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秦腔演唱的运气方法与技巧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8-04 共326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秦腔演唱的艺术特点探究
【第一章】秦腔独特的演唱风格研究绪论
【第二章】秦腔角色演唱风格类型
【第三章】秦腔演唱的运气方法与技巧
【第四章】秦腔演唱的吐字特点
【第五章】秦腔的不同发声演唱特点
【第六章】秦腔演唱的传承与发展
【结语/参考文献】秦腔演唱独特魅力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3、 秦腔演唱的"气"

  秦腔演唱的"气"指每个角色演员在演唱秦腔时运用的气息及运气方法。我国关于声乐用气技术方面的记载很早就有了,元代燕南芝庵的《唱论》认为:"有偷气,取气,换气,歇气,就气,爱者有一口气。"秦腔亦如此,自古就有"发音非由于丹田,决不能珠圆玉润之说,"其演唱时的用气是在传承前人的基础上加之实践摸索总结而来,暗含着与之相对应的理论作为支撑,经过几百年的口传心授传承至今。前文中划分的七种演唱风格所包含的每个角色在演唱时的运气方法,虽各有特点因人而异,但都有同样的运气规律可循。笔者在这一章将探究秦腔演唱时最基础的运气方法,并论述秦腔运用"丹田气"的成因。

  3.1 秦腔演唱的运气方法。

  经过笔者对秦腔演员雷通霞的采访得知,秦腔演唱时的呼吸方法是以丹田气为主。

  丹田气本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后被我国各派气功与戏曲界借用。久而久之,中国戏曲界索性习惯性的称自己的呼吸方法为丹田气。

  3.1.1 秦腔演唱运气技巧。

  秦腔演唱时以丹田气为主,根据唱腔处理及演唱需要,运用换气、偷气、歇气、抢气等运气方法,以灵活适应唱段表现的需要,进行气息循环。

  换气是指演唱者在唱腔间歇时的吸气,一般在长腔或者高音旋律之前,演唱者就需要做好换气的准备。偷气是指在演唱过程中除了演唱者本人知道以外,其他人查觉不到的吸气,一般用在慢板中。歇气是为了在唱腔中表达某种特殊的感情和演绎效果,本可以进行偷气或者换气时演唱者为了增加演唱效果而运用歇气。在秦腔《火焰驹》黄桂英唱段苦音慢带板的"不知何日得重圆"这句唱腔中,运了换气、偷气、歇气的用气方法。如谱例 1.

  抢气则与偷气运用情形刚好相反。如果偷气是为了连贯表达某句唱段的完整意境而使吸气不被人感知,那么抢气就是在连续不断演唱的过程中,做出明显呼吸动作的一种吸气,一般用在行腔速度较快的拦头板、紧二六、紧带板等板式中。在谱例 2 秦腔《祭灵》刘备所唱的紧带板中,有换气记号的地方都运用了抢气呼吸技法。因为紧带板的行腔速度快,上句唱完紧接下句,没有充裕的时间去换气,所以只能在腔句间隙运用抢气进行快速气息循环这种夸张明显的吸气方法恰好表现出刘备对其亡故三弟的爱惜与怨恨之情。

  秦腔在演唱时运用丹田气,为保证呼吸的深度,主要用鼻子吸气。需要注意的是,运用鼻子深呼吸时,忌嘴巴闭的太紧,应该自然安放嘴唇,否则,不仅不会达到深呼吸的目的,反而气息容易僵硬,影响演唱时气息流动的灵活性。

  3.1.2 秦腔演唱运气特点。

  雷通霞老师提到,"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连续不间断的讲话,或者在搬重物的瞬间,每个人都会下意识的用到丹田气。在秦腔演唱中一般使用的是丹田气的深呼吸方式,但是某些唱段中需要快速换气、偷气,就不需要将丹田气打在腹底太深。"如在秦腔《赶坡》(谱例 3)王宝钏的唱段中,苦音带板"方才间说是当军汉,霎时间又说奴夫还,说的是了重相见,一字不投不得团圆"转后面的苦音双锤,行腔速度越来越快。为了轻巧利落清晰表达这个唱段,演唱者需灵活的丹田气进行支撑,将唱词交代清楚,淋漓尽致的表达王宝钏当时的激动情绪。由此可见,在这种紧二六、紧双锤等字多声少且行腔速度快的唱段中,丹田气不宜太深,且不适宜储蓄过多的气息,吸到适宜自身演唱、少而深的气息量即可。如若吸气量太深、太多,气息灵活性受到影响,那演唱时声音的灵活性定会受到影响,更会影响说唱唱词的清楚程度。

  又如,秦腔著名须生演员刘易平,在演唱《辕门斩子·见太娘》一场中,欢音慢板"儿问娘进账来"一句中的"来"字,刘慧茹运用了提气唱法将"来"字特殊处理,巧妙的表达出杨延景低声小心询问太娘进账缘由的语气。

