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产业经济学论文

威海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模式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3-10 共8948字
  3.3 威海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威海市立足打造现代化幸福威海,规划了“中心崛起、两轴支撑、环海发展、一体化布局”的发展目标,提出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发展指导思想。为此,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应继续强化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适应新型工业化、区域城市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举,把握威海优势,突出重点产业,优化空间布局,强化载体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综合考虑威海的城市功能定位和特色优势,比较借鉴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本文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主体和客体,即重点产业和依托载体两个角度,对威海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模式进行构建。
  
  3.3.1 产业发展结构模式
  
  任何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模式都必须着眼和落实到具体产业上,现代服务业也不例外。要推动其健康快速发展,必须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以重点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全行业上档升级。就威海而言,在重点产业选择上,既要考虑与制造业的衔接协调,强化其服务功能;又要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消费性需求;还要兼顾已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前景,确保发展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将重点产业培育成威海市现代服务业的支柱性和主导性产业,并辐射、带动关联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打造威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亮点。
  
  3.3.1.1 基于关联理论的产业选择
  
  关于重点产业的选择,本文采用产业关联理论中的产业波及特性分析法,依据《中国投入产出表(2007)》,参考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两个指标,并结合威海市产业特色确定。产业关联理论以量化指标来考察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为本文产业发展结构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所谓产业波及,是指基于某种内在的产业关联,一个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引起或者影响了其他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中,该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程度叫影响力系数。它表明的是该产业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水平。该产业受到其他产业的影响程度叫感应度系数。它表明的是该产业受到整个经济的拉动水平。一个具体产业是否可以当作重点产业来支持和培育,常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进行评价。
  
  在这里先介绍两个概念: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指一个产业为制造某标准数量的产品而直接消费的其他产业产品的数量,反映的是该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依赖关系。
  
  
  从各行业的影响力系数(如表 3-1 所示)来看,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13244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128027)的影响力高于全行业影响力的平均水平,对整个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大。此外,研究与试验发展业(0.95483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88181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0.880881)、物流业(0.824593)在现代服务业中属于对国民经济发展带动作用相对较强的行业。
  
  从各行业的感应度系数来看(如表 3-2 所示),物流业(1.709944)、金融业(1.196531)的感应度均大于整个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平均水平,表明上述两个行业受到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同时也说明作为基础产业,一旦发展不理想,极易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阻碍。在其他行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689808)等的数值也相对较高,表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这些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综合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两个具体数值来看,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13244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128027)属于强辐射带动力部门,他们的发展能快速提升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应予以重点扶持。物流业(1.709944)和金融业(1.196531)属于强制约性部门,作为基础行业,他们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从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角度来看,应予以优先发展。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从整体数值上可以看出,即使是上述行业,其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指标也不都是很高。这说明,总体而言,现代服务业内各行业与国民经济的其他行业联系程度相对较低。依靠经济整体提升后的带动发展方法,对现代服务业来说,收效甚微。威海作为一座沿海新兴城市,产业基础和市场主体相对薄弱,单纯依靠市场经济自身作用,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产业加速扩张。因此,对威海市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其中的重点行业而言,应采取主动的发展策略,以此带动经济发展。
  
  3.3.1.2 产业发展结构模式的构建
  
  根据上述结论,本文将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作为优先发展产业,将商贸服务业、健康养老服务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同时,统筹考虑威海市的区位特点、特色优势和产业基础,选取滨海度假旅游业、健康养老服务业、软件和服务外包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主攻方向,构建威海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结构模式(如图 3-1 所示),即以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商贸服务业、滨海度假旅游业、健康养老服务业为骨干龙头,分门别类,完善举措,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并以此辐射带动相关产业联动发展。产业发展结构模式的核心是做大做强六大战略性产业。
  
  在该模式中,六大战略性产业是整个产业发展结构模式的主体,也是威海市现代服务业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围绕这六大产业,产业发展结构模式从两个方面作了详细划分,以产品功能导向为标准,将六大产业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两大类。以产业政策导向为标准,将六大产业划分为优先发展产业、重点扶持产业、地方特色产业三大类。这些划分,既为具体产业的区位布局、产业协同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针对性地产业政策制定、配套设施完善提供了参考借鉴。
  
