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陆金山的埙演奏特点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05 共351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陆金山在笛埙演奏中的突出成就分析
  【绪论 - 1.1】陆金山作品创作特点
  【1.2  1.3】陆金山的竹笛演奏风格特点
  【2.1】埙曲创作特点
  【2.2  2.3】陆金山的埙演奏特点
  【第三章】陆金山笛埙演奏风格成因
  【结论/参考文献】陆金山笛埙演奏艺术特色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二节 技巧特征

  埙和笛子都为民族吹奏乐器,在演奏技巧上具有相通性,但又由于两者在外观造型和乐器材质上的巨大差别,使其音色也有本质上的区别,也就造成了相同的演奏技巧在各自身上展现着不同的魅力。笛子音色天生清脆、嘹亮,音色本身的特质就会给人一种欢快愉悦的感觉,再加上滑音、波音、打音等技巧的结合运用,使其更加善于表现轻巧活泼的情绪。而埙天生低沉、厚重、圆润的音色就给人一种悲凉、凄婉的感觉, 将笛子叠音、气震音、滑音等技巧与埙独特音色结合运用到演奏中,不仅没有破坏埙音那独特的悲凉、凄婉之感,反而使其音域更加宽广、感情表达更加贴切细腻,使埙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和完善,那么导师是怎样将上述技巧运用到埙的演奏之中的呢?下面我就试探性的做一下分析。

  一、叠音的运用。

  叠音是吹管乐的一种演奏技巧,大多用在同度音之间,在同度旋律音之间后者出现前的一刹那加奏一个时值极短的高一级或低一级的音来区分,加奏的音叫做叠音,它又分为上叠音、下叠音(打音)、三度叠音等,加奏高一级或高几级的音,叫做上叠音,加奏低一级或低几级的音,叫做下叠音。叠音一般在乐曲用"又"字来标示。

  在笛子演奏中,导师擅长运用三度叠音技巧,见本文 p19 页第十二行,由于三度叠音音程跨度大,使被装饰的主音力度得到增强,增强了音符的冲击力。

  在埙的演奏中,导师擅长运用的是音程跨度较小的上叠音和下叠音(打音)。

  谱例 2‐1 的旋律是《思春》乐曲的开始片段,主要表现了人们对美好春天的追求和向往,在其中导师大量运用了叠音技巧,此处用的叠音不同于笛子中的叠音,在笛子演奏中,导师善用音程跨度较大的三度叠音,而这里的叠音则是音程跨度较小的二度叠音,力度与三度叠音相比较弱,使每个被装饰的音符没有太过强烈的跳跃,使旋律的起伏舒缓、平稳。更好的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之后带给人们的希望和温暖。

  导师在二十多年埙的演奏生涯中,最为喜爱使用的演奏手法就是叠音,在我对导师进行采访时,提及此技法,他激动的说,叠音是我在埙的演奏中使用最多,也最善用的技法之一。

  由于古老的埙所演奏每个音都比较单薄和贫乏,导师为了使之变得更加丰盈、饱满,所以大量的使用叠音技巧,完善了埙的在音乐表现力上的薄弱环节。?

  二、气震音的使用。

  气震音的概念在本文 p13 倒数第七行论述笛子演奏技巧中已经做了阐述,在这里不再赘述。在笛子演奏中,导师也大量运用气震音,详见本文笛子技巧章节p14 页第 1 行。

  在埙的演奏中,导师也将此技巧大量运用其中。

  谱 2-2 中,也大量的使用了气震音,但这里的气震音与在笛曲演奏中的气震音有本质的不同,笛子中的气震音是与叠音、花舌、波音等技巧相结合进行表现的,两者相互依赖,如果没有气震音的使用,那些复杂的技巧就没有了依托,同样,如果脱离了这些技巧,那么,气震音的演奏效果也就变得单一,所以,笛子中气震音演奏使旋律音更为有冲击力和爆发力,也使气震音的震波效果表现的更加夸张,使旋律更具有一种气感和波动性。更加符合了笛子乐器对乐曲情感的表达。而埙则不然,它的气震音使用没有在用复杂的技巧装饰的旋律上来进行,而是比较简洁,更多的是直接用了本音来表现,如此谱例,总共七小节,旋律音上没有很多装饰音,仅在第五小节的 2 音上用了一个装饰音,这样的使用反而不觉得单一,浑厚的埙音在气震音发出的快速密集的气震波下,音色更加宽厚并赋予流动性,使简单的旋律产生的音效更加饱满,饱含深情,音响效果更符合埙这种乐器的朴素本质,而且使埙的特点更加突出。使旋律单一、淳朴,这更加符合埙这种乐器的表现特征。缓缓而颤的朴素、低沉、醇厚旋律,表达了王昭君思念故乡的内心哀婉情怀。

  三、滑音的运用。

  滑音是乐曲中装饰音的一种,他分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三种。、上滑音是由较低的音向上滑进到另一较高的音。下滑音是由较高的音向下滑进到另一较低的音。复滑音是由低到高又到低或由高到低又到高的滑音。

  我在本文要着重分析的是上滑音技巧。在笛子演奏中,导师对上滑音的运用也比较频繁。

  谱例 2-3 是《高原放歌》的慢板旋律,在第 1、3、4、6 小节中有大量上滑音的使用,多用在高音 2 到高音 5 的过渡上,在此技巧的的基础上还灵巧的运用了打音和叠音,例如在旋律第 11 小节高音 2 到 5 滑音处于 2 音上又加上了叠音技巧,使此处的滑音更加丰满、圆润,的充分表现了高原人民欢快、轻松、舒适、自由奔放的游牧生活。

  在埙的演奏中,上滑音技巧也在作品中有丰富的体现,具体如谱例 2-4.

