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谭晶声乐演唱技法对高校声乐教学发展的启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4-11 共415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谭晶声乐演唱技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绪论】大学声乐演唱教学方法创新探究绪论
  【第一章】谭晶的歌唱经历及演唱风格对专业学生的影响
  【2.1  2.2】谭晶流行、民族、美声“跨界唱法”的融会贯通
  【2.3  2.4】谭晶“跨界唱法”的技法特点与艺术表现力
  【第三章】谭晶声乐演唱技法在高校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
  【第四章】谭晶声乐演唱技法对高校声乐教学发展的启示
  【结语/参考文献】谭晶演唱技法在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4 章 谭晶声乐演唱技法对高校声乐教学发展的启示

  4.1 高校声乐教学离不开传统民族音乐的滋润

  现阶段,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非常重视本民族的音乐发展,因为音乐可以呈现某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魅力,所以各个国家都致力于弘扬本民族的音乐民族,使民族音乐形成“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盛景①.从音乐交流和发展的现状来看,抓住国外友人欣赏眼光的中国音乐并非是我们目前的通俗音乐,而注重传统音乐如戏曲、民歌历史悠久,其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为我们今天的声乐教学积累了不少的经验。说它群众基础性,主要是指这些戏曲、民歌本身从群众劳动生活中来,可谓“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是广大劳动群众的智慧结晶,这就为我们今天创造大众化的民族声乐奠定了基础,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拓展了新思路。

  谭晶的声乐演唱技法在很多观众看来似乎其是通俗音乐的代表,但事实上谭晶却采用“跨界唱法”的方式,借鉴多种音乐风格,使得以民族声乐为契机进行演唱的大胆尝试。事实上,谭晶的声乐演唱之所以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谭晶幼年时到现在接触的宝贵民族音乐,在接受众多媒体访问时谭晶多次表明歌唱中借由民族演唱技法给表现和诠释歌曲带去更多的启发,而且传统音乐的滋养也是不能忘却的宝贵财富。比如谭晶在演唱通俗歌曲《远情》时,这首歌曲体现了山西一位普通晋商一生的跌宕浮沉,在歌曲演唱中,谭晶从山西的地方小调中汲取营养,从民族唱法中借鉴声乐演唱技巧,才最终使《远情》这首歌曲大获成功。可以想见,谭晶在声乐技法上的优异表现很多都是汲取民族音乐这份大养料,继而由各个少数民族、各地区不同风格民歌和戏曲,将地域腔体等民间曲调相融合,成为其歌唱唱法的基础②.所以,谭晶沿用民族音乐经典为观众唱歌,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把观众心底对民族的热爱感激发出来。

  因此在中国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因此,这些大胆尝试新风格的歌者们中,从演唱技法中可以看出,都离不开中国本民族音乐滋润的土壤,否则就等于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失去成长的土地,磨灭其艺术特征。纵观多年来我国民族声乐演唱发展历程中的诸多优秀作品,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可以让观众不厌其烦的欣赏下去的声乐作品,大多是借鉴和吸收本民族声乐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歌曲。所以,在当代“跨界唱法”的发展中,尽管我们也提倡从西方美声唱法中汲取营养,尤其是借鉴西方美声唱法完整、科学的发声体系以及呼吸训练,但是这些外来的因素目的是辅佐中国声乐演唱艺术的发展,中国的声乐演唱艺术发展基础仍然是中国民族的声乐文化,只有把本民族的传统音乐符号作为声乐前进的根本,才能使我国创作出来的声乐演唱作品符合中国声乐艺术成长的语境,才能真正符合中国大众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

  4.2 高校声乐教学要转变唱法的观念

  在传统高校声乐教学中,高校设置美声、民族以及流行三种不同的唱法专业,这样的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但是负面影响同样不能小觑。文化的多元性促使审美的进步,这种进步打破原有审美界限。不同音乐形式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不清晰,正如艺术家赵沨先生所说的那样,以至与再今后的声乐发展中将没有唱法的区分,逐渐打破人们的原有认知。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三种唱法的划分会使创作者的歌曲创作受到影响,会导致创作者在编歌时必须单一的按照民族、美声或者通俗的套路进行,但实际上歌曲由心而发,本来就应该是自由表达的。从歌唱者的角度来看,民族、美声和通俗唱法的不同表达也会一定程度上抹杀歌唱者自由挥发的个性,使歌唱者拘泥于特定的角色中。从高校声乐教学来看,某某老师教民族、某某老师教美声等,这种唱法专业的划分,也会遏制声乐艺术的整体发展。所以,从谭晶的“跨界唱法”这一现象出现之后,高校就应该意识到声乐教学若想发展必然要突破唱法的束缚,从教学理念上重视多种唱法的融入与结合。

  从谭晶的“跨界唱法”也可以看出这点,三种唱法的划分尽管可以成为歌唱比赛中的评分准则,但是三种唱法绝对不会是歌唱者本身对唱法的认知栅栏。谭晶在学习声乐时,其老师并没有把她的唱法归并为哪一类型,而是从她的嗓音出发,去寻找适合其嗓音的歌唱领域。所以,谭晶的“跨界唱法”艺术告诉我们,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应该要突破唱法的束缚,不能束缚学生在唱法上的个性发展,而是要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正确的欣赏与技术技法的表现,从而在系统的学习中进行多种唱法的混合教学模式,利用这种多元化的唱法学习,鼓励学生构建一种多元化的声乐表现方式,在这种声乐表现方式下,打破原有思维定式,指引“跨界唱法”的未来趋势。

