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俄语论文

俄语和汉语中的羡余现象比较分析

来源:长春大学学报 作者:陆持
发布于:2019-06-17 共7659字

  摘    要: 羡余性是自然语言固有的本质属性。羡余信息的产生受语法、语义及语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通过实例发现:汉语缺乏俄语因形态多变而导致的羡余, 俄语缺少汉语独有的双音词化和语序换用。俄汉语语义层面的羡余均突出表现为语义部分重合、语义同指和语义复指, 差异在于俄语前置词、汉语“把”字句等结构的运用。会话原则、修辞手段及说话者的主观性催生了俄汉语语用层面的羡余信息。

  关键词: 羡余现象; 俄汉语; 对比研究; 异同点;

  Abstract: Redundancy is one of the inherent natures of natural languages. Redundant information is influenced and restricted by grammatical rules, semantic factors and pragmatic functions. This paper takes Russian and Chines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phenomenon of redundancy in the two langu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mmar,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It is found that, restricted by the language form and usage rules, the expressions of redundant information in Russian and Chinese coexist with both same and different forms in the same language level.

  Keyword: redundancy; Russian and Chinese; contrastive stud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模糊性、生成性和羡余性, 是语言的三大基本特性。在汉语研究中, 术语“羡余” (redundancy) 由赵元任先生在《汉语结构各层次间形态与意义的脱节现象》 (1956) 一文中首次提出。他指出, 羡余现象是汉语口语结构中, 围绕某个稳定单位 (句法词) 时常出现的现象。语言的羡余性, 也称羡余现象、羡余信息, 源自申农 (Shannon) 1948年创立的信息论 (Information theory) , 指在信息传递中超出最少需要量的那部分信息[1]。由于在传送信息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干扰因素, 信息会发生损耗, 若仅传递恰好需要的信息量, 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话者的信息解码, 进而影响信息反馈和交际效果。因此, 羡余信息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羡余”区别于“赘余”和“冗余”。国内学者对redundancy的译文尚未统一, 外语学界多将其译为“冗余”。我们认为, “赘”含无用、多余之意, “冗”含繁复、烦琐之意, 二者均具有贬义色彩, 因此, 本文采用“羡余”。

  羡余, 其实质是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不对称, 是语形超出语义的需要而有所剩余的情形。羡余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是一切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广泛分布于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用等语言的不同层面中。列宁格勒言语统计小组曾做过一项研究, 对若干发达语言的羡余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数据显示:英语和俄语羡余度的平均值分别为78%和79%;现代汉语的羡余度远不及印欧语言, 约在55%—73%之间, 平均值为63%[2]55。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为分析语;俄语属于印欧语系, 是综合语。二者在语言各层面的差异较大, 二者羡余现象的表现形式既有共性, 也存在差异。试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自20世纪80年代, 汉语羡余现象得到广泛关注。学界的研究大多围绕汉语羡余现象的成因、类型及功能展开, 或是对比分析英汉语羡余现象, 俄汉语的对比略为鲜见。因此,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俄语和汉语中的羡余现象比较分析

  1、 语法羡余

  1.1 、俄语

  语法羡余, 是指借助一系列语法手段而构成的羡余。俄语为屈折语, 形态丰富多变, 通过保持语言单位的形态一致, 即主语和谓语、修饰词与被修饰词之间在性、数、格、人称等方面的一致, 时体一致等, 产生一系列语法羡余。例如:

  (1) Ячитаюкнигу.

