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反思性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的融入及效果研究

来源:教育现代化 作者:朱训明
发布于:2020-02-27 共3689字
  摘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课时少、任务重、大班教学的现实条件下, 反思性教学成为必要的选择。反思性教学的实质就是发展教学的元认知策略与能力。课题团队在心理健康课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方面均按照反思性教学的要求进行了深入反思, 认真撰写教学手记, 并将反思结果不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心理健康课; 参与式学习;
 
  一反思性教学及其实质
 
  反思性教学是与常规教学相对的, 所谓常规性教学, 就是“不动脑筋的遵循学习理论或缺乏分析的教学实践。[1]”思之不缜, 行而失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 在反思后又进行实践, 在这种不断的循环中, 保证了教学目标及教学效果的实现。维拉 (L.M.Villar) 认为,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熊川武教授认为, 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 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育目的, 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 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 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2]。所谓反思性教学指的是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利用真实过程中所得到的反馈, 进行合理反思, 将学生的积极反应和消极状态原因进行规划, 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继而达到提升教师能力的目的。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 相互合作, 教学相长。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对所有教学方式、理念维持批判、质疑的态度, 使教师在教学期间利用批判性思维思考问题。这种思维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质量和职业修养, 不断改进传统教学机制, 使整体教学达到实现自身和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目的。拥有这种反思性教学观念的教师可以系统地反复需改自身知识结构, 同时授课技巧也得以大幅度提升, 从而对自己的个体行为产生一种新的认识, 对自我意识不断进行丰富与更新。通过这种对教学内容及模式的反思, 能够不间断地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及教学水平, 使其在真实教育过程中能够不断完善自己, 提出更加高效且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因此, 反思性教学的实质就是发展教学的元认知策略与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
  二反思性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的实施背景
 
  (一) 政策背景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998年, 教育部等部委颁布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工作意见》、《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 (试行) 》、《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中要求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必修课, 认为这是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其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主渠道。2011年3月16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对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作了相应规定, 随后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 对各章节内容作了具体说明, 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 教学现状
 
  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做出相应规定, 但是, 由于受现实条件的制约,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课时少、任务偏重, 大班 (合班) 教学, 是现实状况, 为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就需要进行反思性教学。
 
  三反思性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反思主要分成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 教学前反思的目的是教师需要认识到每一项课程对于学生培养的价值, 通过这一前提制定所需教学目标, 仔细制定教学内容, 继而设计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体系, 并且定期针对实践教学中学生的反馈进行改良, 为课程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教学中的反思要求最高, 这表现在发挥自己认知监测 (元认知) 作用, 这种监控是一种实时监控, 它要求仅仅围绕教学目标及时、自主地调整自己的计划与策略, 缩小与教学目标的偏差, 另外还要对课堂气氛、师生互动、突发情况做出迅速的反应。教学后的反思, 主要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进行回顾, 并记录下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体会, 有哪些成功的地方, 有哪些还有欠妥当的地方, 教学进度是否按照预期进行, 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课题团队在实施反思性教学过程中, 主要是做了以下工作:
 
  (一) 牢牢扭住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目标
 
  教育部2011年3月16日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 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 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优化心理品质,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 提高健康水平, 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我们团队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通过反思教学, 牢牢扭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任务目标, 不致于偏离教学目标, 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目标在于: (1) 预防性目标:《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工治未病”之说,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可以对心理疾病起到预防性作用; (2) 治疗性目标:通过学习课程, 学会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扰, 纠正行为偏差, 化解自己内心的冲突、矛盾; (3) 适应与发展目标: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能力, 在此基础上, 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 发挥自身的潜力, 过健康而有意义的生活。
 
  (二) 精炼课程内容, 精准式教学
 
  集体备课, 精心收集并共享教学资源, 以集体智慧制作教学大纲和PPT。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提炼, 避免与思想品德课与职业生涯课内容重复, 主要是选择大学生感兴趣、实用的内容, 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大学生心理适应、自我意识培养与人格完善、情绪调试与压力管理、人际交往与恋爱心理、挫折应对与危机干预、心理障碍识别与应对、网络心理与调试、潜能激发等几大模块。既要备好课, 更要备好学生。应该说, 绝大多数大学生是心理健康的, 因此在课程设计上我们主要针对的教学重点对象是整体素质比较高的学生, 对于课程设计的原则性要求是其需要具有全面性及针对性, 目的是为培养具有独立自主人格的大学生, 使其对生活和学习充满热情, 有事物具有探究精神。该课程设计主要是想在保证学生学习能力范围的基础上,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批判性思维, 使其能够冷静地判断问题, 全面提升个人能力[3]。
 
  (三) 授课形式
 
  我们团队明确了授课形式创新是实现心理健康课教学目标的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课, 不是以教师为中心, 而是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不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 而是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和服务者。授课前学生自主地学习心理健康课精品资源共享课, 这有利拟补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课时不足。在教学过程中,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太过专业的术语, 注重科学性与通俗性的结合, 比如, 谈到美国精神病学家耶基斯 (Yerkes, Robert Mearns) 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我们避免了将其过分学术化, 而把定律的内涵解释给学生, 让他们真正理解动机水平和工作效率关系, 以便让他们在学习中调整自己的工作动机, 保持最佳工作效率。在教学过程中的案例, 尽量选取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大学生所熟知的内容, 易于学生理解、接受与掌握。
 
  (四) 教学评价
 
  对于学生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学业成绩评价, 最后的考核只是占一部分, 主要考核依据是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也就是学生在课程中的感悟、获得了哪些提升, 以及其整体的团队的表现为依据, 使得评价多元化与立体化, 正准确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另一方面, 本团队所有成员的教学测评成绩均为优秀, 体现了实施反思性教学后学生满意度以及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结语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 实施反思性教学是一种必然需要。教学过程中, 教学团队自觉地对影响教学的相关因素进行逻辑推理、审慎判断以及批判性的分析, 以此调节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行为、教学方法等。反思性教学应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自己行为的原因与结果, 包括课堂环境及自己的职业能力、教育的结果, 对每一个环节都思考其设计的合理性。由于这种反思的渗入, 使得心理健康课的每一个周期都正常地、及时地、最大限度地得以控制、调节和校正, 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完善[4]。通过反思, 也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 满足学生的需要, 实现课程的社会价值。进入21世纪, 教育信息化步伐越来越快。本课题在实践中的不足在于, 没有充分运用MOOC或移动学习的教学手段。本课题团队接来下将拟补这方面的不足, 由教师建设信息化资源, 学生课前或课后观看视频或对这些资源进行学习, 课堂上训练技能并面对面交流, 完成作业[5]。
 
  参考文献
  [1]Villar L M.Teaching:reflective.T.Husen et al.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1994.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3]朱伟, 管晓琴.少课时、大课堂背景下参与式心理健康课程设计.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月 (下) , 130-131.
  [4]李玉荣.元认知与反思型教师的培养.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1, 17 (3) :14-16.
  [5]齐艳娟.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的实践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 (02) :156-157.
作者单位: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原文出处:朱训明.反思性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的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42):333-334.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