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产业经济学论文

威海市现代服务业建设的战略意义和模式构建原则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3-10 共577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威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探究
【第一章】威海市现代服务业建设模式优化研究绪论
【2.1 2.2】威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概况
【2.3 2.4】威海市现代服务业现状分析
【3.1 3.2】 威海市现代服务业建设的战略意义和模式构建原则
【3.3 3.4】威海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模式
【第四章】威海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实施的保障及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威海市现代服务业促进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威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的构建
  
  3.1 国内外代表性城市发展经验借鉴
  
  3.1.1 国内外代表性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
  
  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纽约、上海等国内外大城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走出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
  
  (1)纽约的金融带动模式。纽约既是美国的最大城市和金融中心,同时也是享誉世界的国际金融中心。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元也成为世界性货币。在此背景下,纽约依托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和优越便利的营商环境,经济集聚加速进行。特别是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基于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良好的公共基础设施和优越的金融消费供求环境,一大批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纷纷落户纽约。20 世纪 90 年代后,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变革,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在纽约特别是曼哈顿区快速发展,金融、保险业等占 GDP 的比重持续攀升,到 2000 年已达 37%,华尔街逐渐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代名词”,全球着名的大银行、金融保险巨头纷纷在这里设立总部或办事机构。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推动产业兴起的过程中,纽约市政府及时进行规划引导,适应金融业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区,升级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和资金投入,营造了宽松自由的竞争环境,并逐步构建起了系统完整的金融体系。以金融业为引领,提供金融服务和消费的企业加速向纽约集聚,最终形成以金融业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典型示范区。
  
  (2)上海的集聚区模式。充分汲取国际大都市成功经验,上海结合市情,在全国率先提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理念,并确定将集聚区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即以主导产业为核心,依托信息网络和交通枢纽,将区域内各类配套性生产生活设施进行有机整合,实现特色产业、区域功能和空间布局的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按照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的规划建设思路,上海在全市范围内,根据各个区域的传统优势和产业布局,规划设计了以南京西路商业商务集聚区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 20 个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
  
  这些功能集聚区覆盖上海各个区县,充分考虑了中心城区和市郊区的不同产业特点,明确产业发展突破口,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和区域间的错位竞争,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服务业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产业联动效应和整体辐射能级显着提升。集聚发展模式对上海现代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到“十二五”初期(2011 年),上海市服务业增加值在 GDP 中的比重已达到 58%,形成了服务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产业新格局。
  
  (3)杭州的政策导向模式。在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杭州市在全国第一次提出了“服务业优先”战略,力求将现代服务业打造成为杭州的首位优势经济。政府的扶持引导成为推动其快速发展的关键力量。一是明确发展方向,结合自身实际,确立了打造“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的发展目标,并明确了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产业,将文化创意、旅游休闲、软件服务等八大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以现代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二是健全法规政策,先后围绕“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现代服务业标准化建设等主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形成了完善的产业扶持政策体系[45].在健全宏观产业政策的同时, 2013 年以来,杭州市政府还陆续出台了加快现代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健康服务业等具体行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以财政资金为主体,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设立逐年增长的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对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集聚区和重点企业进行专门奖励,并通过完善使用方法,优化支出结构,引导各类资本向以八大产业为代表的重点产业汇聚。四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市长、分管市领导担任正副组长的市发展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并专门设立了服务业促进局,从规划制定、措施完善、沟通协调等方面大力推进全市产业健康发展。2013 年,杭州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4416 亿元,增长 9%,以动漫产业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等更是走在全国前列。
  
  (4)苏州的生产性服务业模式。作为全国闻名的制造业基地,为推动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早在 2004 年,苏州市就提出了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明确发展重点,依托区位便利和产业特色,充分考虑与上海、南京的协同配合,发挥自身优势,放大同城效应,努力发展承接型、配套型生产性服务业。将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服务外包业等作为重点,并根据空间位置和服务对象合理布局,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发展。在此过程中,苏州市积极探索产业联动发展机制,将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服务功能拓展集聚,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园区。以载体建设作为突破口,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实现了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到“十一五”末期(2010 年),生产性服务业占整个产业的总体比重已达到 60%,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3.1.2 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分析借鉴
  