  这里重点就优先发展产业、重点扶持产业、地方特色产业在产业政策制定上的不同侧重点以及六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作为优先发展产业,占服务经济的比重大,对整个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撑作用强,应强化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并在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保证,以实现产业发展的全局性和基础性,并为软件和服务外包业等产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因此类产业大多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应做好针对性地招商引资。 商贸服务业和健康养老服务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在整个现代服务业中处于主导性地位,对其他行业的带动作用强,同时也代表了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针对重点扶持产业,政策制定应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和定位,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确保产业始终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并推动形成以重点扶持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发展,放大产业带动效应。滨海度假旅游业、健康养老服务业等威海地方特色产业是依托本地资源禀赋而发展起来的产业,比较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强,在政策制定上应根据每个产业的不同特点,出台具体针对性的专项措施。同时,作为本地特色产业,既与威海部分优先发展产业和重点扶持产业重叠交叉,也可通过自身产业的蓬勃发展,辐射带动现代服务业关联产业共同发展。通过努力,将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最终打造成为威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或主导性产业。
  
  3.3.1.3 具体产业发展思路
  
  按照现代服务业的基本分类,着眼服务制造业生产和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应着力培育产业发展结构模式确定的六大战略性产业,以此提升威海市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
  
  (1)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生产的重要动力,有助于实体经济加快发展。实践证明,一个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往往决定着当地工业化的成长进程。生产性服务业正在成为大城市的主导产业[47].目前,威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占全行业的比例约为 40%,还有很大潜力可挖。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产业强市、工业带动”战略,应以产业链升级为突破口,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其与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一体化发展,全力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丰富金融服务内容,发展金融投资、担保、保险等业务,健全产业信贷政策,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信贷支持。
  
  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吸引国内外各类型银行在威海成立区域管理或服务机构,扶持发展地方性商业银行。努力挖掘保险市场,健全涵盖健康、财产、医疗等全方位的保险项目。积极引进各类证券机构,着力建设覆盖全域、功能齐全的服务网络。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在此基础上,建立覆盖各区市的信贷服务网络。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以开放深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环境促进各类资本积累和资源优化配置,为包括现代服务业在内的各类产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国家级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和青荣城际铁路正式通车为契机,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中韩自贸区(威海)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有利条件,制定全市物流业发展规划。搞好重点产业园区开发,强化专业市场培育,加快基础设施优化整合,搭建产业发展有效载体。进一步加大全市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力度,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先进管理思想、掌握智能物流技术的大型物流企业,积极发展港口物流、冷链物流和第三方物流,提升中韩陆海联运层次,努力打造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全国性冷链物流基地和韩国特色商品集散地。
  
  大力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业。以建设智慧城市和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为动力,促进城市整体信息化设施上档升级。创建中韩自贸区服务贸易示范城市,争取享受到国家给予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各项优惠,营造宽松优越的发展环境。加快相关软件园区、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先进的信息化高端环境。
  
  扶持推动以软件和服务外包为主导的信息化服务企业发展壮大,增强企业对外承揽大项目能力。采取对部分重点行业减免税赋等措施,增强产业园区吸引力,加大宣传及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大型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落户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2)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既着眼于为制造业生产服务,更致力于为人民群众生活服务。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造福人民群众,应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适应威海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应进一步加强滨海度假旅游业、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促进各类新兴商贸业态成长,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上档升级。在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大力发展滨海度假旅游业。旅游业是绿色环保产业,能有效增加就业和刺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显着。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度假游日益成为人们新的消费热点。应充分发挥威海市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浓厚的优势,把旅游业作为威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和吸引居民生活消费的先导产业来培育。擦亮“走遍四海,还是威海”品牌形象,深入打造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坚持软硬结合、双管齐下,创新营销方法和管理机制,不断推进旅游业高端化、标准化建设。以建设国际知名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整合现有的海、山、岛、泉、城等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建设和发展定位准确、点线面相结合的大旅游格局,把威海市打造成为环境一流、特色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优良的山东半岛滨海度假旅游城市。
  
  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健康养老服务业对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意义重大,既是推进威海经济发展升级的主力军,也是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的题中之义。应将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作为威海市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针对当前日益显现的老龄化问题,综合考虑威海市在产业、环境、资源、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应重点发展涵盖面广、产业链长、1展规划,并出台相应配套举措,促进其加快发展。通过凝聚多方力量,创新养老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丰富服务内容,推动健康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努力打造全国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区。
  
  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根据城市化整体规划和市民消费特点,进一步完善威海市的商业布局,鼓励和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发展壮大,盘活和深挖闲置商业资源,打造特色新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商贸流通体系。丰富各级商业区功能,适应以大卖场、便利店、购物中心、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商业零售业态迅速崛起的新形势,针对城镇居民尤其是年轻人消费习惯、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大力发展多样化的经营业态。加快社区、镇村商业、餐饮业成长壮大,推动家政服务社会化发展,努力挖掘新的需求热点,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3.3.2 载体支撑结构模式
  
