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响艺术论文

广播音响的采制与运用原则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22 共2493字

  广播是通过声音来表现自我的传媒,用好、用巧、用活音响是挖掘广播潜能,增强广播可听性的一大课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全国广播界已形成了用音响说话的广播话语方式改革潮。

  在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广播凭借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伴随性、即时性、隐匿性、报道和参与节目的及时性,获得了充分的提升和发展。但广播靠声音符号传播,是一种线性传播,其转瞬即逝和不可逆性是广播的致命弱点,这直接影响了广播新闻的收听效果。要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就必须发扬广播之独家优势,充分发挥音响特长,通过音响增强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音响对新闻事件的形象 “展现”,尽可能地激发听众的想象和联想,使声音符号立体地、形象地传递给听众,让听众获得通常所说的“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视觉”感受。那么,怎样才能使广播新闻产生电视画面一样的“视觉效果”呢?电视讲究“画外音”,广播讲究“音外画”,即通过音响构成听觉形象画面,增强“画面感”,让听众“看得见”,是广播新闻扬长补短的重要手段。

  音响报道是广播新闻中使用声音(人或物的声音)进行报道的一种广播新闻方式。广播音响按内容可分为人声和物声 ;按时间可分为实况音响和资料音响 ;按音响在作品中的作用可分为主体音响和辅助音响。

  广播音响在广播新闻中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作用,即营造现场气氛,深化主题,塑造人物形象,增加信息量等。正确地采录和使用音响是增强广播节目感染力的重要环节。

  一 . 广播音响的采制原则

  广播节目除了文字采访,更重要的是音响采访。

  文字采访一次不行可以反复多次,但音响采访却不大相同,现场实况音响消失后不可复得,因此,音响采录通常要一次性完成。这就要求广播记者要有驾驭现场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控制力,能够对稍纵即逝的现场音响“耳到擒来”.

  音响能够增强报道的可信度和感染力,如果音响不真实,报道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音响的真实性是音响报道的生命。音响的真实性要求所用的录音,必须是从有关的事或人物那里自然地录下的 ;每一段录音的运用,都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本来面目 ;所用的录音必须符合生活的情理。不真实的录音,诸如组织现场,制造生活 ;事情已过,事后补录 ;代人写稿,强加于人等都是不可取的。此外,对于采录来的音响资料,不能因为稿件需要,进行断章取义,移花接木的编辑,以免影响新闻的真实性。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采录现场音响不能有闻必录、有声必取,而是要精选采录那些和报道有关,能深化主题,有意义的典型的现场音响。音响只有典型才有说服力,只有生动才有冲击力和感染力。我们在采编节目时最大限度地使用好典型音响,可以增强节目的真实性和形象感,这是增强广播可听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 . 典型音响的使用

  广播记者往往都有这样的体会,采集的音响非常丰富,但要在众多音响中选择最典型、最能表现主题的音响并不容易。如何选择运用典型音响?真实、生动、是根本。这些独特的音响在特定的环境下,有着特定的表现功能。烘托现场气氛也好,传递任务感情也好,典型音响必须紧扣主题,为表现主题服务。因此,记者必须具备准确的鉴赏力和判断力,从众多的音响中抓住形象丰满,变现力突出的声音。

  在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农民女代表顾双燕对话温家宝总理》这篇作品中,记者使用了大量的实况音响。报道开头就用了一段现场录音:“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的都是大实话,我也想把我的大实话说给总理听。”在表现手法上,作品实景呈现了农民代表与温总理对话的实况,没有过多的文字介绍,把广播声音的优势和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极具感染力和现场感。生动、丰富的音响深刻表达了作品重大主题,报道形式简单而生动,突破了传统领导人活动报道的模式。

  人物音响的运用往往可以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在广播报道中,被采访对象的谈话不仅传播新闻事实、背景及其意义,同时因为由“当事人亲口述说”,增强了新闻的可信度和现场感。这一功能是记者或播音员无法替代的。另外,由于每个人说话的音质、语调各不相同,不同声音的“人物谈话”的出现,有助于表现人物形象。《小岗村的好书记--沈浩》这篇重大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中,记者深入采访,运用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丰富的音响,如沈浩本人生前的谈话、沈浩老母亲在沈浩再次去小岗村挂职的叮嘱、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小岗村的音响等等,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目前,我们很多广播新闻沿用播音员语言加记者现场报道语言,再加被采访对象语言三种声音形式,客观的说,这种形式将新闻的结构框架构筑起来,能够比较清晰地传递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但对于受众来说似乎总少了点什么,新闻事件不够生动、新闻当事人形象不够丰满。好的广播新闻,不应该只会运用现场录音、背景音响和同期声,还要学会用典型音响来叙事,用声音来感染听众。可以说,典型音响的选择与运用是一篇报道成功的必要条件。具体在采访中,记者、主持人必须用敏锐的新闻眼去捕捉那些瞬间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最能反映新闻事实本身的典型音响。

  三 . 广播音响的运用原则

  音响在一篇报道中的应用并不是越多越好,而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少而精地运用音响,是为了在报道中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具体运用时要本着自然、恰当的原则。应用音响资料,必须灵活自然,水到渠成。音响资料的选择必须紧扣报道的主题,为表现主题服务。

  有的记者把音响资料当做“味精”,在报道中随便放一点,调节一下“口味”;有的为了烘托气氛甚至把音乐加进报道中充做现场“音响”等等,这些都势必影响音响资料在报道中作用的发挥。新闻作品反映的毕竟是今事今人,因此在新闻报道中也应该以现场音响为主,历史音响为辅,不能喧宾夺主。

  在节目的合成制作中,音响以淡出淡入为宜,特别是用于混播的音响,更不要突起突落,要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其次,音响的使用时间也要得当,不可一味地将音响拉长或压缩,应该让音响自由舒展,详略得体。

  当然,在运用音响资料的时候还要注意所选用的音响要尽可能地清晰,布局合理,点到为止,每段音响不宜太长等问题。

  广播是听觉艺术,广播记者只有不断提高音响的运用能力,才能让听众通过听觉构建出没有画面的新闻现场感,从而获得生动、形象的感受。只有充分发挥音响的特色和优势,才能使广播媒介富有生命力,不断发展、创新。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