  立足自身特点,纽约、上海、杭州、苏州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代表性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并不仅仅局限于本文归纳的单一模式,在实际发展中,各大城市更多地是上述几种发展模式的综合运用。在这里,只是选择其最具代表性的发展特点,以便于进行对照比较。
  
  通过分析可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地区经济基础、外部环境、相关产业发展和政府公共服务等的支持与配合。总结上述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道路的经验做法,归纳来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独特的产业拉动是基础。从纽约到上海,从杭州到苏州,审视各大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历程,不难发现,代表性产业的蓬勃发展既是现代服务业崛起的动因,也是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以特色产业为主体,产业链条向上下游方向延伸,最终形成以代表性特色产业为纽带的区域发展产业链,实现了“以点带面”良性发展。在特色产业的选择上,要找准发展着力点,聚焦区域优势产业和新兴潜力产业,加以有效引导,发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比较优势,以重点产业的突破带动整体产业协调推进。以纽约的金融服务业为例,其发展既有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同时也基于纽约自身优越的金融发展环境:世界性的国际贸易港口、全球最大的商贸中心、便利的通信和交通设施以及完整系统的金融体系。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通过营造宽松自由的竞争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入驻,为纽约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发挥了积极作用。
  
  (2)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前提。通过对国内外典型城市发展经验分析,各大城市的政府部门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都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各地的政府部门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手抓政策引导,注重做好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制定了清晰明确的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并通过合理划分现代服务业功能分区,在区域内形成了优势互补、层次分明的产业发展布局,促进了现代服务业集约高效、融合错位发展;不断完善激励措施,持续出台扶持政策,既有宏观面的产业推进实施意见,又有针对某一具体行业发展的对策方案,并通过提供资金扶持、实施税收优惠、提供土地保障、加强人才引进等举措,促进相关产业做大做强。一手抓设施完善,注重加强对交通、科技、教育、通信、电力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改善提升,吸引生产要素、科研机构以及高层次技术人才汇聚,增强了城市人口吸纳、要素集聚和产业支撑能力,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有效的载体建设是抓手。以上海集聚区和苏州生产性服务业园区为突出代表,载体建设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为产业加速扩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一是空间高度集中,便于集约合理利用土地等资源,细化、优化集聚区、园区的配套服务设施,加强同行业企业间的联系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相互竞争。二是产业优势明显,区域内汇聚的众多企业或为同类型企业,或为产业链协同企业,规模效益和辐射带动作用显着,有助于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骨干龙头企业或产业集群。三是扶持措施针对性强,围绕各类产业载体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在招商引资项目引进、鼓励措施实施上将更加科学合理,可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实现资源的充分合理配置。此外,依托载体建设,便于政府主管部门随时掌握产业发展动态,及时获取相关经济数据,加强监管考核和进行分类指导,进一步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综合来看,国内外典型城市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上有三点共同之处:一是有明确的产业发展重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集中力量打造主导产业,发展思路清晰、特色鲜明。二是致力于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从规划布局、设施投入、财税激励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助推产业快速发展。三是以产业集聚作为发展依托载体,围绕主导产业整合汇聚各类资源,产业集聚度和承载力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实现由无序的数量扩张到集约的提质增效转变。
  
  3.2 威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和模式构建原则
  
  3.2.1 战略意义
  
  2013 年,威海市的 GDP 达到了 2549.69 亿元,产业结构比为 8.0:51.5:40.5,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将有助于威海市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从战略的层面谋划威海的发展,不断增强区域竞争力,做到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威海市实现产业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虽然近几年,威海市服务业发展很快,但其占 GDP 的比重仍然偏低,“十二五”
  