  3.3.2.1 集聚发展的特性及优势
  
  国内外典型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和制造业发展一样,现代服务业具有地理位置上的产业集聚特性。所谓产业集聚,指的是在某一特定空间区域里,以核心产业为主导和基础,基于产业分工和彼此协作关系的企业汇聚在一起,以集群化的形态抱团发展。目前,产业集聚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趋势[48].产业集聚发展有以下特点:(1)地理空间集聚。产业集聚以特定的地理区域为基础,在此范围内彼此集中,共同发展。(2)产业联系紧密。
  
  在该区域内的企业均为同类型企业或彼此具有产业联系的企业。(3)创新氛围浓厚。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既有分工合作,又有相互竞争,同时基于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组织联系,区域内企业的创新活力得到不断激发,产业的调整升级不断加速。
  
  产业集聚发展,具有多重优势。首先,集聚发展在知识、信息、管理技术、人力资源等要素方面实现了空间集约和共享,与分散独立的个体企业相比,有利于获得集群竞争优势,显着提升企业生产质效,促进企业良性发展[49].其次,以纽约曼哈顿、加州“硅谷”等典型地区为例,集聚发展所带来的服务网络系统和品牌推广效应,为所有集聚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50].这不仅提升了区域内企业的美誉度,刺激了有效需求,而且良好的品牌形象和需求期待,也给区域内同行业企业带来创新压力。再加上集聚企业之间在产品工艺、应用技术、人员沟通等方面的互动交流,创新成为集聚企业的普遍共识和发展常态,由此所带来的创新效益也为区域内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再次,集聚区内的关联企业,不仅可以共享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而且因产业联系紧密和空间距离近,可方便获得关联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在促进产业分工协作的同时,获得显着的规模经济效益。此外,以金融业、商贸服务业等为代表,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也主导着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地区竞争力的高低[51].因此,在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应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财政支持等手段,科学合理地引导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园区化、集聚化布局,实现各个区域、各类产业间的协调互补发展,并以此带动和促进城市快速发展。
  
  3.3.2.2 载体支撑结构模式的构建
  
  相比国内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无论是产业基础、城市规模、辐射带动能力还是专业人才储备等各个方面,威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都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规律的调节作用,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更要做好政府宏观规划和政策引导,避免产业集群的制度壁垒及各自为政、产业趋同甚至恶性竞争,实现集约高效发展,而这些均需要一个载体或者平台来推动和落实。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相关理论成果,结合威海市产业发展现状和城市发展远景,本文从政府规划建设的角度,站在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层面,自上而下,聚焦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三大载体”,构建威海市现代服务业载体支撑结构模式(如图 3-2 所示),即着眼集聚发展,把载体建设作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充分考虑各类载体的功能定位和特色优势,将政府的规划引导、产业的合理布局、设施的配套完善与资源的优化配置相结合,制定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有效发挥各类载体的示范效应、带动效应和集聚效应,促进威海市现代服务业整体扩规模、上水平。
  
  该模式中,处于基础层面核心环节的是重点服务业生产企业,通过品牌化带动战略,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加速提升自身竞争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同时,它也是整个现代服务业产业链条的关键和中枢。以此为媒介,通过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惠政策,吸引软硬件供应企业和服务营销推广企业等关联产业集聚发展,并将原材料及生产要素、终端消费者串联,最终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服务业完整产业链条。在此基础上,以重点服务业生产企业为依托,建设重点产业园区。园区以产业协同发展为理念,将涵盖软硬件供应企业、重点服务业生产企业和服务营销推广企业,并对入园企业赋予各类优惠扶持待遇,充分发挥集聚规模优势,促进产业快速发展。以重点产业园区的突破为契机,重点城区坚持城市化建设与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同步推进,相互融合。在推动城市化发展中,为产业崛起创造优越的发展环境,激发新的消费热点。由此,从点到面,形成全方位的产业发展带动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载体支撑结构模式本质上仍是一种集聚发展模式。与已往各种理论主要聚焦产业园区不同,该模式将城区和企业全部纳入产业集聚发展研究范畴。在做好园区规划建设的同时,既关注宏观上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协调,实现城市化、工业化与服务业的互利共赢,又关注微观上的具体企业发展壮大,鼓励企业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生产,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3.3.2.3 具体载体发展思路
  