  埙演奏中的上滑音和笛子中的上滑音有明显的不同,谱例 2-4 中所使用的上滑音远没有笛谱中出现的那样频繁和繁杂,而是比较单一比较集中。在第 1 小节中的 6 到 1 音上仅仅使用了上滑音,再无其他的点缀,使音色更加的纯正、洁净。

  第 4 小节的上滑音主要集中在由 6 音到 1 音的过渡中。使音色更加凝聚和纯洁。

  把乐曲中宫女内心的无奈版呐喊推向了高潮。

  上述三个技巧,由笛曲中运用到埙曲中,皆由"繁"到"简",都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埙的演奏特点,更为符合埙这种乐器的本身特质。


  第三节 陆金山的埙演奏特点

  一、台风。

  埙与笛同属于民族吹管器乐,在埙的演奏台风表达上借鉴了笛子台风中的许多优势,故在此就不在赘述。

  又由于埙和笛子在外观造型上有本质的区别,埙演奏时在台上的表现与笛子相比有更大的局限性和难度。捧奏限制了演奏家的舞台互动范围,而且直立站姿给人一种死板、木呆的感觉。在这种局限中,导师表现了他非同凡响的"表演"潜能。他总是根据乐曲的需要去适度的变换着自己的演奏姿势,使他的肢体与乐曲达到了高度的协调与统一。使观众看上去非常的得体、从容、舒服。

  二、音色。

  埙和笛子虽然都属于统一类器乐,但由于外观和材质的区别,就造成了两者在音质上有本质的区别。笛子清脆,嘹亮,埙古朴、低沉、凄凉、厚重。导师充分的运用了埙这一特点,利用他无论是自己创作还是改编的曲子,像是《汉宫秋月》、《独乐寺怀古》等等,都淋漓尽致的再现了上述特点。

  从谱例 2-5 的引子一直到第 12 小节,整个旋律表达都非常简洁,没有较多的装饰音,仅在第二小节的 6 音和第五小节的 3 音上使用了颤音技巧,在第 7小节和第 9 小节的 6 音上使用了复滑音技巧。在节奏上,多以时值较长的 4 分音符为主,节奏性较松散,连续的八分或十六分音符较少,旋律比较舒缓平稳。由此,很好的表达了《小月儿高》烘云托月的古典意境。

  2.低沉:这里所说的低沉主要是音域的低"弱",旋律的深沉。详见如下谱例 2-6.

  谱例 2-6 是《昭君怨》的旋律,旋律音多集中在低音区,全曲最高音也仅仅到中音 6,此曲用胴音 5 指法吹奏,低音 5、7 在谱例的 1、2、6、7、8、9、10小节频繁出现。相邻音之间跨度小,多以两到三度递进为主,加上导师在演奏时将气震音和埙的府吹法巧妙运用其中,使低音更加浑厚、低沉、饱满。很好的表现了《昭君怨》中王昭君远离家乡,怀念故土的忧伤情结。

  3.凄凉:这里所说的凄凉主要是指节律的凄婉和音型的悲凉。

  谱例 2-7 是《汉宫秋月》的慢板部分,旋律节奏多以紧密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主,突出该曲话语的节奏感,旋律主音以五声旋律音阶为主,这种弧线形的旋律走向,增加了乐曲旋律的诉说性,在乐句的气口处,大量的出现了附点四分音符,这种特殊音符其吹奏效果如泣如诉,增加了乐曲悲愤中的无奈,凄婉中的苍凉,最终使古代宫女们苦闷和哀怨的内心世界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

  独乐寺又称大佛寺,坐落于天津蓟县城内,是一座享誉中外的千年古刹,始建于唐朝,寺庙主寺高度 23 米,全寺占地总面积 1.6 万平方米,是国内最古老的高层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以上谱例是乐曲第一段高潮部分,在此之前导师用比较平缓的旋律向听者介绍了寺庙的外在风貌,当描述寺庙的宏伟高大时,旋律开始出现上行趋势,从第六小节 6 音开始,旋律出现密集高音,随着音高逐渐上升,气流量逐渐变大,气震音的震波幅度也随之加强,音响效果开阔宏大,极具赋有立体感、厚重感。由此听着可以推想贞观之治期间,政治的清明、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的昌盛。

  如果说笛子的音色更多的表现了导师的纯净和欢快,那么,在埙的音色上则更多的体现了导师生活中的另一面--慈悲和助人,而这种慈悲不仅来自于童年的不幸遭遇,更在于他能站在一定的历史高度,俯视人生,同情弱者,为此,他收了四位盲人音乐爱好者为徒,并将其中一位弟子毛镝培养成为著名的残疾人竹笛演奏家,导师被天津市政府授予"天津市助残模范"称号。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