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俄语论文

俄汉语新词语构造方式的异同及其成因

来源:林区教学 作者:侯思琪
发布于:2021-07-19 共9456字

  摘    要: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汉语和俄语语言中涌现出大量的新词。新词语作为一种能够较及时、准确反映一段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变化的语言现象,已成为当今语言学界重点研究的课题。以俄汉语新词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的方式研究两种语言中新词语的形成动因、构造方式的异同,并尝试分析其形成差异的原因以探究俄汉语词汇发展的规律和倾向。

  关键词 :     俄汉语;新词语;构造机制;对比;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large number of new words have emerg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s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that can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in a period of time, neologism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key research topics in linguistics today. This article takes the Russian and Chinese new word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paratively studies the motivations of the formation of new words in the two languag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ir structure, and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gularity and tenden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ssian and Chinese words.

  Keyword: Russian and Chinese; new words; structure mechanism; comparison;

  引言

  互联网的兴起给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类的语言也随之不断发展变化。词汇作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能够敏锐地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变化,并以最为直接的方式来反映这种发展变化,即产生了大量的新词语、新义和新用法。新词语的产生并不是人类依靠感觉凭空捏造的,而是根据社会的需要、人类对自身发展的认识和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范围及程度创造出来的,其构造机制具有一定的理据性和规律性。本文基于词汇学、构词学和对比语言学中的相关理论,以《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8—2018年)和《俄汉新词词典》为语料,对俄汉语新词语的形成动因进行分析,归纳梳理出俄汉语新词语在构造方式上的异同,并深入探究其形成差异的原因。
 

俄汉语新词语构造方式的异同及其成因
 

  一、俄汉语新词语的形成动因

  (一)新词语的界定

  在研究之前,我们要先弄清楚一个概念,即什么是新词语,只有明确这一概念才能更加清晰地确定研究对象的范围。但直到今天,俄汉语语言学界对新词语的界定依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1)科捷洛娃认为:“新词既是狭义的新构成的或从其他语言新借入的词,也是俄语中曾为人们所知,但因使用范围有限,处于标准语之外,或在某阶段不再积极使用,而现在变成广泛应用的词。此外,某些派生词,它们潜在地生存于语言之中,只是在近几年才由已有的词按已知的模式组成,这类词也属新词。”[1]

  (2)由Н.С.Валгина和Д.Э.Розенталь等人合着的《Современный русский язык》是这样定义新词的:“语言中由于产生新概念、新现象、新性质而出现的新词称为 неологизм。”[2]

  (3)在О.С. Ахманова的《Словарь 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их терминов》中对新词的释义是:“为了表示以前没有的事物、新的概念而出现的词或者短语,并带有一定的新鲜感和不寻常性。”[3]

  (4)王铁昆认为:“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中、从本民族语言的方言词、古语词和行业语中新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新用法的固有词语。”[4]

  (5)刘晓梅主张:“新词语是在某一时段内出现在普通话词汇系统中的、具有一定的复现性的、有新的形式和意义的词或短语,或只具有新的意义、用法的词或短语,或只具有新形式的词或短语。”[5]

  (6)邢福义认为:“新词语既包括采用新语表形式的词语,也包括增加了新义项的词语。”[6]

  由以上6个例子可以看出,(1)—(3)为俄罗斯语言学界对新词的界定,(4)—(6)为中国语言学界对新词的界定,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在汉语中新词更多地被称作新词语,那么新词和新词语有何不同?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对词的释义是:(1)(名)说话或诗歌、文章、戏剧中的语句。(2)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对词语的释义是:(1)(名)词和词组。(2)字眼。由此得出词和词语还是存在差异的。因本文着重研究的是词和词组,所以以新词语为汉语术语的名称。而неологизм在语言学词典中的释义为新词语,符合本文研究内容,因此неологизм为俄语术语的名称。同时还应注意到新词语的“新”也是相对概念,是指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出现、并被使用的词语,反映了该时代的新现象、新事物,和“老的”相对应;也指把旧的词语赋予新义、新用法,变成新的,和“旧的”相对应。