  例 (1) 借助动词词尾变化保持组合关系中的主谓一致, 实现了人称和数的意义。作为人称代词的主语я已包含人称和数的意义, 动词谓语читаю的形式转换只是为了和人称代词保持一致而构成词形变体。对人称和数量意义的复现, 使语法意义产生相对羡余。在口语体中, 人称代词可省略, 一般情况下不会改变句子意思, 但破坏了句子的完整性, 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受话者捕捉和理解信息的负担, 影响受话者对信息的接收与反馈。

  (2) Татьяна, состоявшая, какмысказаливыше, вдолжностипрачки..., былаженщиналетдвадцативосьми, маленькая, худая, белокурая, сродинкаминалевойщеке. (И.С.Тургенев)

  可将羡余视为在线性语流中, 受制于语言符号单位之间的搭配规则而预示着下一个语言单位出现的概率[3]。此类羡余具有规定性和必然性, 又称绝对羡余。例 (2) 中的被修饰词Татьяна预测了其后修饰成分的形态, 修饰词состоявшая、былаженщина、маленькая、худая、белокурая5次重复指明被修饰词Татьяна所具备的阴性、单数和一格意义, 语法意义产生羡余。

  (3) Явчераприходилбеспокоитьваше-ство… (А.П.Чехов)

  例 (3) 中, 时间副词вчера的词汇意义蕴含了过去时态, приходил以动词第一人称单数过去时形式, 再次明示时态为过去时, 属于语法范畴中的时态羡余。尽管省略вчера并不改变句子过去时含义, 但时间范畴被无限扩大, 极易导致句意模糊, 影响受话者对信息的准确判断和理解。

  1.2、 汉语

  汉语形态匮乏, 通常借助词序和语调, 通过意合法组织并安排语言成分。汉语语法羡余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词缀羡余、结构羡余、语序换用。

  现代汉语中的派生词由词根和词缀构成, 其中一部分词缀参与词义构成, 另一部分词缀不参与词义构成, 后者参与构成的派生词, 其词汇意义由词根语素独立承担。词缀羡余由不参与词义构成的词缀语素即羡余词缀语素引起。羡余词缀, 即具有羡余性质的词缀语素, 包括前缀羡余和后缀羡余。前缀羡余, 如打扫、见谅、老师、以后;后缀羡余, 如把子、枕头、尾巴、中间、哪儿、超乎、皱巴、颇为、沿着等。据统计, 现代汉语中的羡余后缀及其构成的派生词词性属类多于羡余前缀[4]。

  汉语中的结构羡余, 是指由于结构需要而产生的羡余现象。如双音词、固定结构。例如:

  (1) 这时秦桧的志量、口气已非畴昔可比, 他下了决心, 顶少也要做到岳祖的位分儿, 才算是扬眉吐气, 区区学正, 算得什么。 (徐兴业)

  “区区”属于单音词的双音词化, 它是现代汉语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着特点。单音词在意义和节律上的不足, 是促使其逐渐向双音词转变的主要因素, 导致双音词中大量羡余成分的产生[2]。与俄语不同, 汉语中的大量双音词和重叠结构符合汉语词义严谨、音律和谐的特征。如爸爸、奄奄、翩翩、皑皑、 (白) 茫茫、凄凄惨惨戚戚等。

  (2) 尽管他一直在津津乐道着那个所谓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圈子”, 一直在谆谆教导着自己的下级一旦没了这个“圈子”, 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就会大难临头…… (张平)

  (3) 方鸿渐取材于两个亲戚:一个志大才疏, 常满腹牢骚;一个狂妄自大, 爱自吹自唱。 (杨绛)

  汉语具有形式美, 遣词造句历来追求形式雅洁、结构规整。例 (2) 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两个四字格短语表达的含义是相近的, 属于同义结构, 凸显了汉语词汇结构的对称美与整饬美。汉语中存在一些固定表达, 常用于调整结构和加强语气。如例 (3) 中的“狂妄自大”, 是由“狂妄”与“自大”两个近义词组合而成, 与前一个分句中的“志大才疏”相呼应, 凸显了结构上的平衡。若略去“狂妄”或“自大”, 意义未有大变, 然而句子结构的平衡却遭到了破坏。

  (4) 幸而一家人还平安, 父母也很康健……家中又多生了几个小孩子。 (蒋光慈)

