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林海钢琴曲《远方的寂静》赏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6-05 共3414字
摘要

  由作曲家林海创作及演奏的钢琴曲《远方的寂静》收录于其2003年发行的同名专辑。《远方的寂静》专辑是林海继2001年发行《月光的边境》,并获台湾金曲奖最佳流行音乐演奏专辑奖之后的又一“心灵钢琴”系列专辑。整张专辑属New Age风格,其中钢琴曲《远方的寂静》更是浅吟低诉般的舒缓恬静之美,打动了无数乐迷和听众。

  一、乐曲主题及题材

  “疗愈系”钢琴曲以钢琴纯净柔美的音色及辽阔悠远的旋律曲调见长。《远方的寂静》的创作也坚持单纯音乐动机的延展,以通过音乐动机的不断丰富和推进达到音乐情绪的不断累积,并在高潮处将由音乐引发的内心情绪疏导和宣泄,进而通过音乐主题的归复获得心灵的释放。新世纪音乐(New Age)音乐兴起于二十世纪80年代,发源于欧美,具有安逸的情绪化特征,与轻音乐极为相似但更为流行。新世纪音乐以器乐演奏为主,偶尔加入人声。新世纪音乐常以大自然为创作题材,也常涉及神秘的原始部落曲调及纯朴的民间音乐素材。

  二、旋律特点及和声构成结构

  1.调式及风格基础。《远方的寂静》采用B大调演奏,有着大调乐曲的明亮与广阔。调式调性不但为乐曲确定音乐,也为乐曲情感的大致走向定下基调。作为典型的新世纪音乐,《远方的寂静》在大调宁静平和的走向中,为听众徐徐拉开了“远行”的序幕。这是回忆过往的旅途,在不断的循环往复中把旧日的美好与淡淡的忧伤都细数一遍。大调中的忧伤也让人觉得安慰和充满希望,没有哀怨,只有满心欢喜和所经历的一切的感激。华彩乐段回归后的尾声部更给人以温馨和安宁之感。乐曲回归段落弦乐的加入是乐曲在温暖中结束,意味深长。

  2.主题动机的变奏、展衍与贯穿。《远方的寂静》乐曲主题动机简练明了,动机的发展和变奏也遵循和谐自然的原则。乐曲的主题进行了三次变奏与延展,在乐曲尾声回归第一遍的旋律,至结尾处进行简单变奏。乐曲通过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奏与贯穿实现了色彩主题上的统一,并在贯穿始终,强化了乐曲的主题动机及情绪氛围。模进是乐曲主题变奏的主要方式。旋律的模进一方面突出了音乐主题,实现了动机素材的精炼使用,另一方面能够给听众留下清晰的听觉印象,符合听众的欣赏期待,营造出更加亲切的欣赏感受。旋律在模进过程中低音的变换运用在增强音乐低声部有力支撑的同时又能产生差异性的和声效果,在音乐素材统一的基础上做到旋律行进效果的丰富变化。

  3.旋律中的音程、和弦及表情。音程及和弦的协和程度是影响乐曲情绪及感情色彩的重要方面。《远方的寂静》当中,从旋律间所构成的音程关系,到左手伴奏的分解和弦极少有不协和音程的出现,偶尔出现的不协和和弦的解决及时干净。旋律的装饰音不求华丽,而是以情感的表达为依据,简单质朴,却更显静谧旷远。

  4.节奏节拍与乐曲情绪。节奏、旋律与和声是构成音乐的三大要素,节奏被视为音乐的骨架,为音乐的情绪情感指明去向。作曲家林海在《远方的寂静》的开篇即采用始自第四拍的弱起节奏,贴切的营造出呢喃诉述的从容之感(乐曲开端,见谱例1),不完全小节仿佛音乐情绪的准备与内心情感的累积,自乐曲开始就注定了这次心灵探索之旅的恒久与醇香。乐曲采用平稳的4/4拍进行演奏,速度为“膧=96”,乐曲总体速度舒缓,即使是高潮乐段,也因速度与节奏节拍的帮助使得乐曲更似内心的浅吟低唱。音符间的流转,乐节间的呼吸,乐句结尾处绵延至远的长音都将听众带至浩瀚的天际,在苍茫浩淼的未知远方看着自己一路走来的脚步,百感交集。

  三、曲式结构及主要特点

  1.曲式形态。新世纪音乐带有古典音乐典雅深沉的特点,但相较古典音乐庞大恢弘的结构又显得朴素,不追求鲜明夺目的色彩和个性。《远方的寂静》秉承新世纪音乐的这一创作特点。曲式形态上单纯脱俗,采用相同乐段主题的变化重复演奏。在乐段内部依音乐情绪的不断累积而实现音区、调式及旋律和伴奏声部的合理变化。