  结合上述俄语学者的观点,我们尝试对新词语(неологизм)进行界定:新词语是为了适应新事物、新现象的出现而新构成的,或从本民族、其他语言的各行各业中借用过来的,或旧词语赋予新用法、新义等形式创造出来的词和词组,该词语是产生于特定时期,在社会中尚未普遍使用的,还没有被收录到标准语词典中,仍然保留一定陌生色彩的消极词。

  (二)新词语的产生原因及产生方式

  语言作为一种带有独立性、复杂性和兼容性特点的系统,也会伴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科技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地发展,其中词汇的变化最为明显。一方面,受客观外部条件的影响,人类出于日常交际的需要,会产生大量新词语。另一方面,客观外部条件的变化必然会影响词汇内部的变化,如构词方式的变化、旧词新义的产生、外来词的借入等。所以新词语是在客观外部条件和词汇内部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为了更好地分析其产生原因,我们对2008—2018年中俄两国的新词语作了粗略的统计,如图1所示(图1为刘彦晶2018年所做)。


  首先,就客观外部条件而言,社会变革是促进新词语产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Лексика и слово-образование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советской эпохи》(《苏联时期俄语的词汇和构词》)一书中苏联语言学家И.Ф.Протченко曾这样写道:“语言中的词汇最富于变化。各种社会条件的影响和作用,在这里有着十分明显的反映。这些变化和反映最集中地表现在词汇之中。这类词汇,同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各种活动均有关联,这就是社会政治词语。”[7]随着苏联政治体制的解体,为了适应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需要,大量有关政治领域的新词语产生,如парламентаризм(议会制)等。虽然这些词在现今已经被收录到字典,属于积极词,但对于那个特定时期来说,这些词语还属于消极词、新词语。2014年乌克兰与俄罗斯发生地区冲突,在俄罗斯的新闻媒体报道中就出现了大量的新词语,如ленинопад(列宁像倒塌)等。这些词因只使用于特定的时期,未在社会造成大范围影响,所以至今未被收录在词典中,仍属于消极词。

  同样纵观近代中国汉语发展史,一共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词汇变化。第一次在五四运动时期,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白话文的影响,词汇中借入了大量的外来词,如“德赛先生”等。第二次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所创造出来的新词语大多数与阶级斗争有关,如“四人帮”等。第三次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与全世界各国的交往逐渐密切,中国的综合国力显着加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一时期也是迄今为止新词语创造数量最多的阶段,如“一带一路”等。

  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促进新词语产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促进大量新词语的产生。20世纪电子技术的兴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这时的新词语大多数与电子技术有关,如广播(радио)等。21世纪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使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时的新词语大多数与网络技术有关,如鼠标(мышь)等。

  再次,外来文化的交融也是促进新词语产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随着中俄两国开放程度加大,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发生交融,促使新词语大量出现。受英语的影响,如超市(супермаркет)(supermarket)等。受日语的影响,如卡哇伊(Kawaii)等。受俄语的影响,如大列巴(хлеб)等。受汉语的影响,如ушу(武术)等。

  最后,就词汇内部条件而言,“结合、激活、抑制等都能够对新词语的出现及使用产生内部约束”[8]。人类天生具备语言类比功能,能够将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通过激活和抑制而产生其他形式的新词。例如“皇后”一词,可以衍生出“歌后”“影后”等。俄语中也有此类新词语,例如“ира-нгейт”一词,可以衍生出“россиигейт”“иракгейт”等。这些是利用类比的方法构成的新词语。在汉语中我们发现有很多的词语都有相同的部分,例如超一流、超大型、超豪华等。俄语也是一样的,例如“реализм”一词,可以衍生出“социализм”“капита-лизм”等。这些是通过词缀法构成的新词语。还有一些已经被人们所熟悉的词语在使用时其意义却不同于以往,这种方法为旧词新义。例如窗口,原义指窗户,现在指互联网上弹出的界面;челнок(梭子)/(倒爷)。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结合在一起也是新词语常用的构成方法,例如电子图书、фоторобот(摄影机器人)等。