  例 (4) 中的“康健”与“健康”同义, 属于语序换用, 是语法结构中的一种相对羡余, 凸显了修辞的灵活性[5]。此类羡余还有:饮食—食饮, 菜饭—饭菜等。

  2、 语义羡余

  语义羡余的本质, 是一种组合变异, 包括语义部分重合、语义同指、语义复指。语义部分重合, 即结构式中的相邻语义成分含有相同的义素;语义同指, 即结构式中的不同成分指向相同的人或物;语义复指, 即结构式中的某一成分重复前文中的语义成分, 又称回指[6]。以上3种语义羡余的表现形式在俄汉语中均有体现。

  2.1、 俄语

  (1) Пошаталсяя, пошаталсяяисталпадатьвнизсбалкона. (ЕвгенийПопов)

  (2) Неуспелимолодыевыйтиизцеркви, какнавстречуимнессянежелаемыйинеожиданныйсюрприз… (А.П.Чехов)

  (3) Прошложевсего10летпослеокончаниявойны, ипленныетолько-тольковернулисьдомой. (А.Фёдоров)

  例 (1) 中的падать和вниз的语义部分重合, 均包含“向下”的义素。例 (2) 中, сюрприз本身已包括“意外的、出其不意的”语义成分, 与неожиданный含有相同的义素。俄语中的前置词, 具有汉语所不具备的独特用法。如例 (3) 中的после本身具有“在…… (完成、结束) 之后”之义, 与окончания连用, 属于俄语复合前置词的特殊用法, 受到语法规则的制约, 带有规约性, 二者语义部分重合。还有一些固定用法也含有羡余成分, 如давным-давно。

  (4) Петровичвзялкапот, разложилегосначаланастол, рассматривалдолго… (Н.В.Гоголь)

  (5) Человеконпростой, тихий, обыкновенный… (А.Н.Толстой)

  例 (4) 的разложил和рассматривал的语义指向具有同一性, 共同指向его (капот) ;例 (5) 的простой、тихий、обыкновенный共同指向человек。以上两例中, 不同成分的语义指向相同, 产生语义羡余。在表述中, 若无刻意强调、感情色彩和修辞需要, 重复指向的语义成分即羡余部分倾向省略。

  (6) Шаблоны—этоподкладнойинструментсвырезами, очертаниякоторых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тконтурамвыколачиваемыхиздел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Скворцов)

  例 (6) 为判断句, 指示代词это复指前文中的шаблон。省略это对句意不产生影响, 属于语义复指导致的羡余。

  2.2 、汉语

  (1) 这个瘟神足足在边上逗留了四年, 可我, 却奇迹般地在它的阴影下活了下来, 那是在好多年以后, 我已长大成人时, 妈才告诉我的。 (谭恩美)

  (2) 他穷追不舍, 他闯进了金鱼巷十三号, 用颤抖的手接过了她端过来的一杯温茶。 (莫言)

  (3) 管理员双手搭在方向盘, 久久沉默不语。 (村上春树)

  连谓结构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句法结构, 指谓词或谓词结构的连用。例 (1) 中的“长大成人”为连谓结构项在语义层面构成的羡余现象。“成人”至少包含3个基本义项:长大+年满18周岁+完全发育成熟。因此, “长大”之于“成人”, 实属语义羡余。例 (2) 中的“穷追”的语义可分解为:追赶+不舍弃。“不舍”的语义内包于“穷追”中, 前者相对于后者来说, 属羡余成分。例 (3) 中的“沉默”和“不语”均表示“默不做声”之义, 二者互为羡余。

  (4) 迎着胜利, 团结地浩荡地前进吧。我们兴奋地在这里等待着应和你们胜利的凯歌! (冰心)

  例 (4) 中, “凯歌”即胜利之歌, 负载了其修饰词“胜利的”所包含的语义要素, 造成语义羡余, 这种羡余属于一种习惯性羡余。此外, 彻底绝望、凯旋而归、虚伪的谎言、无情的嘲讽、不必要的浪费、未开垦的处女地等, 均属于该类羡余。以上例证均属语义的部分重合。

  (5)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毛泽东)

