乐创作和发展中逐渐形成的音乐语法和音乐调式。从理论上说,调性模式应该具有固定的、统一的内容,但是由于音乐表演者的不同,其对调性的使用也会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声乐作品,其在表演过程中,虽然能够坚持作品主调性,但在一些细节处理上,会根据自身表演习惯进行变动,这也是为何同一首歌能唱出不同感觉的主要原因所在。

  三是润腔模式。润腔主要的作用就是对音乐表演内容进行美化和润色,是在行腔的基础上,将个人情感、个人理解融入其中,通过声音的变化予以表达,最终达到突出的效果。润腔是中国声乐艺术的重要技巧和独特内容,也是音乐表演中最具感染力的部分。而声乐艺术转换为音乐表演,重在"表"和"演"上,其中"表"强调的就是表现力,也就是感染力,与润腔不谋而合,"演"则侧重于传递传达,通过润腔的渲染,才能使得声乐艺术更好的传递给观众。

  四是音色模式。音色与其他元素不同,它是无法被明确界定和量化的特性。音色音域的范围是不固定的,每类音色的界限是模糊的,更多的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音色主要取决于表演者个人,其中既有技巧原因,如表演者的演唱习惯、真假音混合、鼻音喉音的交叉等,又有个人先天音色音域原因,这类音色因人而异。同时,音色模式的不同,还与多乐器、多表演者的相互配合有关,这会形成新的音色模式。

  五是唱词模式。唱词是声乐艺术的基础,同时也是声乐艺术中变化最为频繁的内容。唱词的表演和变化,主要是表演者对声乐艺术作品的重现和革新。其中,表演主要体现在对原有唱词的再现,沿用作品的原始曲调和本来内容,是对声乐艺术作品的直接重现。变化则主要是根据原作品的曲调,对唱词内容进行改变和拓展,改变了作品的原始唱腔结构,进一步拓展声乐艺术的内容结构。

  四、中国声乐艺术的音乐表演内涵

  依据当前国际学术界对于音乐表演理论研究的探索和发展趋势,中国声乐艺术中的音乐表演内涵发展上有待于进一步的更新和重组。现阶段,国内的音乐表演研究多为以艺术规律为内容的探索式考察,音乐表演学科从性质上看比其他的音乐艺术具有更强的实践性,音乐表演视域成为声乐艺术发展的重要生长点。在音乐表演中,即便是演奏者们否定一些声乐艺术规律的重要性,但他们也不能够否认,在音乐表演实践中,无论表演者的个人魅力有多么强,都要以声乐艺术知识为基本功,遵循声乐艺术规律进行演奏,包括在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中,表演者要按照声乐艺术的应用规律对表演作品进行二次雕琢、蜕变,在表演中展现声乐艺术的高度和深度。

  一方面,音乐表演是为了将声乐艺术的抽象内涵形象化。声乐艺术的创作寄托着创作者的心理世界和感官认知,是创作者以音乐的形式对内心抽象感情的一种诉说和表达。而音乐表演是将音乐进行呈现,将之传递给他人,在传递的过程中,既要保持音乐内涵的充分展现,也要保持自我情绪的有效传达,在不断的展现中,将声乐艺术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时代特征进行更加清晰的传递。

  另一方面,音乐表演是对声乐艺术的内涵的再理解和再创作。有时创作者和表演者是同一人,他对所创作的声乐内容内涵理解是一致的,是自我情感的延续性表达,但即便如此,创作者或者说表演者,也会因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不同,对原本的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更多时候,创作者和表演者并非一人,表演者在进行音乐表演时,首先要对表演内容进行深入解读,把握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真意,而后再根据自我解读,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在表演中完成作品内涵的提升、丰富和加深,赋予声乐作品新的活力和生命,而不是一味的效仿前人。

  五、结语

  在音乐表演的视角下,当我们关注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规律,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声乐艺术的独特智慧,在中国声乐艺术的创作发展过程中,沁透着中华精神的温暖与中国文化的光芒,与西方音乐相比,中国声乐艺术中的音乐表演所展现的独特思维,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版块,在声乐艺术学习中,我们应倡导以音乐表演视角来审视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强调实践音乐的本体创作,由表及里地探究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刘桂珍。论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兼论美声唱法的中国化问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1)。

  [2] 唐晓琳。美声、民族唱法的特点及中西声乐表演艺术的相互借鉴[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4):51-53.

  [3] 许讲真。民族声乐SO年的辉煌历程[J].中国音乐,2000,(2):7-11.

  [4] 韩梅。浅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科学性和民族性上的美学追求[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1):164-167.

  [5] 王雪燕。试论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求同存异[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2)。

  [6] 李琳。曲高也和众-试论美声艺术的现状和出路[J].人民音乐,2003,(6):34-36.

  [7] 沈洽。描写音乐形态学之定位及其核心概念[J].中国音乐学,2011,(3)。

  [8] 杨民康。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一种从艺术切入文化情境的表述方式[J].民族艺术,2016,(6):16-22.

相关标签:声乐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