  本文根据具体载体的不同,结合威海实际,针对不同层面、不同对象特点,采取了区别化的发展策略,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重点城区走产城融合发展之路。所谓的产城融合发展,指的是重点城区以“市域一体化、全域城市化”发展为契机,通过搞好整体布局,明确区域定位,依托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便利区位条件,整合各类资源,借助城市化带来的城市功能的完善,延长现代服务业产业链条,并通过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承载力提升、人口集中等便利条件,进一步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具体而言,就是根据威海市提出的“中心崛起 两轴支撑 环海发展 一体化布局”的发展目标,以东部滨海新城、双岛湾科技城、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威海南海新区、乳山滨海新区、里口山风景名胜区六大重点区域开发为抓手,在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中,根据各区市、国家级开发区、南海新区的资源禀赋和职能定位,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状况,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分类规划,差别竞争,明确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产业,加大扶持和改革力度,构建和培育各具特色的现化服务业可持续发展体系。中心区(文登区、环翠区、高区、经区)是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和服务业发展相对集中的区域,应加快促进其综合服务功能上档升级,进一步推动中心城区率先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型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不断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其他区市(荣成、乳山、临港区、南海新区)应打破行政区划的约束,按照一个中心、两轴支撑、环海发展的总体部署,发挥各自优势,做好区域定位,突出发展特色,主动对接,融入一体化发展大格局,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全市产业整体水平。
  
  (2)重点园区走产业协同发展之路。重点园区是载体支撑结构模式的重要一环,对上承接重点城区的产业布局,对下提供重点企业发展所需配套设施和政策平台。针对重点园区,所采取的发展策略是产业协同发展,指的是重点园区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主导和核心,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向该产业的上下游拓展和延伸,向上吸引集聚各类原材料供应商,向下关联影响各类销售商和最终顾客,再辅以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最终形成一个空间上高度集聚的完整产业循环链条,实现园区内各类企业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为此,重点园区应加快设施配套,突出产业特色,创新运行机制,以“产业化、生态化、城市化”为建设目标,统筹考虑产业生产、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需求,着力提升园区承载力和竞争力。要坚持规划先行,明确方向。围绕重点支柱产业,抓紧制定园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和建设规模。要坚持突出特点,集约发展。依托骨干龙头企业打造特色产业园区,侧重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要坚持优化环境,夯实基础。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区内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强化园区在城市规划建设、项目审批等方面的管理权限,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申请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专项资金方面对园区倾斜,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要坚持全力招商,分工合作。树立“项目立区”理念,下大力气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配齐配强专业招商人员,拓宽对外招商渠道,搭建各类引资服务平台,引导国内外优质资本投向重点园区,建立大项目引进利益分享制度,促进园区内外分工合作、协同发展。
  
  (3)重点企业走品牌化带动发展之路。随着对服务产品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关注产品所带来的心理层面的体验和满足。作为这种体验和满足的载体,品牌成为服务业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拥有强势品牌就意味着具有较高的美誉度和效益度,有助于现代服务业企业在市场上树立良好形象,赢得不俗的市场业绩,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而我国现代服务业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品牌效应差等问题,制约了企业发展[52].具体到威海市,与国内一线城市相比,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不多,整体实力不高,品牌效应不明显的问题比较突出。重点企业的品牌化带动发展,指的是适应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消费群体需求的新变化,企业立足市场需求,根据自身特点,把培育发展知名品牌作为发展重点,加大企业剥离非主营业务力度,大力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塑造打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从而获得持续发展动力。围绕品牌化发展,从政府层面看,应着力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支持企业品牌建设,从资金扶持、品牌宣传等方面给予便利和帮助。
  
  从企业层面看,一方面,应明确自身的品牌定位和品牌文化,制定切实可行的品牌发展战略,并通过提供始终如一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赢得服务对象和消费者的认同。另一方面,应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通过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和优质品牌评选活动等方式,努力提升企业品牌在全社会的认知度,以优质品牌形象为企业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4 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典型城市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上所采取的不同模式,并从产业拉动、发展环境、载体建设三个方面总结了上述城市的共同经验,为威海的产业发展提供借鉴。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了威海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意义,并从突出产业特色、突出高端特色、突出开放特色、突出实用特色四个方面提出威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的构建原则。根据上述原则,以产业经济学有关理论为依托,构建产业发展结构模式;借鉴集聚发展相关理论和知识,构建载体支撑结构模式。围绕构建的两种模式,分别提出重点行业和具体载体总体发展思路。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