  综上所述,俄汉语新词语的产生是社会变革、科学技术的发展、外来文化的交融等客观外部条件和词汇内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产生方式是:用俄汉语中已有的词为生产词,通过词缀、结合等构词模式构成;借入外来词;旧词新义;通过类比法构成。

  二、俄汉语新词语构造方式的共性

  新词语作为语言词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各国语言学家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但无论从何种角度进行探究,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词语的构造方式,由此可见构词学作为语言学研究的学科分支之一,与其他学科关系紧密,不容小视。通过对比俄汉语新词语,我们发现二者在构造方式上存在着共性。

  (一)加缀构词法

  加缀构词法是指将词根与不同类型的词缀进行结合构成词语的一种方法,这在俄汉语新词语中较为普遍。其中词缀又根据词形中的位置分为前缀、后缀和类词缀等不同类型。“类词缀主要是指因语义虚化,缀构功能增强,开始向纯词缀演变的过渡性语符。”[9]类词缀又分为类前缀和类后缀,在数量上超过纯词缀,意义比纯词缀相对实在,但是我们发现在现代俄汉语新词语的构词上,类词缀与纯词缀的界限呈现模糊状态。

  1.前缀/类前缀+词根

  这种构成方式在俄语新词语中被广泛使用,如比较常见的表示社会制度、重大历史事件与现象、时代特征等前后顺序的前缀/类前缀до-,пред-、после-等,例如,догробный(生前的)、послеурочный(课后的)、предвыпускной(毕业前的)等;表示反对、消灭等含义的前缀/类前缀анти-,раз-,де-等,例如,антигуманность(反人道)、разнополярность(截然对立)、дератизатор(灭鼠者)等。

  在汉语中较为常见的前缀/类前缀有:以“老”为前缀/类前缀的新词语,其数量相对较多,在意义上丢掉了以往死板的面孔而变得充满活力,例如,老外(外国人)、老赖(赖账的人)等;以“第”为前缀/类前缀的新词语,例如,第二春天(离婚后的人再次找到爱情)、第七感觉(特异功能)等;以“反”为前缀/类前缀的新词语,例如,反巴掌(指用手背打人)、反暴力(反对暴力行为)等。

  2.词根+后缀/类后缀

  这种构成方式在俄语新词语中数量很多,如比较常见的表示迷、爱好者含义的后缀/类后缀-ман,例如,киноман(电影迷)等;表示与某人物有关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思潮或者倾向含义的后缀/类后缀-изм、-щин,例如,ельцинизм(叶利钦主义)等;表示各类人物的称谓含义的后缀/类后缀-ник-、-щик,例如,бесплатник(享受免费待遇者)、застойщик(停滞派)等;表示抽象名词、某种新的社会过程,即……化含义的后缀/类后缀-икация,例如,китаиза-ция(中国化)等。

  在汉语中较为常见的后缀/类后缀有:以“族”为后缀/类后缀的新词语,其数量相对较多,表示某类人群,例如,啃老族(不工作,依靠父母工资度日的人)等;以“客”为后缀/类后缀的新词语,表示……的人,例如,极客(狂热于技术的人)、晒客等;以“控”为后缀/类后缀的新词语,表示和喜欢……有关的人,例如,电脑控(有电脑情结的人)等。

  3.外来类词缀+词根/词根+外来类词缀

  “外来类词缀主要是指由外语词演变而来的类词缀或引入本族语的外来类词缀。”[9]如比较常见的表示小型含义的外来类词缀мини-,是由英语mini一词音译过来后演变为俄语中的词缀,例如,мини-склад(小型仓库)等;表示微型含义的外来类词缀микро-,是由英语micro一词音译过来后演变为俄语中的词缀,例如,микровселенная(微观宇宙)等。还有一些较为活跃的外来类词缀,如авто-(auto-)表示自动的含义,топ-(top-)表示顶级的含义,вице-(vice-)表示副业的含义等等。