  “把 (将) 字句”是汉语的特殊句式。例 (5) 中的“把”和“报”的所指对象都是“春”, 属于语义同指构成的羡余。

  (6) 千里而见王, 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 是何濡滞也?士则兹不悦。 (《孟子》)

  例 (6) 中的“是”复指前文中的话题“三宿而后出昼”。该例证中的“是”, 属于用作复指的指示代词向系词即判断词的演化, 是由语义复指导致的语法化。

  3、 语用羡余

  语用羡余, 即与语言的实际运用相关的羡余。语用羡余受到语言的具体使用情境、习惯性修辞活动、语言使用者的情感和态度等因素制约, 多出现于口语体中。语用羡余可划分为:受会话原则 (conversational principle) 制约的羡余, 修辞手段产生的羡余, 说话者情感和态度导致的羡余。

  3.1、 俄语

  (1) ...Дотогоотсутствоваловнейбабьелюбопытствоилидотогоонабыладеликатна, чтонеспросиламеняниразу:быллиякогдаженат?Всетальновскиебабыприставаликней—узнатьобомне.Онаимотвечала:

  —Вамнужно—выиспрашивайте.Знаюодно—дальнийон. (А.И.Солженицын)

  (2) —Чтохорошо?

  Кузьминпокраснел.

  —Чтохорошо?—ГромчепереспросилаОлькаАндреевнаиподняланаКузьминаглаза. (К.Г.Паустовский)

  礼貌原则 (politenessprinciple) 是会话原则之一, 是在其他条件等同的前提下, 把不礼貌的信念的表达削弱到最低限度。该原则维护了会话双方的平等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7]。礼貌原则是调节说话者表达方式的准绳, 是维持正常、和谐的交际活动的基本前提。例 (1) 中, 话语标记语и不参与语义建构, 在最低限度信息量的传递过程中并非不可或缺。и是礼貌原则规约下的产物, 是缓和语气的有效手段。

  合作原则 (cooperativeprinciple) 是会话过程中另一条重要的指导原则。交际双方将信息交流视为高于一切的合作性活动, 并假设对方乐于此项合作, 以实现信息传递为首要目标。例 (2) 中, 前文发出疑问———“Чтохорошо?”, 下文再现“Чтохорошо?”是说话者对前面问句的重复。说话者为了推动对话的进行以及交际目标的实现, 向受话者重复发问, 刺激和敦促受话者给予信息反馈, 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

  (3) Наконецужинкончился.Опятьвсеподнялись.Спели《Достойноесть》.Иопять, стройнымповторением:вечнаяпамять!вечнаяпамять!вечнаяпамять!... (А.И.Солженицын)

  (4) …Всёмгновенно, всёпройдёт;Чтопройдёт, тобудетмило. (А.С.Пушкин)

  词汇重复, 是乐曲和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段, 其运用时常导致羡余信息的产生。例 (3) 中出现3次“вечнаяпамять!”, 具有突出强调和加强语势的修辞功能。例 (4) 中, всё的重复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美。例 (3) 和例 (4) 是修辞手段造成的羡余。

  (5) —Ну, ладно, ладно!Согласен?—ужемягчепереспросилЧелкаш. (М.Горький)

  (6) —Ах, нянькя-нянькя!Ах, лялька-лялька!Итыжнашаединственная!Ижилабытытихо-мирно! (А.И.Солженицын)

  有时, 说话者的情感和态度亦可引发语用羡余。羡余信息往往携带特定的感情色彩, 口语中, 通常借助词汇和短语的重复, 传达喜悦、满意、欣慰、伤心、失望、愤怒等状态和心绪, 由此形成羡余信息[8]。例 (5) 中重复出现的ладно, 凸显了说话者不耐烦的情绪。例 (6) 中нянькя和лялька的复现, 突出了说话者哭吊玛特辽娜时的无比悲痛之情。二者都属于由说话者情感态度导致的羡余。例 (1) —例 (6) 中, 二次出现的语言单位并未传递任何新信息, 然而赋予了说话者特定的思想感情, 具有一定的修辞效果, 属于语用羡余。