  2.曲式的结构力分析。乐曲的推动力除了来自旋律走向及和声构成之外,曲式内部的高潮及转调同样是极为重要的推动力来源。而曲式结构内部的推动力又集中体现在乐曲高潮部分(乐曲高潮,见谱例2)。乐曲高潮乐段不但在音区及和声构成上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全曲情绪高点,在情感功能上承担的巨大作用。高潮部分和弦外音的使用使音乐旋律的行进更加有力和流畅,乐曲短暂的离调让人不易觉察,却为音乐加入和全新的推动力,也大大增强了音乐感染力。

  3.乐器的结构逻辑。钢琴纯净的音色与乐曲的主题表达贴合紧密,但在乐曲二分十五秒处弦乐组的加入为乐曲增添了更多的温暖感觉。弦乐被誉为与人声最为接近的乐器,其沉静安详的音色给人带来心灵的安宁。弦乐与钢琴音色的互动是这趟原本孤寂的旅程带来陪伴与安慰,弦乐的烘托虽然短暂,但完整了音乐的整体结构,符合听众对乐曲的情感期待,成为乐曲中的点睛之笔。

  4.曲式结构与音乐主题的发展走向。乐段的变化重复是乐曲曲式的主要特点。乐段间的变化行进是音乐的动力来源之一。乐段见乐句的扩展和补充,高潮乐段和声行进中和弦的丰富与音乐的移动是乐段内部的主要推动力,而乐段间的框架对比,特别是34至52小节由B大调转至G大调的完整演奏为乐曲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段落感(乐曲转调段落,见谱例3)。《远方的寂静》情绪松弛,演奏自由,节奏节拍之间的既定规则虽未被打破,但更多地体现出新世纪音乐“形散神聚”的特点。自由的节奏和速度给人飘渺朦胧的梦幻之感,4/4拍节奏“强、弱、次强、弱”的交替让乐曲优雅细腻,打动人心。但若乐曲没有明确的段落结构将很难给听众留下明晰的框架印象,而到时音乐形象的松散,甚至不知所云。乐段间的明显呼吸及转调就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让音乐舒适闲散的同时,具有凝练,明朗的精神气质。创作者在高潮乐段安排转调,实现了调性及音区上的双重变化,更易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和调动听众情绪,引起深层共鸣。乐曲在转调段落后回到主调,并加入温暖弦乐,是高潮情绪的延伸,尾声乐段最终回归乐曲开篇的唯美单音旋律,意味情绪抒发后的平和回归。

  四、作品意蕴的实现

  1. 作品音乐语言的运用与主题表达间的互动关系。新世纪音乐与轻音乐有着某些相同特征,其不追求曲式结构的复杂、庞大和表达玄妙深刻的哲思,却也具有古典音乐的典雅和气度;它通俗,但又具有超脱的情调,流行却绝不骚动和露骨。《远方的寂静》对内心安宁的探寻、对现实世界激烈竞争的短暂摆脱和对未来世界追寻的缓冲用音乐语言合理恰当的进行了精妙的表达。乐曲中娴静的旋律,舒缓的节奏,和谐温馨的和声,自然舒展的乐段及曲式布局,营造出的正是世外桃源般心灵庇佑之所,乐句间的强弱缓急流水般铺陈蔓延,左右手间的进退配合,将乐句的精神一句句传达至欣赏者的心间,向从清晨到黄昏的时光般,潺潺流淌,引人遐想。

  2.音乐语言生成作品意蕴。音乐是心灵的艺术。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音乐艺术表达的抽象性不仅指音乐语言符号与音乐内涵及意蕴,或者能指与所指的非严格对应性,更有着音乐本身所能带给欣赏者的无法预知甚至言说的感受。情感会跟随音乐语言的表达产生变化。

  艺术创作的过程也是对创作者及欣赏者内心情感的不断追问并进行精神世界的重新塑造的过程。《远方的寂静》所要表达的情感的沉静与安宁是创作者通过专业的音乐语言所呈现的,而音乐语言所能塑造出的音乐形象和营造出的音乐氛围都是通过音乐家内心与欣赏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实现的。

  五、小结及心得

  乐曲旋律线条优美舒缓,伴奏声部从容精炼,音乐动机的变化重复使乐曲的音乐层次分明,主题突出,取名《远方的寂静》更显妥帖,仿佛在钢琴黑白键的呢喃低诉中将听者带回过去,又引向未来。新世纪音乐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曲家及演奏家。林海作为国内著名的全能型作曲家,因具备专业扎实的古典音乐功底而游刃有余地涉足古典、新世纪、爵士、现代、中国传统民乐等多种风格。新世纪音乐作为现代社会具有广泛受众的音乐种类,是人们排解现实社会生存压力的绝佳选择。在激烈的竞争与全力的劳作之后,欣赏者们越来越期望一片安宁之地来沉淀习惯了摩肩接踵,形色匆匆的内心,新世纪音乐能够提供的正是让人抛开繁华的温柔力量和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欣赏者所要做的,只是在音乐中舒展翱翔,去体会无与伦比的听觉之美和生活真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尤静波。 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 [M].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8.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3]乐谱来源。
  [4]阿眉。林海:左手东方 右手西方[J].市场瞭望(下半月),2007,(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