  在汉语中较为常见的外来类词缀有:以“秀”为外来类词缀的新词语是由英语show一词音译过来后演变为汉语中的词缀,表示表演的含义,例如,时装秀(时装表演)等;以“粉”为外来类词缀的新词语是由英语fan一词音译过来后演变为汉语中的词缀,表示粉丝的含义,例如,粉头(粉丝团的头目)、妈妈粉等。还有很多较为活跃的外来类词缀,如软—(soft-)、—吧(-bar)、—门(-gate)等。

  (二)外来词借入构词法

  外来词借入构词法即从非本民族语言中借入或者引进的词,通过直接音译、意译或者按照本民族的构词规律派生出来的新词语。

  1.直接音译

  当外国新鲜事物或新概念进入一个国家时,为了快速接纳,直接音译外来词是一个较为简便快捷的方式,例如,俄语中компьютер(computer)电脑等,汉语马赛克(mosaic)等。

  2.意译

  “除了词语的概念意义是新鲜少见的外,意译词语的其他部分完全本土化,这类外来词也称仿译词。”[10]例如,俄语中самолёт(飞机)、мыльная опе-ра(肥皂剧)等。

  3.派生

  在现代俄语和汉语中有不少外来词根据本民族的构词规律派生出来新词语,例如,俄语интернет(internet)—интернетчик(上网者)等,汉语芒果(mango)—芒果色、芒果人等。

  4.直接使用英文单词或夹入英文字母

  例如,俄语中Банк New York(纽约银行)、едим hot dog(吃热狗)等,汉语中U盘、LED灯等。

  (三)复合构词法

  “复合构词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词干)联结起来构成新词的方法,所构成的词称为合成词或复合词。俄语的复合构词法又可分为词干复合法和整词复合法。词干复合法构成的新词中最后一个词干(或词)是基干组成部分,表明新词的语法特征,生产词以修饰关系居多,意义可以并列,也可以从属。”[10]例如,запчасть(запасная часть,备用件)等。整词复合法则是被限定部分在前,限定部分在后,均为一格形式,由连字符连接,且词形变化常在后半部分,前半部分无变化,例如,набинет-гостиная(客厅书房)等。

  汉语中也有类似的复合构词法,被称为后附加式复合法和偏正式复合法,与俄语的词干复合法和整词复合法有异曲同工之处,例如偏正式复合法的彩色跑,后附加式复合法的亚健康、艳照门等。

  (四)类比构词法

  类比构词法也被称作仿拟构造法,是“以某个同类词为模式,在语义上进行联想类比,替换其中某个词素,仿照出与之对应或类似的新词。”[11]例如,俄语中由мастер(石油生产能手)类比构造出мастер-воспитатель(教育工长)等,汉语中由“文盲”类比构造出科盲、法盲等。

  (五)缩略构词法

  缩略构词法即“运用节略缩合的方法构成与原体同义的词或短语。”[10]快节奏的生活造就了大量新缩略语的产生,同时经济原则也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例如,首字母型缩略语МООС(Ма-ссовый открытый онлайн курс)、北上广等,节缩型缩略语спец(专家)、吧主等,数字、字母型缩略语,G20、SIM-карта等。

  三、俄汉语新词语构造方式的差异及其成因

  (一)构造方式的差异

  (1)俄语新词语有前缀+词根+后缀的构词方法,而汉语没有。例如,антиселевой(防泥石流的)、надбытовой(不注意生活细节的)等。

  (2)在汉语中类词缀既可以当前缀用,也可以当后缀用,但是俄语的类词缀位置较固定,前缀就是前缀,后缀只能是后缀。例如,汉语类词缀“热”,当前缀时可以构成热点、热议等,当后缀时可以构成中国热、出国热等;而俄语类词缀супер-只能作前缀构成суперпатриот等,-ман只能作后缀构成киноман等。