  3.2、 汉语

  与俄语相似, 汉语中语用羡余的影响因素, 同样突出表现为会话原则、修辞手段以及说话者的主观态度。例如:

  (1) 她恨那老妇人这样残酷地揭他的痛疮, 使他心里这样难受。“大娘, 你别这么嚷嚷好不好?”她隔着墙喊着。 (张爱玲)

  (2) 何必看他—眼, 掸掸烟灰继续说:“孩子嘛, 是祖国的花朵, 民族的希望, 一年就那么一个节, 咱们当大人的平时不管可以, 到节了总得想着为孩子们办点事, 你说对吧?”“嗯嗯, 你说。”李东宝一拳托腮全神贯注盯着何必。 (王朔)

  (3)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好个秋。 (辛弃疾)

  (4) 童霜威叹口气, 说:“南京完了!”方丽清生气地骂骂咧咧:“杀千刀的!打打打, 打得南京都完了!好像非要把我们的房子打得精光才算数!” (王火)

  (5) 等到被抄家队押着回到危楼, 在人群中找不到阿芳, 他慌神了, 悄悄地问了一声:“大叔, 她呢?”“一言不发走了, 你啊你啊……” (李国文)

  例 (1) 、例 (2) 分别是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触发的羡余。例 (1) 中“好不好?”缓和了语气, 以示说话者对“大娘”的尊重。例 (2) 中的“你说对吧?”是发话者为了吸引受话者注意力使然, 体现了语言交际的互动性与合作性。例 (3) 中“爱上层楼”和“欲说还休”均重复前文, 调整了诗词的节奏、增强了诗词的韵律。例 (4) 中, 说话者重复“打”这个行为, 表现其对日军侵华行为感到极度愤慨和无奈。例 (5) 中“你啊你啊”揭示了说话者对“他”充满不悦和责备的情绪。

  4、 结语

  语言是人类交换信息、交流情感、实现交际最重要的工具。信息论认为, 信息在信道 (channel) 传送过程中, 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干扰, 影响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信息接收者的解码活动, 从而影响信息的反馈。因此, 信息发出者往往提供比实际需要量多的信息, 以确保交际活动的顺利完成。羡余信息由此产生, 羡余性成为自然语言的固有属性。语言形态特征和使用规则具有规约性, 导致羡余现象在俄汉语语法、语义和语用等语言层面中的表现形式异同点并存。具体总结如下:

  首先, 语法羡余。俄语要求主谓语、修饰语和被修饰语、时体等保持形态一致, 汉语缺乏形态变化, 不存在此类羡余;而汉语的双音词化、语序换用、结构整饬尤其是四字格短语的使用具备独特性, 为俄语所缺失。

  其次, 语义羡余。俄汉语均突出表现为语义部分重合、语义同指、语义复指;差异在于, 俄语前置词、汉语连谓结构及“把”字句等特殊句式的运用。

  最后, 语用羡余。俄汉语在实际运用中均受会话原则、修辞手段以及说话者主观性 (subjectivity) 影响, 从而催生了羡余信息。尽管语言的羡余性与语言的强势原则———经济原则 (the principle of E-conomy) 相悖, 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羡余信息的存在对信息的完善与接收, 以及接收者及时给予反馈是有所助益的。

  参考文献

  [1]潘先军.现代汉语羡余现象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2:2.
  [2]赵刚.汉语中的冗余信息及其翻译[J].国外外语教学, 2004 (4) .
  [3] #12
  [4]杨明义.现代汉语词缀羡余现象探析[J].渤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1) :142.
  [5]易萍萍.“羡余”修辞功用论:羡余属性论析[J].求索, 2005 (9) :157.
  [6]江蓝生.超常组合与语义羡余:汉语语法化诱因新探[J].中国语文, 2016 (5) :520.
  [7]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9:165.
  [8]李继忠.俄语口语中冗余信息的语用——修辞功能[J].中国俄语教学, 2000 (1) :42.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
原文出处:陆持.俄汉语羡余现象对比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9,29(05):56-6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