  初期(2011 年)仅为 37.9%,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偏弱,仅为 36.4%,低于二产 26.2 个百分点。同期,现代服务业占整个产业的比值仅为 35%,总量不高、规模偏小的现状,制约着威海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目前,相比青岛、烟台等周边城市,威海工业基础仍然相对薄弱。威海市提出了“一产抓特色促跨越,二三产业抓结构上规模,在振兴二产的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目标。为此,应继续强化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齐头并进,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良性互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推进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威海市追求“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正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难题。具体到威海市,虽然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便利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较好,但也存在着很多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且层次偏低,产品利润率低,能源资源保障能力较弱,资源环境保护压力较大,等等。针对上述情况,威海市立足本市实际,提出要实现“绿色发展”.粗放型的增长显然与威海市当前经济发展需要背道而驰。现代服务业具有的高技术含量、高经济附加值和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的优点,能够依托创新驱动和效率提高,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选择并着重培育现代服务业后发优势,已成为威海市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发展先机、谋求新飞跃的必由之路。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威海市促进社会和谐的题中之义。首先,这是创造公平诚信社会氛围的需要。作为现代服务业中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务,本身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威海现代服务业也是传播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等价值理念的有效载体,其快速发展必将推动威海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其次,这是实现和吸收就业的需要。
  
  以私营企业为例,“十二五”初期(2011 年),威海市从事服务业的私营企业户数达到 15784 户,占私营企业总数的 60%,吸纳就业人员 12.91 万人,占私营企业就业总人数的 55.2%.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成为群众实现创业就业的重要选择。再次,这是解决当前社会矛盾的需要。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有助于满足群众的多样化消费需求。消费对于促进现代服务业成长具有“门槛效应”,收入越高,其对现代服务业的拉动效果越突出[46]
  
  .随着威海市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见表 2-1)和居民新的消费观念的逐步形成,以旅游、休闲娱乐、家政服务、保健养生等新兴消费形式为代表,现代服务性消费成为居民消费的一个新领域,也正成为扩大消费最有潜力、增长最快的市场。“十二五”初期(2011 年),威海市城市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人均达到 3991 元,接近整个消费性支出的四分之一。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成为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
  
  3.2.2 模式构建原则
  
  要实现威海市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发展,在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的同时,必须立足威海实际,找准自身定位,选择合理、适宜的产业发展模式。以此推动现代服务业既好又快发展。在具体模式构建上,应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1)突出产业特色。现代服务业涉及部门众多,国内外典型城市产业发展经验表明,结合自身实际,发挥比较优势至关重要。就威海市而言,在具体产业选择上,要有重点、有特色,不能盲目跟风,这样才能避免低效率竞争和资源浪费,打造精品产业,创造发展优势。应统筹蓝色经济区和中韩自贸区建设宏观环境,与青岛、烟台等周边城市做好衔接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协同,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发展理念,走差别化的、具有威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道路。
  
  (2)突出高端特色。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着眼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高端化和新动态,做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坚持全域范围内的产业发展统一规划,完善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鼓励扶持政策,杜绝各自为政、朝令夕改,保证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在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以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为抓手,拓宽产业视角,围绕海洋经济、自贸区建设等方向做文章,促进科技成果在上述新领域转化应用,并积极培养和招揽高素质专业人才,努力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推动威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产业增长的集约化、科学化转变。
  
  (3)突出开放特色。紧紧扭住蓝色经济区和中韩自贸区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快创建开放的合作平台,提高金融、物流、健康保健等服务业开放力度,并将这一优势加以综合开发、充分利用,创新招商引资方法,鼓励相关企业与国外知名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加强与重点地区的经贸往来,努力开辟更多的对日、对韩、对台直航航线,争取上级各类优惠扶持政策,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4)突出实用特色。在学习借鉴国内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威海市产业发展模式的构建和选择,应更多地站在责任主体角度、站在具体操作层面,简单明了,切实可行,避免单纯空洞的理论说教,力求提出针对性强、有实际操作价值的对策性建议主张,以便更好地指导产业发展实践。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