  (3)“在俄语中,类前缀增生的数量大于类后缀,而在汉语中,这种现象不但不明显,而且类后缀的数量相对更多。”[9]这种现象在俄语中的外来类词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大部分外来类词缀都是以类前缀的形式出现在新词语中,如авто-(auto-)、топ-(top-)、вице-(vice-)等;而在汉语中,这种现象却截然相反,大部分外来类词缀多以类后缀的形式出现在新词语中,如—吧(-bar)、—门(-gate)、—热(-hot)等。

  (4)在汉语中有重叠构词的形式,如楼滚滚等ABB式构词模式,也有如闪闪族等AAB式构词模式,但是重叠构词这种形式在俄语中是没有的。

  (5)在汉语中有使用外语字母当词缀的形式,如e时尚、Q舞等,但是这种构词形式在俄语中是没有的。

  (6)在汉语中有谐音类比的构词方式,可分为同音异形或近音异形,形式多样、灵活,如海豚(囤)族、黄金咒(周)等,但是这种构词形式在俄语中是很少见的。

  (7)俄语新词语在构词上会出现使用连字符的词,特别是在复合词和缩略语形式中存在的数量偏多,如SIM-карта等,但在汉语中却很少能见到使用连字符的新词语。

  (二)构造方式的差异成因

  1.语言类型不同

  世界各国语言根据词的构造可分成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四类,其中俄语属于典型的屈折语。“狭义的‘屈折’指有词尾变化,词有词尾屈折是‘屈折语’的根本特征。”[12]词尾作为词变词缀,与词根关系紧密,脱离词尾,词根一般不能单独存在。而词缀则在俄语构词中显得尤为重要,是构成新词语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中前缀和后缀作为构词词缀,二者划分清晰鲜明,前缀就是前缀,后缀就是后缀,不可互换,但可以同时出现,与词根一起形成词的词汇意义,所以俄语新词语有前缀+词根+后缀的构词形式。

  汉语则是典型的孤立语,也叫作词根语,既无词汇派生现象,又无词形变化的语言。“汉语中一个词与另一个词连用时,其形态并不影响、制约对方的形态,也不迎合对方的形态。”[12]汉语是由虚词和语序构成基本的语法形式。但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加大,受其他语种的影响,汉语也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许多由类词缀构成的新词语,且位置不固定,既可当类前缀用,也可当类后缀用。

  2.语言文字不同

  俄语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是以基里尔字母为书写符号的拼音文字,同时俄语也属于表音体系的文字,即用有限的符号来标记不同词语的声音,这些符号也是词语中的音素或音节,所以俄语只看拼写的形式就能拼读出该词的读音。这种特点促使俄语生命力顽强,创新能力也是极强的,大多数新词语是以词的形式出现,而不是词组或语句的形式。在新词语的构成上极易使用复合法或者缩略法,因为根据词语的读音便可知其含义,带有哪些事物的特征,例如,кафе-поплавок,听到该词的读音便知有кафе(咖啡)和поплавок(浮标)的含义,二者相结合再加上人自身的联想就知道该词是水上咖啡厅的意义,所以在书写上为了体现是二者的结合,便会在这中间加上连字符。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语族,是以汉字为书写符号的象形文字,同时汉字也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即一个字读一个音节,表示一个语素,一个意义,这就形成了汉字是音、形、义统一的特点。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字组合在一起便会出现新的含义,所以在汉语新词语的构成上大多数是以词语的形式出现,而不是以字的形式出现,因此汉语新词语里很少出现连字符。而且汉语音节相对简单,所以造成同音异形词较多,出现了许多谐音类比构成的新词语。