  4.3 高校声乐教学中多样化的课程设置

  第一,在以往的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们在课程上是按照专业分开的,即如果教师以美声唱法为专业那么只能教授美声课,以民族唱法为专业只能教授民族课。但事实上,很多教师经过多年来音乐的熏陶,既能够教美声课也能够教民族课。另外一个现象是,现在的高校声乐教学体系中,有教师专修美声唱法,也有教师专修民族唱法,却没有通俗唱法的席位。而且,迄今为止,很少有学校设置通俗专业,很多目前活跃在音乐舞台上的通俗歌手大多无师自通,自学成才。实际上,高校声乐教学课程设置的单一化和界限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多种唱法的认知,也阻碍了学生对“跨界唱法”的认知和实践。从谭晶的“跨界唱法”也可以看出这点,谭晶之所以能够在歌唱领域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谭晶涉猎多种唱法和歌唱理论知识,而且谭晶在大学时参加通俗唱法的比赛,其老师针对谭晶通俗唱法的问题也给予其很多指导,才有今天精彩的谭晶与作品的呈现。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声乐教学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多样化,积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多种唱法。

  第二,高校声乐教学在课程设置方面的多样化和全面化也体现在技术和理论的结合方面。从谭晶的“跨界唱法”之所以成功也可以看出这点,谭晶在演唱歌曲时不仅有歌唱技巧,也有歌唱文化底蕴的沉淀。尤其在音乐学习方面,谭晶不断地加深其在歌唱领域的艺术修养,不断提升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当代诸多的问题摆在高校声乐教学之中,如学生个人质量素质,专业课程的开设与开发都影响高校声乐教学,追逐要的是声乐技法教学的单一化是问题出现的源头。应建立健全梯子形人才培养模式,控制专业音乐教育人才选拔机制,严进严出。提升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水平,认知古今音乐文化,贯通中西音乐文化,注重技术课程的严谨性和专业性,科学的教学大纲体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都将成为高校音乐教学向更高更快的途径发展,最为重要的是打破唱法限制,洋为中用也好,土洋结合也罢,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学多用,活学活用,这才是当代高校声乐发展的趋势。以跨界唱法为例除了谭晶之外,打破唱法之间的壁垒、进行中西方“跨界演唱”的歌手大有人在,甚至将原生态等多种唱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这些都是高校声乐必须思考的。4.4 努力提升学生跨界演唱的个性化发展有一个问题成为高校声乐发展的弊端,即把原本兴趣广泛,对各种通俗歌曲、地方民间小调、传统戏曲或者欧美流行歌曲都颇有涉猎的学生培养成“千人一面,万人一声”的“学院派”.而在经过基本上长达四年的“学院派”学习之后,学生在声乐美学观念上肯定是标准的“学院派”唱法,而且也不会对其它唱法轻易的尝试,造成学生个性化演唱严重缺失。事实上,这种“千人一面,万人一声”的现象并非单纯是高校声乐教师一个人的责任,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甚至是时代的问题。

  我们回忆起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发现,在那个时期出现的众多民间歌手并非是这种僵化的“学院派”唱腔,如蒙古族的德德玛、宝音德力格尔,维吾尔族的克里木,朝鲜族的金善玉,藏族的才旦卓玛、泽仁雍珠,青海“花儿王”朱仲禄,湖南的何纪光,东北的郭颂,每个人都带有本地域的风情特色,并形成了不同的地区风景。但是从改革开放之后到现在的三四十年中,我国的声乐领域涌现出一大批高水平,高层次的声乐专业教师,他们之中有很多作曲家和声乐理论家,他们在民族声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美声的唱法,这对于开阔学生音域、控制学生的呼吸方式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个时期在声乐舞台上活跃的歌唱者也大多从“学院教育”中出来,他们系出同门,自然在歌唱方式和风格上存在着“千篇一律”的现象。

  但是,正如谭晶在演唱方式上采用“跨界唱法”一样,在面对“千人一面,万人一声”的现象时,我们不应该回避这种现象,相反应该正视这种现象,这样才能扭转这种声乐教学上不利的局面。那么,如何才能扭转声乐教学上这种不利的局面呢?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唱法,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唱法。沈湘曾说过,制约学生的思想,就是在扼杀学生未来的发展,去理解去解决学生在声乐演唱的诸多问题,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好的声音,怎样才能发出美得声音,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刚刚接触声乐的学生,要建立他们的自信心,进而分析其可塑性,向其个性延伸的方向发展。

  ①对于当代高校声乐教学发展来说也的确如此,在学生的声音塑造方面,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潜力是不同的。所以,当代的高校声乐教师要摒弃旧的观念和思想,应因人制宜、因材施教的方式去教学。不仅要从自身出发实验“跨界演唱”,而且还要挖掘学生的个性,打破唱法之间的分界,提倡借鉴不同唱法进行学习,进而让学生拥有驾驭不同唱法的能力。在今后针对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教学中,教师们一定要注意增强学生的演唱实践,让学生在这些音乐实践中锻炼自己对歌曲声音的感知力,对舞台表演的把控力。

  所以,当代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应该多多学习不同的唱法,培养自身对时代不同的审美追求。而声乐教师也应该对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的唱法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这样就会使学生对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的唱法有一个整体上的认知,也可以激励学生对跨界唱法的认知和许可。此外,声乐教师还应该尝试不同领域的唱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有着强烈的追求跨界唱法的动力,才能挖掘学生在不同声乐表现领域的个人魅力。

相关标签:声乐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