  秦腔演唱时不仅运用丹田气的灵活性,声断气不断,同时在行腔速度缓慢的慢板、慢二六、慢带板、慢尖板中,主要以连贯的气息流动保证其唱腔的抒情性与叙事性。如秦腔名旦王晓玲,她的行腔特色则是"以字缓气,以腔偷气".尤其在高音区或者比较冗长的唱腔中,王晓玲通过在唱腔间隙进行偷气或根据唱腔规定气口进行换气,始终在演唱时保持充分连贯的气息可供随时调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运气技巧与特色,所以在彩腔或是较长的托腔中,她都能自如连贯的轻松演绎。

  综上所述,秦腔演员根据剧目感情表达或表演等需要对唱腔进行处理时,通过有断有连、有快有慢的行腔方式体现出不同的运气特点。

  3.2 秦腔演唱时运用"丹田气"的原因分析。

  秦腔演员在演唱时,更加善于运用丹田气来有效运用气息,在不同音区的旋律行腔中始终保持气息饱满。笔者认为秦腔演唱时运用丹田气的原因有如下:

  第一、根据现代科学的呼吸原理,呼吸的气息主要储存在肺部,是不能呼吸到丹田即脐下三寸的。所以丹田气作为秦腔的呼吸方法本人认为更多是代表在演唱秦腔时需要的一种深呼吸意识以及强调用气时丹田小腹部位的用力收腹给气动作,以保证秦腔演员在演唱时得到源源不断的气息支持。秦腔演员习惯运用丹田气作为心理暗示,来强调演唱秦腔时深呼吸的呼吸意识及演唱时收腹给气的动作。它让演唱者在呼吸意识中想象并用意念去指引,人似乎真的可以将气息吸到丹田这里。在这种意识的指引下,会让秦腔演员在呼吸时进行饱满而顺畅且适当的深呼吸。吸好后,演员用丹田即小腹部位用力收缩给气,持续供给演唱动力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丹田气的心理暗示下,当秦腔演员呼吸功力足够时,丹田气就会不经意运用到演唱中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曾说,"支点"是歌唱中的一种平衡感觉的交点,支点提法主要是解决声音的 balance.在秦腔演唱过程中,鼻子深吸气后,运用意念和感觉将气息从眉心转入脑后,沿着脊梁骨的后通道顺气而下,存入小腹底部。正如秦腔理论专家王正强所说,秦腔演唱时所用的丹田气实为其气息支撑点。气息的支点丹田是作为在挡住声门的气息和腹部挤压横膈膜送出的气息两者间一个平衡压力的重要支点。正是小腹丹田部位这个支点保持其两者压力平衡,才得以让声带在控制均匀的气息振动下正常进行演唱,才能够提高呼吸质量和声音的灵活性。所以,在丹田气的运用中,切忌将气息吸的过分饱满,因为不是深呼吸就意味着要毫无节制过分的吸。如果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导致呼吸支点不平衡。过多的气息量会使气息僵硬而流动不起来,只会让自己的声音笨重,灵活性差。因为演唱中所需要的吸气是少而深的,所以只有在自然的呼吸方式下适当的吸入够用的气息量才能使支点保持平衡,正常演唱。

  第三、"歌唱呼吸除去需满足生理代谢需求外,则必须还要服从发声、共鸣、语言、情感、旋律、音准、节奏、速度等演唱艺术表现力的需要,有强、弱、长、短、快、慢、连、断等之分,是有意识、有控制、有目的、有技巧、有变化的艺术性歌唱呼吸。"秦腔演员在演唱时,需要随时调整呼吸,运用不同的运气方法,来适应戏曲情节的跌宕起伏,加强表演效果。如偷气、歇气、抢气的出现既是为了循环气息,更是为了多变的戏剧细节表现,这种多变的戏剧性转换就需要丹田气来适应。秦腔的唱念做打四功中,唱也是为表演做服务,秦腔演员为更加鲜明的表现剧目人物性格和作品意境,夸张且丰富的戏剧性,要求演唱者在唱的同时还要进行舞台表演。如果在剧目中演员需要表现出欢喜、悲怒、离别、疯癫等情绪,演员就需要配合一体的夸张舞台动作和表情,使演唱与人物神态融为一体。因为丹田气是一种匀速、有控制、且耐力持久的用气方式,试想如果秦腔演员不用丹田气在台上进行表演,那演员经过这样夸张的舞台表演后,变的上气不接下气,气息上浮,气息变浅,还怎样继续演下去呢?所以,秦腔演员需要在丹田气的支持下完成表演。由此可见,丹田气是最适合秦腔演唱的呼吸方式。

  小结。

  秦腔演唱主要运用丹田气,行腔用气支点主要为小腹丹田部位,演唱过程中为了灵活适应唱段表现的需要,演员运用换气、偷气、歇气、抢气等运气方法进行气息循环。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