  3.思维习惯不同

  俄罗斯人在思维上习惯用部分看整体,就像吃牛排一样,他们习惯把一整块牛肉用小刀分割成一个个的小块再去食用。看待问题时也是这样,他们会把一个大矛盾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再把小问题逐一解决,从而化解大矛盾。俄语新词语的构成也带有这样的特点。一个词能够拆分成前缀、词根、后缀、中缀、尾缀等构词成分,但每一部分又无意义,只有组合在一起才具有意义。因此,在俄语中很少出现重叠词,只有部分拟声词是重叠的形式,并且重叠词的构成成分绝大多数是无意义的形式,其整体意义与构成成分在意义上一般是没有关联的,只是起到加强效果的作用。

  中国人在思维上习惯用整体看部分,喜欢把人聚集在一起,集中力量办大事,讲究团结起来共同解决问题,集体主义意识特别强,这种思维也影响了语言,在新词语的创造上强调词语的整体意义,从而产生了许多重叠词。有些重叠词中的重叠部分独立时看似无任何实际意义,但重叠在一起就具有意义了。“汉语中许多重叠词与其基本词素词可构成同义关系, 一个词素可以与其他词素重叠构成多个同义词, 只是语体和感情色彩不同罢了。”[13]大多数重叠后的词语语气更强,感情色彩也更加浓厚。

  4.认知心理不同

  随着全球化的加强,各国的联系越发紧密,人们的认知方式和审美取向都发生了变化,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实力强国之一,其影响力也渗透在各国人们的认知心理和语言中。“在俄罗斯,时尚的具体取向即认知心理的美式化。”[9]热爱英语,崇尚美国的一切,这种崇洋媚外的心理也导致人们在语言的使用上夹杂着大量英语单词,在新词语的构成上出现了大量外来类词缀,语言美式化。这种现象也存在于汉语中,与本民族词语相比,人们更愿意使用外来词来表达想法,但与俄罗斯不同的是,“当下中国人的认知心理还包括对更为生动形象的表达手段以及社会热点的关注与追逐。因此,很多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和新鲜事物也会很快地在语言中得以体现。”[9]如e时尚、Q舞等。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比的方式对新词语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其形成动因,并对俄汉语新词语的构造机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研究发现:二者在构造方式上存在着共性,都使用了加缀构词法、外来词借入构词法、复合构词法、类比构词法、缩略构词法来构造新词语;二者在构造方式上还存在着较大差异,表现在词缀/类前缀、重叠构词、谐音类比、连字符等方面;通过分析俄汉语新词语的构造方式差异,我们认为其成因源于语言类型不同、语言文字不同、思维习惯不同和认知心理不同。

  参考文献

  [1]王恩圩俄语新词研究与新词词典编筑[J].辞书研究,1988(3):69- -76.
  [2]苗幽燕俄汉语新词对比研究[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1:24.
  [3] AxmaHoBa 0.C. CnoBapb IMHrBMCTM4eCKMX Tep-MMHOB[M].M:CoBeTCKaA 3HynKnonepMA, 1969:265.
  [4]王铁昆新词语的判定标准与新词新语词典编篆的原则[J]语言文字应用,1992(4)-14- -20.
  [5]刘晓梅.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3.
  [6]邢福义新词语的监测与搜获一--个汉语本体研究者的思考[J]语文研究 , 2007(2):1- -4.
  [7]宋盛绪.大众传媒中俄语新词语漫议[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5(1):59- -61,71.
  [8]苏琳新时期汉语新词语构造机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8.
  [9]徐英平俄汉词语构造的多维思考[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12:47- -50,203- -204.
  [10]吴新慧.俄汉语新词共性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3.
  [1]陈淑莹,黎昌抱英汉新词语的产生途径与构词特点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3):124- -128.
  [12]张会森俄汉语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41- -42.
  [13]张维友英汉语重叠词对比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38(1):114- -119.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原文出处:侯思琪.俄汉语新词语构造机制对比研究[J].林区教学,2021(06):95-10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